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GE模型中的货币政策产出效应研究综述

2014-04-16 21:34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系
经济研究参考 2014年60期
关键词:传导货币政策冲击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系 王 婧

DSGE模型中的货币政策产出效应研究综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系 王 婧

货币政策产出效应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直以来深受研究者青睐和政策决策者的重视,研究成果浩如烟海,本文详细综述了货币政策产出效应研究方法的演进历程,重点介绍DSGE模型用于货币政策产出效应研究的发展过程并对该领域国内外的经典文献进行述评,探讨现阶段该领域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和新趋势,最后论述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希冀为我国货币政策产出效应研究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DSGE模型;货币政策;产出效应;政策模拟

一、引言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贷规模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核心手段。①1936年凯恩斯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之前,并没有关于货币政策的系统理论,实践中货币政策也没有特定目标;20世纪40~70年代,凯恩斯主义盛行,认为:货币政策对于消除实物部门波动基本无效,货币政策在此时处于财政政策的从属地位;7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陷入长期滞胀,凯恩斯主义受到质疑,古典主义开始复兴,古典主义者认为:货币政策对就业影响不大,无法使其偏离均衡水平,对人们的价格形成预期影响亦微弱,该期间货币政策并未受到决策者的重视,其目标主要是抑制通胀;90年代后,伴随美国出现“新经济”,世界经济的格局随之转变,美国总体上表现为高消费、高进口、高赤字,中国则为高储蓄、高出口、高顺差,②此时,大部分国家的中央银行功能得以强化,各国货币政策目标也随之转变;进入21世纪,两次全球金融危机使各国学者和政要意识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巨大反作用,从而对货币政策的制定、执行及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进行重新审慎思考。

在货币经济学理论中,货币政策产出效应的研究一直是研究热点,成果非常多。近十年来,随着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模型)的引入和发展,将DSGE模型用于货币政策分析成为当下货币政策研究的一个理论前沿。由于DSGE模型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如微观和宏观的完美结合、长短期分析有机整合、加入预期元素、一般均衡的理论等,日益受到宏观货币政策决策者和研究人员的青睐,③当前,随着计算速度的迅速提高,以及Bayes估计方法的不断改进使DSGE模型的更新程度大大加快(Adolfson,M.等,2005④是较早的用贝叶斯方法估计DSGE模型来研究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效应的经典文献),目前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财政部门和其他经济部门以及欧洲中央银行、IMF、世界银行、OECD等国际组织已经和正在开发不同复杂程度的DSGE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经济景气分析、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等分析(Ambler,S等2007;⑤Amisano,G等2007⑥均利用非线性DSGE模型用于情景分析的优势,预测了货币政策作用于实体经济的效用)。DSGE模型的发展使许多国家的央行逐步改变自己的建模策略,将其纳入央行定量分析的一个基准模型。关于这方面的大量理论成果将在下文详细述评。

二、研究方法的演进

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问题是货币政策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即货币政策是否对实体经济有影响,如何影响。央行如何在适当的时间使用适当的工具手段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采用固定规则还是相机抉择,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怎样的,能否成功实现产出效应调控的预期。以下从方法演进角度对一些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一)早期方法。

早期学者们对货币政策产出效应研究普遍采用定性分析和传统计量经济学方法,按照Cagan,P.(1956)⑦和Friedman,M.(1957)⑧的研究范式,定量测度一段日期内货币当局会议记录,根据政策制定者拟降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相对权重划分为非常紧、紧、中性、松和非常松五个等级,确定此期间央行每个月的货币政策执行情况;Akerlof,G.A.等(1980),⑨Kanniainen等(1986)⑩均用此方法研究美国货币数量的变动与物价或货币价值变动之间的因果关系,Boschen和Mill(1991)利用一个更加连续、信息量更多的货币当局政策执行记录,对货币政策执行效果进行评价。

早期的货币政策产出效应研究中,数量经济学方法大多采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等技术,VAR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对经济结构模型作出完整的设定。因此,在建立货币政策效应评价的VAR模型时,就有必要识别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问题,对当前经济发展作出内生响应的政策行为必须与外生的政策行为相分离。Bagliano和Favero(1997)在Bernanke和Blinder(1992)等学者的研究基础上,用半结构VAR方法对央行的货币政策进行评价,并用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技术分析了冲击的传导效应。Canova,F.等(2005)利用美国的数据,建立VAR模型测算国家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传导的新趋势,从而对最优货币政策选择提出自己的建议;Christiano,L等(2005)则通过构建SVAR模型,并在模型中引入工资的名义黏性和通货膨胀等因素,测算货币政策实行过程中的冲击传导对实体经济变量的影响;Gourieroux,C.等(1995)用VAR模型分析美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表明,对单个货币时期而言,VAR模型的参数估计稳定,基于VAR模型的货币政策冲击与源于其他的政策干扰并非高度相关;而且加入长期利率变量后,参数估计更加精确,因此,长期利率的波动对货币当局决定反应函数具有重要作用。

(二)理论模型分析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理论认识的深入,研究方法发展到较复杂的理论模型分析法,通过构建宏观经济模型,分析货币政策传导对公众和企业等微观经济部门的福利影响,并考察外来冲击对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影响,对货币政策目标各层次的实现程度进行考察。Laura Bottazzi和Paolo Manasse(2005)建立了在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下,小型开放国家的货币政策决策者于货币政策独立条件下,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模型,得出在公众和决策者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货币政策效用最大化的规则;Ray C. Fair(2005)使用多国家计量经济学(MC)模型,研究以利率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的产出效果;Batini,N等(2005)使用时间序列模型检验固定规则的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变量的冲击影响;Rivers,D.等(2002)构建动态非线性模型,把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看做是一种“有约束的相机抉择”,认为从央行的角度看,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动态不一致性问题并不重要;Fuhrer,J.C.(2000)、Batini,N等(2009)、Amto,J.D.等(2003)通过构建在小型开放经济中,理性且具有完全信息的消费者在不同消费习惯下的宏观经济模型,测算货币政策对理性经济人消费习惯的影响;Cochrane,J.(2005),Woodford,M.(2003),Guzman Mark G.(2000)均通过构建小型封闭国家的宏观经济模型,研究通过利率渠道传导的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产出的效果。这些理论模型的研究为DSGE模型的引入和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传导渠道分析法。

自凯恩斯建立宏观经济分析框架以来,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理论就颇受西方各经济学流派的重视,因为畅通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不仅是货币政策有效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且直接影响着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效用。不少经济学家投入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Christensen,I等(2006)利用加拿大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研究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发现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流动性与货币政策效应密切相关。流动性越低,银行信贷行为就越受货币政策的影响。Cogley, T等(2010)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和VAR模型,检验了美国联邦基准利率提高后对银行信贷、证券和存款的影响,由货币政策出现紧缩之后,银行信贷总量显著减少的现象,说明银行信贷渠道存在性;蒋瑛琨等(2005)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尽管货币供应量被确立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但信贷规模仍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李南成(2011)用SVAR和FAVAR模型实证研究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得出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逐渐趋于多元化的结论。传导渠道理论的货币政策研究为DSGE模型用于货币政策研究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视角和切入点。

(四)DSGE模型的引入。

在前面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者发展到DSGE模型,并将其用于货币政策研究领域,发展迅速,现已成为许多国家央行进行货币政策效应研究的主流方法。201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Sargent和Sims两位经济学家,是DSGE方法处于主流、尖端历史地位的有力佐证。

DSGE模型的前身是RBC模型,大多数DSGE模型的经验证据都与RBC模型有关。RBC模型的分析始于Kydland和Prescott(1982)以及Hansen和Singleton(1982)所做的工作,RBC模型的第一篇经验研究检验了生产力冲击对主要宏观经济总量的影响;其后,该方法扩展到分析不同种类冲击的影响,从供给冲击到需求冲击,再到国外冲击。试图通过为宏观经济学提供微观基础而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加以整合,但由于RBC模型参数估计通过校准的方法得到,无法在统计上检验而得到计量经济学的批判。随后学者们将其发展到DSGE模型,该模型特别适合于情景分析,研究政策施行过程中冲击传导的效果。Boivin,J等(2006),Canova,F(2008)用DSGE模型对美国实际经济周期进行研究,考察不同类型的货币政策冲击对美国实体经济的效应;Cristadoro,R等(2006)根据芬兰央行数据,研究小型开放国家与美国的联动性和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本国产生的影响;Dopke,J等(2008)在DSGE模型框架下研究黏性价格和通货膨胀对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和最优货币政策选择的影响,Benes,J等(2005),Hall,A.R.等(2012)构建DSGE模型研究捷克等东欧转轨国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理性经济人、金融部门、政府部门的效用最大化函数,探讨了货币在宏观经济一般均衡中所蕴含的意义。

以上研究中,可看到通过DSGE模型寻找的经验证据改进了潜在的宏观经济理论,加深了我们对于经济的认知。相比较传统数量经济学方法,DSGE模型不仅关注模型的统计性质,同时注重对宏观经济理论的关怀,保持了经济理论与统计推断方法间的平衡,这正是DSGE模型进行经济分析的魅力所在。然而,模型越复杂,则越需要依赖数值方法来分析模型对冲击及政策变化的动态反映。对复杂模型而言,通过解析法得到模型的解是较困难的,再加上要对模型的长期一般均衡性质进行考察,这时往往需求助于数值方法。DSGE模型的参数求解是DSGE建模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三、研究中的前沿问题

(一)DSGE模型中的参数估计。

DSGE模型由RBC模型发展而来,在参数估计方面吸取RBC模型参数估计的不足,相继采用广义矩(如Theodoridis,K.,2007、Newey,W.等1987的研究)、模拟矩(如Benigno,P等2007、Franke, R.等2011的研究)和极大似然方法(如Binsbergen,J等2008、Canova,F. and L.2009的研究)来估计DSGE模型,但对于复杂的DSGE模型而言,这些传统的计量经济学方法估计出的某些参数值有时会超出正常的范围区间。为解决这一问题,贝叶斯估计方法在近五年受到极大关注。Smet和Wouters(2003)利用贝叶斯方法对欧元区的DSGE模型进行过成功估计;An,S等(2006),Castillo,P等(2006),Smets,F. 等(2007)均是用贝叶斯估计开放经济条件下DSGE模型的经典文献;由于Bayes方法不仅可以针对嵌套模型进行选择和比较,也可以针对非嵌套模型,因而在DSGE模型的选择和比较方面具有优势。

目前,在贝叶斯估计中,采用何种方法来估计参数的事后分布及其他统计量存在争议,如Ascari,G等(2009),Canova,F等(2009),Fernaadez-Villaverde,J等(2008)在估计中均采用MCMC方法来计算参数的事后分布;Fukac,M等(2008)构造的DSGE模型由于只有有限的信息则采用重要性抽样方法,来计算参数的事后分布;Levine,P.等(2007),Gorodnichenko,Y等(2009)则探讨了反映模型稳态特性的有关参数估计,主要还是采用校准的方法,首先对这些实际数据剔除趋势项,然后计算调整后数据的历史平均值,作为下一步分析的基础数据,根据模型的稳态数据及可利用的实际数据统计,得到模型中参数的校准值。以上的参数估计方法均有自身优势和特色,需要研究者在具体模型中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选择。

(二)DSGE模型用于货币政策研究的新趋势。

当前用于货币政策研究的DSGE模型已经从封闭经济过渡到开放经济,引入国外部门,黏性物价、通货膨胀率、汇率和工资膨胀率等因素,构造的模型更加贴近现实,同时也更加复杂;在分析冲击传导和最优货币政策选择时,会考虑财政政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同时结合现阶段金融全球化、一体化形势,考察货币政策在当前环境下的最优化问题等。近年来,与新凯恩斯模型相关的货币政策的模型,如Annicchiarico,B等(2006),Blake,A等(2006),Chadha,J等(2007)都是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分析,来评价货币冲击对实体经济和理性经济人的福利效应等方面的影响;Benigno,G等(2006),Gert Peersman(2004),Petre,C(2008),Anderes,J等(2006)的研究均涉及国外部门,研究欧元区统一形势下及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以来,最优货币政策的选择问题。

四、结语

(一)我国的研究现状。

在DSGE模型研究方面,我国和欧美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均有待提高。迄今,全国累计发表涉及DSGE模型的文章有260篇左右,大致可分为七个研究方面: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物价与通胀、经济周期、房地产、能源、国外研究等。其中,研究财政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方面的文献最多,占已发表文章的80%以上。如黄志刚(2009)建立了一个具有加工贸易部门的多国DSGE模型,研究汇率传递效应。分析发现,进口中间投入品、出口最终消费品的加工贸易部门对于汇率传递和贸易平衡具有重要影响;刘尧成、徐晓萍(2010)运用DSGE模型模拟分析两国经济环境下,以技术冲击为代表的供给冲击和以货币冲击为代表的需求冲击对一国经济外部失衡的影响;奚君羊、贺云松(2010)基于新凯恩斯理论建模的DSGE模型对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福利损失进行评估,得出结论:名义利率对通胀的反应越敏感,福利损失越小,货币当局应该充分利用利率政策稳定价格水平;蒋海、储著贞(2011)在新凯恩斯主义动态宏观经济分析框架中引入成本渠道,构建了含成本渠道的“混合型”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分析了货币政策传导的成本渠道总供给效应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袁申国、陈平、刘兰凤(2011)建立了一个小型开放经济模型,探究我国开放经济中金融加速器的存在性,通过使用中国数据及ML方法估计含和不含金融加速器的DSGE模型发现,似然率检验接受前者而拒绝后者;范从来、盛天翔、王宇伟(2012)将贷款按期限分为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通过构建小型DSGE模型,以我国1998~2010年的宏观数据为样本进行FAVAR检验,发现短期贷款对经济增长虽有短期促进作用,却易形成通胀压力,相较而言,中长期贷款对通胀压力较小;康立、龚六堂、陈永伟(2013)建立了一个带有银行和金融摩擦的两部门DSGE模型,对存在金融摩擦时经济波动的部门传导过程进行考察。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当存在金融摩擦时,来自房地产部门的经济冲击会对制造业产生更加显著的影响。

这些文献中的DSGE模型大多是对Adolfson,M等(2005)及Amisano,G等(2007)提出的模型进行进一步改进,特别是对效用函数中通常假设的,消费与实际货币余额可分离的较强条件进行放宽。还有少部分文献是基于Fernaadez-Villaverde,J等(2006),Petre,C(2008a)的建模框架进行扩展。这些文献的模型中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设计相对简单,也没有对不同金融机构的行为决策进行较详细的描述,对金融部门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情况刻画较少,仅着重描述利率在货币政策中的传导作用,对汇率和国外金融机构还有国际贸易收支等方面较少涉及,且对国内的货币财政政策受到多大程度的国际收支账户的冲击刻画不足。这些都是下一步我国货币政策研究的重要方向。

(二)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研究的建议。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地位的逐步提高,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同周边国家及地区贸易和经济往来进一步加深,但同时我国金融市场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央行行长周小川先生多次强调要加快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的步伐。当前形势下,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应更加注重国际市场对国内货币市场的冲击和传导作用,强调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平衡。

由于DSGE模型对前提假定具有高度敏感性,这意味着从模型得到的政策建议是不能轻率的移植到货币政策实践中的。而研究者在构建模型时,一方面希望通过施加严格假定得到简单清晰的结论,另一方面希望更贴近现实,假定尽量少,这就形成矛盾。其实DSGE模型正是在这一矛盾中逐步发展,随着其求解技术的提高和经验研究的积累,其在货币政策的研究中不断完善。

我们应在消化、吸收国外关于货币政策效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最新的模型构建和求解方法用于我国实践,但考虑到我国开放程度及金融结构与国外的巨大差异,货币政策传导因素也有所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我国的货币政策实践,对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进行较为全面和客观的考察,不可轻易盲从。

① 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② 曾辉:《货币经济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年版。

③ 刘斌:《我国DSGE模型的开发及在货币政策分析中的应用》,载于《金融研究》2008年第10期。

④ Adolfson,M.,S.Laseen,J.Linde and M.Villani,2005,“Bayesian Estimation of an Open Economy DSGE model with Incomplete Passthrough”, Sveriges Riksbank Working Paper No.179.

⑤ Ambler,S. and F.Pelgrin,2007.“Time-Consistent Control in Nonlinear Model”, Bank of Canada Working Paper 2007-3.

⑥ Amisano,G. and O.Tristani,2007,“Euro Area Inflation Persistence in an Estimated Nonlinear DSGE Model”, ECB Working Paper No. 754.

⑦ Cagan,P. 1956. The monetary dynamics of hyperinflation. In M.Friedman(Ed.),Studies in the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 Chicago,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⑧ Friedman,M. 1957. A theory of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⑨ Akerlof,G.A.& R.D.Millbourne,1980,“The Short-run Demand for Money”, Economic Journal,90.

⑩ Kanniainen,V. & J.Tarkka,1986,“On the Shock-absorption View of Money: International Evidence from the 1960’s and 1970’s”, Applied Economics,18,Oct.

猜你喜欢
传导货币政策冲击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神奇的骨传导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思考
奥迪Q5换挡冲击
奥迪A8L换挡冲击
一汽奔腾CA7165AT4尊贵型车换挡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