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毅
(江西省化学工业高级技工学校)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目前职业教育发展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中职学校如果要将“一体化教学模式”全面实行,必须对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由一名专业课教师在担任理论教学的同时又兼任专业技能的教学,将所授专业的课程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由“理带实”,由“实证理”,“理实呼应”的一种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必须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实践操作技能也要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符,能同时承担专业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双责。
将专业设备与理论教学设备同置一室,安排学生在专业教室中学习,将理论、实践、生产等教学环节分解再整合,可以很好的把“教、学、做”这三个职业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串联在一起,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理实一体化”。
教材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一体化教学的效果,选择或者根据中职学校的具体师资、实训设备等情况来编写一些适用型教材,可以更好的推动一体化教学的进程,并能很好的将各中职学校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课程的编排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知识链的串联非常重要,学生一味的学习理论而长期得不到实践上的验证会对课程的学习热情大大降低,从而导致厌学等情绪的出现,也不利于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
本人教授的课程是模具专业里的冲压模具实训课程,以模具专业作为例子,将本人设计的模具一体化教学模式与课程编排等列举一二:
1、选定或编写一本能从我校校情出发的教材,作为模具专业的一条串联主线,将所有的教学目标、任务明确的在教材中体现,相对而言,模具专业是一门比较“深”的课程,它涉及到的专业课程及实践课程非常多,而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是“0”基础,对机械行业没有任何概念,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逐级提高任务难度,一些过于专业化的内容(比如普通铣工的一些高难度加工方法等)没有必要去作过多的停留,因为他们主要学习的是模具而非普通铣床专业。
2、制订明确的目标和完成时间是企业高效成长的重要因素,试想,若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产品,那企业必然面临违约,同样的道理我们应该适用在学生的身上,对他们的课题进行分解,将他们的学习任务和时间规定好,某一段时间该做什么,怎么做,标准是什么明确的告知学生,让他们从一开始就能明确自己的目标及日后的考核标准能更好的对他们进行约束。
3、我校班级人数相对其他学校而言比较多,以12级模具班为例子,每个模具专业班级平均都有50人左右,针对这样的情况,个人认为可以将学生进行“块状分割”,建立学习小组,比如以5人为一小组,明确学生的考核标准,在开学伊始就告知学生在本学期结束时需每个小组制作一套模具方为合格。每次上课前明确目标及学习时间如:利用三周的时间将一套简单的模具或零件能独立绘制,在学习模具设计类专业课程如《AutoCAD》,《零件测绘》时,第一周,可以将4组学生放在机房学习《AutoCAD》的基础操作,另4组放在测绘室学习测绘,第二周交换课程,第三周集体将手制图纸在电脑上绘制出来,既能达到小班化教学的模式来提高授课效率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是一体化教学能成功开展的基础,它必须是一支善于解决问题的团队,这就强调我们的老师都必须有理论和专业实践的扎实功底,师资建设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个人认为可以以“点带面”的形势进行教师的培训,即先将项目带头人或主要负责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再由他们去把教学任务与考核目标授于组内人员,共同探讨教学的实施方案及一些可能性问题的解决办法,提前将企业或职业教育“能手”请进校园,面对面,手把手的传授教育教学经验以及对专业技能的培训,学习兄弟学校的优点,整合资料,结合本校校情更好更合理的制订本课程的教学方案。
本人对模具专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仅仅处于探索阶段,在从教短短四年时间里发现每一级老生都有厌学的通病,学生自身素质不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在在制订学习方案时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培养学生养成“日事日清,日清日高”的习惯作为重点考虑的几个方面,在充分挖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同时更应该从日常的行为习惯中去帮助他们,保证他们能顺利并成功的就业才是我们作为教师最荣幸的一点。
[1]黄芸.模具数控加工实训教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2]刘细芬.《模具制造工艺》[J].甘肃科技纵横2009(3):179-180.
[3]蒋建强.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分析及编程实例[J].职业圈,2007(10)129-130.
[4]嵇正波.《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