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琰云
(烟台大学图书馆,山东 烟台264005)
平台经济作为近几年快速兴起的经济形态和商业模式备受关注,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产业召唤着平台经济的研究升级。平台除了具有能够引导企业创新的能力之外,还具有为两个或者多个表面无联系但是实质又相互依赖的群体聚集在一起提供方案。高校图书馆作为教学、科研、咨询的信息保障场所,面临着信息服务手段的不断更新、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新兴媒体服务的潜意识冲击等挑战,其平台的角色和平台经济的特性无疑会为挑战带来新的机遇。
平台经济学是产业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当两个外部看起来没有联系的双方,因为有了彼此需求而被第三方连接在一起的时候,平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平台出现。平台的实质就是吧或者场。根据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徐晋的观点[1],平台使得市场显化,平台为传统隐性的交易市场提供了交易空间和场所,并衍生出了与之相关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模式。双方通过一定的合约理论,引导或者促成交易的实现,其对双方用户之间有不可或缺的相互作用。之所以会加入平台是因为平台能够提供更多的产品信息和服务信息,它提供了没有第三方时的具有差异化的服务。平台也会努力地使交易的双方在本吧或者本场实现,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平台经济通过发现和创造,撮合成交易平台,在德尔文用户信息行为理论中的“状态、差距、桥梁和结果”中,平台充当着桥梁的作用。平台经济不再单单考虑单边市场的因素,还要考虑双边市场或者多边市场。
在以高校师生和科研人员为主要用户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中,平台为一方用户提供了信息资源、检索基地、查询基地等,为另一方用户提供了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推销平台。为了吸引一方用户,平台会不断地改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比如不断购买、更新信息数据库,不断完善自身的反馈功能、搜索功能、帮助功能、快捷功能等,这些需求同时会刺激平台的另一方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发掘出迎合这一需求的新举措和新服务,相互补充,使得平台与双方用户的界面层更趋完善。
该形式也是高校图书馆作为平台的起初的服务形式,是以书籍、报刊、音像等实体的集散地[2]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平台经济。需要一方实地到平台进行,另一方(应用开发者)实地到平台交易自己的实体资源。随着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多种服务应运而生,实体平台经济的服务不仅仅局限于有形的产品服务,开始出现无形的价值服务,提供图书宣传、图书阅读指导、信息的选择、信息的过滤等。图书馆平台立足于满足用户一方的需求程度,平台经济表现出了趋向于需求等价,不是量的等价。
随着用户需求的多元化、互联网技术、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化,高校图书馆联盟化发展已经成为服务的新模式。这种模式产生的虚拟服务就表现为虚拟平台经济。现如今移动服务、微技术的发展、泛学习、泛阅读、泛咨询、泛传递以及盛行的虚拟社区服务等也越来越成为主流。这种虚拟平台经济更具有即时性和交互性,侧重的是用户的体验。
平台经济巨大的魅力源于其“交叉外部性”。这一特性指的是双边市场的用户因为有了平台的出现会有相互之间的利益溢出,强调的是“双边”[3]。换句话说,平台使间接网络外部化。高校图书馆平台外部化可以归纳为价值外部化和正消费外部化。
平台的价值与该平台上信息服务交易的数量有关系。一边用户的效用或者价值会显著受到另一边用户的规模的牵制[1],由此会吸引大量的用户。高校图书馆平台经济依靠的是与高校、高校图书馆、信息研究所、科研院所、政府机构信息系统的连接(尤其是高校图书馆联盟),以及与有需求用户的连接(尤其是本校用户)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交易。这种网络外部性受到了已经购买的或者有协议的信息系统的数量和种类的影响,购买的信息系统数量越多,种类越齐全,传递量越大,平台对信息传递和接受的双方就越有价值,接受方就会逐渐形成传递路径的依赖,对该平台有倾向性,这就是价值外部化。
另一方面,从图书馆信息需求的消费意向看,某一消费用户是否会使用图书馆平台上的服务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其他消费用户是否已经使用过平台上的服务的影响。这就是正消费外部化。无论哪种形式的外部化,图书馆平台中的双方都具有相互依赖性。Calis系统的普及性与其多达46家服务馆和700多家用户馆密不可分,其中的文献传递服务模式,用户馆扮演的就是“平台”的角色。用户馆一方面通过网络与多家服务馆有服务协议,另一方面又与用户(读者)有服务义务。之后出现的商业运营的百链云图书馆,采用云计算的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直接的一站式服务,也扮演了平台的角色。信息的不对称性、交易的成本性、免费搭车的存在性会阻止双方之间的间接网络外部性内部化,而平台可以使这种内部性外部化而获取到利益。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实质是知识的传递和共享,因此平台需要通过帮助拓宽双方的人脉关系,来分享专业的信息和经验,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现如今高校图书馆也一直在致力于指向性地收集一方用户的建议、评价,保护已有用户,发展潜在用户,根据这些用户的知识指向进行另一方的谈判和洽谈,这一特征符合商务性社会化网络服务平台特征(BSNS)[4]。从用户结构看,高校图书馆平台也具有“商业性”,网络中很多都是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学历的高管和白领,更注重信息传递的高质量性、高业务性和高价值性,为的是实现业务层面的信任和分享。平台本身也在努力向用户推送信息传播、信息咨询和信息积累,努力协助用户,成为维持和扩张双方人脉的基地。
高校图书馆作为非盈利机构,准入门槛免费或者相对较低,随着微信息技术的普遍化,平台的参与者也由最初的本校师生、科研工作者扩展为兄弟馆、一些企事业单位的经营者、科研机构和任何一个微群体和微用户,甚至还会有平台企业,真正实现了平台参与者、平台运营者、平台供应者要素的集聚。这些要素也可以加入到平台的运作中,参与研发、给出需求建议、实现平台开放的高度化。
一方面,从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无界限性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具有开放性,对用户和信息提供商而言,双方都可以自由进入平台,而且随着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逐步社会化,不需要特殊会员认证或者排他性歧视均可进入。另一方面,对于另一方,平台中现有数据库厂商等卖方成员的已经进入会阻止后来想进入平台的用户。由于受到资金和服务器等硬件设施的影响,已经有了先进入平台的商户,且这些商户所提供的服务已经能够满足平台另一方的价值需求,平台就不会再允许别的商户入驻。因此,对于后来者商户而言,平台又是封闭的。
平台中,一方的需求会随着另一方需求的消失而消失。平台为双方提供的不是功能性的互补性产品,而是基于双方安装需求的产品,一旦某一方的需求消失,平台需求也随之消失。高校图书馆在提供信息服务的过程中,读者都希望从图书馆这个平台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前提需要图书馆拥有众多的信息资源,如果没有,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就为零。有了这些资源,才会使读者一方的需求量增大,从而使数据库等另一方对图书馆平台的需求增大。因为有了平台,不需要一方(读者)同时购买平台向双方提供的服务。
多属是指市场的一方或者双方接有两个或者以上的平台。在高校图书馆平台中,双边市场都具有多属性。用户一方可以属于高校图书馆这个平台,也可以属于公共图书馆那个平台。用户希望在几乎没有成本因素或者很低的成本下,可以在隶属于更多的平台上获取到更多的交易机会,扩大目标交易客户的范围,从而有更多、更丰富的交易结果。如用户获取文献传递可以用Calis文献传递也可以用百链云。数据库开发的另一方也可以存在多属行为,一个数字资源库可以隶属于这个图书馆,也可以被另外一个图书馆所购买,正如不同的应用软件会适应不同的操作系统一样。两边的用户都多归属即为纯粹多归属[5]。当然了,对于平台本身而言,买方用户往往会对某一个图书馆有偏好,对于卖方用户,图书馆的差异就比较小,属于单方面归属有差异。
平台的需求相互性要求平台必须聚集双边用户。一边文献检索、文献传递、定题服务的需求大,另一边馆藏资源的价值就越大,反之,想购买这种资源的图书馆就会越多,信息资源库开发的价值也越大。高校图书馆拥有的数据库等越多,就会越多吸引用户使用。比如在高校文献传递的平台上,读者对平台上某种或者某类信息传递数量的增加相应增加了开发商继续扩充该类信息资源的数量,还会吸引更多的数据库平台开发出更多类似的资源。CALIS不断推出新的建设项目,e得、e读、ccc等为平台的一方提供了更完善的信息保障。还有CADAL、CASHL、NSTL等等[6]。数据商不断向平台继续租用或者购买这些资源,资源的继续扩充又会让使用该数据库的用户价值上升,文献服务满足率就会有所提升。高校图书馆在信息传递方面本身就有地域优势,以信息的发布、集成信息展示为主要经营手段,再加上采取补贴或者低价服务的方式先聚集单边用户,之后吸纳该用户积极参与进来,拉拢另一边用户,实现平台的双向交换和供应链整合[7]。如采取免费的注册费用、适当优惠服务费用、开通快捷传递、快捷支付、设立交易信用等级等。
平台的开放封闭性,要求后来的商户有自己的特殊优质,才可能获得平台的准入性,否则后者就会面临更大的经济上的让步。但是如果后者商户所提供的具有不可替代性、垄断性,可以满足另一方不同的信息多样性偏好,平台在考虑到自身规模利益获取的时候,也就会对之开放了。毕竟小规模的平台,用户在最初的交易行为量是增长缓慢的。只有平台初具规模了,平台与两边市场的交易行为量才会指数级增长而表现出边际效益递增的网络经济效应[5]。图书馆平台在初具规模之前,为了实现整个网络中信息流的互动与共享,达到几何倍数增加的优势,网络会适当降低进入平台的准入原则,大范围的准入平台一方的信息资源提供方。初具规模之后,资源重叠的现象便会很容易发生,从经济与价值的权衡考虑,图书馆平台会有所权衡,此时准入平台,就需要信息资源方的不可替代性、特质性。这样才会更有利于用户“单归属”图书馆这个平台,才是平台发展的保障。
平台一方的主体行为会给其外部的他人或者群体造成积极的影响,而造成正影响的这一方的主体理论上却并没有获得什么受益或者补偿,这种用户之间的相互影响即为正消费外部性[8]。因此,某个用户是否会在这个平台享受服务和购买信息产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他的用户是否已经享受过服务和购买信息产品。图书馆平台为了吸引一边市场的需求,要解决鸡蛋相生的效应。可以采取倾斜或者免费服务的价格机制将高校图书馆联盟、信息研究所、科研院所、政府机构信息系统等的信息提供方拉入到平台中,增加该方参与平台的积极性。有了这一方的积极嵌入,正消费外部性就可以拉动市场培养,促进另一方——信息消费方的积极性。同是信息消费方这边而言,如果一个用户在此次消费活动中得到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满意度,那其他的有信息需求的读者用户也会仿效其从中获得更高的满意度。当满意的用户达成了规模,势必又会吸引图书馆平台从信息提供方索取更多的服务,最初的信息提供商也会获得更多的收益,如此最终达到平台网络中信息资源的最优化配制。
笔者前文提到的平台的商务性社会化表明了平台在扩大双边市场的人脉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关系的强度需要偏向于弱。弱意味着异质,强意味着同质[9]。在异质的网络环境中,用户才会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和更高的满意度。高校图书馆平台需要在恰当的时候阻止人脉的低效扩张,如采取评价公司一方资源的特色性、用户一方身份的实名性、用户的某项专长等来实现某种程度的弱互动。
平台双边市场用户的多属性消弱了平台之间的互连互通性[5],因为多属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平台间的互联互通能够有效地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率,可以更有效地实现价值的满足。买方用户只要在任何一个平台上登记了自己的服务需求,任何平台都可以查看到。如果平台的异质性程度很高,就会提高买方用户对平台的评价和归属趋势,很容易就会吸引用户在其平台上归属,甚至可能形成买方用户的单归属。因此,高校图书馆平台应该更关注异质化,才有利于平台吸引买方用户相对单归属和相对忠诚感。有了庞大的买方用户群,卖方用户看到了庞大的买方市场空间则更愿意为平台提供优质的、创新的产品和资源,这也是高校图书馆平台创新发展的有力支撑。
当然了,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作为公益性服务,其面对的服务对象相对没有那么宽泛,但是服务对象的需求却更倾向于专和广,其平台的建立应该侧重于信息化拓展和共享,图书馆平台的建立不能完全用平台经济的理论套用,而是应该抓住平台经济遍地硕果的时机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开发出新的信息服务客户市场和战略性开发市场,使高校图书馆的平台桥梁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一方面要聚集市场客户,利用平台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要聚集开发用户或者服务用户,能够为平台提供更多的资源,最关键的是要努力让市场用户和开发用户在平台上实现交易服务。如果有了政府或者机构的资金注入,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用户的增强型需求逐步建立并完善自己的应用平台,那么,高校图书馆平台信息服务也将会有巨大的转变。
[1]陈叶军.新型产业模式呼唤理论创新——平台经济为产业升级带来新机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10-25(A01).
[2]张树华.图书馆服务发展的三个阶段[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4):1-4.
[3]张启迪.基于平台经济理论的运营商企业应用平台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2.
[4]蒋大可,闫一达.浅析社会化网络服务与商务性社会化网络服务平台运营和发展方式的差异性[J].商业文化,2012(4):327.
[5]纪汉霖,张永庆.用户多归属条件下的双边市场平台竞争策略[J].经济问题探索,2009(5):101-107.
[6]祁卓麟,李其圣.百链云图书馆与高校文献传递服务对比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3,33(1):43 -46.
[7]史健勇.优化产业结构的新经济形态——平台经济的微观运营机制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3(8):85-89.
[8]马哲明,靖继鹏,唐 挺.信息消费外部性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7,51(4):38 -41.
[9]姚小涛,张 田,席酉民.强关系与弱关系:企业成长的社会关系依赖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8,11(1):14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