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先艳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宿迁分院,江苏宿迁223800)
阅读是理解和吸收语言信息的重要手段,它能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丰富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和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阅读也是学生今后接触英语最重要、最常见的手段,是他们继续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因此,英语教学需要突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阅读课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阅读课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Pre-reading,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其中“While—reading”是阅读课堂的主体部分和核心内容,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这个阶段的精心设计,那么再华丽的读前导入活动和精彩的读后活动也只能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那么,教师应如何对While-reading部分进行科学而有效的教学设计呢?
为了让学生在经历过课前导入后能在此环节上继续保持兴趣,教师可以设置各种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问题的本身应灵活多样,可以是开放性的、封闭性的,可以是单选题,也可以是多选题。问题的呈现方式更可以多元化:判断正误、选择题、问答题、配对、表格、图片、符号等。这种灵活的问题和提问方式往往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单调所带来的乏味和疲劳。
问题的设置可以突破常规,独辟蹊径。新颖的事物总是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问题本身要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若能精心设置问题,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必然能让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设计问题要追求所达到的教学效果,须注意提问的质量。问题的设置要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符合学生的心理及认知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最佳的语言输入是学生身边的事物和思想,因为这些知识和概念最具有可理解性、复现率和凸显性,同时也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共鸣和参与热情。问题难易适度,能为绝大多数学生所理解,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有思路可循。
问题与问题之间要连贯,在内部联系上要相互衔接,首尾相连,层层深入。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点、难点,我们要尽量设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题。
在While-reading这个环节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有益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指导。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了以逐词逐句阅读的方法处理文章,这种方法不仅限制了阅读速度,而且影响了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对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以下方法来阅读文章。
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提高他们的概述能力和直接感知语群句意能力。在阅读材料提供的纷繁复杂的语言环境中,提醒学生要抓住文章脉络,去捕捉文章大意。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猜词悟意能力。我们要求学生认可生词词义的模糊性,不必太认真,接近即为正确,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其自信。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新表达法或语法,也要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这样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形成了一种能力,这也是英语阅读的关键所在。
引导学生分段细读,可以在注意细节,注意语言结构的基础上,处理语言点,揭示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文章。在有效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基础上,培养他们理解、掌握和应用语言知识的能力。针对有碍阅读理解的内容,我们采用“疏”导法,教学生抓住重点句、重点词,摆脱不必要的困扰;针对阅读中的重要知识,我们采用“点”导法,并且把重要语言点发挥下去。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高度集中注意力。把课文作为一个整体来阅读,要遵循“整体一局部一整体”的原则。对课文的词、句、段逐层探究,对课文有较深的理解,学会概括课文大意,划分段落,找出各段主题句,用简单明了的一两句话,写出每段的意思;培养学生理解言语内涵的能力。通过训练,使学生在阅读方法、速度、技巧和阅读理解的准确度和深度方面得到提高。
不要在阅读前单独教生词,而在讨论和语境中呈现生词,并借此检测或巩固学生对单词的理解。变单讲语法知识为知识讲解和能力培养的相结合,变单纯讲语言结构为结构讲解和语言功能应用相结合。语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语言知识的运用促使交际能力的形成,交际能力的提高又促进语言知识的巩固和发展。细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中心环节。
了解文章大意和重要语言点后,接下来就是让学生研究文章的内涵,即中心思想。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读通文章,还要启发他们深读文章,发挥潜能,引起发散性思维,抽象出对文章的全面理解和认识,从而达到进一步培养阅读能力,达到英语阅读的目的。
在While-reading这个环节中,教师还要注意不同题材课文的组织设计。如何将一篇文章分解并生动有趣地讲解是传输英语知识和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但因为每篇课文的题材不同,那么如果在讲授阅读课时千篇一律,学生会觉得每篇课文都是一样的,缺乏对新课文的探索性,也就谈不上阅读和理解,所以具体课文要具体分析。
在学习比较容易理解的记叙文时,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将自己幻化成文章的主人公,并找出与文章角色相对应的同伴,组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将文章中的时间、地点、情节都用英语简单记录。最后教师可邀请不同组的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从中穿插一些知识点的讲解。
议论文是说理性的文章,其主要表达形式是议论。作者常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剖析事理,揭示观点的正确或错误,并通过逻辑推理来阐明自己的观点、立场和主张。和小说、散文比,议论文显得不够生动,语言也不够华美,难以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这个话题的观点和看法.然后刺激他们去找出文中作者的观点。这时教会他们如何快速找出作者的观点就变得水到渠成。英语写作喜欢开门见山,因此学生学会首末端阅读和中心句的提取技巧非常重要,对于以后的阅读和考试都会有很大帮助。
说明文的材料往往很难,也相对来说比较枯燥无味,学生坚持全篇阅读下来的难度较大。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搭配题,将文中对应的中文术语列出,要求学生先进行快速阅读,找出对应的英文,接着进行仔细阅读。然后可将学生分成小组,分享各自的阅读结果,并综合全组的智慧来理解整篇文章。教师也可将具体的段落分配给各组,减轻学生阅读的压力。
总之,教师只有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放飞学生想象的空间,设置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激活学生思维,英语阅读课教学才能焕发活力,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1〕姚喜明.英语阅读研究概述[J].山东外语教学,2002(05):14.
〔2〕骆萍.大学英语阅读能力与阅读技巧的培养[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5).
〔3〕张华.课堂与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