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哲学与系统管理

2014-04-16 21:56菲利普克莱顿陈伟功
江苏社会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系统管理管理者哲学

〔美〕菲利普·克莱顿 著 陈伟功 译

过程哲学与系统管理

〔美〕菲利普·克莱顿 著 陈伟功 译

当今的系统管理理论与实践正面临着严峻挑战:理论与实践隔离,系统管理并不“系统”,而西方系统哲学本身并不足以为其提供所需基础。这种基础可由中国传统哲学和建设性后现代过程哲学来提供:中国传统哲学富有系统思想、思维智慧,而过程哲学是西方系统思想中最重要的资源。只有植根于过程哲学和中国传统思想,系统管理理论才能产生作用。

过程思维 管理理论 建设性后现代 中国哲学

引言

在西方,商界领袖对系统管理有一种非常特别的理解。例如,根据英国标准协会,“管理系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是持续改进组织的政策、程序与过程。”一方面,系统管理聚焦于“蓝图”:“最好的企业,要作为一个具有共同愿景的单位来工作。这可能包括信息共享、标杆管理、团队合作、高品质的工作以及环境原理。”这段引言表现了系统思维;另一方面,西方人在谈论“管理系统”时,马上还原为并不系统的具体策略:“管理你的社会、环境和财务风险;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增加顾客和相关方面的满意度;保护你的品牌和声誉。”[1]http://www.bsiamerica.com/en-us/Assessment-and-Certification-services/Management-systems/At-a-glance/Whatare-management-systems/,2013年4月27日阅。对于企业、学校、非政府组织以及政府的管理者来说,系统管理的视角是绝对必要的。在组织功能极为复杂和迅速变化的情况下,我们难以管理得很好,除非我们意识到:改变组织的任何一个部分,其结果都有可能影响系统的其他部分。

系统管理因此面临很严峻的风险。良好的管理是其本质,但缺乏系统的视角,它就会处于被单一策略取代的风险中。作为管理者,我们经营组织时,其根据是社会、全球和环境的广泛需要,是为了更高的目标去实现“共同利益”,但压力和日常管理危机迅速将我们还原为很不系统的管理者。我们像消防队员一样,哪里有火情就往哪里跑。一开始,我们是理想主义者,希望我们能对社会和地球带来正面影响。最终,我们变成了实用主义者,只治标,不治本,很少去思考或解决那些问题本身。

管理理论缺失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可以引发对系统哲学更为深入的了解。我将简要地追溯一下西方系统哲学的历史。我主张,西方系统哲学本身不足以提供我们需要的基础。相反,我建议,有两种哲学其实足以为系统管理提供基础:中国传统哲学和后现代过程哲学。事实上,这两种哲学就像亲兄弟,它们拥有许多共同的教师,它们组成一个团队一起工作。今天的管理者要想成功,只有植根于过程哲学和中国传统思想,系统管理理论才能产生作用。

西方系统哲学

在芝加哥的一次会议上,系统理论在西方首次被明确地提出。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初次使用“系统理论”来描述他在生物科学工作中发现的系统的普遍特征。他想建立一个理论,不仅可以依此解释生物系统,而且可以解释任何类型的复杂网络。他称这个研究领域为“一般系统论”。在他以此为题首次发表的文章里,贝塔朗菲指出,片面地研究局部和过程是有必要的,但将其整合起来,解决其中有关组织和秩序方面的关键问题,也是有必要的。这是基于局部之间处于动态的相互作用所致,在片面或全面的状态中研究局部的行为是有区别的[1]Ludwig von Bertalanffy,General System Theory:Foundations,Development,Applications(New York:George Braziller,1968),31.。在了解西方生物学或其他许多领域时,这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的基础。当然,最初推进贝塔朗菲工作的人仍然是一些生物学家。20世纪50年代,英国科学家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他们基于两个不同的分子即钠和钾之间的关系通道,描述了所呈现的神经系统中的细胞功能。1966年,梅萨罗维奇做了一个演讲,题目为“系统论与生物学”,这正式标志着系统生物学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开始形成。最近有一篇关于系统生物学的文章,描述了系统思维在这一领域的重要性。作者写道,“与还原论分析或大量的关于生物分子的琐碎研究不同,系统生物学强调的是在系统层面对跨学科方法、规则分析和信息网络运行的需要。”[2]Shigetada Nakanishi,Ryoichiro Kageyama,and DaiWatanabe,eds.,Systems Biology:The Challenge of Complexity (Tokyo:Springer,2009),v.因为,系统思维使得生物学家在研究时,把出现在细胞和生物间结果关系作为了对象。

20世纪60年代,霍华德·奥德姆把系统思维从生物学扩展到生态学。在他的开创性著作《系统生态》中,他写道:每一个领域不论有多大,其局部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一个系统。例如,有化学物质形成的化学系统,有生物细胞和器官形成的生物系统,有生物和物质成份构成的生态系统,并有因人与自然较大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环境系统。宇宙容易被人类视作一组系统,每一个作为更大一级系统的一部分[3]Howard Odum,Systems Ecology:An Introduction(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1983),4.。欧文·拉兹洛是西方最著名的系统思想家。拉兹洛教授用系统思维倡导环保意识和行动。他的核心原则在今天依然是重要的:“人与自然的系统观点显然是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但不是非人类的。它让我们明白,在一个复杂的包括自然层面的系统中,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所有的系统都有价值和内在价值。”[4]Ervin Laszlo,The Systems View of the World:The Natural Philosophy of the New Developments in the Sciences (New York:George Braziller,1972),118.拉兹洛认为,一个关于世界的系统观意味着,人们有关心地球的伟大责任——不仅是因为这样做对其他物种有好处,而且也因为人类的命运与环境的命运紧密相联。

系统理论还可以扩展到其他学科。20世纪60-70年代,心理学家开始用系统思维来描述家庭运行的方式。最近有一本介绍家庭系统理论书,其核心假设是:“家庭是一个开放、持续、追求、自我调节、具有类似社会制度的事例,它拥有这些系统的全部特点。此外,每个家庭系统要通过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其个体成员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社会文化和它在大环境中的历史位置来建构。”[1]Carlfred B.Broderick,Understanding Family Process:Basics of Family Systems Theory(Newbury Park,Calif.:Sage Publications,1993),37.在西方心理学家中,运用系统理论的最著名的人物是黑尔、汉森·杰克逊、坎特和莱尔。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系统理论在西方的管理理论中变得极其重要。彼得·圣吉那本名著《第五项修炼》表明,管理者只有将其业务与环境的复杂整体作为一个系统,将所有的业务技能整合在一起,才能有效地领导。圣吉最著名的观点是:

建设学习型组织包括:促进人们的发展,让他们学习如何像系统思想家那样去观察、发展他们的个人修养,懂得如何表现和重组其心智模式。

鉴于组织在当今世界的影响,它可能是一个帮助我们“重写遗传密码”的最有力的手段,它不仅要改变的是我们在想什么,而且要改变我们的主流思维方式。在这个意义上,学习型组织可能是一个不仅对组织的演进,而且是对智力进化的促进工具。[2]Peter M.Senge,The Fifth Discipline:The Art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London:Century Business, 1993),367.

根据西方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的特点包括创造性思维、公开批评和自我完善、团队工作、注重操作细节。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些管理者开始利用新兴的混沌理论来更进一步地发展系统思维。混沌理论帮助管理者看到,复杂系统是不可预测的,它对其组织和社会环境中的变化极其敏感。管理者越来越意识到,基于各种各样的变量影响,他们的企业总是处于变化中。自适应系统理论就是在这个时候产生的,约翰·米勒和史科特·佩兹对此做了很好的总结[3]John H.Miller and Scott E.Page,Complex Adaptive Systems:An Introduction to Computational Models of Social Life,Princeton Studies in Complexity(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7).。管理理论中开始出现复杂性、混沌和自组织临界性等概念。我们认识到,每一个组织都是一个网络,它包括许多不同的相互作用的节点,在更广泛的网络中其本身也是一个节点。在组织内和跨组织中,存在着恒定的调节。管理的任务是监督这个调节,不断实现基于调节的适应性,并培训员工在组织的每个层次上监督调节,并实施自己的特定责任。各种形式的系统理论有助于把管理思维从关注孤立个体和事件而转到所有人员、团体、组织和事件之间的系统联系中来。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系统思维

作为一个西方人,我不是中国传统哲学领域的专家。有不足之处,请这个领域的专家们谅解,并敬请纠正我的错误。在这个讨论中,我要表达的是对中国传统思想的丰富性和持续的重要性的高度赞赏。

有人告诉我,中国的传统思想是“前现代的”,因此,它对我们所生活的“现代时代”没有任何意义。我不同意这种看法。“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已导致了不道德的行为:虐待工人、对发展中国家的伤害、以及对全球生态系统的破坏。利润最大化的“现代”动力并不顾及自己行为的系统性影响,但这是不可接受的,必须停止。非系统的现代管理手段,就是要耗尽自然资源、劳动力市场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础设施,然后转移到另一个地区再次重复这个过程。

后现代的管理方法要想成功,只有向中国传统思想的智慧学习。请允许我讲一个故事。我有幸拜访了中国的一些商界领袖、大学校长与党校领导。你可能会担心这种会谈并不顺利,因为,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毕竟非常不同。然而,一次又一次的,当我和中国几位最成功精英人物谈话时,我们都能找到共同点。当我引用老子的《道德经》或孔子的《论语》时,这些东道主总会发出会心的微笑。他们会说,在管理自己的组织、与员工一起工作并履行职责时,孔子和老子不可避免地对他们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这些经验,我相信,中国的许多领导人实际上是以中国的传统思想为指导的。有些东西固然要向西方的系统管理学习,但西方的这些技术只能是补充而不是取代中国传统思想。

传统的答案是什么?徐广清的一篇重要文章提出了一个漂亮的总结:“不同于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强调‘天人合一’——必须通过研究‘天(自然法则)’才能对人类的行为进行分析,反之亦然。‘天人合一’是儒家思想的基石,这首先在《易经》中得到了说明,这是中国古代的智慧之书。这种思维模式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解决他们之间的关系。”[1]Xu Guangqing,“Rethinking systems thinking:from a perspective of Chinese philosop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http://www.res-systemica.org/afscet/resSystemica/Paris05/guangqing.pdf,2013年4月27日阅。中国传统思想家知道,离开与整体的联系,没有人、对象或事件可以得到解释。人类不能脱离自然,自然不能脱离被理解为“自然法则”的“天”。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个好的管理者必须了解系统,必须进行系统的思考。也许,老子在说必须知道“不变的法则”时,正是在表达相同的见解:“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老子《道德经》第16章)

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共同信念是,我们是同一个宇宙系统的一部分。这种相互联结的观念在道教信仰中表达得很清楚,即道生一,一生万物。不过,持这种学说的并非只有道家。孔子也强调万物的相互作用: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4.15)

在“一以贯之”的范围内,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但是,如果没有达到整体的视角,要充分了解每一个人或物的唯一性,仍然是不可能的。

现在许多人谈论生态与可持续发展。这些核心原则在中国古代思想中已经非常明显:在中国的矛盾理论中,和谐与平衡的思想占主导地位……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中国哲学的基本思想是天人合一的观念。在这个观念的指导下,古代中国力图全面规划,统筹兼顾,保持与自然的和谐。如果说中国古代思想已经是系统思维,那么你会认为,当代管理理论应当从这些资源中多多吸取经验。但很少有英语出版物涉及系统管理和中国经典思想。(我希望在中国有更多的此类著作!)一些作者已建立了“物理-事理-人理”的方法论(了解,感受,关心),有作者写道,“本文提出了一个东方系统方法论的框架:物理、事理、人理(WSR)。WSR的基本主题是,物理(客观存在的规律)、事理(看和做的方法)和人理(潜在的人类关系模式)构成一个整体,为系统的方案提供了条件。”(顾基发)[2]Jifa Gu and Zhichang Zhu,“Knowing Wuli,Sensing Shili,Caring for Renli:Methodology of the WSR Approach,”Systemic Practice and Action Research 13,no.1(2000):11,doi:10.1023/A:1009567421256.。这种“WSR”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现代管理思想。但现代管理者是否认识到这三个概念直接来自道家的传统思想?

在中国传统思想里,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对他人的行为负责。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孟子·离娄上》)正当行为的责任永远由我们个体承担。但只有从整体视角,我们才能了解哪些行为是正当的。

复杂时代的系统管理

现在我要谈一点很重要的内容。当前的管理并不是在规则、可预见性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而进行的。西方商学院现在主要教的是“混沌系统”背景下的管理实践。当前世界上最著名的商业咨询公司、全球商业网(www.gbn.com),由杰伊·奥美博士建立,在不可预测和不稳定的背景下,该公司专门致力于为大型公司和政府项目服务。

迈克尔·李萨克强调,他的网站www.remedy101.com的特别之处在于:“传统管理思想的重点在于追溯性中的融贯性,它把观念与事件划归到范畴里,给其贴上标签,不能被归类的被视为统计意义上的异常值。”[1]参见网站:Remedy101.com.在传统的系统管理中,一个系统,即组织及其周围环境正常运行,就被视为是规范的,而其变化要在固定的背景中得到解释。今天西方的管理理论家们对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之间做了明确的区别。在《生态复杂性》杂志中,A.J.热姆纳发表了一篇重要文章,他对这种区别进行了界定:“复杂性是最终的语义参数。如果有一个范式,那么系统是简单的;也许是复杂的,但依然是简单而不是复杂的。如果没有一个范式,那么系统就是复杂的。”[2]A.J.Zellmner,T.F.H.Allen,and K.Kesseboehmer,“The Nature of Ecological Complexity:A Protocol for Building the Narrative,”Ecological Complexit y 3(2007):171-82.

今天的西方,对复杂系统的研究是系统管理的核心。我们称该领域为社会复杂性理论。社会复杂性理论研究自我、他者、结构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一本重要的新书《复杂性中的融贯性》,其任务是:“当自我和他者、结构与环境共同参与行动时,就会有组织行为和组织。”[3]Hugo Letiche and Michael Lissack,Coherence in the Midst of Complexity:Advances in Social Complexity Theory (Palgrave Macmillan,2011),p.197.See also Ch 5,“Emergence,Coherence,and Business Success.”但没有一个单一范式可以对这四种力量间的相互作用进行预测。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讲述那些可能的发展。我们称之为叙事场景。基于场景的规划是当今管理者最重要的技能。它是复杂系统时代的重要管理策略。我希望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可以讨论情景规划的细节。

过程哲学是一种新的系统理论

在这次演讲中,一开始我们追溯了系统理论在西方的历史。虽然我们发现了一些重要的见解,但我们也看到了它的局限。幽默一点,可以说,西方的系统理论问题是:它从来就不太系统!系统理论深入不够。为什么呢?问题在于,西方经典系统理论的基础是静态系统思想(或者说,我们今天称之为简单系统)。西方哲学中很少有动态和变化的系统。这就是在现代管理理论中过程哲学之所以非常重要的原因。也许大家知道,过程哲学有两个核心主张。首先,万物相互关联;都是系统的一部分。其次,系统总是不断变化的,绝不会处于静止状态。这两个原理是新系统管理理论的基础。

让我们从过程哲学中如何给人下定义来开始。人不是西方传统思想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静态的结构、灵魂或心灵。相反,每一刻我们都从周围世界中摄取东西。每一刻我们都在整理那些摄取的东西并赋予其价值。通过这些反应,我们界定在那一刻我们是谁——我们正在成为什么样的人。在任何特定的时刻,我们都根据自己的身份来行动和回应。我们的行为然后对周围的人产生影响,进而为我们摄取来进行身份识别和价值认定。鲍勃·迈斯里说,“我不是首先存在然后产生关系。我就是我,因为我是关系的一部分,来自其他生物如何创造自己的决定,来自我所做的如何应对我和他们的关系的决定。”[4]Bob Mesle,Process Theology:A Basic Introduction(Danvers,Mass.:Chalice Press,1993),57.

过程哲学以一种激进的方式提出:每个人由一系列的经验时刻组成。从某种意义上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除了我们性格的习惯、行为方式,我们什么也没有。这意味着,人实际上是时间的集合体。对于个体来说,什么是真的,对于团体也是如此。一个团体就是个体的“社会”。每一个个体为组织输入力量,组织对此贡献赋予“价值”,欢迎一些人而排斥另一些人。组织“身份”不是一个永恒的真理——不论其如何发表声明或网站怎么说!真实组织真实身份是不断发展的回应、价值认定和行动的集合。

同样的原则适用于整个行业。根据过程哲学的视角,各行业都是相同方式的团体或“社会”。中国所有的大学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系统的一部分。该系统或“社会”具有共同的特征,有共同的价值观,甚至有些共同的性格特征。同时,该大学系统由个别学校组成,每个学校都有其自己的特色。

现在,我希望大家能从过程哲学的视角明白系统管理的工作方式。管理者为每个团体或“社会”而存在。你意识到的自我,正是你的时间集合体的“管理者”。每个企业、大学或政府机构都有一个管理者(或管理团队)。管理者了解其团体或组织的所有部分;他了解各部分一起形成一个不断发展的整体;他了解其他团体的环境及自已团体或组织在其中的生存和行为;他知道那个环境如何限定自己的组织,并使它是其所是。过程哲学也因此成为西方系统思想最重要的资源。如果管理者最终借鉴了东西方的资源,那他就是最有效的。我们发现,过程思维的资源可以很容易地与中国传统思想原理结合在一起。徐广清在一篇重要的文章中写道,“万物与他者有特定的关系,万物皆有某种特定的结构,这是中国传统思想普遍原理。”[1]Xu Guangqing,“Rethinking systems thinking:from a perspective of Chinese philosop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http://www.res-systemica.org/afscet/resSystemica/Paris05/guangqing.pdf,accessed April 27,2013,quoting Luo Guihuan,The History Materials of Chinese Environment Protection(Beijing: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1995).万物都有一个“特定结构”意味着,每个组织和员工都是独一无二的。做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就必须了解是什么因素决定自己组织的性质和结构。同时,徐教授注意到,万物都“与他者有特定的关系”,这意味着组织要根据它与周围其他组织和实体关系的总和而受到限定。成功的管理者了解这关系的序列,他要根据这些关系不断发展的情况做出战略决策。

结论

在管理中,理论家和实务者都会失败的。理论家说的全是关于企业、世界、行业、管理技术方面的大道理,他忙于分析事物,未能以勇气和决心来采取行动。相比之下,实务者总在行动,他们的座右铭是“当你占有80%的信息时,你绝对必须决定,这正是你行动的时刻。”看来实务者是果断的,但他缺乏从日常决策中退一步来获得其组织、产业和世界的“蓝图”。不了解情况,他的行动缺乏智慧。迟早,他会走到一个他不明白的境况里,会做出错误的决策,给自己的组织带来恶果。

在这篇论文里,我试图找到中间的道路。在实务管理决策与指导我们的深奥哲学之间,一定存在一种和谐。我认为,过程哲学和中国传统思想就像是兄弟俩,共同提供智力支持。兄弟俩都把世界当作一个系统来理解,但他们都没有把这些系统看成是静态的;二者都认为系统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之前提到的“物理-事理-人理”的方法论,是对中国传统思想和系统管理理论的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借鉴。作者写道:

WSR的基本主张是,在实施系统计划中,我们实际上是在处理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状态,它受客观存在、主观建构和主体间约定的限定。在这些复杂现象及其潜在的“理”内以及它们之间,其动态关系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各式各样,完全不同。如果不考虑其他理,就难以充分地理解或正确地处理一个“理”。因此,首要原则是,我们不应该把多维之理还原为一维。[2]Xu Guangqing,“Rethinking systems thinking”,17.

现代西方哲学代表的是单向度的一维思维。因这样一种哲学而产生了一些管理理论方面的一维的书,这难道还令人感到意外吗?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技术,但其基本理念是无用的。我们必须学会辨别一维思维,取而代之的是更深入的思考。在其组织内,对于其员工,管理者难道不需要成为那思想最宽广、视域最广大、视角最全面的人吗?当我们提拔那些拥有很多关系的员工做管理时,如果他们知道如何“玩政治”(就像在西方说得那样)的话,那我们就是在危害组织。难道我们不应该提拔那些无私的人们?他们并不首先考虑自己的事情,他们把自己组织本身的复杂状态理解为系统之间的系统。这样的人带来的是智慧。在此环境中了解其不断演变的系统,他可在它们之间建立和谐关系。

要学会以过程哲学和中国传统思想这对孪生兄弟为指导,这就是我们能够获得的结论。

〔责任编辑:曾逸文〕

菲利普·克莱顿,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美国加州克莱蒙 91711

陈伟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 100024

此文系作者在华南师范大学2013年6月召开的“过程哲学与系统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所作的发言。争得作者同意,特刊发于本刊。这里向克莱顿院长表示致谢。

猜你喜欢
系统管理管理者哲学
菱的哲学
《系统管理学报》征稿简则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系统管理学报》征稿简则
欢迎订阅《系统管理学报》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
长邯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管理软件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