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鹏梓
应急在国外
+ 贺鹏梓
应急是本刊持续关注的一件事情。自从汶川地震以来,我们思虑应急的目光往往停留在国内,偶然投向国外,也是期望为国内的应急事业提供一点参考。在长期的研讨与交流中,业者都谈及了中国应急能力服务于国际的前景,但仅仅是当做一种潜在的可能性而已。
没有想到,现实来得这么快。
马航MH370失事,长达十余天杳无音讯。为了查明机上150多国人的下落,中国派出了庞大的海空搜索力量,几艘主力舰的吨位超过了整个马来西亚海军,而搜索飞机的性能达到世界领先。
然而如此雄厚的力量,每天也只能搜索有限的海区。真正迅速实现全海区成像的,还是卫星。
数字全球公司是第一个宣布投入卫星搜寻MH370的机构。这家公司还制作了可能坠落海区的专题图,供全世界人士一起搜索。
很快,中国也宣布,调动多颗卫星参与马航失联客机搜救工作。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第一时间调集8颗观测卫星对疑似区域进行观测。高分一号、实践九号、资源三号等传回了大量高分辨率光学影像数据总计12万平方公里。此外中国卫通也重点加强了海监用户的业务载波监测,为相关单位提供卫星通信保障。记者22日从国防科工局获悉,根据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等单位对相关卫星数据进行研判,3月18日12时许获取的高分一号卫星图像中,南印度洋海域(南纬44度57分,东经90度13分),观测到疑似漂浮物。这一疑似漂浮物长约22米,宽约13米,距澳大利亚公布疑似物位置南偏西120公里左右。
这里说的10颗卫星是临时调动过来、甚至消耗宝贵的燃料机动变轨而来。不需要临时调动的北斗系统,中星10、11、12等通信卫星尚未计算在内。有人评价说,按照国外标准计算,中国的这次卫星调动耗资过亿美元,只有航天大国才能有这样的手笔。从这个角度说,中国多年来投入巨资建设的两个重大专项——北斗和高分——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在MH370失踪之初,人们还抱着机上人员可能生还的希望。虽然未能成真,却揭示了这样一种可能——如果日后的海空灾难中有人生还,救援者如何找到这些失去了通信手段的幸存者?
这其中有两个问题。首先是当今卫星的覆盖还远远不够,今天的对地观测卫星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拍摄有限的地面,对于时效性要求低的农业遥感、环境保护来说或许勉强够用,但对于搜救来说,还远远不够。其次是图像识别只能靠“人肉”。数字全球公司开放专题图给全世界,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计算机自动识别能力差,无法从海量数据中自动提取出残骸的影像。无论世界观测-2卫星,还是高分一号,所找到的漂浮物只能称为“疑似”。有没有办法从海水背景中识别出飞机残骸甚至救生艇?
这个,应该就是我们卫星界努力的方向。更多的卫星,更好的星座设计,更高的时间分辨率,更多的观测频段,更有效的计算机处理。如果能够做到,也许下一次,当有人从灾难中幸存,我们就有机会发现他们,搭救他们。
在MH370刚刚出事的时候,不少对技术问题不甚了解的人在微博上发出言论,指责卫星乃至整个天基基础设施没有发挥作用。这虽然是外行话,但在航天时代开始以后却屡见不鲜。美国政府的某官员早年曾经要求侦察卫星立刻拍摄北非某地的影像,卫星部门负责人不得不告知他,要几天之后卫星才会过顶。
在很大程度上,公众对卫星的过高期望值,是卫星行业自己宣传不当的后果。卫星固然功能强大,但还没有达到无孔不入、无时不在的程度。尤其是低轨道的对地观测卫星,只能在某个地区的上空停留短短几分钟。早就实现了全球覆盖的GPS,面临着地物遮挡、有意无意干扰等的影响。即使是定点运行的通信卫星,也存在着干扰、日凌中断、雨衰等种种问题。
因此,卫星界在自我宣传的时候,恐怕应当有更多的客观公正。
但换一个角度来说,人类的技术进步往往是被一些外行人的需求所推动。既然公众需要一个无所不能、无所不在、无所不查的天基信息系统,那么这应该就是卫星界的发展方向。正如前文所说,我们的北斗全球星座、自主移动通信卫星、高分工程的后继型号,恐怕要以只争朝夕的态度加紧建设。
本次马航事件的诡异之处,在于雷达监视记录的不完整。这也是以雷达为主的第二代空中交通管制的弊端。实际上,在一些不算发达的国家那里,对空监视体系存在着巨大的空白区和漏洞。这也是业界希望建立第三代空中交通管制、也就是卫星航空管制的主要原因。卫星高居天上,对飞机这种空中运动体来说,卫星的监视是没有盲区的。
当前,只有日本建成了以多功能运输卫星为核心的卫星航空管制体系。其他国家或者是因为雷达管制体系较为成熟,或者是因为资金困难,都没有立刻跟进。即使是欧洲和美国,也处在论证和前期研发阶段。但对中国来说,150多条国人的性命应该成为足够分量的理由,去立刻推动卫星空中交通管制的建设。特别是中国人前往东南亚旅游的热情日甚一日,而这些国家在空中交通管制方面,无论技术水平还是运行能力都不算太强,尤其是航管区交接时容易出现盲点。中国人出行东南亚,无论是乘坐马航还是其他航空公司的班机,无论飞行在哪个国家的上空,中国的卫星相关各界都应当为他们的安全而努力。那么,卫星空中交通管制体系的建立,或许是对马航悲剧的最好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