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军
产业化之路造就音乐之城
王 军
目前,我们已经认识到经济效益不仅是佐证文化价值和社会效益的指标之一,而且更是支持文化发展和提升文化艺术价值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而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以经济效益来扶植文化艺术,就必须要走产业化道路,而走这条道路就必须经历文化艺术的产品化,文化单位和传媒机构的企业化,文化艺术领域的资源整合,以及结合新媒体科技和现代金融体系所打造的规模化的文化产业航母。形成规模化以后的文化产业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那么我们哈尔滨如何打造规模化的文化产业航母,推动我们的文化产业快速向前发展,笔者在此谈一点看法:
我们可以从美国的“驻场秀”管窥美国文化产业成功秘诀;学习日本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成功经验;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最好的文化产业生产技术,所以韩国的注重创意性也是我们要学习的东西;上海文化广场的出现及其推出的音乐剧的成功经验可为我们在“哈夏”音乐会提档升级过程中所使用和借鉴。
哈尔滨是中国的百年音乐之城,城市的发展一直与音乐相伴。2010年,哈尔滨这座音乐城获得了联合国授予的“音乐之都”的美誉。哈尔滨将建设两个大歌剧院和一个音乐厅,正在规划建设承载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大世界、文化长廊、影视剧制作中心等,展现历史文化名城中西合璧和欧陆风情。在松花江沿岸修建了音乐主题公园、哈尔滨新音乐厅、音乐谷,以及以松北区的大歌剧院为平台打造群众文化和文化产业新标志。
哈尔滨大歌剧院应选择音乐剧集锦音乐会的形式。因为,这种形式的音乐会可塑性强,版权也容易商谈,具备中外联合制作的可能——如果能够推出文化广场项目,不失为上乘的选择。大歌剧院一定要有自己的保留剧目,每年都要以新的面目登场。同时将作为一个知名品牌在全市乃至全国闪亮登场。希望成立哈尔滨文化广场剧院管理公司,此举充分整合利用哈市文化产业的项目资源、经营资源、传播资源,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开创哈尔滨剧院管理新模式。在哈尔滨将要建成的哈尔滨大歌剧院以音乐剧的形式长期驻演经典的、原著型的综合性舞台音乐剧;考虑在哈尔滨文化艺术中心尝试多种形式的驻场秀演出,或创办著名音乐人个人驻场秀演出,为哈尔滨的专业音乐舞台培育新的演出形式。
哈夏应创立复古音乐专场。近年来,用巴洛克时代乐器,如木制的木管乐器、没有活塞的圆号、拨弦古钢琴等等,并按照当时的流行手法和技巧演奏巴洛克音乐的做法在欧洲盛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听众。其实我们在国内也接触过这类做法。用巴洛克乐器演奏的作品如维瓦尔蒂的《四季》、亨德尔的《焰火音乐》和《水上音乐》等等,这种号称“真实可靠”的演奏流派演奏的曲目也在不断扩大,除了巴赫、亨德尔这样的巴洛克时代巨匠的作品外,古典时期和早期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也有人演奏了。当然复古确实让许多音乐家想不通。因为这种作法与通行的,或者传统的演奏大相径庭。同时作曲家与演奏者之间的概念起了变化,从前作曲家写曲子是给人演的,现在演奏是为表达作曲家的思想。由此产生了复古音乐。复古音乐在做法上保守,在概念上激进;传统音乐在概念上保守,在做法上却一直在创新。复古音乐向听众再现作曲家在当初刚把作品写好的音乐的本来面目。总的来说,复古音乐的出现是有好处的。首先,它提供了演奏方面更多的选择;其次,它扩大和加深了人们对作曲家和作品的认识;还有,它恢复了旧时代作曲家在即兴处理方面给予演奏者的自由。建议在哈尔滨建立一种博物馆式的,从场地、光线、服装、乐器等方面都保持历史原貌的演奏,这可以发挥哈尔滨作为历史上的音乐名城的优势。
我们要将文化娱乐业与制造业、金融业、旅游业、文化地产、新媒体相结合形成合力,跨文化、跨领域的合作必然撞击出全新的创意和极具竞争力的生机。
责任编辑 王彩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