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精品科技期刊之我见
——从《中国免疫学杂志》编辑工作谈起

2014-04-17 08:24张晓舟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中国免疫学杂志免疫学科技期刊

■张晓舟

《中国免疫学杂志》编辑部,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建政路971号 130061,E-mail:3434175@qq.com

科技期刊不仅是独立法人主体,还是发表学术研究成果的平台,因此它不但内容和形式上要具有行业、学科、地域等特色,还肩负着知识传播、科技创新、塑造出版环境、维持受众利益等多重责任[1]。因此,打造精品科技期刊,不仅有利于相关产业的发展,更对促进科技进步、提高生产力水平、造福广大人民群众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医学科技期刊作为科技期刊的重要一员,同时还肩负着提高全民医疗卫生水平、捍卫人民群众健康的神圣使命。

作为一名医学科技期刊的编辑人员,笔者所供职的《中国免疫学杂志》先后于2006年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C类项目资助,并于2011年被评为“2011年度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回顾从事编辑工作的历程,在欣喜于本刊取得的成绩的同时,将本刊打造精品期刊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与大家分享。

1 努力保证刊发稿件的精品化

《中国免疫学杂志》是中国免疫学会会刊,创刊于1985年,是展示我国免疫学研究全貌的主流媒体,在我国免疫学界享有较高的声誉。自创刊以来,本刊一直坚持刊发精品稿件,始终如一地保证刊载质量,这是科技期刊的生存之本,也是完成学术交流重任的保障和最基本的先决条件,本刊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l.l 高起点约稿

借助参加国内外相关会议,电话、e-mail沟通,登门拜访等方式主动约请本学科专家或其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组织高水平、高影响力的稿件发表在本刊,减少优秀稿件外流。对于约请的稿件以及主动投稿到本刊的优秀稿件,实施版面费减免以及支付高额稿酬的奖励措施;对发表在本刊的高影响力论文和国际论文不但予以物质奖励还给作者颁发荣誉证书。

l.2 高标准审稿

1.2.1 优化审稿流程

采取多种方式送审,加快稿件审理速度,保证优秀稿件及时刊出。《中国免疫学杂志》稿件都经过外审,而审稿专家又大都在外地,这就造成稿件审理时间普遍过长,针对这一问题,编辑部对原有审稿流程进行改进,增加了稿件初筛这一程序,即所有来稿请本刊主编杨贵贞教授进行初筛,优秀的稿件可直接刊用,不合格的稿件直接退稿,其他的稿件根据学科分类由编辑部请对口的专家审理。实践证明在新的审稿流程下,大多数稿件审理时间都缩减了2~3个月,刊出时间也相应地缩短了(后附编辑部审稿流程图)。

另外,原来编辑部采用邮寄方式送审稿件,不但时间久,而且容易丢失稿件,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本刊网站的建立,目前编辑部全部实行电子版送审并逐渐实行网上审理,不仅节约了成本,还减少了稿件来回邮寄的过程和时间,避免稿件在任一环节的耽搁和积压。

1.2.2 杜绝学术不端和低水平重复性研究

在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成果交流中,学术造假、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2],同时,粗制滥造、低水平重复的科研课题也普遍存在,在我国著名的科技学术期刊上,也不乏一些质量低劣、科研设计不严谨的科研成果甚至学术造假的论文发表。从2011年10月开始,本刊与中国知网合作,开展了防止学术不端的筛查,对稿件把关和提升杂志的技术指标有很大帮助。

图l 《中国免疫学杂志》稿件处理流程图

1.2.3 不断提升审稿水平

编辑部一直严格实行三审制,聘请专家审读稿件,并不断扩大审稿人的队伍,保证同一专业有多名审稿专家,同一篇稿件同时送审至少两名专家,如出现审稿意见不一致,则还要将稿件转送第三人审阅,以确保审稿的公平与公正。同时对审稿人进行定期的考核,从学术方面为杂志再次把关。积极落实同行评议制度,对优秀的审稿人进行奖励。并从优秀审稿人中选拔一些作为编委候选人,以增强审稿人的工作热情。2012年,在聘请英文摘要审读专家的同时,加大了对稿件统计学内容的审查力度,聘请专人为统计学相关内容进行把关。为了保证审稿的科学性和公正性,编辑部以专家的集体智慧为依托,严把稿件质量关,每年召开1~2次审定稿会,组织8~12位专家对存有疑问的稿件做最后的取舍意见,并通过审定稿会,听取专家的意见和批评[3]。

同时,积极推进编辑部及编委会的建设,2012年初完成了第七届杂志编委会的换届改选,加大了编委人员中院士和外籍编委所占比例,并注重编委的国际化、年轻化。通过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与国际编委的联系,了解和学习国外先进办刊和管理经验的同时,也借助国外编委吸引更多的国际稿件,提升期刊国际论文比率。

l.3 高水平编印

1.3.1 重视编辑队伍建设

只有高水平的编辑人员才能编辑出高水平的科技期刊。良好的编校和印刷质量与学术质量相得益彰。编辑部重视编辑梯队建设,编辑部人员构成、年龄、知识结构合理,责任明确。所有编辑人员都通过编辑岗位培训,并能熟练操作微机。编辑部不但经常组织编辑参加编辑业务培训,还创造机会让编辑参加免疫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吉林大学免疫学教研室建立合作关系,经常安排编辑旁听免疫学理论课程,还参观硕士、博士的实验课程),通过加强编辑人员自身知识的更新和充实,以保证编辑筛选稿件的准确性。

1.3.2 严控编辑流程,注重印刷质量

编辑工作细致琐碎,容易出现纰漏,因此科学合理的编校流程必不可少。编辑部一直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出版法规和编校规范,采用编校合一的工作方法,实行编辑三校、作者自校、责任编辑统稿的工作流程,并辅以计算机软件校对,构造多层次质量保障体系,使编校差错减至最少[3]。

免疫学作为一门生命学科,研究成果需要大量的图表加以说明,有时使用彩色图片会更直观一些,因此对印刷要求更高。《中国免疫学杂志》从2008年起要全面提升了杂志印刷装帧质量,将内页改为铜版纸印刷,全本彩色印刷,彩图随文,并且在2009年初,更换了杂志的封面,新封面更具学术特色,力求让读者在阅读时更舒适,满足读者多方面的审美心理和愿望。

l.4 注重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中国免疫学杂志》作为会刊,既要全面反映中国免疫学的研究水平和发展方向,又要突出中华民族所独有的免疫学特色,编辑部正是紧紧抓往这两点,在栏目设置上既囊括免疫学各分支学科,乃至“教学园地”这样引用率很低的栏目,又以其中“中医中药与免疫”这一栏目显现出特色。同时,为了跟踪科技前沿,捕捉有价值的科技信息,抢发对学术研究有导向作用的稿件,根据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及时调整报道重点,加大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性文章的刊发力度,解决临床工作实践中的免疫学技术和理论问题。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科技期刊的评价标准中,政治标准一直居于众多标准的首位,科技期刊报道的内容多是囿于学术领域,而对相关的社会问题则多采取回避的态度,这种作法也使科技期刊的“学术味”浓厚而“实用味”淡薄[4],因此,本刊积极配合学科研究,针对一些社会关注的实际问题开辟了专题栏目(如遭遇卫生突发事件时,解决实际问题的稿件需求很大),如2003年SARS爆发,本刊及时增设“SARS与免疫”一栏,并约请了学科领域内的专家撰写了专题述评,反响很好;同样,2005年增设“禽流感与免疫”等栏目。2012年,为了切合临床免疫学稿件的实际需要,将原来的“临床免疫学”栏目,更名为“临床实验免疫学”,使临床工作者投稿方向性更明确。

近年来免疫学发展迅速,很多内容交叉广泛,有些优秀稿件由于栏目设置难以归类而外流。而目前大部分学术期刊栏目设置的趋势是宽泛设定,方便稿件归类和保证栏目的连续性。因此,编辑部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期刊的栏目进行了调整,从2013年开始栏目设置为:专家述评、基础免疫学、临床免疫学、免疫学技术与方法、教学园地、专题综述、短篇快讯、信息速递等,以适应时代发展。

2 推进学术交流的精品化

2.l 提升学术交流活动的广度

多年来,《中国免疫学杂志》一直深知科技期刊不但是展示科研成果的重要窗口,也是广大科技人员与同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编辑部虽然经费有限,但是在有限的条件下,仍然坚持每年或者每两年举办一次学术研讨会。迄今《中国免疫学杂志》已组织了14届学术会议和3次中国青年科学家论坛活动,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会议议题范围不但涉及到免疫学的各个分支,还多次约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免疫学组的主任吕群燕教授就有关免疫学科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方面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和报告,受到了参会代表的一致好评。通过组织学术会议,不但开阔了视野,扩展了信息交流途径,还创造和增加了合作机会,极大地发挥了杂志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为群策群力地把杂志办得更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

2.2 加强与国际方面的学术交流

在不断提升学术交流活动的广度的同时,《中国免疫学杂志》也注重和国际方面的学术交流。为有更多机会进入的国际知名检索系统,本刊在编辑业务上注重英文摘要与引文著录规范化和编排标准化,由专人负责主动与国外重要检索机构或其外围刊物加强联系,及时寄送样刊,努力搭建与国际交流和合作的平台。经过努力,《中国免疫学杂志》现在被美国《化学文摘》、《科学引文索引》、《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乌利希期刊指南》、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工作研究中心数据库》、荷兰《哥白尼索引》、日本《科学技术社(中国文献数据库)》和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等国外知名数据库引用收录。

3 多途径提升期刊的影响力

3.l 推进期刊网站的建设

2006年5月,本刊注册了自己的域名,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和建设,现在已经可以进行网站投稿和网上送审稿件,发布学术动态,不仅加快信息的传递,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节约了资源。同时,每年都派工作人员参加网站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逐步完善网站的功能,加大杂志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其快捷方便的优势。

3.2 增加与各相关方面的互动

经常随杂志发放问卷,并借助杂志网站开展调查,在办刊形式上多听取有益意见。同时重视同行业的交流,与国内50多家期刊建立了交换关系,其中包括中国台湾地区的《自然疗法》杂志。

3.3 创新出版载体,扩大期刊发行量

在信息网络化的冲击下,许多科技期刊发行量锐减,《中国免疫学杂志》也在所难免。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影响,编辑部同全国许多出版发行单位联系,委托其代理杂志征订业务,并利用国内现有的数据网络等扩大发行,现杂志有光盘版、网络版和印刷版同时发行,另外,还利用自身网站及时发布和交流学术动态,共享信息资源,扩大传播范围,增强期刊的影响力,更好地为学科建设和发展服务。

4 结语

《中国免疫学杂志》自创刊以来一贯秉承第一届主编谢少文教授创刊时确立的“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并行”的办刊宗旨,坚持自己的特色,在时代发展中与时俱进,稳步发展,已经成为一本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坚实的发展基础、成熟的办刊体系的学术期刊。然而,打造精品期刊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要把精品意识贯穿于实际工作的各个环节,编辑要树立精品意识,打造品牌,建立健全期刊质量保证体系,不断增强自身吸引力[5]。

近年来,《中国免疫学杂志》在保证杂志刊载质量,建立审稿人队伍,优化工作流程以及加强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了各种尝试,取得了一些效果,面对日益激烈的科技期刊竞争的环境,《中国免疫学杂志》会在新形势下,立足根本,大胆创新,为成为永久的精品期刊不懈努力!

1 游苏宁,石朝云.应重视科技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编辑学报,2008,20(6):471-4744

2 杨华丽.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4,(1):49-50

3 徐杰.《中国免疫学杂志》创刊20年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免疫学杂志,2004,20(1): 23-25

4 游苏宁,陈浩元.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编辑学报,2006,18(1):81-82

5 张行勇,李明德,郭柏寿.树立精品期刊意识与形成品牌期刊文化.编辑学报,2003,15(5):377-378

猜你喜欢
中国免疫学杂志免疫学科技期刊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猪流行性腹泻的免疫学机理与临床应用
《中国免疫学杂志》第八届编委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