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高效课堂中的高效教师
——语文高效课堂实践的经验总结与反思

2014-04-17 01:00赵晓霞
教育观察 2014年15期
关键词:育人理念语文

赵晓霞

(宝鸡市扶风县扶风初中,陕西宝鸡,722200)

做高效课堂中的高效教师
——语文高效课堂实践的经验总结与反思

赵晓霞

(宝鸡市扶风县扶风初中,陕西宝鸡,722200)

高效课堂在对新的教学方法的尝试和摸索中坚守着传统教学中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语文高效课堂能最大限度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完美结合。要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效率之高效,需要施教者即教师切实提高自身。高效课堂不仅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课堂,也是教师提高自身教育水平的课堂。

高效课堂;教书育人;高效教师

近年来,中学教学的“高效课堂”探索研究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高效课堂”是深化中学教学改革的亮点。一些成功实施教改的学校所摸索、总结出的高效教学模式,已经不仅在其自身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形成示范作用,在全国范围内引发学习、探讨、切磋及全面深化中学教学改革的风潮。

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理想,是教师永远的追求,是教学的主题,是当今社会教学工作的热点。由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教学理念不断变更,高效课堂也应是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但无论如何转化,课堂高效的关键在于学生的思想状态。教师的重要职责在于,以自己的智慧和学养,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而又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在高效教学中,虽然教师不再像在传统教育模式中那样完全主导并牢牢掌控整个教学过程,但教师的作用并不应该有丝毫的降低。能够以看似教师“不在场”的方式发挥教师的作用,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积极向上的环境,是所有成功教育的共同之处。

作为一名长年工作在教学一线并积极参与高效课堂的语文老师,笔者深感探索和实施高效课堂的必要性。本文尝试立足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背景,结合教育实践经验,以语文高效课堂为例,对“高效课堂”这一中国当代教育界的热点关切和理想追求做出深度省思。这一省思包括:高效课堂理念和传统教育观念的契合之处以及对它的发展;高效课堂中的人性化特征以及中学教学理念的人文性;将传统上证明有效而可行的教育方法、模式、理念运用到高效课堂之中的可行性;在摸索和实施高效课堂的过程中,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师,如何成为高效课堂中的“高效教师”,使得“高效意识”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不竭动力。

一、高效课堂的“新”与“不新”

高效课堂是中学教学改革这一动态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过程和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的摸索与尝试,离不开传统教学理念的积累。对于一个学校、一种高效教学模式是这样的,对于每一个参与探索的教师来说,同样如此。因此可以说,高效课堂是“新”的方法和理念的尝试,但其中包含着“不新”的传统教育理念。这些“新”中之“不新”,并不意味着陈旧,而是高效课堂对于正确观念的坚守。

以笔者所在学校实施的语文高效课堂为例,课堂形式丰富多样,学生兴趣的培养、积极性的调动,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这些特点在高效课堂中有非常突出的体现。但是,这些理念和方法,可以说是每一个合格的中学教师都应该懂得并身体力行的基本原则,在这个意义上,这些原则也谈不上“新”。高效课堂依然坚守这些原则,说明这些原则依然不失其指导意义。

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往往凭直觉上的好恶,因此对感兴趣的内容听得津津有味,甚至出神入化,而对兴趣索然的内容往往心不在焉,甚至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对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内容,笔者尽量播放录音,然后让学生分角色读,分段读。有现实图景的内容,课堂上就千方百计展示图画。比如,在《狼》《孙权劝学》等课的教学中,笔者组织几名学生编排课本剧,上课时表演课文中的情节,学生很感兴趣,对文言文畏惧感消失了,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这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新工具的运用,既符合传统“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又是在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新的学科指导下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的积极尝试。在参考、研究其他学校的教学方法新举措时,我们也可以发现他们对于这些教学原则和方法的自觉坚持。比如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就是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方面狠下工夫。运用该模式,教师提前一天将“学案”发放给学生,所以,从正式学习的前一天,就开始了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把原属于学生的思维权利通过“自学”还给学生,并帮助学生通过“交流”实现自我权利的表达。对河北围场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模式,学生做出这样的评价:“这种新的课堂,让我感觉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了。过去怕上课,现在我怕下课。在这种课堂里,不但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胆识和表达能力,现在只要放假一天,我就立刻想回学校。”在天卉中学,每到周五下午,学生会以各种文艺手段,说学逗唱演,充分展现才艺。在这一过程中,新课堂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应该说,在新的课改浪潮中,各个学校所独创的高效课堂模式,在某种意义上都有对传统教学理念的继承和发扬,高效课堂的“新”中之“不新”,是整体教改实践坚守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

二、“教书”和“育人”的统一

在青少年身心成长的关键阶段,中学教育的“教书”和“育人”相统一的特点非常明显。坚持在“教书”中“育人”和融“育人”于“教书”过程,是这一基本教育理念的不同表达。对于身体、心智和社会能力快速发展的中学生来说,培养自主意识,形成独立判断、勇于担当的品格,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都是在“教书”中“育人”的主要内容。语文课作为一门极富人文性的课程,在这一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和不可推脱的责任担当。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这种“育人”的意识观念丝毫没有放松。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教师有时把自己看得很“重”,不信任学生,认为学生离开自己不行,认为教师不做重点强调、点拨,学生就难以掌握知识要点。在这种认识驱使下,教师教学倍感辛苦,学生虽有部分发表观点的机会,但因参与意识不强,往往事倍功半。基于以上的经验和认识,笔者在课程内容的教学中,非常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注意培育学生的自主能力,使他们能够围绕老师设置的问题,积极参与,合作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作为补充,课下笔者还进一步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树立信心。语文课文中的故事、道理和观念,本身就是促进学生在心智和社会能力方面提高的绝佳素材。教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两诗时,学生明白了,生活中不全是坦途,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应该持怎样的态度,对待人生道路的选择,要明白该选怎样的道路,道路选择中必须经过反复思考再确定,一旦选定就要坚持到底,不能随波逐流。学生认为这些道理是自己人生中需要明白的,所以学起来很专心,对这两首诗要点就掌握也很好。像这样书本知识与人生道理紧密结合的教学内容,能同时收到“教书”和“育人”的极佳效果。

优秀的语文老师都善于以“教书”为手段,将“育人”的社会责任润雨细无声地融会进教学过程中去。“教书”和“育人”的融贯一体性,是语文老师的基本素养和职业意识,这种职业意识在当下的高效课堂中得到了充分而集中的体现。比如辽宁沈阳立人学校的整体教学系统,以“立人”作为其核心的教育理念,在其细致入微、春风化雨的“124”模式中,“立人”的责任自然而然完成了。而江西武宁宁达中学的“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更是明确提出“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这种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在学习上对其自主性的尊重,也是培养其独立人格、使其勇于担当、形成自主判断的有效途径。

三、如何做到“更高”

高效课堂之“高”,既是对传统相对低效的“填鸭式”教学的扬弃,也是对新的教改成效的期许和展望。因此,任何尝试和摸索高效课堂的学校和教师,都应该非常清楚,所谓的“高效”,绝对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成为招牌式的标榜。“高效”既是对已有成绩的肯定,同时还包含着期许和鞭策。在“高效”这一理想目标的指引下,作为教学任务的实施主体,教师不断“攀高峰”的任务是不该止息的。

要实现高效,就应该真正在观念上,而不是在口号上将以上的基本教育理念贯彻到底,克服传统教育模式的顽疾。不可否认,在实施高效课堂的学校,由于思维惯性的存在,一些新的问题伴随着新的教学方法会出现。

(一)唯求形式之“新”,有形式主义的危险

全国范围内的高效课堂中,已经可以归纳出一些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了。这些模式大多以“10+35”模式、“271”模式、“循环大课堂”模式、“大单元教学”模式、“124”模式等类似口号的方式做出标志。这种命名有其推广、观摩学习的便利性,但也存在着被简单化处理的风险。如果拘谨地依照着这些数字化标志的模式来生搬硬套地划分学时比例、学生人数比例等指标,可能会导致一种新的教条。提出这样的危险,并非给以上已经取得成功的高效课堂泼冷水,而是出于高效模式良性发展的考虑提出的警示。如果这种警示有杞人忧天的成分,那就最好不过了。

(二)教师身份的迷茫

在实施“高效课堂”的成功案例中,一个最突出的共同特点,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强调,与之相应,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时间明显减少了。按照高效课堂模式设计者的初衷,这种新情况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的责任的减轻,恰恰相反,这可能意味着,教师除了掌握教学内容以外,还应该有对课堂气氛掌控、课堂组织策略以及认知心理学、青少年成长特征等多方面知识的掌握和熟练运用。教师的实际知识灌输时间缩短,但大量的工作却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适应新形势。如果参与高效课堂的教师不能真正领会这一形势的要求,将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表达时间看成“放羊式”管理,或者干脆就对学生主导的教学环节放任不管,将会完全背离“高效课堂”的初衷。如果这样,任何一种高效课堂的尝试都将失去教学理念之灵魂而落入“邯郸学步”境地。着眼于真正的“高效”,这一风险不可不防。

以上所述的两种情况,是在笔者了解、考察了时下一些“高效课堂”模式后提炼出的可能性问题。要真正提高课堂效率,这些问题,即使并没有在某一种模式或某一个学校、某一堂具体的课堂中出现,也是我们须时时警惕的。

四、高效课堂:师生共同的课堂

“高效课堂”是在反思传统教学模式,坚守传统教育基本理念的同时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革新的一整套综合性的教改方案,是在教育发展的整体过程中的一个积极有效的创新。“高效课堂”直接把教改中心放在课堂上,凸显了当代中国教育界明确的“目标意识”。以课堂为目标指向的“高效课堂”,已经将教育改革者的目光牢牢吸引到课堂中来。

“高效课堂”的突出特点在于:这一课堂既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课堂,也是提高教育者施教能力的课堂。对于学生来说,“高效课堂”所设计归纳的多样化的自主学习环节,为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智、激发学习积极性提供了坚实的平台。这一方面的例子,笔者在自己的高效课堂实践探索中已经有了深切的感受。另一方面,“高效课堂”为教师发展和提高所提供的平台和机遇,可能并没有成为大家的共识。在笔者看来,这一点同样构成了“高效课堂”中的至关重要的优长之处,值得特别阐明并引起同行的重视。

笔者本人的切身体会,可以很好地说明“高效课堂”对于教育者的教育作用。笔者在语文课的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从学生的发言中,发现了许多以前未曾注意的问题。学生在对课文中的故事、人物的评价中所透露出的思想观念信息,为教师进一步了解其心理感受和思想提供了线索。从课堂教学中得来的这些信息,竟是与学生进一步交流沟通的自然的铺垫。另外,为了能够指导学生做好导学案,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在准备阶段所具备的各方面能力条件;在学生讲课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及时掌握课堂气氛与节奏。这样才能收到教师看似无心、实则有意,学生掌握课本知识有似自然而至、水到渠成的神奇教学效果。还有,顺利推进“高效课堂”,教师需要在心理学、认知学、管理学等方面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可以说,“高效课堂”提供给教师的“课堂”,虽是无形的,但同样精彩绝伦。切实认知推进“高效课堂”的教师,同样有行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感。

[1]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EB/OL]http://www.jlte.com.cn/show.aspx?id=46,2006-01-17/2012-11-15.

[2] 范娜.我眼中的“自主学习”[J].教育观察,2015(5):62-63.

[3] 庄艳.教育信息化与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创新[J].教育观察,2012(10):88-90.

[4] 顾建德.让中学语文教学诗意流淌——论语文教学诗意化的达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11): 26-29.

[5] 孙士雪,李建华.从教师学习特性看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发展路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12): 60-63.

[6] 孙娜.润物细无声——谈语文教学中的文与道[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11):78.

G633.33

A

2095-3712(2014)15-0030-04

赵晓霞(1966—),女,陕西扶风人,本科,宝鸡市扶风初中教师。

猜你喜欢
育人理念语文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他们用“五招”育人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