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明优
【设计背景】
“景物”指可供观赏的景致和事物。“写一处景物”是指引导学生运用方位顺序、时间顺序或移步换景等方法,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并写出它的特征。
在人教版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材中,“写一处景物”的习作安排了五次,体现了有序写、写清楚,具体写、写出特点的能力发展序列。结合第二学段的五次写景习作教材编排来看,三年级要求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习作目标指向说清楚,写通顺,有序写。
三年级承接着二年级写句组能力的培养,又启引着四年级构篇能力的渗透,所以,其构段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极为重要。根据第二学段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习作能力指向,本次写景习作指导重点可梳理为:
1.引导学生运用方位顺序、时间顺序或者移步换景等方法进行有序表达。
2.能初步写出景物的特点。
3.能用上平时积累的新鲜词句。
【本次习作目标】
本次习作选自人教版三上第三单元习作《美丽的秋天》,根据以上背景分析,确定本次习作的教学目标为:
1.借助图画唤醒学生关于秋天的词句积累,聊出秋天的特点,并能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
2.通过范文迁移、图式支援等策略,引导学生有序地介绍秋天。
3.运用合适的方位词,把秋天的画面写通顺。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观察秋天,画一幅秋景图。
二、借助图画,提取积累——聊秋天
1.交流:你看到的秋天是怎样的?
2.赏图:今天我们把秋天带到了教室,先来欣赏一下大家的图画吧!
(1)有选择地一起赏图:这幅画中藏了哪些词语?
四字词语:
天高云淡 秋高气爽 秋雨绵绵 金秋时节
山河壮美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秋收冬藏
大雁南飞 一叶知秋 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
(2)这一幅幅画,你觉得可以配上怎样的诗句呢?
古诗名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3)佳句积累:看着伙伴的图画,让你想起了哪些课文中的优美文字?
佳句交流:
A.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秋天的图画》
B.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秋天的雨》
C.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秋天的雨》
……
3.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赞美一下这些景物!并运用句式补充形式,让学生把秋天里一种景物的特点说清楚。
(1)大雁南飞,准备( )。
(2)( )瓜果飘香。
(3)树叶黄了( ),飘落下来。
(4)果园里( )。
(5)田野里( )。
(6)小河边( )。
……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关于秋天的好词佳句,但却不会有效提取运用,所以教师要随时唤醒学生的记忆。通过聊秋天提取积累的知识经验和积累的词句,并通过图画等方式帮助学生重温秋天一个个特有的景象,为接下来的有序介绍奠定基础。)
三、范文迁移,学构图式——说秋天
(一)虚实对照,发现无序
1.介绍整幅画:刚才,我们只介绍了图中的一种景物,那么介绍整幅画呢,谁来挑战一下?
2.听介绍,脑海构图:指名一生上台看图介绍,其余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根据描述想象画面。
3.虚实对照,发现无序:听的学生睁开眼睛,看看图画,和你脑海中出现的图画一样吗?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交流中发现介绍无序。
(二)范文迁移,学习有序
1.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大作家是怎样来介绍秋天的。(多媒体出示:二上选读课文2《秋天》)
2.自由读短文,思考。
作者先写( ),再写( ),最后写( )。
3.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
(1)先写蓝天,再写地面的稻田,是按照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来写。
(2)先写稻田,再写稻田的旁边,最后写稻田的那边,是以稻田为中心点来介绍。
(三)图式支援,实践有序
1.作者介绍的顺序,我们可以这样画图来表示:
2.讨论:我们班同学画的这幅画可以怎样来介绍,才能让人听得明白?
讨论提炼介绍顺序:从远处到近处,从近处到远处,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围绕一个中心点进行介绍……
3.请你给这幅图选择一个合适的介绍顺序,完成下表:
4.根据自己的顺序安排,向同桌介绍整幅图,互相提建议。
(设计意图:以范文为例,激发思维,提供简单、易操作的图式支援,就能帮助学生进行有序表达。)
四、调整画面,图式支援——写秋天
1.修改自己的图画。
2.图式支援,介绍自己的画。
(1)自主思维构图,完成下表:
(2)选择合适的顺序: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这样的介绍顺序合不合理。
(3)说清楚,写通顺:四人小组内根据自己设计的顺序进行介绍,相互倾听,并提出修改意见。
(4)自由写段:可自拟题目,写一段关于秋天的话,要求先自构图式,再用上合适的方位词,把秋天景物的特点写清楚,可以用上具有新鲜感的词句。
3.完成后先自己读几遍,再读给家长听,请家长提意见,修改后抄到图画空白处。
4.挑选优秀文章和图画黑板张贴,供大家欣赏、交流。
(设计意图:运用思维导图,使学生原本抽象的思维外化为形象的直观图式。通过这种结构化的图式,帮助学生构段,突破了学生从思维到表达的瓶颈。维果茨基指出:“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中,思维起主导作用,思维决定语言。”所以,通过这样的先自主构图,再进行写段的方式,学生的语言表达才会有序,从而使整段话能够文从意顺,表达的意思清楚明白。)
(浙江省奉化市萧王庙街道中心小学 315500)
【设计背景】
“景物”指可供观赏的景致和事物。“写一处景物”是指引导学生运用方位顺序、时间顺序或移步换景等方法,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并写出它的特征。
在人教版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材中,“写一处景物”的习作安排了五次,体现了有序写、写清楚,具体写、写出特点的能力发展序列。结合第二学段的五次写景习作教材编排来看,三年级要求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习作目标指向说清楚,写通顺,有序写。
三年级承接着二年级写句组能力的培养,又启引着四年级构篇能力的渗透,所以,其构段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极为重要。根据第二学段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习作能力指向,本次写景习作指导重点可梳理为:
1.引导学生运用方位顺序、时间顺序或者移步换景等方法进行有序表达。
2.能初步写出景物的特点。
3.能用上平时积累的新鲜词句。
【本次习作目标】
本次习作选自人教版三上第三单元习作《美丽的秋天》,根据以上背景分析,确定本次习作的教学目标为:
1.借助图画唤醒学生关于秋天的词句积累,聊出秋天的特点,并能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
2.通过范文迁移、图式支援等策略,引导学生有序地介绍秋天。
3.运用合适的方位词,把秋天的画面写通顺。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观察秋天,画一幅秋景图。
二、借助图画,提取积累——聊秋天
1.交流:你看到的秋天是怎样的?
2.赏图:今天我们把秋天带到了教室,先来欣赏一下大家的图画吧!
(1)有选择地一起赏图:这幅画中藏了哪些词语?
四字词语:
天高云淡 秋高气爽 秋雨绵绵 金秋时节
山河壮美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秋收冬藏
大雁南飞 一叶知秋 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
(2)这一幅幅画,你觉得可以配上怎样的诗句呢?
古诗名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3)佳句积累:看着伙伴的图画,让你想起了哪些课文中的优美文字?
佳句交流:
A.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秋天的图画》
B.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秋天的雨》
C.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秋天的雨》
……
3.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赞美一下这些景物!并运用句式补充形式,让学生把秋天里一种景物的特点说清楚。
(1)大雁南飞,准备( )。
(2)( )瓜果飘香。
(3)树叶黄了( ),飘落下来。
(4)果园里( )。
(5)田野里( )。
(6)小河边( )。
……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关于秋天的好词佳句,但却不会有效提取运用,所以教师要随时唤醒学生的记忆。通过聊秋天提取积累的知识经验和积累的词句,并通过图画等方式帮助学生重温秋天一个个特有的景象,为接下来的有序介绍奠定基础。)
三、范文迁移,学构图式——说秋天
(一)虚实对照,发现无序
1.介绍整幅画:刚才,我们只介绍了图中的一种景物,那么介绍整幅画呢,谁来挑战一下?
2.听介绍,脑海构图:指名一生上台看图介绍,其余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根据描述想象画面。
3.虚实对照,发现无序:听的学生睁开眼睛,看看图画,和你脑海中出现的图画一样吗?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交流中发现介绍无序。
(二)范文迁移,学习有序
1.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大作家是怎样来介绍秋天的。(多媒体出示:二上选读课文2《秋天》)
2.自由读短文,思考。
作者先写( ),再写( ),最后写( )。
3.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
(1)先写蓝天,再写地面的稻田,是按照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来写。
(2)先写稻田,再写稻田的旁边,最后写稻田的那边,是以稻田为中心点来介绍。
(三)图式支援,实践有序
1.作者介绍的顺序,我们可以这样画图来表示:
2.讨论:我们班同学画的这幅画可以怎样来介绍,才能让人听得明白?
讨论提炼介绍顺序:从远处到近处,从近处到远处,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围绕一个中心点进行介绍……
3.请你给这幅图选择一个合适的介绍顺序,完成下表:
4.根据自己的顺序安排,向同桌介绍整幅图,互相提建议。
(设计意图:以范文为例,激发思维,提供简单、易操作的图式支援,就能帮助学生进行有序表达。)
四、调整画面,图式支援——写秋天
1.修改自己的图画。
2.图式支援,介绍自己的画。
(1)自主思维构图,完成下表:
(2)选择合适的顺序: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这样的介绍顺序合不合理。
(3)说清楚,写通顺:四人小组内根据自己设计的顺序进行介绍,相互倾听,并提出修改意见。
(4)自由写段:可自拟题目,写一段关于秋天的话,要求先自构图式,再用上合适的方位词,把秋天景物的特点写清楚,可以用上具有新鲜感的词句。
3.完成后先自己读几遍,再读给家长听,请家长提意见,修改后抄到图画空白处。
4.挑选优秀文章和图画黑板张贴,供大家欣赏、交流。
(设计意图:运用思维导图,使学生原本抽象的思维外化为形象的直观图式。通过这种结构化的图式,帮助学生构段,突破了学生从思维到表达的瓶颈。维果茨基指出:“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中,思维起主导作用,思维决定语言。”所以,通过这样的先自主构图,再进行写段的方式,学生的语言表达才会有序,从而使整段话能够文从意顺,表达的意思清楚明白。)
(浙江省奉化市萧王庙街道中心小学 315500)
【设计背景】
“景物”指可供观赏的景致和事物。“写一处景物”是指引导学生运用方位顺序、时间顺序或移步换景等方法,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并写出它的特征。
在人教版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材中,“写一处景物”的习作安排了五次,体现了有序写、写清楚,具体写、写出特点的能力发展序列。结合第二学段的五次写景习作教材编排来看,三年级要求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习作目标指向说清楚,写通顺,有序写。
三年级承接着二年级写句组能力的培养,又启引着四年级构篇能力的渗透,所以,其构段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极为重要。根据第二学段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习作能力指向,本次写景习作指导重点可梳理为:
1.引导学生运用方位顺序、时间顺序或者移步换景等方法进行有序表达。
2.能初步写出景物的特点。
3.能用上平时积累的新鲜词句。
【本次习作目标】
本次习作选自人教版三上第三单元习作《美丽的秋天》,根据以上背景分析,确定本次习作的教学目标为:
1.借助图画唤醒学生关于秋天的词句积累,聊出秋天的特点,并能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
2.通过范文迁移、图式支援等策略,引导学生有序地介绍秋天。
3.运用合适的方位词,把秋天的画面写通顺。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观察秋天,画一幅秋景图。
二、借助图画,提取积累——聊秋天
1.交流:你看到的秋天是怎样的?
2.赏图:今天我们把秋天带到了教室,先来欣赏一下大家的图画吧!
(1)有选择地一起赏图:这幅画中藏了哪些词语?
四字词语:
天高云淡 秋高气爽 秋雨绵绵 金秋时节
山河壮美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秋收冬藏
大雁南飞 一叶知秋 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
(2)这一幅幅画,你觉得可以配上怎样的诗句呢?
古诗名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3)佳句积累:看着伙伴的图画,让你想起了哪些课文中的优美文字?
佳句交流:
A.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秋天的图画》
B.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秋天的雨》
C.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秋天的雨》
……
3.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赞美一下这些景物!并运用句式补充形式,让学生把秋天里一种景物的特点说清楚。
(1)大雁南飞,准备( )。
(2)( )瓜果飘香。
(3)树叶黄了( ),飘落下来。
(4)果园里( )。
(5)田野里( )。
(6)小河边( )。
……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关于秋天的好词佳句,但却不会有效提取运用,所以教师要随时唤醒学生的记忆。通过聊秋天提取积累的知识经验和积累的词句,并通过图画等方式帮助学生重温秋天一个个特有的景象,为接下来的有序介绍奠定基础。)
三、范文迁移,学构图式——说秋天
(一)虚实对照,发现无序
1.介绍整幅画:刚才,我们只介绍了图中的一种景物,那么介绍整幅画呢,谁来挑战一下?
2.听介绍,脑海构图:指名一生上台看图介绍,其余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根据描述想象画面。
3.虚实对照,发现无序:听的学生睁开眼睛,看看图画,和你脑海中出现的图画一样吗?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交流中发现介绍无序。
(二)范文迁移,学习有序
1.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大作家是怎样来介绍秋天的。(多媒体出示:二上选读课文2《秋天》)
2.自由读短文,思考。
作者先写( ),再写( ),最后写( )。
3.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
(1)先写蓝天,再写地面的稻田,是按照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来写。
(2)先写稻田,再写稻田的旁边,最后写稻田的那边,是以稻田为中心点来介绍。
(三)图式支援,实践有序
1.作者介绍的顺序,我们可以这样画图来表示:
2.讨论:我们班同学画的这幅画可以怎样来介绍,才能让人听得明白?
讨论提炼介绍顺序:从远处到近处,从近处到远处,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围绕一个中心点进行介绍……
3.请你给这幅图选择一个合适的介绍顺序,完成下表:
4.根据自己的顺序安排,向同桌介绍整幅图,互相提建议。
(设计意图:以范文为例,激发思维,提供简单、易操作的图式支援,就能帮助学生进行有序表达。)
四、调整画面,图式支援——写秋天
1.修改自己的图画。
2.图式支援,介绍自己的画。
(1)自主思维构图,完成下表:
(2)选择合适的顺序: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这样的介绍顺序合不合理。
(3)说清楚,写通顺:四人小组内根据自己设计的顺序进行介绍,相互倾听,并提出修改意见。
(4)自由写段:可自拟题目,写一段关于秋天的话,要求先自构图式,再用上合适的方位词,把秋天景物的特点写清楚,可以用上具有新鲜感的词句。
3.完成后先自己读几遍,再读给家长听,请家长提意见,修改后抄到图画空白处。
4.挑选优秀文章和图画黑板张贴,供大家欣赏、交流。
(设计意图:运用思维导图,使学生原本抽象的思维外化为形象的直观图式。通过这种结构化的图式,帮助学生构段,突破了学生从思维到表达的瓶颈。维果茨基指出:“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中,思维起主导作用,思维决定语言。”所以,通过这样的先自主构图,再进行写段的方式,学生的语言表达才会有序,从而使整段话能够文从意顺,表达的意思清楚明白。)
(浙江省奉化市萧王庙街道中心小学 31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