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丁氏墓志考

2014-04-17 05:02张红军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丁氏大夫

张红军

(沁阳市博物馆,河南 焦作 454500)

丁氏墓志系1985年河南省沁阳市城关乡东关村发现,现藏沁阳市博物馆。该墓志为青石质,由志盖和志石两部分组成。志、盖均高72厘米,宽72厘米,厚14厘米。志文楷书,竖37行,足行48字,计1446字。志盖阴刻篆书四行16字:“皇清待赠太安人刘母丁氏袝葬墓志铭”。现录文标点并考释如下:

一、墓志录文

皇清待赠太安人刘母丁氏袝葬墓志铭

赐进士出身、日讲官起居注、左春坊左赞善兼翰林院检讨、前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甲子科钦差云南正主考、翰林院编修充纂修大一统志官、翰林院庶吉士、眷姻弟王化鹤顿首拜撰

河内刘母丁太安人,以康熙丁丑秋厌弃人间。又二年,将祔葬于文学君子腾之墓。子竹孙发使千八百里请铭京邸。余承乏史职,固宜述以彤管,又忝婚媾之后,谓庶几能知太安人之梗概。用是澄戢志虑而为之志。按状:太安人鸿胪寺序班丁公讳燧女也。少寡言笑,孝谨识大体。父母绝爱怜之,不肯妄字人。适文学君丧其元配邘邰郡主,父母为择耦,闻太安人有女德,遂委币焉。崇祯辛巳岁大疫,文学君病困床褥间,家人惶遽甚,谋祷于神。太安人正色呵之曰:“止。淫祀何为,神弗福也。”乃长跽请于翁、姑曰:“乡党称贷吾家者不下数千缗。窭人子穷窘。可念其券具在也,请付诸火,或者其有济乎?”翁、姑同辞对曰:“新妇能之,我顾不能。”令司券者立焚之。焚未半而文学君淫淫汗下,病旋瘳。翁、姑喜甚,酌酒私相贺曰:“丁新妇竟可也。”当是时,翁、姑垂白之年老矣。饮食衣服,家人罕当其意。太安人左右色养无方,食非手调不敢进,衣非手纫不敢为父母着体。其他事事皆如翁、姑意中所欲出。翁、姑愈益喜。无何,翁、姑相继即世,生孝死孝。两俱无憾。太安人与有力焉。文学君性俶傥,与伯兄御六以雄姿爽气名一时。性好客,客至呼酒剧饮,穷日落月以为常。或读书诸别墅讲□之暇,作为亭榭,莳花竹,吟啸自喜。不问门以内事。太安人持家政,具其条贯,井井縄縄也。与文学君相庄如严宾。□□刘氏家视冀缺,何曾足相先后矣。文学君育子稍迟,强仕以往,娶副室数人。太安人皆爱之,待众子如己出。樛木之□,鸤鸠之均,二者咸有其风规焉。伯氏御六,与文学君同居至老,终身无间言。文学君之事兄,殆犹刘琎之于瓛、杨津之于椿也。娣姒间相得欢甚。伯氏亡后,所遗两女出阁时,装遗甚盈,己所生女不能过。虽文学君笃昆弟之谊,亦太安人从应之力为多。壬申、癸酉间,岁洊饥,耕子负租千石不能偿。太安人顾谓竹孙曰:“昔日之券,姑为政。今日之租,我为政。此啼饥号寒之家,何忍复向其门督责有无耶?”竹孙遵其言悉为蠲除。于是里闬间欣欣歌舞,或嗟叹有泣下者。咸曰:“吾侪今而后□保其家室矣。”未几,连举数孙。人以为积善之报云。状又称驭下最有恩,统仆婢辈,有役使终其身未遭笞朴者。诸子幼或时加呵责,太安人必谆谆教戒曰:“此亦人子也。”夫妇人之道,固不可以繁称。如太安人事夫子以庄,处妯娌以和,驭下以宽,待闾里戚族以惠。虽古贤媛何以加焉。子竹孙昆弟,清远雅正,可谓有太安人之遗化者乎。呜呼,是皆可纪也。文学公讳一蛟,字子腾,号乘六,郡庠增广生员,明封中奉大夫,皇清待赠承务郎。其家世暨生平言行,备载前志铭中。太安人生于明天启六年正月十一日申时,卒于皇清康熙三十六年九月十三日亥时,享寿七十有二。以子贵待膺六品之敕赠云。子三:长曰世篁,即字竹孙者,候选州同知,娶庠生贾公讳光祖女。太安人出。曰世经,岁贡生,娶庠生邹公讳思□女。曰世田,岁贡生,先卒,娶阳武县儒学训导萧公讳原馥女。王太孺人出。女七:一适庠生徐公讳允捷男庠生行建,先卒。一适庠生许公讳勷君男拔贡生钊。太安人出。一适庠生史公讳灿男候选县丞廷谐,先卒。一适庠生贾公讳尔明男大德。一适庠生王公讳溥男明,先卒。王太孺人出。一许聘庠生李公讳雕龙男愈振。一许聘庠生董公讳御龙男文□。黄氏出。孙男四。世篁出者二:曰保,聘廪膳生范公讳九锡女。曰倎,幼,未聘。世田出者二:曰文华,聘庠生贾公讳辅选女。曰文焕,聘庠生范公讳元瑛女。孙女七。世篁出者六:一适国学生杨公讳奕绶男道溥。一许字余长儿岁贡生萧之男庠生学曾。一许字副榜贡鹿邑县儒学训导许公讳靖男庆岳。一未字。一许字候选州同知罗公讳宏略男垂远。一许字国学生马公讳若衡男万椿。世田出者一,未字。将以康熙三十八年十二月初九日启文学公之圹而祔葬焉。为之铭曰:翁、姑为政,券可焚也。起持家棅,昭令闻也。夫子隽上,实轶群也。两美合德,共此坟也。福荫后嗣,气氤氲也。有子竞爽,秀而文也。既贵且贤,宜振振也。

不孝男世篁、世经,孙文焕、文华、保、倎,泣血上石。

二、丁氏生平

根据志文记载,丁氏生于明天启六年(1626)正月十一日申时,为鸿胪寺序班丁燧之女。鸿胪寺,掌朝会、宾客、吉凶仪礼之事。鸿胪寺序班,从九品[1]1802。丁燧因官小职微,史书、方志均无记载。丁氏年轻时很少说笑,对父母孝顺恭谨且识大体,父母特别疼爱她,不肯轻易将她嫁人。此时刚巧文学君刘一蛟失去其元配邘邰郡主,其父母正在为其选择妻子。闻听丁氏有女德,就致送财礼,聘丁氏为一蛟妻子。

墓志云:“崇祯辛巳岁大疫。”此与《河内县志》载“(崇祯)十四年,蝗蝻生,瘟疫大作,乱尸横野,地荒过半”[2]以及《怀庆府志》载“十四年,大饥,民疫”[3]可相互印证。据《明史纪事本末》载,崇祯十四年(1641)春正月,李自成陷河南府,士民被杀数十万。河南方大饥,通判白尚文坠城死,其尸为饥民所食,顷刻尽。自成发藩邸及巨室米数万石、金钱数十万赈饥民。二月,李自成搜掘河南富室窖藏,席卷子女玉帛,捆载入山[4]1340-1341。《河内县志》亦载:“崇祯十四年,贼陷河南府,德昌王入河内。”[2]刘、丁二氏作为当地富绅,对李自成攻陷河南府、杀富济贫的情形,不可能无所畏惧。“文学君病困床褥间”表面为瘟疫感染,实则可能是忧虑李自成义军和当地饥民所致。此时,丁氏审时度势,在出面制止家人求神拜佛为夫君一蛟治病的同时,跪请公婆火烧乡里穷苦人家所有借贷契据,以毁券免债,消除一蛟心头之忧。债券未烧一半,一蛟便浑身冒汗,如释重负,病遂痊愈。公婆私下酌酒相互祝贺道:丁新妇真可以呀!公婆称丁氏新妇,说明丁氏刚嫁与一蛟不久,时间应为明崇祯十三年(1640)或十四年(1641),丁氏十五、六岁。当时,公婆已到垂白之年,穿衣吃饭,家人很少合乎其心意。丁氏承顺公婆颜色,照顾得无微不至,食非手调不敢进,衣非手纫不敢为父母着体。所有事情好像都是按照公婆的心意所为,公婆对丁氏更加喜欢。所以墓志云:“无何,翁姑相继即世,生孝死孝。两俱无憾。太安人与有力焉。”生孝,谓孝子丁忧哀不灭性。死孝,谓居父母之丧,哀毁几至于死。《晋书·王戎传》载:

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裴頠往吊之,谓人曰:“若使一恸能伤人,濬冲不免灭性之讥也。”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帝谓刘毅曰:“和嶠毁顿过礼,便人忧之。”毅曰:“嶠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5]1233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载:

王戎、和嶠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仲雄曰:“和嶠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嶠生孝,王戎死孝。”[6]21

不久,公婆相继去世,生孝死孝,两俱无憾,丁氏参与其中并且出了一份力。

夫君一蛟豪爽洒脱,与长兄御六以雄姿爽气而闻名一时。性好客,客至呼酒剧饮,穷日落月(白天连着晚上)以为常。或读书,搭建亭阁台榭,种植花草,吟咏歌唱,自以为乐。从不过问家内之事。丁氏操持家务,并将家庭琐事打理得井井有条。与夫君一蛟相处如待宾客,互相尊敬。

墓志云:

文学君育子稍迟,强仕以往,娶副室数人。太安人皆爱之,待众子如己出。樛木之□(时),鸤鸠之均,二者咸有其风规焉。

强仕,亦作“彊仕”,四十岁的代称。《礼记·曲礼》:“四十曰强,而仕。”[7]73樛木,即指攀缘植物的缠绕累赘而向下弯曲的树木。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8]12

诗人先以葛藟缠绕樛木,比喻女子嫁给丈夫。然后为新郎祝福,希望他能有幸福、美满的生活。鸤鸠,古书上指布谷鸟。出自《诗经·国风·曹风·鸤鸠》:“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毛诗正义:“鸤鸠,秸鞠也。鸤鸠之养七子,朝从上下,莫从下上,平均如一。”[9]476因一蛟育子稍迟,过了四十岁,娶侧室数人,丁氏都非常喜爱她们,对待她们的子女如同自己所生。樛木的合时,鸤鸠的均一,两者的风度品格在丁氏身上都得到了体现。夫君一蛟与长兄御六生活在一起,一直到老,始终没有闲言碎语。

墓志云:

文学君之事兄,殆犹刘琎之于瓛、杨津之于椿也。

刘琎,字子敬,瓛之弟也,方毅正直。宋泰豫中,为明帝挽郎。其兄尝于夜间隔壁呼之,不答,至下床着衣正立,然后应。瓛怪其迟,琎曰:“向因束带未完,故不敢应耳。”[10]杨津,字罗汉,本字延祚,孝文赐改焉。少端谨,以器度见称。官至司空,加侍中,兼尚书令、北道大行台、都督、并州刺史。杨津兄弟五人,长杨播,次杨椿、杨颖、杨顺,杨津最小。《北史》载:

播家世纯厚,为并敦议让,昆季相事,有如父子。……椿年老,曾他处醉归,津扶侍还室,仍假寝阁前,承候安否。椿、津年过六十,并登台鼎;而津常旦暮参问,子侄罗列阶下,椿不命坐,津不敢坐。椿每近出,或日斜不至,津不先饭;椿还,然后共食。食则津亲授匙箸,味皆先尝,椿命食,然后食。[11]1483-1499

志文引用“刘琎束带”和“杨津敬长”两个典故,将一蛟对待长兄御六比作刘琎对待刘瓛、杨津对待杨椿,由此可见一蛟尊敬兄长的程度。兄长御六去世后,所留两女出嫁时,一蛟为她们置备了厚重的嫁妆,就连自己亲生女儿出嫁时的嫁妆也不能与之相比。所有这些虽有一蛟兄弟间的深厚情谊,但大多离不开丁氏的默契配合和鼎力支持。

墓志云:

壬申、癸酉间,岁洊饥,耕子负租千石不能偿。太安人顾谓竹孙曰:“昔日之券,姑为政。今日之租,我为政。此啼饥号寒之家,何忍复向其门督责有无耶?”竹孙遵其言悉为蠲除。于是里闬间欣欣歌舞,或嗟叹有泣下者。咸曰:“吾侪今而后□保其家室矣。”

洊饥即连年饥荒。《明史》有“岁洊饥,民淘马粪以食。”[1]《河内县志》载:

康熙二十九年春夏大旱,沁水竭。三十年大旱,沁水竭。六月蝗。三十一年旱,大瘟疫[2]。

《怀庆府志》载:

康熙三十年,河内、济源、孟县、修武、武陟、阳武俱旱,沁水竭。三十一年,河内、修武、阳武旱疫。”[3]

正是连年的自然灾害,导致了河内、乃至整个怀庆府在康熙壬申(三十一年,1692年)、癸酉(三十二年,1693年)年间出现连年饥荒。志文“壬申、癸酉间,岁洊饥”印证了《河内县志》、《怀庆府志》的相关记载。然《清史稿》对如此严重的自然灾害以及农民生活困窘的状况,并未记载,故可补史之缺。面对自然灾害造成农民欠租千石无力偿还的局面,丁氏对儿子竹孙说:以前的债券,婆婆当家。现在的租税,我做主。对这些因为饥饿寒冷而哭叫的人家,怎么忍心再向他们催还欠债呢?竹孙遵照母亲丁氏的话将所有债券统统销毁,免除穷人所欠债物。乡里百姓知道后,高兴得载歌载舞,有的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他们都说:我们这些人从今往后一定要保护其家室不受侵害。没多久,丁氏多个孙子接连中举,人们认为这是对丁氏积善的回报。

丁氏对下人最有恩德,那些仆人和丫鬟,有的被差遣使用一辈子从未受过笞朴(古代的一种刑罚)。由于诸子年龄小,有时出现过分呵斥下人的现象,丁氏一定对他们进行谆谆教导和制止,并告诉他们,他们和你们一样,亦人子也。墓志作者认为,为妇之道,本来不可以多说。但像丁氏侍奉夫君庄重,妯娌相处和睦,管制下人宽厚,对待乡人及亲戚仁惠,即使是古代有德、有才、有美貌的女子,又怎么能超过她呢。竹孙兄弟,清远雅正,可以说是有丁氏留下的教化。所有这些,都是值得记载的。

康熙三十六年(1697)九月十三日亥时,丁氏卒,享年七十有二。志云:“以子贵待膺六品之敕赠。”《清史稿》载:

命妇之号九:一曰一品夫人,二品亦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八品曰八品孺人,九品曰九品孺人,不分正从。因其子孙封者加“太”字,夫在则否[12]3273。

因子竹孙“候选州同知”,丁氏待受太安人之敕赠。州同知,从六品[12]3357。故志文对丁氏有“太安人”之称谓。

三、丁氏夫君刘一蛟及其子女情况

关于丁氏夫君刘一蛟的情况,志云:

文学公讳一蛟,字子腾,号乘六,郡庠增广生员,明封中奉大夫,皇清待赠承务郎。

《明史》载:

文之散阶四十有二,以历考为差。 正一品,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从一品,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正二品,初授资善大夫,升授资政大夫,加授资德大夫。从二品,初授中奉大夫,升授通奉大夫,加授正奉大夫。……正六品,初授承直郎,升授承德郎。从六品,初授承务郎,升授儒林郎,吏材干出身授宣德郎。[1]1736

说明大明朝封一蛟为从二品官职。一个府学增广生员,何以得封如此高官,应缘于“其元配邘邰郡主”。《大明郑敬王圹志》载:

王讳载壐,乃郑顺王之子。隆庆四年七月十三日,母妃赵氏嫡生。万历三十四年六月二十日册封为郑王。崇祯十三年四月初十日申时薨世,享年七十一岁。妃刘氏,子一人,以罪废;王氏,子一人,俟袭爵;关氏,女一人,封邘邰郡主。[13]

由此可知,邘邰郡主为大明郑敬王朱载壐之女。也就是说,刘一蛟因被招为大明郑敬王朱载壐之女邘邰郡主的仪宾(丈夫),获封从二品中奉大夫。去世后,又因其子竹孙候选大清从六品州同知,待赠承务郎。《清史稿》载:

封赠、阶十有八:正一品授光禄大夫,从一品授荣禄大夫,正二品授资政大夫,从二品授奉政大夫,正三品授通议大夫,从三品授中议大夫,正四品授中宪大夫,从四品授朝议大夫,正五品授奉政大夫,从五品授奉直大夫,俱授诰命。正六品授承德郎,从六品授儒林郎,吏员出身者宣德郎,正七品授文林郎,吏员出身者宣义郎,从七品授徵仕郎,正八品授修职郎,从八品授修职佐郎,正九品授登仕郎,从九品授登仕佐郎,俱授敕命。[12]3272-3273

未有“承务郎”这一封赠官阶,说明明代的从六品承务郎在清代已经废除。故待赠官阶疑为从六品儒林郎。至于刘一蛟的生平家世,志载“其家世暨生平言行,备载前志铭中”。前志铭应指刘一蛟墓志铭,可惜该墓志铭尚未发现,故其生平家世具体情况不可而知。

关于刘一蛟子孙情况,根据志文记载可知,有子三人。丁氏生一,即长子世篁,字竹孙,候选州同知,娶庠生贾光祖女为妻。《河内县志》有“刘世篁,考州同知”[2]之记载。王氏生二:即次子世经,岁贡生,娶庠生邹思□女为妻;三子世田,岁贡生,先卒,娶阳武县儒学训导萧原馥女为妻。有女七人。丁氏生二:一嫁庠生徐允捷子庠生徐行建为妻,先卒;一嫁庠生许勷君子拔贡生许钊为妻。王氏生三:一嫁庠生史灿子候选县丞史廷谐为妻,先卒;一嫁庠生贾尔明子贾大德为妻;一嫁庠生王溥子王明为妻,先卒。黄氏生二:一许聘庠生李雕龙子李愈振为妻;一许聘庠生董御龙子董文□为妻。孙男四。世篁所生二:曰保,娶廪膳生范九锡女为妻;曰倎,幼,未聘。世田所生二:曰文华,娶庠生贾辅选女为妻;曰文焕,娶庠生范元瑛女为妻。孙女七。世篁所生六:一嫁国学生杨奕绶子杨道溥为妻;一许配志文作者王化鹤长子岁贡生王萧之子庠生王学曾为妻;一许配副榜贡鹿邑县儒学训导许靖子许庆岳为妻;一未出嫁;一许配候选州同知罗宏略子罗垂远为妻;一许配国学生马若衡子马万椿为妻。世田所生一,尚未出嫁。

从刘一蛟子孙情况来看,未有邘邰郡主所生子女,说明刘一蛟与邘邰郡主尚未育子,邘邰郡主便早早离开人世。《明史》及《怀庆府志》等史料对邘邰郡主和郡马刘一蛟均未记载,故可补史籍之缺。

四、关于志文的作者

据志文记载知,丁氏墓志撰文人为赐进士出身、日讲官起居注、左春坊左赞善兼翰林院检讨、前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甲子科钦差云南正主考、翰林院编修充纂修大一统志官、翰林院庶吉士、眷姻弟王化鹤。《清史稿》载:

有清科目取士,承明制用八股文。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谓之制义。三年大比,试诸生于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次年试举人于京师,曰会试,中式者为贡士。天子亲策于廷,曰殿试,名第分一、二、三甲。一甲三人,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12]3147

由此可知,撰文人王化鹤为二甲进士。日讲官掌侍直起居,记言记动。天聪二年(1628),命儒臣分两直,巴克什达海等译汉字书,即日讲所繇始,巴克什库尔缠等记注政事,即起居注官所繇始。顺治十二年(1655),始置日讲官。康熙九年(1670),始设起居注馆,在太和门西庑,置满洲记注官四人,汉八人,以日讲官兼摄。十二年(1673)增满洲一人,汉二人。十六年(1677)复增满洲一人。二十年(1681)增汉八人。三十年(1691)定汉员十有二人。时日讲与起居注各自为职。[12]3313左春坊左赞善,右春坊右赞善,俱从六品,掌记注撰文[12]3313。翰林院编修,初制正七品。检讨,初制从七品。翰林院庶吉士,由新进士改用。试博学鸿词入式,或奉特旨改馆职者,间得除授[12]3309。王化鹤,字六翰,武陟人。康熙己酉科举人[3]。丙辰科进士[3]。任翰林院编修。甲子典试云南,有得人之誉。《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五有“以翰林院编修王化鹤为云南乡试正考官”之记载。王化鹤生性孝顺,母病,汤药必亲尝,衣不解带者累月。居丧,哀毁骨立。岁饥,倾资捐赈。卒,祀乡贤。《怀庆府志》有传[3]。

五、结语

丁氏墓志较为详细地叙述了丁氏的生平事迹,同时对其夫君刘一蛟及其子孙作了简要介绍。志文所载丁氏焚券免债为夫治病事件,折射出李自成起义对地方富绅的震慑和影响,有助于对明末农民起义的研究;志文所载刘一蛟原配邘邰郡主,系大明郑敬王朱载壐之女,为《明史》和《河内县志》、《怀庆府志》等所未载,可补史书、方志记载之缺;“崇祯辛巳岁大疫”、“康熙壬申、癸酉间,岁洊饥”,与《河内县志》《怀庆府志》记载可相互印证;刘一蛟子孙的婚嫁情况,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门当户对”的婚姻传统习俗;丁氏及其家族成员的生活状况,是明末清初富绅阶层家族生活的真实写照,对研究明末清初社会、政治和经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清]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 [清]袁通,等.河内县志[M]. 清道光五年刊本.

[3] [清]唐侍陛.怀庆府志[M].清乾隆五十四年刊本.

[4]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李自成之乱)[M].北京:中华书局,1977.

[5] [唐]房玄龄,褚遂良,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6]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7] 曾亦,等.礼记(曲礼)[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

[8] 刘毓庆.诗经[M].北京:中华书局,2011.

[9] 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0] 蔡振绅,辑.德育课本(第一集)[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

[11] [唐]李延寿.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2] 赵尔巽,等.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6.

[13] 明崇祯十四年.大明郑敬王圹志.现藏河南省沁阳市博物馆.

猜你喜欢
丁氏大夫
穿井得人
上海青浦:抗诉2起虚假诉讼案
进步太快
丁甘仁医案研究进展*
邬大夫就诊记
地质学家丁文江逝世
间接性失忆
穿井得人
丁氏穿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