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 汪 巍
专家评析
中美金融界合作的特点和趋势
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 汪 巍
中美金融合作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走向深入,美资银行在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一进入中国很快便盈利,现美国金融机构普遍看好中国金融市场,美方愿加强同中方金融机构的交流;中国商业银行与专业银行则与包括美资企业在内的国外诸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使国际金融业务逐步走向国际化、标准化。
中美;金融;合作;前景;广阔
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美两国经济交往的增加,财务结算和资金流通等一系列问题急需解决。1973年6月,周总理接见访华的美国大通银行董事长洛克菲勒,从这时起双方金融界开始接触。1978年,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成为与我国金融机构建立全面金融业务关系的美国银行。中美建交以后,1979年3月,中美双方达成协议,并于1980年1月由美国政府宣布解冻中国在美资产。这样,为两国金融业扩大合作开辟了道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许多美国银行要求同中国同行建立代理关系或申请设立代表处,1980年10月,美国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率先在北京设立代表处。1981年6月,美国大通银行驻京代表处开业,到1988年,美国花旗银行、美洲银行、大通银行、汉华实业银行、化学银行、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第一联美银行和建东银行等在中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设立了13家代表处。
与此同时,中国金融机构也到美国开拓业务。1981年11月,中国银行在纽约设立了分行,并在纽约的中国城地区建立了一家支行,后来又在洛杉矶设立了分行。中国其他一些金融机构也在美国设立了代表处。中国金融机构同美国近120家商业银行、10多家投资银行建立了代理关系,有的还与美国的大银行相互开立了往来账户。2014年上半年,美国跨境人民币收付量接近1000亿美元,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徐曼:《中美经贸合作空间将更加广阔》,载于《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8月25日。
两国金融业的密切合作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急需的资金。1985年6月,中国银行第一次在西德发行西德马克债券,美国的一些大银行踊跃参加了包销集团。1986年,中国银行又与美国大通银行组成银团贷款,为华能公司筹建电厂筹措了一笔3.65亿美元、为期3年的贷款。美国银行还通过中国金融机构向中国企业提供信贷资金。1981年10月,美国进出口银行向中国银行发放一笔1841万美元的贷款,帮助中国购买美国制造的锅炉部件、空气预热器等有关设备。不久,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也和中国银行签定了一项378万美元的民间贷款协定。1984年以后,中国使用美国信贷合同资金大量增加。从1979~1987年年底。中方利用美方信贷资金达6.63亿美元。中美金融机构还与中外其他一些机构合作成立财务公司和租赁公司等,为中美企业提供补偿贸易、租赁、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如1985年,中国工商银行与美国第一联美银行合资建立了中国国际有色金属租赁公司;1986年,中国银行香港分行与美国化学银行及九龙昌公司在香港合资建立了华美咨询金融公司。在通过美国证券市场融资方面,2013年有8家中国企业成功登陆美国资本市场。2014年上半年有10家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其中新浪微博、爱康国宾、达内科技、京东商城、迅雷和途牛旅游网这6家中国企业在纳斯达克证劵交易所上市,共融资25.16亿美元,其中京东商城融资17.8亿美元。另外,2014年上半年,聚美优品、猎豹移动、乐居和智联招聘4家企业在纽约证劵交易所上市,共融资5.9亿美元。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2014年3月16日宣布启动赴美上市事宜,受到了全球投资者和媒体持续而广泛的关注。阿里巴巴9月18日宣布,将其首次公开募股(IPO)发行价确定为每股美国存托股(ADS)68美元,*“阿里巴巴敲定发行价,美国最大IPO诞生”,载于新华网2014年9月19日。这标志着美国融资额最大的IPO诞生。阿里巴巴每股美国存托股68美元的发行价对应的市值为1680亿美元。阿里巴巴于9月19日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目前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天猫、聚划算等交易平台的网络成交额约占中国在线购物总规模的80%。该公司零售交易总额超过其竞争对手亚马逊和亿贝的总和。此外,爱奇艺、美团网、大众点评等中国企业也在积极筹备进入美国资本市场,预计2015年将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
1997年12月底,美国在华设立代表处和分行等金融分支的类型包括:银行15家,财务公司1家,投资公司13家,保险公司35家,信用卡公司4家,金融公司3家。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由于看好中国金融市场,花旗银行目前在上海设有中国总部,在北京金融街设立了分行,并在北京设立了8家支行,从沿海的大连到内地的重庆、成都,花旗银行均设立了分行,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便捷服务。
美国金融机构介入中国市场,对中资金融机构来讲是引入了竞争机制,也使中资机构便于借鉴美资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业务管理、最新金融手段与工具。*刘东民、何帆:《中美金融合作:进展、特征、挑战与策略》,载于《国际经济评论》2014年第2期。美资银行在华发展有一显著特点是,一进入中国很快便盈利,2008~2012年,在华美资企业累计汇回美国的投资收益接近400亿美元,加上220亿美元的利润再投资,合计收益超过600亿美元。美国金融企业对其在华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相当满意,他们对投资中国金融市场有很大信心。*《中美金融企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载于《金融时报》2011年8月3日。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有10余个外国银行分支被获准在上海浦东新区经营人民币业务,其中包括美国花旗银行。更多的美资银行希望与中国商业银行发展业务关系,很多同中国做生意的美商到美资银行融资、咨询,美资银行希望同中国商业银行扩大交往,促进中美贸易与相互投资。
中国的金融市场也在改革中逐步扩大对外开放,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后,推出了一系列促进金融业开放创新的举措,在存款利率市场化、区内企业境外人民币借款、区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内企业境外母公司利用境内资本市场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创新。这些都对中美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加强金融合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现美国金融机构普遍看好中国金融市场,美方愿加强同中方金融机构的交流,亚欧美银行等希望拓展中国业务;中国商业银行与专业银行则积极建立对外联系网络,与包括美资企业在内的国外诸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使国际金融业务逐步走向国际化、标准化。*逯新红:《中美应加强金融开放与合作》,载于《中国金融》2012年第15期。
中美金融界的交流是多层次的,它正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走向深入。美国在证券市场监管条例方面有值得中方借鉴之处;*《中美深化金融监管合作意义重大》,载于《中国证券报》2010年5月25日。更多的中方企业希望去纽约证券市场上市,更多的中国商业银行希望能获准在美国设立分行,中国金融界人士希望看到美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
中国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须同我国经济的整体开放程度相适应。我国引进外资金融机构的地域分布,基本上是沿着先经济特区,然后到沿海开放城市,再逐步向内地省会和经济中心城市辐射。我国金融业引进外资金融机构的类型,也是按着银行、保险、证券的顺序有序地进行的。在此期间,美资金融机构发展势头很快,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实力。1992年国务院决定在上海进行保险市场开放的试点,美国友邦国际保险集团成为进入大陆保险市场的第一家海外保险公司。美国的投资银行在华与国内金融机构也合作建立中外合资投资银行类机构,其业务范围涉及人民币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承销、代理及自营买卖业务、基金的发起和管理、企业重组收购与合并顾问等领域。中美金融合作也促进了两国企业的相互投资,2014年上半年美商在华新设立企业567家,同比增长4.4%,美商对华投资流入额17.4亿美元。2014年上半年,中资企业对美国投资流入额24.6亿美元,同比增长12.8%。
在金融监管发面,我国的法规也逐渐健全。1994年4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是自1982年在我国设立第一家外资银行分行以来第一个全国性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法规,它标志着中国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管理在正规化上迈出重要一步。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等几部金融大法的相继出台,更加完善了对外资金融机构监管法规的建设。
在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进程中,这些都向包括美资金融机构在内的外资金融机构展示了拓展中国业务的巨大市场潜力。
中国的经济和金融正逐渐融合到国际金融及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在此过程中,中国银行纽约分行是我国金融业与国际接轨的一个典型。为了保证合法经营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纽约分行从开业起就对信贷实行严格管理,中行纽约分行自1995年起即开始尝试利用出口押汇业务同美国当地的一些大公司建立业务关系,并获得良好的效果。中行纽约分行现在继续发展近几年来已经开发并取得一定成效的融资品种,如以参加或组织银团贷款的方式为中国国内的大型企业和项目提供信贷便利等;适当扩大证券投资的总体规模,并注重债券投资的多样化,以更好地适应市场条件的变化;为我国航空公司提供租赁融资;由中行纽约分行与美国当地一些资信好的大银行共同安排中国国内的大型公司在美国资本市场发行商业票据,这些举措支援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密切了中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正在谈判中的中美双边投资协定正是为了给两国投资者创造一个更开放、更公平、更可预期的商业环境,它对于中美两国乃至全球经济都具有重大意义。市场准入的扩大和投资障碍的消除将为新一轮的中美相互投资开启大门,为两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增添新的动力,而全球经济两大引擎的稳定运转,势必会为世界各国创造更多的需求,推动全球经济从金融危机中加快复苏。另外,中美双边投资协定的达成也将为其他国家之间达成类似协定提供重要的示范,从而有力地推动全球范围内的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进程。目前,中美双边投资协定最终达成还有一些难点,如市场准入、劳工规则、知识产权、国有企业、国际仲裁等,但考虑到中美两国加强互利合作的大局,双方必将努力弥合分歧,早日达成一致。这也是中美双方企业界所期待的。
在发掘两国经济互补性巨大潜力的过程中,中美双边投资的未来发展空间仍然十分广阔。一是中美相互投资在各自FDI总量中的比例还比较低。据中方统计,截至2012年年底,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存量为702亿美元,只占中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3 529亿美元)的5.2%。据美方统计,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存量为52亿美元,只占美国FDI存量(26 508亿美元)的0.2%。按流量计算,2013年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只占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76亿美元)的2.8%,来自中国的FDI只占美国FDI总流入量(1875亿美元)的1.2%。二是中美两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对包括中美企业在内的世界各国企业都具有极强的吸引力。2013年美国和中国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分别达到16.8万亿美元及9.2万亿美元。此外,作为全球创新能力最强的国家,美国的先进技术也是吸引中国企业扩大对美投资的重要因素,正因如此,收购和兼并已经成为中国对美投资的重要形式之一,此外也有一些中国企业与美国公司成立了合资企业以开展共同研发。三是中国企业国际化步伐的日益加快将为中国对美投资注入新动力。多年来,美国一直是全球第一大直接投资输出国,而中国也在2012年首次成为全球第三大直接投资输出国,2013年中国的对外投资继续增长,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到902亿美元,同比增长17%。随着中国逐步从跨境资本的净流入国变为净流出国,作为全球最大市场的美国在中国企业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必将不断上升。四是中美两国的投资环境都存在进一步改善的空间。例如,中国目前正致力于通过建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尝试在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文化服务、社会服务等领域进一步扩大投资准入,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外商投资试行准入前国民待遇。美国的一些行业,如航运、能源、金融、媒体、基础设施等,也存在对外国投资的这样或那样的限制,同样有扩大市场准入的空间。美国的外资审查制度也需要提高透明度,明确判定跨境投资威胁国家安全的具体标准,以尽量减少政治因素对跨境投资的负面影响,降低外国投资者在赴美投资时面临的不确定性。
中国金融业的希望在于改革开放,我国金融领域一些具有突破性的改革措施已出台,例如,向证券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以及私募等资产管理机构放开公募基金等;进一步扩大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的范围,这些措施无疑都与提高中国资本市场投融资的便利性和高效性息息相关。中美金融界的交流与合作将随着中国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继续向前发展。
① [美]沙伊贝著:《近百年美国经济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② 石小玉著:《美国经济实力分析》,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③ 陈宝森著:《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④ 邹华生著:《美国经济:“歇脚”还是“歇菜”》,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
⑤ 陈宝森著:《当代美国经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⑥ 克鲁格曼著:《克鲁格曼的预言:美国经济迷失的背后》,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