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 刘 飞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常 莎
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几乎所有学者都认为根本途径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但基于我国的现实情况,一部分学者坚持综合解决论,而部分学者则强调政府发挥作用的必要性,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在这些综合措施中应该突出采取或优先使用某些方法,由此形成了三大类别的理论观点。
许多学者认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因此提出解决该问题需要综合的解决措施。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如下观点:
汤志江、苗绘和李海申在全面地分析了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系统地从完善法律法规、间接融资市场等6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高新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建议。①汤志江、苗绘、李海申:《高新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载于《浙江金融》2010年第8期,第58~59页。林伟光结合广东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统计数据,对广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难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广东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的相关建议,建议包括: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信贷担保体系、资本市场建设和加快发展风险投资的4项建议。②林伟光:《完善广东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研究》,载于《财政研究》2011年第9期,第74~76页。邓彦分析了发达国家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不同政策,从政府和法律法规的角度,提出了我国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措施:政府合理定位,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和支持作用;建立健全扶持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完善与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相配套的投融资体系法律、法规;拓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多层次融资渠道。①邓彦:《发达国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对我国的启示》,载于《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7年。兰邦华基于深圳证券交易所组织的“中小企业融资创新与发展”经验材料征集活动所收集的资料,综合介绍了各地应用金融体系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等方面的做法。②兰邦华:《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金融支持体系——全国各地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链建设经验综述》,载于《中国高新区》2009年第8期,第34页。肖玉香通过探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社会地位、经济特征、外部环境,指出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制度的基本思路和包括:(1)增设政府机构,完善政府监管、协调和服务体系;(2)培育信用评价和信用担保中介机构,构建信用评价和信用担保体系;(2)发展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完善知识产权质押和交易体系这三方面的具体措施。③肖玉香:《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制度研究》,载于《求索》2011年第5期,第45~46页。谢冰和蔡洋萍认为由于高风险、信息不对称、融资渠道单一、缺乏融资对接渠道、可抵质押资产少等原因,融资难一直是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基于此,他们提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立体式融资模式。具体来说,需要政府、科技型企业、创投机构、担保机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通力合作,提供“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的全方位融资服务,担当“天使投资”与“保驾护航”融资的功能。④谢冰、蔡洋萍:《科技型中小企业立体式融资模式创新研究》,载于《财贸研究》2012年第2期,第115~119页。
总结各位学者的观点,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综合解决论的主要观点:一是健全法规制度;二是完善政府监管体系;三是设置政府支持基金;四是构建企业征信系统;五是建立知识产权评估和交易市场;六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支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在我国现实国情下政府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具有重要甚至是决定性作用。因此,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关键在于需要政府的支持。这同综合解决论有显著不同,持综合解决论的学者也提出需要政府发挥作用,但其仅把政府支持作为破题途径之一,需要综合各种方式才能解决问题。需要政府支持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在学理上需要论证政府支持的必要性问题,从而在提出政府具体应该如何发挥作用关键作用。
政府支持论的一种观点认为政府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必要性来自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性。该观点认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对于经济发展和国家科技进步有重要的作用,不少国家都使用立法承认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地位作用和保护其发展。因此,解决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政府介入在学理上是符合逻辑的,在实践上也是国际一贯做法,具有必要性。具有这一判断,该论点的政策建议主要是强调国家要进行必要的立法保障和配套的制度设计来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发展。戴国庆⑤戴国庆:《构建我国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策体系》,载于《财政研究》2006年第3期,第28~30页。(2006)就研究指出:“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经济增长和科技创新的双重主体,需要在国家和政府制度设计层面进行统一规划和部署。”
另一种观点认为政府介入的必要性更多是因为市场失灵或说缺失。该观点认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所处的行业多是一些商业金融不愿意进入的领域,但从整体看,这些行业又是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市场失灵的地方,需要政府介入。但这同强调科技型中小企业重要性的观点不同,该论点的政策建议主要集中体现为强调政策性金融介入相应的领域。贾康(2010)指出政策性金融的支持方向是商业金融不愿进入而又对国民经济发展必要性和重要性的领域。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政府的资金支持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至关重要。该观点认为,政府的资金不仅取得直接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作用,还能够通过政府背书增加企业信用,从而耗到商业金融的投入,产生杠杆效应。高松、庄晖和牛盼强①高松、庄晖、牛盼强:《科技型中小企业政府资助效应提升研究——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观点》,载于《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第7期,第150~158页。(2011)基于对上海市25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对政府直接资助资金的情况进行了研究,评价了政府资助效应在不同企业生命周期的差异。他们认为为从整体提升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助效应,应完善种子期的政府直接资助方式,提升资助效应,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的再保险体系,从而撬动银行信贷资金进入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等。
还有学者提出的观点,属于政府支持论中的综合支持论。他们认为,由于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各种市场尚不完善,因此政府对于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应采取一套的政府组合政策才能有效发挥作用。这一观点的主要代表是西南财大的汤继强②汤继强:《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研究——基于政府的视角》,西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2007)博士,其基于政府视角对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政策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汤博士在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一般特征、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特征、融资困境现状及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现状后,分别采用信贷配给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及新兴产业融资模型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提供了理论解释。然后在对国内外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成功模式的案例研究,及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比较后,提出了解决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一揽子政府策略,这些政策包括制定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引导资本流动,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及改善政府隐性补贴,创新土地融资模式等方面的主要内容。
学者们几乎都承认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共同用力。但不少人认为基于现实的国情,我们应该有所侧重、选择重点。
重点之一:风险投资行业。不少学者认为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是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关键,应该采取措施,重点支持和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行业。张小蒂,李风华③张小蒂、李风华:《风险资本市场理论及其对我国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的启示》,载于《金融研究》2000年第8期,第35~41页。(2000)介绍了国外风险资本市场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情况和风险资本的相关理论,在分析风险投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指出风险资本市场应当成为我国中小型科技企业的首选融资渠道。惠晓峰、张振威和胡伟①惠晓峰、张振威、胡伟:《拓宽中小科技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研究》,载于《中国软科学》2002年第3期,第16页。(2002)认为我国中小科技企业迫切需要风险投资的支持,因此他们分析我国阶段风险投资业的发展状况和总结还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从拓宽资金来源、构建中介机构和网络等5个方面来完善我国风险投资体系。袁萍②袁萍:《中小型科技企业创业融资研究》,载于《经济师》2006年第2期,第4页。(2006)认为风险投资是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途径,但是她认为:“鉴于目前国内风险投资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为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除了继续改善国有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创业融资的支持外,应设法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的、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模式,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集资和引进外资为补充的多元参与的投资体系,产生政府投入的杠杆效应。”鄢洪平和马怀军③鄢洪平、马怀军:《风险投资解困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题》,载于《财政研究》2007年第1期,第70~72页。(2007)分析了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各种融资渠道的困难,尽管他们的研究指出了我国风险投资发展中还存在资金来源单一、退出机制不完善等主要问题,但他们同样得出了风险投资是科技中小企业最优融资路径的结论。
重点之二:金融创新论。一些学者认为金融服务方式的创新才是更为有效的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方法,尽管各位学者强调的创新方面不尽一致。黄卫华④黄卫华:《中小科技企业融资方式及其创新》,载于《学术交流》2003年第11期。(2003)认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的初期所具有的高度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使其在资金融通上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需要在融资方式上进行创新,该文中就提出了使用金融租赁来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难题。奚飞⑤奚飞:《美国硅谷银行模式对我国中小科技企业的融资启示》,载于《商业经济》2010年第1期,第73~74页。(2010)介绍了美国硅谷银行的发展、投资理念和创新模式等方面的内容,其认为我国应该从提高金融机构金融创新能力、完善金融服务和加强金融产品的研发来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束兰根⑥束兰根:《科技金融融合模式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研究》,载于《新金融》2011年第6期。(2011)以借鉴美国“硅谷银行”商业模式为基础,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来探索构建科技于金融结合的业务平台,他提出:“整合政府和民间科技型企业风险投资基金、政府主导的科技型企业担保公司以及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机构资源,共同构建科技型企业全方位金融服务体系。”
除了重点强调风险投资和金融创新外,一些学者强调了其他一些方面。如胡喜保⑦胡喜保:《国有银行支持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研究》,载于《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21期,第113~115页。(2000)在论述国有银行支持中小科技企业的战略意义和对象的复杂性与内容多样性的基础上,认为应用国有银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是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办法。迟建新⑧迟建新:《创业板呼唤政府对初创期科技中小企业的引导》,载于《财政研究》2010年第3期,第64~67页。(2010)基于企业周期理论,研究指出创业板能够帮助的主要是处于企业发展中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而对于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没有多大作用。建议政府科技投入应更加突出对初创期企业的支持。
学者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相关的研究涉及内容广泛,研究成果丰富且质量很高,提出了各种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对策建议。在纷繁的建议措施中,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把握?
从这些理论研究的内容看,学者主要集中在从理论上探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较少有实证的研究成果。而在涉及实证研究中,主要是基于区域的调查问卷、调研数据的研究和个案的案例研究,较少有全国性的调查研究。尽管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但由于现实经济情况的复杂性,能难说哪种政策建议具有普遍有效性。
这里需要特别提出一个问题是笔者发现学者们都在使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概念,但是大家并没有对这一概念给出准确定义。对于这问题的研究,近年来也只有罗亚非和洪荧①罗亚非、洪荧:《科技型中小企业界定问题研究》,载于《统计研究》2005年第5期,第74~78页。(2005)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界定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显然,学者研究的服务对象是什么这一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关系到学者建议的国家政策的作用对象,还关系到国家对其进行统计研究和全面调查的可行。由于研究对象概念的模糊,将会致使提出的对策政策缺失针对性,不能实现精细化的管理调控和有效的政策支持。
基于上述判断,对于如何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我们认为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1.把握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就整体而言,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都具有规模小、风险高等特征,国家应该把握这些特征进行总体统筹规划,进行制度供给;但同时要考虑到不同企业处于不同的领域、地区和成长周期,因而也不宜忽略企业异质性在全国范围内都实行“一刀切”的政策。正确的办法应该是把握好一般性和特殊性,在整体制度框架下,开展有差别的政策设计。
2.把握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综合考虑国家经济处于转型时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和金融市场失灵的因素,政府的有效介入对于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具有关键作用和其必要性;但同时也要明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本质是一个在市场有效获取资金的问题,政府作用的范围应该限于构建良好的法制、市场环境和在市场失灵部分适度介入。既不能认为市场万能,也不能简单依靠政府,需要把握好政府和市场发挥作用的范围。
3.把握全面与重点的关系。要根本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和政府的有效支持。因此,从长期看需要全面发展,完善法制、构建市场和政府引导,但也要注意急事先办,抓住落一子而全盘活的关键领域,寻求重点突破,以一点带动全局。
[1]陆立军:《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研究》,载于《中国软科学》2001年第7期。
[2]陆立军、周国红:《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探讨》,载于《研究与发展管理》2001年第13期。
[3]王宏达、赵志强:《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实证分析》,载于《现代财经》2003年第7期。
[4]尚增健:《渐进式技术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路径——成长型中小企业成长机理的个案分析》,载于《管理世界》2002年第6期。
[5]周国红、陆立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载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第2期。
[6]盛世豪、王立军:《产业集群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机制研究》,载于《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第8期。
[7]章卫民、劳剑东、李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阶段分析及划分标准》,载于《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年第29期。
[8]秦德智、姚超:《政府行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分析》,载于《企业经济》2008年第4期。
[9]陈红、卫建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特征,影响因素,扶持政策——基于太原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调研的分析》,载于《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10]周国红、陆立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行为因素研究》,载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年第9期。
[11]陆立军:《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区域产业竞争力:基于116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问卷调查及案例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12]陆立军、周国红、徐亚萍:《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制度原因及其启示——以浙江省绍兴市为例》,载于《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第23期。
[13]王琦:《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进化分析》,载于《经济纵横》2005年第10期。
[14]黄蕴洁、刘建秋:《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探析》,载于《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第6期。
[15]许晖、纪春礼、李季等:《基于组织免疫视角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应对机理研究》,载于《管理世界》2011年第2期。
[16]陆立军、周国红:《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载于《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第24期。
[17]余应敏:《科技中小企业财务预测数据的信息含量:基于创新基金立项因素的实证分析》,载于《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11期。
[18]仲玲:《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吉林大学2006年论文。
[19]张保国:《中小科技企业融资策略分析》,载于《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4年第6期。
[20]汤志江、苗绘、李海申:《高新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载于《浙江金融》2010年第8期。
[21]林伟光:《完善广东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研究》,载于《财政研究》2011年第9期。
[22]张小蒂、李风华:《风险资本市场理论及其对我国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的启示》,载于《金融研究》2000年第8期。
[23]惠晓峰、张振威、胡伟:《拓宽中小科技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研究》,载于《中国软科学》2002年第3期。
[24]袁萍:《中小型科技企业创业融资研究》,载于《经济师》2006年第2期。
[25]鄢洪平、马怀军:《风险投资解困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题》,载于《财政研究》2007年第1期。
[26]黄卫华:《中小科技企业融资方式及其创新》,载于《学术交流》2003年第11期。
[27]奚飞:《美国硅谷银行模式对我国中小科技企业的融资启示》,载于《商业经济》2010年第1期。
[28]束兰根:《科技金融融合模式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研究》,载于《新金融》2011年第6期。
[29]胡喜保:《国有银行支持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研究》,载于《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21期。
[30]迟建新:《创业板呼唤政府对初创期科技中小企业的引导》,载于《财政研究》2010年第3期。
[31]高松、庄晖、陈子健:《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载于《上海经济研究》2011年第3期。
[32]谢冰、蔡洋萍:《科技型中小企业立体式融资模式创新研究》,载于《财贸研究》2012年第2期。
[33]刘降斌、李艳梅:《区域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单位根和协整的分析》,载于《金融研究》2008年第12期。
[34]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课题组:《科技型中小企业税收优惠问题研究》,载于《税务研究》2005年第11期。
[35]张明喜、王周飞:《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载于《税务研究》2011年第6期。
[36]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财税支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问题及对策》,载于《中国财政》2011年第3期。
[37]刘小川:《论我国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政政策扶持体系》,载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38]戴国庆:《构建我国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策体系》,载于《财政研究》2006年第3期。
[39]章卫民、劳剑东、殷林森等:《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政策支持现状调查》,载于《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第26期。
[40]张明艳、田卫民:《财政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投入方式国际比较研究》,载于《特区经济》2010年第8期。
[41]高松、庄晖、牛盼强:《科技型中小企业政府资助效应提升研究——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观点》,载于《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第7期。
[42]邓彦:《发达国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对我国的启示》,载于《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7年。
[43]兰邦华:《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金融支持体系——全国各地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链建设经验综述》,载于《中国高新区》2009年第8期。
[44]肖玉香:《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制度研究》,载于《求索》2011年第5期。
[45]汤继强:《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研究——基于政府的视角》,西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
[46]罗亚非、洪荧:《科技型中小企业界定问题研究》,载于《统计研究》200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