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柳钦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北京 100733)
重推原油期货对我国的影响及完善建议
陈柳钦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北京 100733)
中国重新推出原油期货,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目前原油期货上市意义重大,上市时机已经成熟。重推原油期货,需要:打破石油市场的垄断,吸引广泛的市场参与主体;建立更具开放性、操作性的交易机制;建立并完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推进石油金融一体化;多视角择机推动“石油人民币”体系的建立,促进人民币的崛起。
原油期货;期货市场;原油定价权
原油不仅是我国进口数量最大的石油品种,也是其他石油产品的定价基础。原油期货是最基础的石油期货,保值功能也最大。目前世界上重要的原油期货合约有4个——纽约商业交易所的轻质低硫原油即“西德克萨斯中质油”期货合约和高硫原油期货合约、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的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新加坡交易所的迪拜酸性原油期货合约,它们在全球石油市场格局和价格体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中国期货市场在八年前迎来燃料油期货后,并未改变中国石油消费居全球第二、在国际定价体系中却连0.1%的权重都没有的局面。中国重新推出原油期货,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保障中国能源的稳定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际成熟市场发展经验表明,期货市场每一次重大的改革创新都有益于实体经济的发展。研究如何利用期货市场,促进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掌握原油全球定价权有助于增强国际竞争力
我国是世界石油生产和消费大国,却无力制衡国际油价。要改善这种状况,必须通过建立自己的石油期货市场体系。原油期货是石油期货中最重要的品种,原油期货价格被视为国际石油现货市场的参考价格,具有重要的价格导向功能。原油定价权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的表现。由于没有自己的原油期货市场,我国在国际原油定价体系中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进口油价受制于人。我国从1998年6月1日开始采用“与国际油价接轨”的价格机制,此后原油价格随着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成品油也已与国际市场实施价格联动。频繁大幅波动的国际油价让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渐进式改革捉襟见肘、疲于应付:一方面市场投机、惜售等现象时有发生,市场秩序较为混乱;另一方面油价高企已经逐渐波及民生福利,大大提高了我国经济运行的风险。
原油期货价格是现货价格的先导,期货市场的话语权之争成为定价的关键因素之一。要取得定价话语权,建立原油期货市场是必须的途径。从亚太范围来看,近年各国对亚太石油定价中心的争夺日益激烈,我国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亚洲最大的两个能源期货市场是日本石油期货市场和新加坡石油期货市场。我国大庆生产的原油挂靠印尼米纳斯原油(Minas)定价,胜利、大港原油挂靠印尼辛塔中质原油(Cinta)定价,渤海原油挂靠印尼杜里原油(Duri)定价。我国虽然是全球第五大石油生产国、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三大石油进口国,但在世界原油定价机制中却没有发言权。尽管亚太地区拥有新加坡、东京等交易所上市交易原油期货品种,但由于这些地区的货币政策与美元联系紧密,导致东京和新加坡市场演变为变相的美元离岸市场。目前亚太地区已有部分国家或地区推出了原油期货,但都属区域性市场。未来中国原油期货如果运作成功,有望成为中东原油输往亚洲的定价基准。我国原油期货市场如果能够有效控制市场投机因素的影响,就有可能与日本、新加坡市场形成区域集团效应,从而集中、真实地反映亚太地区新兴经济体的能源需求,倒逼欧美市场挤去原油价格中的投机泡沫,使价格回归理性。我国推进原油期货市场,通过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套利机制影响国际油价,将我国的需求因素正确反映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趋势中去,这对于我国争取国际原油定价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原油期货的新起点上,未来期货合约的成功上市无疑会大幅突破现有的期货市场限制,包括国际投资者的引入以及国际社会对国内价格的关注等必将大幅提升国内期货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因此,适时地推出国内原油期货交易,不仅有利于我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中争夺定价权、提高应对能源价格风险的能力,更能够配合石油战略储备,构建立体化、多元化的能源安全体系,为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驾护航。
(二)利用原油期货市场的职能为石油石化企业提供保值避险工具
金融危机后,期货市场避险功能受到肯定,也使得国内期货交易价格的代表性进一步提升。目前,国内期货市场保证金存量约2000亿元,客户总量从金融危机前的50余万快速增长到140余万,相当于危机前的3倍。
在现有条件下原油期货在中国推出后能够发挥的最大作用是规避风险,即以原油或石油衍生品为原材料的企业通过原油期货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避免原油价格快速上涨带来生产成本飙升的风险。利用原油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可以帮助生产经营者规避现货市场的交割风险,达到锁定生产成本、实现预期利润的目的。国际上大型石油相关企业均在原油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国内由于政府管制和相关政策限制等原因,只有中石化、中石油等几家大企业可以在国际上参与期货交易,大部分企业无法进行外盘交易,即使能预见原油价格的变动也无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风险规避。
根据我国入世协议,外国企业获得与国内石油企业同等的国民待遇。外国企业带着价格制定优先权和石油套期保值的双重优势进入国内石油市场。如国内企业无法通过石油期货交易进行避险,就会处于更加被动和不利的境地。开展原油期货交易为我国的石油相关企业提供了理想的套期保值工具。国内市场的交易成本远低于欧美交易市场,国内市场的价格波动更直接地受国内供需影响,因而有利于企业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更高的套保率,避免欧美市场投机性价格波动带来的额外风险。因此,抓住战略机遇,及时建立中国自己的原油期货市场,让中国越来越庞大的市场需求及时反映到期货市场的价格涨落之中,将为石油企业提供一个相对容易监控和参与的平台,有助于全面提升我国石油企业管理价格风险的能力。
(三)利用原油期货改革和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
完善的原油期货市场能够充分真实地反映国内原油的供求状况,有利于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油价,为国家制定符合我国供需关系的油价机制提供参考。在油价形成机制中与其被动地接受油价,不如主动利用原油期货,形成能够直接反映本国市场供求关系的油价。
我国成品油价格目前与国际原油价格挂钩,原油期货推出后,是否将与中国原油期货价格挂钩?期货市场是一个公开、集中、统一以及近似于完全竞争的市场,能够形成直接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石油价格。由于原油期货品种是市场化程度很高的产品,它在相当程度上能够迅速且独立地反映原油市场供需情况和原油基准价格。如果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其挂钩且每日进行调整,就不需要国家发改委采用较为复杂的计算方法测算成品油价格调整的时间、频率和幅度,从而对成品油价格改革形成倒逼机制。有了活跃的原油期货市场、有了众多的炼化和贸易企业、有了及时调整的油价,中国成品油定价体制才能透明,从而有助于获得与进口原油大国相称的话语权。
(四)利用原油期货市场弥补国家原油战略储备不足
充足的原油储备是一个国家稳定物价水平、保持供需平衡、应对突发危机、保障国家经济平稳运行的有力手段。世界各国均把原油储备作为稳定原油供求关系的重要环节,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并建立了本国的战略原油储备体系。美国的战略原油储备一般可以维持90天,最高为118天;日本的储备能力长达169天。目前,我国建立石油储备体系的一个方案就是建立四级储备,即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各个地方政府的石油储备、三大石油公司的商业石油储备和中小型公司的石油储备。建立这个庞大的石油储备体系耗资巨大,必须依靠市场的力量才能建成。期货市场在这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推出原油期货交易,一方面利用期货的保证金制度,帮助企业通过期货市场进行预买预卖,建立起稳定的远期供销关系,可以相对减少企业的原油现货库存和资金占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货原油储备的不足;另一方面通过“保税交割”上市原油期货,国际石油贸易商会在中国建立交割仓库以储存原油,大量原油将被运输和储存在中国,形成资源的社会储备,从而利用国际资金增强我国原油储备。
(五)原油期货推出将会给期货市场带来多个方面的突破
对于期货业而言,在原油期货的新起点上,未来期货合约的成功上市无疑会大幅突破现有的期货市场限制,包括国际投资者的引入以及国际社会对国内价格的关注等必将大幅提升国内期货市场的国际地位。目前国内期货市场发展遇到的外汇兑换、境外投资者参与国内市场、交割库设置、保税交割或离岸交割等问题,都会在成功运行原油期货这一目标的带动下获得解决,期货市场影响力有望增强。
(一)国家政策导向日益清晰,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2004年2月1日,国务院在《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逐步推出能够为大宗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功能的商品期货品种”。这表明发展原油期货已是大势所趋。2009年4月,《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国发[2009]19号)提出,“有序推出新的能源和金属类大宗产品期货,支持境内期货交易所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内探索开展期货保税交割业务”,为我国加快原油期货上市指明了方向。随后上海市政府进一步明确“积极配合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支持上海期货交易所有序推出原油、汽柴油、沥青等能源化工期货品种,促进形成亚太地区的原油等大宗产品基准价格”。国家能源局也先后多次召集相关部委和机构召开原油期货协调会,在尽快推动我国原油期货市场发展的大方向上达成共识。此外,2009年5月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09]25号)进一步明确表示“加大期货市场发展力度,积极配合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支持上海期货交易所有序推出原油、汽柴油、沥青等能源化工期货品种上市,促进形成亚太地区的原油等大宗产品基准价格”。这些政策对完善我国的石油期货交易市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2012年年初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要稳妥推出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货品种和相关金融衍生品。由上海期货交易所、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证监会期货部等共同起草并修订的原油期货合约草案已于2012年5月3日基本成型。中国证监会已成立了原油期货工作小组,共同推进原油期货重启。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也已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开展我国原油期货市场建设筹备工作的请示》,这显示国家对推出原油期货的重视,也意味着原油期货的推出步伐正在加快。
2013年年初,中国证监会抓紧对原油期货市场建设涉及的中介机构服务模式及监管政策进行全面研究论证。2013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期货交易所理事长杨迈军表示,上海期货交易所已就原油期货保税交割、原油期货计价货币、外汇账户、资金汇兑、额度管理等配套政策与相关部门进行了合作研究并达成共识,并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协助推动制定各项原油期货配套政策。2013年10月9日,石油沥青期货正式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交易。沥青作为原油的下游品种,其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呈现一定的联动关系,其上市为原油期货上市起到先导作用。作为原油期货的先锋品种,石油沥青期货的活跃度不容小觑。上市交易首日,沥青期货总成交量超34万手、持仓总量达到7万手,沥青期货成交持仓量在所有上市的期货品种中排名靠前。
2013年11月22日,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成立,将具体承担国际原油期货平台的筹建工作,为加快推进原油期货市场建设提供更好的组织保障。作为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的发起设立方,上海期货交易所公布了原油期货市场基本方案。
种种迹象表明,国内推出原油期货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的成立,为原油期货的推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有助于解决原油期货上市需要的相关市场准入、外汇税收以及海关等配套政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推进石油等领域价格改革也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为下一步推进期货衍生品市场改革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也为加快推进我国原油期货市场建设提供了有利契机。
(二)期货市场法制和监管体系日益完善
针对盲目发展、缺乏有效监管并且立法滞后的情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家对期货市场进行了严厉的清理和整顿,在进行集中统一监管基础上,1999年出台了《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中国证监会也发布了《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期货公司管理办法》等法规文件。这为国家加强期货市场的监管、强化风险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
2007年4月15日《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正式施行,1999年6月颁布的原《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同时废止,这标志着我国期货市场已经逐步走出清理整顿的泥沼。之后,监管部门对原有《期货公司管理办法》、《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期货从业人员管理办法》、《期货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等规章做了相应修订,这些规章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期货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一起,形成了全新的以“一条例、四办法、一个司法解释”为核心的基本法律法规框架。《国务院关于修改<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的决定》自2012年12月1日起施行,修改后的条例对期货交易资格和交易行为作出进一步界定,为计划引入境外投资者的原油期货上市做了准备。
目前我国期货市场实现了重大转折性变化,正处于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的关键时期。2013年,中国证监会针对期货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特点,通过构建证监会、期货交易所、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三方联动监管机制,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推进规则前移、监管前移。中国证监会还修改了《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新增“符合规定条件的境外机构,可以在期货交易所从事特定品种的期货交易”的规定,为原油期货引进境外投资者铺平了道路。上海期货交易所也已经完成原油期货的合约设计、交割细则制定、交割油库考察等准备工作,启动了交易平台技术系统测试,对使用不同计价和结算货币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做了预演。我国期货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三)石油期货市场曾经的经验教训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借鉴
中国对于石油期货市场其实并不陌生。1992年底,原南京石油交易所首先推出了石油期货交易。1993年年初,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前身之一——原上海石油交易所成功推出了石油期货交易。其后,原华南商品期货交易所、原北京石油交易所、原北京商品交易所等相继推出石油期货合约。其中,原上海石油交易所交易量最大、运作相对规范,占全国石油期货市场份额的70%左右,推出的标准期货合约主要有大庆原油、90#汽油、0#柴油和250#燃料油等4种。原上海石油交易所在开市一年半的时间里,总成交量达到5000多万吨,总成交额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日平均交易量已超过世界第三大能源期货市场——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SIMEX),仅次于NYMEX和IPE,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其较好地发挥了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的经济功能,从而受到广大石油生产、经营、消费企业和投资大众的普遍欢迎。但由于当时对石油期货市场基本功能和风险程度还存在模糊认识,并且受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的驱使,缺乏统一集中的管理,使得当时的期货市场出现了盲目发展的势头,最终导致了石油期货的全面叫停。通过对其建立直至失败过程的总结可以发现,石油市场机制的形成和石油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互为前提、相辅相成、交替发展的过程,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功能是石油供求企业的共同需要,要借鉴国外经验来指导其发展,这对今后我国石油期货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
(四)上海期货交易所石油期货取得了不菲成就
2004年8月25日,燃料油在上海期货交易所重新挂牌上市。作为中国期货市场清理整顿以来第一个批准上市的石油期货交易品种,燃料油期货可以说是建立中国石油期货市场的基础。尽管其规模、历史以及在世界上的重要性与世界主要石油期货市场相比,还具有较大的差距,但是燃料油期货上市,真实反映了国内现货市场的供需情况,国内燃料油市场逐渐摆脱了“影子市场”的被动局面,避免了盲目跟风带来的风险,并且客观上形成了反映中国市场燃料油供给的情况,对新加坡市场燃料油价格形成产生影响,反映了“中国定价”。在国际石油期货领域,“中国定价”、“中国标准”地位提升,彰显了“中国因素”在国际市场的分量。“中国标准”影响力的扩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与新加坡交易商进行交易时,一些国内企业在进口合同中要求对方提供符合上海燃料油期货交割和质检标准的燃料油,这样既使国内企业在谈判中掌握更多主动权,也使上海燃料油期货的交割和质检标准传递到新加坡市场并产生影响。其次,国内的燃料油生产商为了满足燃料油使用者的需要,开始按照上海燃料油期货的标准来进行生产或进行调和,“中国标准”对国内和国外产生的影响随着量和时间的积累不断扩大。上海燃料油期货的成功运行,为我国企业规避价格风险搭建了平台,为我国建立石油期货市场奠定了基础。上海期货交易所在总结燃料油期货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促进现有品种不断完善和交易进一步活跃的同时,继续加大能源商品期货的开发力度,研究开发原油、汽油、柴油、液化气等期货品种,以期形成能源商品期货系列。上海期货交易所未来的目标,就是建立一个能够反映中国国内成品油市场供需关系和消费结构、季节特征的成品油期货市场,形成国内成品油基准价格体系,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手段,合理配置石油资源。
此外,针对上市原油期货面临的一些技术难点,最近几年期货交易所和期货公司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上海期货交易所确立了“国际平台、净价交易、保税交割”的原油期货方案(即交割标的物选取中质含硫原油,采用人民币或美元计价和结算,积极争取实行外汇总额控制、统一监管、敞口额度内自由兑换方案,实行保税原油实物交割,使境内投资者和境外投资者都能有效参与市场),并与相关政府机构和石油公司保持了密切的沟通,为上市原油期货做好了前期的研究和技术准备工作。
(五)庞大的石油流通量为活跃原油期货交易提供了基础流量
中国是一个富煤少油的国家,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日益提高。2007年中国净进口原油1.60亿吨,石油对外依赖度达到50%,已进入能源预警期。2009—2012年,中国进口原油分别为2.04亿吨、2.39亿吨、2.53亿吨和2.80亿吨,石油对外依赖度分别为51.3%、53.8%、56.7%和58%。此外,与发达国家完善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相比,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建设步伐虽快,但仍然处在起步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原油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扩大化。根据权威机构预测,2020年我国石油消费对外依赖程度最高可能达到76%。现在中国对原油的需求非常旺盛,以前运往中国并以布伦特定价的石油产自中东和苏丹,而现在北海油田产的原油也开始运到中国。现在,国外的原油期货交易员每天必须关注中国的原油需求以及宏观经济走势,才能对国际原油价格走势作出全面的判断。由此可见,中国因素对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的影响在逐步扩大。
美英两国的原油期货市场成为全球原油价格的定价基准不是偶然的。美国是全球第一大原油消费国、第一大原油进口国、第三大原油生产国,英国也是欧洲大国中唯一有一定原油产量的国家(1999年原油产量高达1.37亿吨,2012年原油产量仍有4500万吨),这是美国和英国原油期货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我国是亚太地区唯一一个既是原油生产大国、消费大国,也是原油进口贸易大国的国家,这是我国建设原油期货市场的基本条件。在BP公司2011年发布的《2030能源展望》中,我国将成为全球石油消费增长的最大动力,预计203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会达到每日1750万桶,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地。如此庞大的现货流通量,客观上要求我国在国际原油市场的定价中,发挥与我国经济地位和原油市场规模相匹配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原油期货市场,将有着极其活跃的交易及庞大的交易量。
(一)打破石油市场的垄断,吸引广泛的市场参与主体
原油期货市场是建立在开放、竞争的石油市场基础之上的。世界各国内部的原油现货市场基本上都是垄断市场,由国家石油公司或跨国石油公司垄断,市场主体相对缺乏。这种市场格局下,别的石油企业很难真正进入到石油市场中来,推出原油期货交易便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原油期货要成为商品期货交易中最活跃、运行最成功、影响力最大的商品期货品种,必须依赖发达的现货市场。我国要建立健全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原油期货市场,就要吸引国内外广泛的市场参与者在这里进行交易。纽约商品交易所的研究显示,石油期货市场中的参与者有40%的贸易者、37%的生产者以及23%的投资者。
在我国,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是石油行业的三大巨头,基本建立了各自独立的原油生产、炼制和进出口体系,而其他原油企业都不同程度地依赖于这几家公司,因此我国的原油现货市场主体相对缺乏。依据国际经验,没有多元化的参与主体,市场很难做大,更难以形成全球的影响力。因此,只有打破垄断,使其他石油企业进入石油市场,从而形成三大石油集团、石油消费企业、各级经销商、石油贸易企业以及期货交易所之间相互竞争的局面。打破石油市场垄断局面、加大竞争力度,不仅有利于降低三大石油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促进石油市场稳定发展,也有利于增加市场现货流通量,促进石油现货市场的形成,为石油期货市场的形成提供现货基础。要建立在亚太乃至全世界具有影响力的成功的原油期货市场,还要吸引国内主要石油公司以外的其他国内外石油生产、加工、贸易以及消费企业来参与我国原油期货市场的交易。除了石油相关企业以外,还要创造条件吸引国内外的期货公司、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个人投资者到中国原油期货市场进行交易。在所有的参与者里面,尤其要重视吸引跨国石油公司的参与,并且鼓励它们进行原油的实物交割。具体来说,我国原油期货市场的参与主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外国公司(石油公司和投资机构)、外国公司的中国子公司(中国法人)、中国公司、中国自然人。因此,要发展原油期货市场,解决方案是放开市场,进行石油行业体制改革,让更多的民营外资油企进来,让市场活跃起来,但这可能导致深层次博弈。如果受制于这个层面的博弈,原油期货市场要推出将面临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二)建立更具开放性、操作性更强的交易机制
建立原油期货市场的目的不是要设立一个“境内投资者的交易市场”,而是建立一个能吸引境外投资者、生产商、贸易商、消费者的市场,提升中国对石油定价的影响力。我国建设原油期货市场,必须立足全球资源分布、生产发展、贸易流向、消费升级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立足于通过建设国际化的现代石油市场体系,使得中国在使用全球石油资源来发展本国经济的过程中,取得相对有利的地位。因此,一方面要着力建立开放、活跃的国际性交易平台。评价期货市场运行的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标准在于交易是否活跃。大量频繁的交易是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及价格发现功能实现的基础。场内期货交易容易正确估值,具有规范的市场监管;场外市场可以提供更多个性化产品与服务,比场内交易更加灵活。场外交易不仅能够活跃市场,还能倒逼场内交易建立更完善的交易体系,制定更详尽的法规,不断进行金融创新。如果参与交易的公司只限在国内注册、以人民币结算、交易标的仅限于国内品质较高的成品油,可能会使海外投资机构、国外成品油提供商等市场参与者流失。只有市场交易和投资水平达到一定活跃程度,才会发挥原油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作用。另一方面是要建立健全监管体系,保障市场公平有序。中国在时区上与欧美作息时间有差别,外资最初可能会持观望态度,等待交投比较活跃后再选择进入市场。中国原油期货市场要想克服时区劣势、吸引更多的国际参与者,必须建立合理的监管体系,保障市场公平有序。在期货市场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审慎地规划和设计交易合约和交易规则,包括选择交易标的、标价货币、交割条件、准入规则,以及披露和报告规则等。通过这些规则的引导和其他有效措施的配合,限制市场投机因素,这对于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适度地控制我国原油期货市场对国际资本、国际石油市场的开放程度,对实现“争夺定价权”的目标同样至关重要。
(三)建立并完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研究表明,石油储备是当今世界防止和减少石油供应中断威胁的最可行、最安全、最有效的手段。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石油储备体系,才能切实提高国家应对石油供应中断和石油市场剧烈波动的能力。因此,及早建立完善的石油储备体系、拥有适当的石油储备也就自然成为各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中之重。与发达国家已经建立完善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相比,我国石油储备仍然处在起步阶段。如果完全走发达国家的老路,我国石油储备建设的速度将很难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应尽快发展原油期货市场,吸引国内外石油生产商、炼油商、贸易商积极参与,扩大我国在亚太地区石油市场的影响力,推动亚洲石油交易中心的建立。原油期货市场的发展,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交割库的建设,这些仓储设施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商业储备,可成为我国石油储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石油战略储备是和市场直接挂钩的,与市场运作衔接,因此建立石油期货市场有助于完善整个制度。中国是石油消费大国,利用庞大的石油消费量发展和完善原油期货市场、吸引大量原油现货在中国交割,国际原油贸易商将在中国建立交割仓库,将原油主动运往中国。这样不仅可以大大节省原油进口的运输和存储成本,还可以为中国原油战略储备提供部分基础建设,减轻国家原油战略储备压力。可以说,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的建立和原油期货市场的建设相辅相成。
(四)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推进石油金融一体化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新时期国家战略。资本市场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血液调节中枢的功能。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对于提高市场的筹资能力和资本配置功能、对于保护好市场和控制市场风险具有重大意义。石油期货市场的建立和发展需要成熟的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保障和支持。这就要求我国加快体制改革,促进资本流通和金融开放,实现石油金融一体化。石油金融一体化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要利用金融资本积极参与期货市场;另一方面要利用金融政策规避风险,特别是融资风险。企业必须广泛拓宽融资渠道,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为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支持。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和国家的经济实力对期货品种的活跃程度有很大影响。原油期货可能会带来境外资金流入风险,如果希望原油期货真正发挥作用,就需要放开相应的资本市场。实际上发达国家的定价权也是伴随着它们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崛起的历史过程发展起来的,绝非一蹴而就。比如美国,它的定价权的获取是随着它的石油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金融市场以及其他衍生品市场联动而组成的一个复杂的定价权体系。从国外原油期货市场发展经验来看,金融市场高度开放发达和产量全球领先是两个重要条件。然而,国内原油在市场基础和金融环境两方面尚未成熟,目前应着力于推进资本流动和金融市场的开放以及原油产量提升。我们要参照美国等发达国家经验,深化原油与金融领域的结合,成立原油投资基金、原油现货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等能源衍生品,为我国投资者通过原油进行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必要渠道,同时通过我国自己的金融力量影响原油价格,减少国际资金对原油价格炒作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五)石油交易人民币结算,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石油美元”在石油贸易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随着金融全球化及国际货币体系的不断调整,其地位也在发生变化。美国经济的衰退和美元的持续贬值,导致以美元计价的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不断飙升,世界各国对美元的信心不足。特别是中东地区的石油输出国,靠虚高的油价换来贬值的石油美元,国家财富大幅缩水,部分产油国已经提出并开始尝试在石油贸易中放弃美元,转而采用其他货币或一揽子货币,石油美元面临严峻的挑战。在当前金融全球化及国际货币体系不断变化整合的进程中,一些产油国政府已开始要求其石油买家用美元以外的货币与其结算,故而“石油欧元”、“石油日元”陆续登场,国际石油定价和交易货币多样化趋势开始形成,不少国家都表示愿意接受人民币结算方式。我国与他国签订的“贷款换石油”协议亦可算是寻求石油非美元化的一种尝试。长远来看,人民币国际化及最终成为全球的国际储备,将有助于保障我国的经济利益、促进经济稳步发展。可以预见,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推出后,随着交易量的不断扩大、交易需求不断增加,人民币流通率以及应用范围也将随之扩大,进而使得人民币国际化与原油期货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因此,国家应鼓励更多企业进入国际石油金融市场,积极尝试石油交易人民币结算即“石油人民币”结算,逐步建立石油期货市场,逐步建立石油金融的人民币体系,从而逐步建立“石油人民币”体系。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我国石油交易价格的波动风险、提高我国石油供给安全,而且有利于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构建起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二战场”,有利于人民币成长为世界货币。
[1]夏妍妍.中国石油期货市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论文,2011年.
[2]朱颖超.发展和完善我国石油期货市场的对策与建议[J].当代经济管理,2009,(1).
[3]郑亚秋.石油期货价格的波动性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4]戴毓.石油期货市场波动性与风险管理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论文,2009年.
[5]徐凌.国内推出原油期货意义重大[N].期货日报,2012-3-2.
[6]王震.中国石油期货市场的发展与展望[N].期货日报,2005-8-25.
[7]陈云富.原油期货上市迫在眉睫[N].中国能源报,2012-3-19.
[8]陈柳钦.构建我国石油金融体系的路径选择[N].中国能源报,2012-3-19.
[9]陈柳钦.完善石油储备体系,保障国家石油安全[N].中国能源报,2012-2-13.
[10]丁其林,胡隽欣.新加坡试推原油期货市场缘何受挫[N].经济参考报,2012-7-12.
[11]仝晓波.原油期货上市初步方案令人振奋[N].中国能源报,2012-5-16.
[12]张国宝.建设原油期货市场 推进原油流通体系市场化改革[N].人民日报,2013-10-8.
[13]渠沛然.原油期货上市交易平台加快建设[N].中国能源报,2012-11-25.
(责任编辑 孙 军;校对 SJ)
China has relaunched crude oil futures,which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listing of crude oil futur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the timing is mature.It needs several conditions for the crude oil futures to become champions.For example,it needs breaking the monopoly of oil market to attract extensive market participants,greatly developing the capital market to construct a multi-layer financial market system and promote the oil financial integration,and promoting the timely establishment of“oil RMB”system through diverse angles to impel the rise of RMB.
crude oil futures,futures market,crude oil pricing right
F830.93
B
1674-2265(2014)02-0066-08
2014-1-15
陈柳钦,男,湖南邵东人,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金融理论、能源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