丘国中
(嘉应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 梅州 514015)
做好统一战线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事关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统一大局。我国上层、中层政权组织在长期统一战线实践中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较好的开展各项统一战线工作。但改革开放30多年之后的今天,我国社会在各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新的社会阶层的不断涌现,使得我国统一战线的工作对象不断扩大,工作内容不断拓宽,工作重心不断下移。梅州市虽然是广东省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相对较小、经济结构相对简单,但在社会阶层方面亦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原有的中、小国有企业基本上通过改制方式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小、微型私营企业的涌现。相应地以小、微型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人员为代表的社会新阶层不断地发展状大。这些新的社会阶层的大量涌现,客观上导致统一战线的工作重心不断下移,县级以下基层统一战线工作任务不断加重。但是由于县级以下基层政权组织及其领导者在政治素养、全局意识、工作手段与方法等方面相较于此前中、上层政权组织及其领导者而言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从而导致基层统一战线工作比较薄弱的现象。基层统战工作实际上就是统战工作的基础。鉴于此,本文拟结合梅州市基层统一战线工作的实际情况,总结欠发达地区基层统一战线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抛砖引玉,进一步提高基层统一战线工作的效果。
所谓基层统一战线工作,主要是指县及县以下单位,包括乡镇、街道、社区、机关、学校、国有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科研院所和医疗卫生等单位的统战工作[1]。基层统一战线工作是爱国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宣传贯彻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的基础环节,是党的建设在基层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近年来,梅州市各级党委不断采取措施加强了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尤其是从2011年底由市委常委兼任统战部长之后,统一战线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党外干部担任县处级实职领导职务大幅增加就是其中一个缩影。但不可否认的是,基层政权对统一战线工作的认识、基层统一战线机制的构建、基层统一战线干部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仍然存在薄弱之处。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统一战线工作的对象一般都属于社会阶层中的高端群体,统一战线工作往往只在我国上层、中层政权组织中开展。但随着我国社会新阶层的不断发展壮大,统一战线工作的重心不断下移,基层统一战线工作的任务不断增加。但由于基层政权组织及其领导者在政治觉悟方面、统一战线实践经验方面与上、中层政权及其领导者相较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因而普遍存在对基层统一战线工作认识不够充分,统一战线意识比较薄弱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统一战线工作在基层政权考核中不是刚性指标,客观上导致基层政权领导者不够重视。在我国现行对基层政权及其领导人的履职考核中,经济工作的考核指标基本上是硬指标,没有完成会对基层政权领导者的职务升迁等造成较大的影响。而统一战线工作在考核中往往只是一个软任务,没有一整套完整的可操作的刚性指标,这就导致基层政权领导者往往认为统一战线工作完成与否影响不大,因此,基层中往往对统一战线工作会产生一种 “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认识,而且基层开展统一战线实践的时间较短,从而使基层中有不少人认为统一战线是“上层”的事,是城市的事,县镇两级可有可无,不碍大事;第二,统一战线工作部门工作人员升迁难度大导致统一战线干部缺乏工作热情。由于统一战线工作是对人的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短期内无法体现工作效果,不像经济工作那样,干得好与坏可以用数据说话,能一目了然。因此,实践中业绩突出的经济领域的干部往往更容易引起领导的重视而被提拔重用,而统战干部虽然做了大量的重要工作,往往无法用直观的方式体现出来,从而导致现实中普通存在统战干部升迁难的现象。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从事统战工作的干部往往对工作缺乏信心和热情,普遍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想法。社会上戏称“进了统战部,退休一条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统战干部的提拔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亦说明了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弱化。
健全的工作机制对于保障基层统一战线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当前欠发达地区基层统一战线工作机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统一战线工作的有效开展。这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党委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机制不够完善。国家为加强统一战线工作而制定的由同级党委常委兼任统战部长的政策在欠发达地区没能得到充分的落实便是例证。据统计,梅州市下辖六县一市一区中,由同级党委常委兼任统战部长的只有四个,尚有四个县、市、区没有落实;第二,统一战线工作协调机制没有有效建立起来。“党委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为我国政策要求的由统战部门牵头的协调组织,在不少欠发达地区均没有真正设置,即便是设置了该制度的地区,亦普遍存在非统战系统的会议成员“名照挂、活照推”的现象,大部分欠发达地区的统一战线工作依然是统战部门“单兵作战”,未能真正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大统战的格局。第三,党外干部实职安排远没达到规定要求。以梅州市民主党派成员担任政府及司法机关处级以上实职为例,2012年度,只有6名民主党派成员担任政府及司法机关县处级干部,地市级以上为零,正职安排亦为零。这与《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的要求相距甚远。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分布领域和行业广泛,流动性比较大,思想比较活跃,素质参差不齐,其代表人士在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政治信仰、政治诉求等方面具有多样性[2]。这就对我国基层统战干部的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基层统战意识比较薄弱, 对统战干部队伍建设不够重视,基层统战干部队伍的素养和能力方面无法有效地适应新时期的统一战线需要,主要表现为:第一,部分统战干部政治素质及统一战线理论水平较低,缺乏创新意识。这集中表现在部分欠发达基层统战干部长期忽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学习,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统一战线业务的开展的具体流程不熟悉,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时效力低下;对统一战线对象的思想把握不准,无法取得统一战线对象的信任;默守传统的统一战线工作方法,在观念和视野上无法与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需要相适应,缺乏创新理念。第二,统战干部队伍年龄偏大,对新技术、新媒体缺乏了解。当今的社会是网络的社会,网络作为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在社会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互联网、手机为依托的新兴媒体已迅速发展为媒体主力,社会影响日益加大,对传统的统一战线工作方式方法提出了挑战[3]。社会发展到今天,用传统的工作手段推动统一战线必然越来越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而运用网络手段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成了必然途径。但是,当前欠发达地区的基层统战干部中,由于相当一部分干部年龄偏大,对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学习及应用能力相对较低,因而基层统战干部中有不少人对电子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的应用不够熟悉,有的甚至连基本的计算机操作都不懂,导致其利用新技术和新媒体开展网络统一战线工作的能力较弱,无法适应网络社会统一战线工作的需要;第三,一些基层统战干部存在开拓性和进取心不足,往往只担当“传声筒”的角色,不能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统一战线工作缺乏深度和广度,无法形成声势[4]。这种缺乏积极性、自主性的统一战线工作,不仅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反倒会使人产生一种统一战线工作可有可无,统战部门可要可不要的错误理解。
如前所述,基层统一战线工作实际上是统一战线工作的基础,基层统一战线工作不力,必然导致中层、上层统一战线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从而影响我国统一战线工作的整体效果。因此,须结合欠发达地区基层统一战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加强欠发达地区基层统一战线工作。从梅州当地基层统一战线工作存在的问题的实际出发,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基层统一战线工作:
解决基层政权及其领导者对统一战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方面,笔者认为,首先要制定并强化统一战线工作考核指标。总体而言,宜通过制定量化的统一战线工作考核指标,提高考核指标的刚性,并将该考核指标提升到与经济考核指标一样重要的地位,选择一些操作性强的统一战线工作指标,如常委兼任统战部部长、党外干部的实职安排等作为刚性指标加于规定,同时将统一战线工作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作为基层政权领导者提拔任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某项工作直接影响领导者的提拔晋升时,领导者才会真正对该项工作给予充分重视。
高效、权威的统一战线工作机制是统一战线工作有效开展的制度保障。构建高效、权威的统一战线工作机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落实统战部领导由党委常委兼任的制度,提升统战部门的地位。统战部与组织部、宣传部一起被称为党委三大部,但它的实际地位与组织部、宣传部相距甚远。这虽然是多方原因造成的,但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就是:在现行制度下,组织部、宣传部领导一般均属于党委常委组成人员,而统战部的领导长期被排除在党委常委之外,统战部领导进常委只是近几年的事,而且很多地方还没有很好的落实,这实际上就是削弱了统战部的地位,从而在某种程序上影响了统一战线工作的高效开展。虽然我们常说“有为”才能“有位”,但事实上“有为”和“有位”的相辅相成的,只有让统战部门“有位”,它才能更好地“有为”。因此,必须全面落实由同级党委常委兼任统战部长的制度,从制度上保障统一战线工作能得到领导的重视。(2)让“党委统战工作联席会议”真正构建并发挥其协调作用。总体而言就是县级政权均应建立由统战部门牵头、有关单位共同参与的“党委统战工作联席会议”,从而形成统战部门与归口部门之间既分工又合作、既统一领导又各司其职的运行机制,协调推动工作落实。具体而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构建统战协调机构:首先,要明确协调机构各部门中统战部门是“领头羊”的角色,以明确统战部门的职责,提高其在统战协调工作中的责任感,更有效地发挥协调作用;其次,要明确归口与协调并重,在进一步强化统战部归口管理和联系指导的基础上,将各级政府工作机构纳入统战工作协调机制的范围;第三,要建立相应的工作程序和工作制度,统战系统各单位要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各种联席会议议事程序等,不断促进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5]。(3)落实党外干部的政治待遇及职务待遇,使统一战线对象产生向心力。除了要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在各级人大、政协的政治安排之外,更要确实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的精神,注重有计划的物色、培养、选拔有代表性的党外人士在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检察、法院担任实职,配足、配齐、配好党外领导干部,尤其是在正职安排方面要进行大胆的突破。对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外同志要充分信任,放手使用,使他们有职、有权、有责。这有利于通过统一战线对象的代表人士的政治、社会地位提升,使统一战线对象产生向心力,达到团结党外人士的统一战线效果。
统一战线工作与经济工作不同,更多的是对人的工作,这就更须要统战干部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和业务能力,以取得统一战线对象的信任,实现统一战线工作目标。结合当前欠发达地区统战干部素养方面存在的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应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加快统战干部年轻化的建设步伐,有意识地安排一批年轻、政治思想觉悟高的干部到统战部门任职锻炼,尽快形成统战干部队伍合理的老、中、青梯队,避免统战部成为养老部;利用年长统战干部对世态人情通透、长期与统战对象交往所形成的经验,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尽快将思维活跃、文化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年轻干部培养成统战干部的核心力量。二是建立统战干部的定期培训制度,提升统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基层各级政权组织应定期选派统战干部到各级党校或社会主义学院进行统一战线理论与政治素养的培训学习,增强统战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及鉴别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其正确处理好统一战线工作中“位”与“为”的关系的能力。三是要加强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培训,解决新时期统战干部运用新媒体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运用能力不足的问题。可考虑将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作为干部考核或提升的一个硬性要求,对经过考核无法达到基本要求的统战干部进行调岗,以促使统战干部能熟练应用网络手段,应对网络时代对统一战线工作所提出的新要求。
[1] 郑思同.如何理解基层统战工作的重要意义[J].中国统一战线,2004(7):31-31.
[2] 李东兴.关于做好新时期基层统战工作的思考[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8):24-26.
[3] 中共重庆市委统战部课题组.对新时代期运用新兴媒体开展统战工作的研究和探索[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1(1):31-34.
[4] 袁树平,张焕金.基层统战干部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天津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4):14-18.
[5] 徐宏禧.创新基层统战工作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EB/OL].http://epaper.cnnb.com.cn/rp/fs/cp/17/41/20100514/3/icontent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