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由一次语文活动课引起的思考

2014-04-17 04:21:45
教育观察 2014年1期
关键词:名人资料交流

赖 坚

(茂名市第十五小学,广东茂名,525000)

一、语文课堂网上教学模式

以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大课堂”——《寻找名人足迹》为例:《寻找名人足迹》是语文百花园里的一次语文实践活动,这次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认识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上各个领域的名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是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活动所涉及中华民族的名人非常多,信息量非常丰富,有些名人小学生感觉生疏。为使学生能轻易查找、收集、整理、加工与活动内容相关的信息,培养学生通过不同途径搜集、汇总、整理资料的能力,以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笔者尽可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一个可拓展和交互的网络环境,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个性化。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课堂一开始,笔者就用激情的话导入:“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涌现了多少名人啊!他们像璀璨的星辰,装点着民族历史的天空。他们为祖国的领土完整、民族大义,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祖国的骄傲。现在我们以‘寻找名人足迹’为主题,开展一次语文实践活动。”接着针对目前的钓鱼岛局势,笔者播放一段《甲午海战》的录像,录像中着重展示中日甲午战争期间,邓世昌指挥全身着火的“致远”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左舷,最后全部壮烈殉国的画面,体现本次活动的主题——爱国。这样就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接着笔者提问导入:“你还能告诉大家你知道的哪些名人呢?”

(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学生自读活动要求,通过学生自我设问、生生设问、师生互相设问等方式提出问题,并输入电脑,进行师生交流。接着,对这些问题进行疏理成为本次活动课学习的主要目标。归纳本节课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1.你知道哪些中华名人?你家乡有哪些名人?你最想了解哪一位?

2.这位名人有什么事迹?

3.能不能找到这位名人的音像资料?

4.这位名人有没有什么名言名句?

5.你还想了解他哪些方面的情况?你打算通过什么方式了解?

6.读完他们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三)网上查找,自主探索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问题,在网络中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加工,自主地尝试解决问题。教师事先做好相关准备,如在因特网上查找到与本次活动内容相关的资源,统一存放在自制的课件中,并上传到校园网上,供学生阅读浏览,进行研究性学习。

(四)合作与交流,突破难点

通过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笔者发现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些学生资料搜索得较好,有些则不够完整。笔者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中的资源,加强交流与合作,通过BBS讨论平台,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如:“搜寻这位名人的事迹资料时你采取了哪些途径?”“这位名人有什么事迹?”“在你搜集资料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或有没有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学生各自展示资料,大家在平台上各抒己见。以往课堂讨论中只是几个“优秀生表演专场”的现象在网络课堂上全面改观,每一位学生都能珍惜发表自己的观点的机会。这个时候,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对大家的观点进行概括总结,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五)延伸拓展,感情升华

通过网上的学习、交流与讨论,同学们对中华名人以及他们的事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的感情。此时,教师要求每位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真进行总结,并布置作业进行延伸拓展:1.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制作成电子版PPT的形式放在学校网站上供大家交流;2.教师在讲清楚要求的基础上,让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成介绍这位名人的文章,放在班里的名人网站上,大家共同浏览,并评选星级;3.结合清明节,组织学生进行“网上拜祭先烈”的活动。通过以上措施,学生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精神受到洗涤,感情得到升华。

二、语文课堂网上教学模式的意义

实验表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形成合作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

在网络环境的教学实践中,教学单位已不再是班级,可能是小组,也可能是个人,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大大减弱。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毫无疑问得到了充分肯定,从而使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真正成为一种可能。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从网络课件中获取更加丰富、多样化的信息资源甚至于学习方法,完全可以摆脱或基本摆脱传统意义上对教师的依赖,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全员参与学习的效果,给学生的个别化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

(二)动手、动脑的能力得到培养

教师可以在课前将所需的资源准备好,保存在某一特定的邮箱或做成内部网站,让学生访问该文件夹来选择有用信息;也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相关人物等,由学生自己在因特网或资源库中去搜集素材。教师培养学生对大量信息进行提取、重整、加工、分析和再应用,将信息技术作为知识构建工具以达到对大量知识的内化。如让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写一篇《我是绿色小卫士》的作文时,学生可以在网上自由遨游,选择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然后将文本、图像等进行重新加工,写出一篇精美、感人的作文。

(三)合作意识得以形成

网络技术为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实现协作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学生可以借助Email、BBS等网络通讯工具,实现相互之间的交流,参加各种类型的对话、协商、讨论活动,培养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小学语文网络课堂中应用讨论式、演示汇报式和模拟式的合作教学的方法,可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提供一个直面交流的空间。

(四)创新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手、口、眼、脑都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可以在网络提供的宏大的信息空间里自由驰骋,智慧的火花、创新的灵感就会喷涌而出。在网络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尽情享受经过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感,教师要尽可能提供平台供学生展示自我、交流成果。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基础的语言教学艺术,又是一门人文教育艺术,既要让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和运用自己的母语,又要让学生完成人文的熏陶、情趣的培养,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这些不是单纯依靠多媒体网络技术所能够完成的。所以我们在语文网络化教学过程中,不能将课文的课件制作成纯粹的影像和声音的结合体,不能出现淡化和排斥语言文字的倾向,不能用网络代替教师,不能过高估计、无限夸大网络的作用,而应该在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之间找到一条最有效的操作程序,从而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学。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黄秉刚.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之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名人资料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科教新报(2022年12期)2022-05-23 06:34:16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28
Party Time
JUST A THOUGHT
PAIRS & TWOS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海峡姐妹(2020年8期)2020-08-25 09:30:18
舔名人
文苑(2019年20期)2019-11-16 08:52:26
名人摔跤后
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02
你不可不知的中外名人
探索科学(2017年5期)2017-06-21 21:16:16
名人書系列
现代出版(2017年3期)2017-06-15 1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