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莹
(郑州市中原区百花艺术小学,河南郑州,450000)
学习疲劳是指长时间连续紧张学习后由于身心过度疲劳所导致的学习效率下降的现象。它包括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前者指肌肉与神经系统的疲劳,后者指的是情绪烦躁、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反映缓慢等现象。学习疲劳产生的生理原因是脑神经兴奋和抑制失衡。在学习过程中,大脑皮层兴奋区域的代谢逐渐加强,血流量和耗氧量增加,以保障大脑工作的需要。当紧张的学习活动持续时间过长,大脑皮层的能量消耗过大,消耗过程超过恢复过程,大脑所需能量不能得到及时恢复与补充,此时工作效率就会下降,在心理上会出现心情压抑、烦躁、记忆力减退、缺乏信心等症状。笔者在小学英语课中采取以下方法来预防学生学习疲劳的产生:
教学内容过难过多,超过学生能力的限度,则学习难以持久,且容易疲劳。如果教学内容过难,学生难以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理解与消化,那就必须进行紧张的脑力劳动来死记教材内容,进而会促使皮层细胞能量大量消耗,很快产生疲劳。另外,对于太难的教学内容,学生也往往不感兴趣,容易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去,对教学内容产生厌倦情绪,促使疲劳加速发展。在安排教学内容时,笔者贯彻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注意深浅得当,难易适度。教学内容必须是学生经过一定努力所能掌握的;同时还应当善于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去讲授某些新知识,并把新知识纳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之中,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小学英语第一册第四单元“We love animals B”部分“Let's chant”,板书单词cat 和fat 的第一个字母c和f时,笔者用红和黄色粉笔来书写,fat为新单词,然后让学生说出相同点和不同点,请学生试着读fat这个单词 他们很容易的在cat 的基础上读出fat。笔者又用此方法教学pig和big,mouse 和house,并给予他们表扬,由于单词是学生自己读出来的,这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荣誉感和喜悦感,于是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下面的内容。
教学方法越单调,学生疲劳产生得也越快,因此为预防疲劳的产生,笔者在课堂中是这样安排教学环节的:
小学生生性好动,注意力易发生转移,要避免这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最好的良师就是兴趣,而“音乐是人生的一大快乐”,于是在开始上课时,笔者就利用歌声来吸引学生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快让课堂充满英语气氛。选择歌曲要恰当,要与所教的内容相联系,如教颜色要选择有关颜色的歌曲,教问好、打招呼的内容就要选择用问好的歌曲,如新编人教社实验本(新标准) English Book1 Unit 3 A“Let’s talk”主要是学句型“How are you?/ Fine,thank you.”为了满足此内容,笔者选择了“Hello! How are you? ”这首歌。再以English Book6 Unit 3 A“ Let’s learn”为例,这课主要是学四个季节单词“spring,summer,fall and winter”和句型“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于是笔者选择了“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这首歌在刚上课就开始播放,这样就为我们所学的内容作铺垫。
复习也是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环。新学的知识很多,在选择复习内容时,也要考虑到必须为新课服务。如:在上“How old are you?”时,回答会用到数字,所以笔者就将数字(Number)作为复习的重点。A.要求学生从1数到10(count No. from one to ten)。B.要求学生根据数字的形状用身体动作将它表现出来(Let's do like the numbers)。C.复习数字歌曲(Number song)。
外语教学界提倡运用情景交际法教学,即在课堂创设语言交际的情景,让学生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对话,而不需通过中介——母语的翻译转化。在传授新课时,教师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根据情景来进行对话,使他们能很容易的理解意思。如:教My birthday 这课时,笔者就拿来了一个生日蛋糕,让学生知道今天有人要过生日了。然后,笔者对学生说:“My birthday is in March.When is your birthday?”以此来教学月份单词。新课内容变得浅显易懂。
操练分机械操练和意义操练两种。机械操练就是简单的重复练习,意义操练就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练习。新课传授完以后,教师就必须通过这两种操练来进行巩固。机械操练采用多种形式,一个一个,两个两个,一组组,一排排,节奏快,容量大。意义操练采用各种环境扩展语言,如:教“How old are you?” ,教师就可以创设三个场景:A.生日宴会;B.生病上医院;C.报名登记,以此延迟疲劳到来的时间。
环境是进行交际的条件,在什么样的环境就用什么样的对话,那么在上课时我们就要尽量利用现有的环境。公开课时,有许多老师来听课,那么就有了学生与各位老师进行真实交流的环境。如句型:“How are you?/Fine, thank you!” 你就可以带一个学生到听课的老师当中,先问:“How are you?” 再将学生介绍给这位老师,并说:“This is…”然后再请他们问好:“Nice to meet you.”这样既对新课进行了交际,又扩展了句子,各位学生都得到了锻炼。
欢快的音乐能调节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功能,协调身体各器官的活动,这对于消除因学习紧张而引起的心理疲劳效果很好。研究发现,旋律优美的轻音乐会使人情绪镇定、恬静愉快;激越昂扬的曲调,能激发人体内的潜能,使人精神焕发,对于消除因情绪消沉、遭受挫折而引起的心理疲劳来说,效果尤为明显。例如,维瓦尔弟的大提琴协奏曲《四季》中的《春》,德彪西的管弦乐组曲《大海》和海顿的组曲《水上音乐》,都具有消除疲劳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妨指导学生使用上述音乐作为背景音乐。
小学生在教室里上一节课会感到疲劳,然而他们玩上一节课、两节课,甚至更多的时间,却不会感到疲劳。这主要因为他们的身心得到了放松,并且避免了机械操练。学生借助课堂教学游戏创造的情景可使语言交际自然化;能充分发挥出每个学生语言交际的潜力;能培养学生的上进心;能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智力,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学习外语的潜在能力;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学得轻松愉快;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猎取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还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如:数字教学游戏,当学生学到基数词时,叫学生背诵1到100,但每逢学生说到数词4或4的倍数时则以“Stop”代替。可两人进行比赛,可两组进行比赛,也可全班参加,说错了的就坐下,看看有多少人最后获胜。每次游戏时,Stop的数字可变换,可每逢5或6或7时则用Stop 代之。又如单词教学中,一段时间后,学生累了不太愿意跟读,这时我们做“碰地雷”游戏。在一个词下放一个地雷, 这个词是不能读的,如果学生不小心跟读,就是踩到雷了。大家一起数one two three,bomb,向他砸过去,有趣,气氛也好,学生在玩中也学得扎实。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普遍的姿势是坐姿,长期维持这种姿势对血液循环功能有极大损害,容易使腹腔、盆腔中出现淤血现象,周围的血液也随之减少。由于身体长时间处于前倾姿势,学生呼吸较浅,肺活量减少,物质代谢功能也会随之下降,从而造成疲劳。为防止上述现象产生,教师可通过TPR活动学习语言,使学生在活动中眼耳口鼻手体脑并用,从而使学生乐以忘忧,焕发精神,消除疲劳。如采取传统的”“Simon says”形式变为做错动作不淘汰出局,最后统计谁做得好或者教师发出指令时所作的动作可与指令相同或不同而学生只能找教师说的做,力求形式多样化。如:Stand up! Touch your nose!Smile!Jump like a rabbit!If you can swim,clap once!
形体语言,也称非语言交际,是通过表情、手势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的动作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无声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必要的形体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如常用的面部表情、眼神、手势等。这些非语言行为既可与言语同时使用,也可单独使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就显得更为合适。如眼神的运用不仅可以与学生交流思想,而且能够辅助言语控制课堂。常用的眼神运用技巧有环顾法、专注法和虚视法。环顾法即用眼神环视学生,能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使其意识到教师在关注着自己,从而全神贯注地听讲,还能使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验证教学效果,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专注法是把视线集中到某一位或某一部分学生身上,这样可以“提醒”学生,控制整个课堂秩序。虚视法即似看非看,视而不见,把视线从学生处“收回”。这样便于减轻教学双方的心理压力,保持思路的清晰畅通,把教学活动引入一个更高的境地。又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用点头、手势等形体语言代替自然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指示,也可以在讲课的同时借助特殊的手势辅助说明。
学生都喜欢幽默的老师。但是对于女老师来说,幽默似乎比较难做到。有时课堂上来个小幽默,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疲劳感自然会消失。笔者在教“sweet ,sour ,yummy,yukky”这几个单词时,试着找一个学生到前台表演。同时,笔者这样描述:“有一天,我们班的同学回家以后感到特别的thirsty,于是他去找water,可惜water已经没有了,这时他发现厨房里还有一小瓶water,于是拿起来就喝,哇,So yukky!原来他喝的是味道很sour的醋。”这时,班里哄堂大笑,学生不知不觉已明白了这几个单词的意思,甚至不需要教就已经掌握了这几个单词。
只要我们每个英语老师都做个有心人,上课随时留意每个学生的表现,注意仔细观察,发现学习疲劳的学生要及时用新颖的教学活动来提醒学生参与,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疲劳感自然而然就会消失。
[1] 崔淑丽.英语学习中心理疲劳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2] 李盈光,田野.外语学习中的心理疲劳及应对[J].中国成人教育,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