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彬 丁敏娇 贾建敏 毛文明 王小同
温州医科大学期刊社,浙江省温州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 325000,E-mail:522275055@qq.com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浪潮的全面袭来和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即时、快捷阅读已经成为人们的主流阅读方式,2012年到2013年移动APP用户量提高了39.4%,移动网页用户量增加了36.8%[1]。目前移动服务中,即时通讯占据着最大的份额;但在不久的将来,即时资讯服务将会越来越受到用户的欢迎和追捧。移动端因其便捷、迅速,能有效利用碎片时间等优势,正逐步的威胁传统纸媒体。因此,许多期刊也试图努力融合利用新媒体,如设立网页版、开通官方微博、微信等方式,以期吸引数目庞大和日益增大的手机用户[2-3]。
传统科技期刊一直寻求数字化方面的突破,通过内容上电子化、制作过程网络化、宣传途径多样化、盈利模式多渠道化等路径力求在影响因子和关注度上有重大的提升[4-5]。这就需要办刊者迎合时代科技潮流变革,将科技期刊的办刊理念与当代科技成果相圆融,以期发挥双方相得益彰的作用[5-6]。
微信集通讯、社交、资讯三大功能为一身,从2011年1月上线至2013年3月,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其用户突破了3亿[1]。许多科技期刊都已经在微信平台安家,其新功能和新用途给科技期刊发展带来启发。《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开设官方微信1个月来,粉丝已达1000余人,留言互动上百条。微信平台不但改变了传统的期刊宣传模式,而且给科技期刊的传统编辑加工流程带来了新的变革思路和举措,强化了读者、编者、作者间的沟通效率和互动交流效果[7]。本文将微信平台新功能融入应用于编辑流程的思路和方式进行一些探讨,为科技期刊能更好的整合和利用新媒体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
随着现代化电子设备普及,编辑可以使用手机或电脑软件通过微信稿件以图片格式送审,审稿人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端接受和审读;而且智能手机的图片编辑软件例如“美图秀秀”等均可对图片格式的稿件进行标记和标识,再结合微信的即时语音功能,对照图片文稿上的标记序号进行逐条意见阐述,审稿人的意见以手机语音的方式记录下来,并用微信语音发送至编辑部(见图1)。这样既大大提高了审稿效率,补充了单纯文字审稿意见单的不详实之处,使审稿人的意见可以准确详尽的反馈至编辑手中,而且通过语音模式大大地节省了审稿人文字表述的劳动力,加强了即时审稿的可行性和可用性,缩短了审稿时程和周期。
通过组建审稿人微信群将小学科或者交叉学科性质的稿件摘要发布于微信群里,利用微信群的信息扩张效应,以期寻找到专业领域更对口的审稿人。一篇稿件一般采用3个审稿人背对背审稿模式,与最近兴起的杂志网站或者微博公开征集审稿人方式不同,微信的“私聊”模式可以确保审稿过程的保密性,避免作者与审稿人相互通气的可能,从而杜绝了人情审稿的现象[8-9]。对于审稿意见出现较大分歧时,可以建立针对该篇稿件的审稿小微信群,在这个小微信群里正反两方审稿专家可以进行自由交流和争论,编辑再综合协调双方的建议,等统筹得出终审意见后向各位审稿人说明,再解散该群。通过建立小微信群方式既保证了审稿过程的保密性,也体现了公正公开合理的审稿制度,编辑部在避免审稿信息泄露和帮派化审稿的同时可以让科技期刊同行评议体制在“真空和密闭”的环境中得以充分运作。
图l 微信文稿图片标记和语音审稿
《中华神经科杂志》每年都会组织编委在某个城市举办集中研讨会,将一年中存在有较大争议的来稿集中地在会上进行公开讨论,从而促进杂志和编委们的沟通和联系,但也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通过建立微信编委群,每月或每半月将一些在审稿过程中存在争议的稿件发布于编委微信群内,或用文字或用语音形式进行公开讨论,来稿的时效性和讨论的及时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彰显,也大大节约了财力成本和人力成本;而且编辑部还可以将编委们在审稿过程中的提案和建设性意见进行筛选和汇集,统一刊登于杂志的网站上或者用微信推送出去,作为读者和作者的阅读指南,借编委的力量和声音吸引更多的读者,以“作者的审稿故事”吸引更多的作者,提升杂志的品牌效应,形成编委与作者和读者有效互动的良性循环。
期刊每期的定稿会可以预先将该期目录和摘要发布于编委微信群内,邀请本地编委或外地编委用文字或者语音方式进行预讨论,得出初步的定稿意向,尔后选定时间召开“面对面”式定稿会。科技期刊的一些编委都是各个领域的权威专家或顶级学者,身兼数职事物繁多或者身在外省市,难以参加全程“面对面”式定稿会,采取微信群预讨论方法缩减了“面对面”式会议时间,加强了会议精炼程度,值得各编辑部提倡和采纳。
编辑以策划的专栏或专题为群名建立微信专题群,邀请相关约稿专家或作者入群,定期通过微信群了解相关稿件的完成程度,协调各个阶段所遇到的问题,及时为专家和作者提供相关的帮助;也可以同时建立多个专题群,同时进行多个专题的平行组稿工作。利用微信群的及时性、方便性可以多专题同步性组稿,统筹兼顾各个专题稿件之间的进度进程,提高了组稿的效率和质量,紧密了期刊和作者之间的联系。
比起手机报微信在推送消息导读功能方面有更胜一筹之处,原因在于其可推送语音消息。“为读者服务、让读者满意、让读者惬意”是任何期刊和办刊者都在日日努力和行动的目标,采用语音传递期刊最新最热门的导读内容无疑将会让读者感受到新鲜的个性体验和舒适享受,而且对于提升期刊本身的影响力和关注度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9-10]。编辑部可以将本期最具价值的科研新论文编辑成5-10分钟语音消息群发给读者,让读者可以在坐车或步行途中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捕捉到最新的相关资讯,让读者以更舒服惬意和自然的方式接受信息,也创造了期刊与读者间“电台”式互动模式。
编委团队是科技期刊发展的后盾,是决定期刊强弱的重要环节,也是在幕后默默支持期刊发展的隐型工作者,他们用专业领域的建树和眼光为期刊的未来道路出谋划策,通过微信平台在节假日或者生日给他们发一条祝福的语音信息以表达对其的感谢和关怀,比起冷冷的文字和图片,语音祝福更具亲和力、更能增进期刊与编委间的人情味,同时也展现了编辑部的人文关怀。
期刊通过官方微信平台争取获得更多的关注度和建立更广泛的粉丝群体、扩散更强的影响力,在推送语音导读时穿插专业会议通知和日常保健提示,对于积极参与互动讨论的“忠诚”粉丝们,编辑部可以采取评选优秀粉丝活动,免费赠送全年期刊予以奖励来提升平台氛围;评选每季度转载次数最多或最受好评的论文返还其版面费等等方式来激励更多的作者、吸引到更多的优质稿源。合理充分运用微信平台可以将在现实生活中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开展的策划方案以集约、高效、方便的途径得以施行,在传播专业性较强的学科知识和增进读者编者间友谊的同时又打造出期刊的人文品牌形象[10-11]。
科技期刊与新兴媒体融合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互利的工程,需要广大的期刊工作者发挥自身的智慧力和创造力积极地参与到其中来。新兴媒体不但引发了传播方式上的重大变革,而且也给期刊杂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创新平台。将微信平台的种种功用融入到编辑加工流程中来迎合了期刊发展的时代要求,值得广大期刊工作者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1 甘岗.期刊也能玩转微信5.0.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09-12(012)
2 陈唯真.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科技期刊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3):561-563
3 夏登武.新媒体时代科技学术期刊信息传播的路径拓展.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1):129-132
4 冯缨,游苏宁.传统医学期刊与新媒体微博共赢发展.编辑学报,2012,24(3):269-271
5 程维红,任胜利,路文如等.我国科技期刊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对策建议.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4):467-474
6 夏登武.新媒体语境下科技学术期刊应重视“编辑立言”.编辑学报,2012,24(1):40-42
7 吴荆棘,王朝阳.出版业微信营销研究.中国出版,2013,(4):15-18
8 盛杰,陈燕.微博在辅助科技期刊审稿中的应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4):729-731
9 覃合.新媒体浪潮下期刊编辑工作的调适与创新.广西社会科学, 2012, (7): 163-165.DOI: 10.3969/j.issn.1004-6917.2012.07.036.
10 万美,刘杨铭,吴海平等.新媒体时代医学期刊的发展模式.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04-105
11 汪新红,彭绍明.数字出版平台及其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中的应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2):20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