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绿
(都安县职业教育中心,广西河池,547300)
200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应当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着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笔者认为进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中职”)数学课程内容改革十分必要。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和相关研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及建议。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试行)》颁布于2000年,是现行的全国统一教学大纲。应当说,大纲对中职数学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的规制比较合理,大纲所提出的各种实践性技能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职数学的特色。但是,大纲也存在不少缺陷,如课程内容及知识目标与普通高中类似,距离现在中职学生的数学能力现实较远,对如何结合专业课没有比较明确的要求和程序安排,导致教学实践中很多学校和教师无所适从。据笔者了解,大多数的中职数学教师并不依据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甚至有部分教师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大纲”存在。多数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或个人认定的学生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活动。
相对于专业课程,学校和学生对数学课程的重视不够。目前,在“为专业服务”的语境中,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教学地位不高,数学课程的教学课时数被压缩。不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均认为数学与实践课联系不大,或者认为就算有联系但课堂中的数学却解决不了问题,因而普遍对数学不重视。
在就业导向的背景下,为什么要开设数学课程,数学课程具体包括哪些内容,教师应该教授哪些内容?对此,教师们也没有明确的答案。多数的中职数学教师从普通中学转来,面对“教不懂”“笨得要命”的学生们,失去了《大纲》这一教学标准,没有统考和成绩考核等教学评价方式,教师们感到手足无措。很多教师认为数学教学对80%的学生根本就没有用。所以,教师也出现不认真上课,不积极备课,不考虑如何帮助学生提升成绩和能力等现象。许多教师对教学失去信心,缺乏研究教学的意识和热情,临近考试时尽量出题简单,期望学生能通过各种手段混过关了事。
首先,学生的数学基础差。目前,尤其在像我校这样的县级中职学校,学生和家长还是认为读高中、考大学才是成才的“正途”。只有上不了普通高中的学生,才在家长的要求或勉强同意下,来到中职学校学习。因此,我校学生总体学习素质较低,这在数学中表现更为突出。据调查统计,学生的数学基本功差,计算能力不强,约50%的学生没有掌握平方、通分、一元一次方程、函数、几何体的面积和角度计算等知识,近半数学生的数学能力停留在小学阶段,甚至有20%的学生连小学三四年级的数学水平都没有达到。
其次,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很低,学习目的不够明确,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意志薄弱,对自己的成绩要求不高,很多人抱着“混日子”的态度上数学课。根据调查统计,在一个50人的班级中,通常有1/5的学生表示对数学“有点兴趣”,有1/5的学生对数学“一点也不感兴趣”,其他的学生则表示“无所谓”。
当前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没有完整、独立的数学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安排随意性很大,教师拿本教材教到哪里算哪里。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材版本虽多,但好教材少,且总体缺乏职业教育特色。我校使用的是2009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等职业教育系列数学教材,本教材虽然省略了公式的推导过程,但例题的讲解不够详细,不利于学生自学,例题与现实生活及所学专业联系不大。因此,部分对专业课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也不觉得数学学得好对专业课学习有什么帮助。另外,即使专业课当中碰到一些数学的计算问题,学生也往往是向专业课教师询问而不是找数学教师。但有些专业课教师是从社会上招聘的技工来担任,往往也只是告之学生结果而不能教会其应用方法和推导过程。
通过上述对中职数学教学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中职数学课程目标应该是多层次的,不能统一划线,可以提一个最低目标。在中职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学不了很多纯理论的数学知识,但是可以以一定的数学基本知识为基础,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让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方法和思维方式。能够把数学知识和生活、专业知识结合运用。根据学生层次不同,考虑把全校的学生分成不同数学能力等级,重新编班,这样就可以针对性更强地进行教学。对初级班,要从最基本的数学运算教起;对高级班,可以把一些相对复杂的运算公式、绘图等纳入教学内容中。另外,从教材编写角度,可将例题分层、练习与习题分层,研究型的数学问题也应分层。使一本教材呈现多种梯度,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既适应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的能力要求,又满足那些准备升学学生的后续发展要求。
中职学校的数学教育不应再是“纯数学”,而应当是知识的广泛联系、广泛应用,具有趣味性,要尽可能多的有实例应用。
基于数学课是服务于专业课程的思想,根据各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专业,应针对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授课计划,授课的内容和进程要符合专业需要。可以在数学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各知识点的具体应用情况,对数学内容进行筛选和编排,根据数学要求自编适应本学校专业的数学教材。这样,才能在“实用”上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才能在实际效果上对他们最“有用”。实际上,这就是要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壁垒,把知识融合到一起来引导学生。这要求教学内容具备综合性、广泛性、实用性的特点。
例如,立体几何中讲述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的举例中,可以列举车工生产实习中的攻螺纹、套螺纹的垂直方法检查实例;又如,正、余弦定理知识学习中,常规教材较多地介绍地面测量问题,为机械专业学生授课时,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设置更多与专业相关的实例,充实到教学中。这些实例出现的形式,最好不要采用常规教材普遍采用的形式,即以纯数学问题形式出现,应尽可能提从真实的实际应用的情境,且这种情境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生产实际情形。再如学习了“区间”这一知识后,可以引入生活中我国公民个人所得税中的对工资、薪金的递进制征税的计算,即个人每月取得工资收入后,先减去个人承担的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以及按省级政府规定的标准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再减去费用扣除3500元/月,为应纳税所得额,按5%~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各自家长的工资(收入)数目在不同区间的范围计算其应缴纳的税款,这样就能把新知识马上运用于实际。另外,引入银行贷款、存款利率的计算,也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具有实用性。
由于各个中等职业学校设置的专业各不相同,对各部分数学知识要求的难度不一致,当前所采用比较统一的教材不能具体的适用于各个专业,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很多教师写的论文都提出了类似上述的解决办法,但是却忽略了一个问题,谁来编写这些教材?要知道,如果针对不同的专业各编写一本教材,也将是一个繁重的任务,要耗费相当大的人力和物力。笔者提出以下几个途径:
第一,针对不同专业,全国统一出台多套教材。由教育部牵头、出资,组织相关专业教师(高级技工)和数学教师,针对不同专业分别出台多套教材。例如汽车专业、电工专业、服装设计专业、模具专业等分别有一本数学教材。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水平高,但可能会遗漏一些专业内容。
第二,依上述思路,由各省或地级市的教育部门组织出台多套教材。这种做法可以对本省市的中职学校和专业有更深了解,教材更适用,但水平可能有所下降。
第三,各学校根据自己所设专业出台不同教材。这需要学校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教材编写,优点是非常清楚自己所需要的教材内容,缺点是人力、物力可能不足且不能保证教材质量。
第四,教师个人编写教材。有能力、研究精神和兴趣的教师,可以与专业课教师(或相关高级技工)共同研制数学教材的编写。这种方式类似当前高校部分教师的做法。优点是针对性强,且由任课教师亲自编写、授课,教学效果一定会不错。缺点是教师个人会受限于积极性、工作时间、资金支持等。
综上,笔者认为最佳途径为综合采用上述方法,组织编写适合专业需要的数学教材。在当前教育经费相对比较充足,国家和社会对中职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的环境下,这是可能实现的。对于学校组织和教师个人编写教材方面,显然依靠教师个人的热情无法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建议教育部门设置相应课题经费支持和出版资金支持,组织优秀中职数学教材评选,对编写了高质量教材的教师,给予一定奖励,在职称评定时作为重要科研考核依据。同时,结合当前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改革,要给能出版教材、使用先进教学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的教师以更高待遇,以促进教师积极研究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1] 慕青.例谈中职数学教育如何加强实用性与趣味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7).
[2] 韦江彬.浅谈中职数学的教学改革[J].大众科技,2013(5).
[3] 许朝辉.中职数学教学实践的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3).
[4] 沈志勇.谈中职数学教材改革[J].现代企业教育,2010(09).
[5] 刘振华.中职数学教育应自成体系——论中职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J].卫生职业教育,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