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新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实践与启示

2014-04-16 23:46李福男
江苏科技信息 2014年8期
关键词:苏州高新区山体环境治理

李福男

(苏州市国土资源局高新区(虎丘)分局,江苏苏州 215163)

0 引言

俗话说“靠山吃山”,开山采石曾是苏州高新区枫桥、东渚、通安等地赖以生存的主要产业和地方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曾以“石炮一响,黄金万两”而闻名。因开山采石遗留下来的露采矿山作业面高低不平,参差不齐,形成了一个个“伤疤”和“癞痢头”,地质环境不断恶化,不但影响自然环境,存在地质灾害隐患,而且破坏了生态文明[1]。

苏州高新区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也是苏州城市“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一翼,2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以占苏州2.5%的土地和4%的人口创造了全市近8%的经济总量。开发建设之初,高新区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发展经济决不能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尤其是2002年9月行政区划调整后,面对新增的山水资源,更加坚定地走“生态立区”的路子,始终坚持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贯穿可持续、绿色、生态发展的理念,加快整治实施废弃矿山复绿整治工程,探索具有高新区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到2012年底已基本完成了露采矿山综合整治任务。

1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必要性

1.1 开山采石引发的主要问题

开山采石,曾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对环境的破坏与影响日趋严重。

1.1.1 影响地貌景观

自然山体经过人工或机械等方式开采,造成森林植被破坏,基岩裸露,使得昔日青山绿地成为荒山秃岭,成为大地景观的瘢痕,与生态环境极不协调。尤其是城市新的交通干线通车后,越来越多的露采山体暴露在人们的视野中,产生许多负面影响[2]。

1.1.2 破坏土地资源

开山采石生产过程中,大量矿渣堆积在山体底部和附近,为生产服务的用房和交通道路,占用和破坏了大量的土地,对矿山及其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

1.1.3 引发自然灾害

有些矿山地形陡峭,岩体受破坏,容易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现象,危害附近居民财产、人生安全[3]。

1.2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十分必要

据统计,江苏省就有近4500个露采矿山。露采矿山环境综合整治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技术手段,将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通过对露采矿山实施复绿等措施,进行环境治理,恢复自然生态,十分必要。目前虽已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但还处于边探索边治理阶段。如何因势利导,巧妙地利用采石山体、结合自然生态、人文历史,创造独特的景观,产生出更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是当前研究的课题[4]。

2 苏州高新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实践与探索

2.1 整治概况

2002年12月底,根据《苏州市禁止开山采石条例》的要求,苏州高新区关闭了49个山体开山采石留下的95个宕口①,实现了全面禁采目标。

从2003年开始,苏州高新区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禁止开山采石,全面开展残留山体复垦整治”工作的要求,结合《苏州市“十一五”露采矿山环境整治规划》,以高景山综合整治为开端,以太湖大道两侧、环阳山地区及白马涧生态园等区域为重点,启动实施露采矿山整治复绿工作。到2012年底,全区共完成90个宕口的整治复绿任务,投入整治资金4亿多元,整治面积494.25公顷(约7410亩)。目前,苏州高新区已基本完成了露采矿山综合整治任务。

2.2 探索与实践

在整治过程中,苏州高新区切实加强领导,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全力以赴打好整治攻坚战,有效探索和实践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

2.2.1 领导重视,生态文明有新理念

苏州高新区坚持把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作为实现苏州“三区三城”建设宏伟目标的重要抓手,作为深化“绿色高新区”建设,打造“水清、天蓝、地绿”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作为建设“真山真水园中城”和“山隐城中、城映水中”美丽高新区的重要内容。通过广泛宣传,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珍惜山体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全面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更为区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凝聚了宝贵的社会共识。

2010年初,苏州高新区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矿山地质环境工作,并将该工作列入全区城市转型“五大攻坚战”之一,提出用3年时间在投入3亿元,全面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任务通过召开动员会、座谈会、推进会、协调会和现场会,拉开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攻坚战”的序幕。

2.2.2 统一规划,职责分工有明确

苏州高新区开展了露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协助市政府制定和实施《苏州市“十一五”露采矿山环境整治规划》。2010年初,对区域内尚未整治的67只宕口全面进行了现场踏勘,开展宕口地类、权属、面积等情况的调查摸底,需整治面积300.15公顷(约4500亩)。按照“统一规划、全面启动、分批实施、三年完成”的原则,制定了《苏州高新区宕口整治三年实施计划(2010-2012)》(简称“三年计划”),明确了整治任务、责任主体、完成时间、操作要求、资金来源等内容。

《江苏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管理暂行方法》中明确,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应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局负责本辖区内项目的实施和监督管理,项目承担单位应为项目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经委托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苏州高新区结合实际,积极主动与上级国土部门汇报、请示,并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同意“苏州高新区管委会作为项目承担单位,可以委托其下辖的街道、镇作为项目承担单位,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从而,创新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实施主体的新模式。苏州高新区各部门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职责:属地政府作为项目承担单位,具体组织项目的实施;国土部门负责组织和协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设计方案的论证、评审、监管、验收、考核及对上争取等工作,并会同财政部门开展整治项目立项审批;财政部门负责治理资金的管理,保障区财政承担资金的拨付;规划部门负责相关规划的审批;农发、动迁部门负责相关拆迁管理和指导;建设、交通旅游、环保、安监等部门积极参与设计方案的论证和相关服务工作。各部门各负其责,形成合力,确保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的有序推进,并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打造成为高效工程、务实工程和廉洁工程。

2.2.3 全面启动,规范操作有新举措

属地政府根据年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计划提出立项申请,报区国土、财政审查通过后联合立项,并按设计招标的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整治方案。整治设计方案经专家评审通过后,经过有形市场进行工程建设招投标,投标单位须具有相应治理资质。

在整治过程中,苏州高新区创新建立跟踪审计制度。工程施工期间聘请有资质的单位,依据《江苏省露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技术要求》,实行全过程的跟踪审计,确保资金使用的规范合理。同时,规范变更设计专家再评审制度,明确变更设计应由属地政府提出,由设计单位进行变更设计,并通过由原设计方案三分之二以上评审专家参加评审,确保变更设计符合原设计思路和治理要求。

2.2.4 积极争取,治理资金有新保障

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保障是关键。苏州高新区一方面按照“三年计划”规定投入治理资金,即:区财政和属地政府各负担50%,区财政补贴资金按整治进度按时拨付。另一方面,面对整治资金投入多,缺口大的情况,主动与部、省、市国土、财政等部门的沟通汇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的支持,近3年来,共申报列入国家、省、市级矿山治理项目17个,争取到上级专项扶持资金4466万元,有效缓解了治理资金压力,保障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的有序推进。

2.2.5 积极探索,整治技术有新突破

苏州高新区开山采石留下的山体地质类型复杂,有花岗岩、石英砂岩、滑坡体等,整治复绿难度极大,且没有治理的范例。在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通过勘查、论证和邀请有关专家,积极探索治理的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提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水平和复绿效果。区内首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暨高景山综合整治项目,采用“挂网客土喷播”复绿技术和“留景、复绿、点缀、修饰”的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被国土资源部列为部级示范项目,其治理方法和运作模式被称为“高景山模式”,并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苏州高新区在探索治理技术的同时,更加注重新技术的运用。根据不同山体的地质类型和陡缓程度,通过清坡、削坡,因宕制宜采用整治复绿新技术:岩石坚硬且陡的,采用鱼鳞坑、植生袋、喷混植生等治理方法;山体松碎且缓的,采用客土挂网喷播、种植灌木、藤木等治理方法;结合矿山周边自然生态环境,选择种植当地绿化品种,重造了山体植被,恢复山林野趣,达到与周边生态相融合的效果。苏州高新区高景山治理工程和白鹤山、团山治理工程二个项目分别被江苏省国土厅评为省矿山地质环境整治项目科技创新二等奖。

2.2.6 综合利用,综合整治有新成效

通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取得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恢复山体植被、美化自然环境、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升周边土地价值的综合成效。整治中,苏州高新区坚持一手抓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一手抓综合利用,注重“四个结合”,即: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盘活利用相结合,开展治理工作以来,已盘活并使用宕底存量建设用地近千亩,有效缓解了新增建设用地的压力。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景观建设相结合,太湖大道北侧的白鹤山人文景观就是矿山景观建设的代表作。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树山村汉墩头的“欢乐谷”拓展基地和“四季悦温泉”也是探索矿山生态旅游开发的成功之作;根据肖家湾山体特殊的地质、地形条件,通过留景、造景和复绿技术建成了一个开放式市民公园。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东景区,使整治后的山体成了“天然氧吧”、登山集聚地和旅游新景区。④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开发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整治的综合效益,结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建成了一批商业服务配套项目,如:科技城的清山酒店就是将一个废弃停采矿山设计建造成一座融山体、水体和建筑景观为一体的高档度假酒店。西部生态城的马山游客中心是原镇湖马山通过综合整治和开发建成的,荣获国家住房和建设部“绿色三星建筑”称号[5]。

2.3 整治效益的综合利用

为全面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任务,巩固整治成果,发挥整治综合效益,使整治山体变废为宝,显现综合效益,成为生态城市建设和美丽高新区的新亮点,也给我们留下了思考。

2.3.1 巩固整治成果,加强后期养护

目前,苏州高新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已基本完成,停采山体生态环境逐步恢复和改善,为巩固整治复绿成果,更关键的是后期养护管理。根据合同约定施工单位实施项目竣工后,负责1~2年的工程养护,期满后将移交属地政府。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复绿项目的养护由于山体坡面不同,岩性不同,对植被的养护要求必然不同,整治后养护难度大,成本高。必须加大整治后期养护力度,根据不同的地质环境和复绿技术,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提高整治绿化覆盖率,巩固和提高整治成果,提升整治复绿效果。

2.3.2 发挥整治效益,实现综合利用

通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进一步做好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充分用好工矿废弃地复垦盘活试点政策,将现有已列入项目库的宕底抓紧整治复垦,申请验收合格后,作为建设用地指标盘活利用,有效缓解用地压力,提升土地的利用价值,充分发挥宕口整治的综合效益,服务于苏州高新区再创科学发展新辉煌。

3 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建议

苏州高新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实践,探索了结合自身实际的整治之路,总结了因宕制宜的创新治理新技术、新方法,取得了可喜的成效。通过分析、总结苏州高新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成功范例,提炼出经验,以期供其他地方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实践提供一些借鉴。

3.1 领导重视,保障整治资金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从学科背景分析,涉及国土资源规划、生态恢复、环境保护、景观设计等诸多领域。只有领导足够重视,加强领导,加大力度,加大投入,才能保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有效开展。

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保障是关键。整治资金投入多,除了地方财政的投入外,还应该加大项目包装和主动与部、省、市国土、财政等部门的沟通、汇报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财政的支持,缓解整治资金压力,保障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的有序推进[6]。

3.2 因宕制宜,合理开发利用

不同的矿山资源,其地质、地貌、地形特点差异很大,保护、利用的方式多样,且各有侧重,可以从工业遗产的景观保护与改造利用着手,亦可以从生态恢复、土地资源整治等方面着手。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应坚持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的原则,运用现代生态学原理,采取不同的技术模式进行生态和景观恢复,使恢复后的山体能自然地融入当地生态环境,并产生良好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例如,对于无保留价值、存在灾害隐患的残留山体,可采取削平陡立、平整场地等工程措施,消除灾害隐患,增加新的土地资源,建成生态环境优美的居民住宅小区、生态型宾馆或公园、休闲用地[7]。

3.3 发掘文化,合理布局空间

在我国,传统的自然景观、风景名胜多与人文历史相融,使自然景观被“点化”,进而升华。采石文化本身是“由于历史的进程而丰富、深化、提高、升华。”在整治、开发过程中,应尽量保持物质载体的原样,并从文化内涵的深度和广度去挖掘、提炼采石文化、使之与物质载体有机结合,从而超越原环境,这是对采石文化遗产更高层次的积极保护与开发利用。应尊重场地的发展过程,尽量保持宕口所传达的历史信息,合理的空间布局使景观不仅仅作为视觉艺术而存在,还应该为人的活动和使用提供方便[8]。

地域景观与人文背景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总和,包括它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和人们的各种活动、行为方式等等。要从地域景观特征与人文背景来确定文化主题,营建具有当地特色的景观类型和满足游人需求的活动空间场所[9]。

3.4 巩固成果,发挥整治综合效益

要巩固整治复绿成果,更关键的是后期养护管理。根据矿山不同的地质环境和复绿技术,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提高整治绿化覆盖率,巩固和提高整治成果,提升整治复绿效果。通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进一步做好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充分用好工矿废弃地复垦盘活试点政策,有效缓解用地压力,提升土地的利用价值。

4 结语

停采山体的生态恢复及景观保护、利用已成为社会问题,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它能够恢复生态,优化环境,变废为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通过分析、总结实践苏州高新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成功做法,不仅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生态提供了新的丰富素材与经验,而且为恢复生态、延续文脉、营造怡人美景、发展经济提供了借鉴经验。

[1]陈利平.我国矿山环境治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工程技术研究,2006(5).

[2]牟子平,于德珍,史绮.宕口资源的生态恢复及其可持续利用途径[J].中国地质环境学会,2011(6).

[3]沈亚明.建设绿色矿山,促进循环经济[J].中国土资源经济,2008(1).

[4]许敬华,陈甲斌.论矿山环境治理[J].中国矿业,2006(8).

[5]武强,陈奇.矿山环境治理模式及其适用性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0(6).

[6]王雪峰,陈丽新.矿山环境治理应重视经济手段[J].资源与产业,2006(6).

[7]黄敬军.江苏省露采矿山环境保护(整治)模式及其适宜性评价[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3(4).

[8]孙茹雁,杜顺宝.原环境的超越——柯岩石佛景区环境创作思考[J].建筑学报,1998(4).

[9]朱建宁,丁珂.法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及其启示[J].中国园林,2004(3).

[10]王世进,张津.论矿山环境治理中的政府环境责任及其实现机制[J].江西社会科学,2012(12).

[11]刘海龙.采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可持续景观设计[J].生态学报,2004(2).

猜你喜欢
苏州高新区山体环境治理
统编语文教材九(上)第三单元拓展阅读
苏州高新区:加速驶向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两千亿级”新蓝海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济南市山体修复中的植物应用与技术——以济南市卧虎山山体公园为例
数字传声:环境治理变中向好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新建主楼幕墙工程讲解
坚决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持久战
苏州高新区侨企华晓运输机器人走进世界名企
山体别墅设计分析
城市山体保护规划的实践与探索——以武汉市新洲区山体保护规划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