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民间音乐文化的教育与传承探究

2014-04-17 04:13宋璐璐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畲族民间音乐

宋璐璐

(宁德师范学院艺术系,福建 宁德 352000)

畲族民间音乐文化的教育与传承探究

宋璐璐

(宁德师范学院艺术系,福建 宁德 352000)

畲族在中华民族中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但是在其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独特的民族文字。畲族人民在进行民间音乐文化的教育和传承中,主要依靠民间艺术者的口耳相传,这也给畲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埋下了隐患。随着老一辈艺术者的老去,畲族民间音乐文化逐渐面临着断层的危机。基于这种现状开展有效的畲族民间音乐文化教育和传承非常重要。本文主要针对畲族民间音乐文化教育的相关方面展开研究,分析了当地高校音乐专业进行畲族音乐文化教育的现实意义,总结了畲族民间音乐文化、风俗歌舞剧、民间音乐创作者三种教学资源,探寻出了高等院校音乐专业进行畲族民间音乐教育的手段和途径。

文化传承;畲族文化;音乐教育

福建畲族民歌于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系统性、规范化的工作步骤,包括普查、挖掘、保护和整理等等①。目前,畲族民间音乐文化长期以来并借此进行发展的社会环境出现了改变,例如畲族传统民间节日或活动逐渐变少,随着其他国家或其他民族节日文化的传入,畲族传统节日开始被人们所忽视并被其他节日所代替。本族民间音乐在畲族音乐组成中所占位置越来越小,特别是一部分老一辈艺术家、民族音乐传承者的逝去,畲族民间音乐文化所面临的发展趋势越来越严峻②。因此,选择一种适合的手段,借助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的专业教学,为畲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提供坚实的基础,将畲族民间音乐文化发扬光大。

一、畲族民间音乐教育资源

(一)丰富的畲族民歌文化

开展畲族民间音乐文化教育教学,充足的畲族民歌文化基础是关键。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畲族人民虽然没有创造出本族使用的文字,但是也拥有其独特的语言文化。而畲族民歌,也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不断积累和沉淀下来的口头形式文学,凝集了畲族人民的智慧成果。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和四月初八都是畲族人民重要的民族节日。在此期间,举办“赛歌会”、“火头旺”等畲族独有的大型活动,畲族民歌艺术家们在这些活动中一展歌喉③。通过这种形式,也能够促进畲族民歌文化的发展和延续。畲族曲目种类较多且内容多样,比较常接触到的有以下几种:

1.劳动歌。劳动歌,顾名思义是表现畲族群众在开展生产劳动过程的歌种,包括砍柴歌、采茶歌、种田歌、搬运歌、夯歌、伐木歌等等,内容,多样。在实际劳作时,通过唱歌的形式不仅能够为枯燥的劳作增添一丝乐趣,同时也能够协调劳作节奏动作,从而起到减轻劳累的作用。比较有名的有《采茶歌》、《长年歌》、《牧牛歌》等。

2.时政歌。时政歌是指对时下政治形势所持有的态度和认识,并且还融入了畲族民众长期以来为了完成理想,坚定不移,坚持斗争的精神。畲族比较有名的时政歌有《解放歌》、《翻身谣》、《荒年记》等等。

3.情歌。无论是在哪个民族中,情歌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歌种。在畲族民间音乐文化中,情歌是其精髓所在,占有绝对比例。畲族情歌是青年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追求幸福的表现。其表现形式为人们所说的“散条”,是一种一边编一边唱的歌曲形式,具有较强的即兴性。表现出爱情过程的不同时期、不同方面、不同感情等,包括初识歌、试探歌、速恋歌、相思歌等等。

4.历史传说歌。历史传说主要是根据历史进行编制,是对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的再现。历史传说歌也是对畲族文化历史的一种记录,现实意义显著。比较出名的包括《白蛇》、《八美打雷》、《兰佃玉》等。

5.生活歌。生活歌是指在畲族民众生活过程中沉淀并形成歌曲的一种。畲族生活歌所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所有的畲族歌曲都是对生活的体现,而生活歌更加注重对家庭生活的凸显。在畲族十分流行的生活歌包括《单身汉》和《父母难》等。

6.歌俗歌。畲族人民世代多爱歌,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系统性的盘歌规程。畲族文化中,关于歌俗歌是非常被重视的,尤其是畲族歌手们,对于畲族歌俗歌更加重视,在进行歌曲学习前最先接触并学习的就是歌俗歌。可以看出,歌俗歌是畲族歌曲学习和传唱的基础。

7.杂歌。杂歌,其所包含的的内容十分杂,种类非常多,包括有《字歌》、《歌驳》、《谜歌》等等,另外还包括了一部分常识性的歌曲,《百花名》、《果名歌》、《百鸟歌》、《青草歌》、《鱼名歌》、《二十四节气歌》等等。杂歌内容丰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涉及也比较多,传唱度比较广。

(二)优秀的专业创作者

宁德畲族歌舞团中拥有一批优秀的专业创z作者,比较有名的包括雷高平、王虹等等,这些创作者都是开展畲族民间音乐教育的重要力量。在最近二十年以来,以宁德市畲族歌舞团为主创造和积累下的获奖创作剧目在畲族民间音乐文化中成为更加珍贵的资源。宁德市畲族歌舞团最早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成立,并且是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以民族名义命名的专业艺术组织④。经过二十多年的创作和经营,畲族歌舞团创作出了大量的能够表现畲家民族风俗的曲目。这些剧目中,比较出名的有《蓝色家园》、歌舞剧《太姥畲家情》、《五彩山哈》等,都在第三届中国艺术节和国家级专业舞蹈等多个比赛中获得奖项,其余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奖三十多次、省级比赛中获奖七十多次。2001、2002年,畲族歌舞团创作的两部大型歌舞剧《山哈、亚美》和《畲水、高山一家亲》在全国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都获得了金奖荣誉。这些作品的创作融入了畲族自身文化的独特音乐语言和舞蹈特征,很好地融合了山野的清风和江南的诗韵,⑤利用对畲族村落文化中的风俗习惯、生活环境、民族歌谣以及劳动舞蹈等文化习惯,通过艺术形式表现出了畲族民众善良、勤劳、果敢、俊朗的品质,以及真诚古朴的民俗风情。

(三)民间艺人

民间艺人,也是民歌创作者同样是开展畲族民间音乐的教学基础。在历史沉淀中,畲族并没有形成其本族内使用的专门文字语言,千百年来的文化传承,都是依靠先辈们的言传身教,培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民间艺人。宁德市的雷美凤是非常出名的一位,居住在宁德市蕉城区八都镇的一个小村庄里,在小时候和母亲、姐姐一起上山劳作时学唱民歌,每次有客人来村子里进行对歌时,雷美凤也会进入场内认真倾听,并且一边听一边小声跟着哼唱。等到大些学会写字就开始抄歌本,在此过程中,她逐渐学会了历史传说歌《白蛇传》、小说歌《玉鹤记》等多首民歌,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学会的杂歌超过百首。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雷美凤在畲族一次重要的民族聚会——“三月三”民歌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在其后第三年年末,日本国立丰田工业高等专业学校的教授桑原稔先生与中国少数民族视察团一起来到猴盾村(雷美凤所在的村庄)进行采访工作,雷美凤与众多畲族姐妹即兴演唱了畲族歌曲《欢迎日本朋友》、《日月歌》等,赢得了日本朋友的喜欢和赞扬。至九十年代初,雷美凤又参加了福建宁德举办的“中国·闽东畲族文化艺术节”,她与二十多位畲族姑娘演唱了十几首畲族歌曲,并且与来自不同省市的畲族歌手进行比赛。畲族民间艺人除了雷美凤外,还有硖门电力公司职员蓝加梨。蓝加梨和雷美凤一样,受周围环境和周围人群的影响,从小就对畲族民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学唱畲族歌曲。与雷美凤不同之处在于,蓝加梨更擅长于小说歌的演唱。留存下来了大量的手抄本小说歌,比如《八美打擂》、《九龙环》、《送神》等等。除此之外,蓝加梨在近几年也提高了关于计生新畲歌的演唱。

上文中一再提到,畲族没有形成其民族自己的文字,只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语言。在畲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中,主要是依靠畲族民间艺人的口耳相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畲族民间艺人在畲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中占有的重要位置。但是随着老一辈艺术者的老去和逝去,畲族民间音乐文化正面临着断层的命运,摆脱这种局势迫在眉睫。

二、畲族民间音乐教育的传承

(一)畲族民间音乐在旅游业中的运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兴事物的涌现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使畲族传统文化发展空间越来越狭隘。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双面性,社会的发展在将畲族文化发展逼入窄胡同的同时,其带来的旅游业也为畲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当今社会中,旅游行业是一大热门行业,而其所依赖的便是各个地区不同的风俗文化、地域人情⑥。畲族民间音乐文化是畲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在畲族旅游业中受到追捧也无可厚非。并且,有了畲族民间音乐文化这一新鲜元素的融入,畲族旅游产业也更加和谐和丰富,音乐文化与旅游行业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目前,畲族旅游业发展比较旺盛,而其族内传承的民间文化也成为旅游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音乐文化在旅游业中也受到关注。例如举行祭祖、对歌、畲家乐、畲家游等等⑦。由此可见,高等院校音乐专业进行畲族音乐教育应以选修课和培训班的形式为主。选修课对象基本上为校内学生,开设畲族民歌课程、畲族舞蹈课程,奠定学生的畲族音乐文化基础,提升其民族音乐艺术的素质和能力,同时能够更好的满足旅游市场的要求。而培训班培训对象则大多是一些社会人士,如艺术团体、音乐爱好者等。对其进行短期培训,能够使其更快地了解旅游市场状况,满足市场需求,增强其自身的专业能力。从而逐步完善音乐文化发展与旅游业进步之间的和谐并进,形成良性循环,同时促进音乐文化和旅游行业的共同发展。

(二)开展特色教学

新时代的到来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尤其是基于民族文化基础上开展的专业学习,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探寻出满足时代要求的途径。因此,畲族音乐文化教学的开展不能单单是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讲学,这种教学方式无法适应特色性如此之强的民间音乐文化,并且,也无法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必然对民族音乐文化发展产生限制作用。所以,探寻全新的教学模式成为教学的首要问题⑧。在此,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希望在畲族民间音乐文化教学的开展中提供帮助:(1)课前准备。开课前,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是依靠文字或教材,以及一些多媒体资料的方式获得教学内容和教学灵感。但是基于新时代下,这条准备方案已经难以适用,这些课前准备也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真实的接触民间音乐文化,才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更加深刻地了解其内涵。因此,教师必须要真正的进入民间,与民间艺人进行有效地沟通和学习,从而掌握实用性的民间音乐知识。在此基础上,览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深层次的研究。通过教师自身后期对民间实践和理论知识的良好融合,得出一套适合的教学方法和路径,重新确定新的教学内容;(2)教材编写。通过课前准备的实现,教师能够对畲族民间音乐文化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为教材的编写提供便利。畲族民间音乐文化作为一项特色性比较强的教学内容,在编写教材时也必须注意其独特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强调文化特色时,也要注意新鲜元素的注入⑨。畲族民间音乐文化的教学不单是要保存民间音乐文化,同时也必须推动其发展,而畲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发展,是基于注入现代化元素的基础上实现的;(3)实践教学。虽然有了充足的课前准备和详细合理的授课教材,但仅仅是围绕这些开展的课堂教学依旧无法满足新环境下学生的专业需求。所以,开展实地教学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通过聘请民间艺人、走访艺人故居、浏览旅游胜地的形式进行实践教学。做到了以上几点,还要坚持畲族民间音乐文化与现代化理论的有效结合,相信一定能够为畲族音乐文化、畲族歌舞正式搬入专业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三)创设民族音乐文化氛围

在进行畲歌学习过程中,先为学生讲解畲族民歌曲调结构,使学生对其有所掌握,这是开展民族音乐教学的基础。通过曲调结构讲学,让学生了解民歌的出现、发展,与畲族方言、地域、环境、风俗、人情等方面存在的关联⑩。给学生布置课下作业,联系歌曲内容,通过网络、书籍,或者是图书馆查阅的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包括畲族服饰文化、民间文学文化等,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并且丰富音乐课程学习的内容,可以起到提高学生兴趣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将民间艺人请入课堂,使学生感受到纯正的畲族民间音乐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畲族民间音乐的主动性,创设出具有浓厚民族音乐文化氛围的学习环境。除此之外,还可以带领学生浏览旅游景点,真实的进入环境,在实践中感受和体会。开展艺术实践能够与课堂理论教学彼此互补,彼此促进⑪。可以将旅游景点作为学生学习实践的场所和实习工作的平台,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其能够真正参与到旅游景区的民间音乐活动中来⑫。基于真实的原生态平台,使学生能真切的体会畲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特殊魅力,更好的掌握音乐文化。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畲族民间音乐文化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传承与发展,不仅是畲族自身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我国文化多样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部分外来文化的影响,为畲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进步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迎来了机遇。想要实现畲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最主要的手段之一便是开展专业化的教育,因此深刻的探究如何在专业的学校,通过专业的教育发展畲族民间音乐文化也就成为了当前畲族文化研究的重要命题。在此基础上,畲族本地音乐专业高等院校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并且也为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发挥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在挑战和机遇并存的环境下,高等院校,特别是畲族本地音乐专业高等院校将怎样实现发展,并成为畲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的支点,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只有深度挖掘畲族音乐文化的珍贵资源,并将其充分利用,且通过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学方式,才能最终实现畲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并为其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

注释:

①梁莹莹,《热土·热心·热文化——再读蓝雪霏〈畲族音乐文化〉》,《人民音乐》,2010年第4期,第90-91页。

②李芳,《当前广场群众文化中音乐文化的社会功能探究》,《北方音乐》,2013年第10期,第58页。

③林妮,《论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入》,《大舞台》,2013年第9期,第195-196页。

④杨龙英,《试论畲族文化保护和开发》,《大众文艺》,2013年第7期,第28页。

⑤张森,《本土音乐文化在地方高校的传承探讨——以中原音乐文化为例》,《大舞台》,2013年第9期,第151-152页。

⑥何义珠、李露芳,《新媒介环境下的畲族文化传播研究》,《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年第2期,第90-93页。

⑦朱庆好,《畲族山歌的口头传播特点及其当代生存危机》,《新闻界》,2012年第24期,第27-32页。

⑧雷水莲,《休闲与畲族文化传承研究——以浙江遂昌三仁乡为例》,《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第115-119页。

⑨蓝万清,《关于建设海峡西岸畲族文化列岛的建议》,《宁德师专学报》,2010年第3期,第1-3页。

⑩谢爱国,《畲族文化保护的“原生态”在哪里》,《宁德师专学报》,2011年第2期,第42-47页。

⑪陈少南,《浅谈惠东畲语的保护和发展性措施》,《.广东史志》,2012年第6期,第28-29页。

⑫曾丽丽,《论畲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群文天地》,2013年第2期,第36-37页。

The Research on the Educa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he Folk Music Culture of the She Nationality

SONG Lu-lu
(Department of Arts,Ningde Normal University,Ningde 352000,Fujian)

The minority of She,as one of the nationalities of the Chinese nation,has not formed its own unique system of characters in its long process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The national education and culture inheritance of its folk music rely mainly on the word of mouth by its elder generations of folk musicians.However,this mode of inheritance has its own underlying disadvantages in ter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its music folk culture.As its elder generation musicians become aged or pass away,the national folk music culture is gradually facing a crisis of inheritance stoppage.The present situation makes it important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the inheritance education of folk music culture.Hence,in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the comprehensive study and analysis of the related aspects concerning the national music education,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implementing its professional music education 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alyzed,the teaching resources of folk music culture are summarized as the following three kinds-the national folk music culture,the national folk dramas of singing and dancing,and the national originators of folk music,and finally the means and approaches of implementing the folk music education of the She nationality among the music majors 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explored.

cultural heritage;the culture of the She nationality;music education

J607

A

2095-3771(2014)04-0020-05

宋璐璐(1979-),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音乐学

猜你喜欢
畲族民间音乐
唱支山歌给党听——记畲族三月三节
畲族三月三
畲族民歌
音乐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