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凉山在国家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中科技支撑的对策建议

2014-04-16 18:06凉山州科技局
决策咨询 2014年1期
关键词:凉山稀土资源

凉山州科技局

2013年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设立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总面积3.1万平方公里,涵盖雅安市两县、攀枝花市三区两县和凉山州五县一市,其中凉山达1.9万平方公里,约占整个试验区的三分之二。作为目前全国唯一的战略资源开发综合利用试验区,区内钒钛磁铁矿、稀土、碲、铋等资源储量巨大,综合利用价值极高。抓住机遇,加强钒钛、稀土等重要战略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促进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经过多年的努力,凉山在钒钛、稀土和稀贵金属等战略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上已形成一批骨干企业和重点产品,在资源勘探、科学开发、技术攻关等科技创新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攀西战略资源开发中突出科技支撑,务实推进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助推凉山在全省多点多极支撑格局中加快崛起,形成了较可行的调研报告。

一、凉山战略资源在全球所处地位

(一)钒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世界钒储量按从大到小依次是中国、俄罗斯、南非、美国,我国是世界四大主要钒储藏和生产国之一,储藏量占世界的22.3%,钒矿主要分布于四川、广西、甘肃、陕西、内蒙古等19个省、市、自治区。凉山钒储量(以五氧化二钒计)为257万吨,占全国总量的52%,占世界的11.6%,主要分布在西昌、会理、德昌、冕宁等4县市,其中西昌太和矿区伴生五氧化二钒资源储量99.6万吨、会理白草矿区伴生五氧化二钒资源储量62.3万吨。受经济实力和勘查能力影响,我州对钒资源的勘查工作严重不足,据有关专家评估,已探明储量仅占极小一部分。

世界生产钒的国家主要有南非、俄罗斯、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外钒产品主要是五氧化二钒、三氧化二钒、钒铁、氮化钒等,还有少量的钒化合物、金属钒等产品。在我国,除西藏、宁夏、海南外,几乎各省市都有生产钒的企业,目前攀钢集团和承德钒钛两家公司是我国钒产品生产的重要基地,在钒生产方面构成寡头竞争格局。凉山掌握了利用含钒铁水提钒技术,具备了4万吨钒渣、3000吨五氧化二钒的生产能力,钒资源综合利用率已达到47%,还在国内率先生产含钒三级螺纹钢筋,并合作开发和生产了微钒钛高抗震性能建筑用钢,50钒铁、80钒铁、50钒铝等产品已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在整个世界钒钛产业链中,凉山钒钛钢铁产业链位于中上游,产业链较短,下游的装备制造是零基础,这是凉山钒钛产业链目前最大的缺陷。

(二)钛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南非、巴西是世界主要钛精矿储藏和生产国。我国钛矿分布于四川和新疆等10多个省区,凉山钛资源占全国的95%,占世界的35%。凉山州钒钛磁铁矿资源已探明储量17.9亿吨,钛(以二氧化钛计)的储量为1.3亿吨,有矿产地8处,其中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2处,主要分布在西昌、会理、德昌、冕宁等4县市,现已查明资源储量中,西昌太和钒钛磁铁矿和会理白草钒钛磁铁矿两处矿区储量最大,其中西昌太和矿区伴生二氧化钛资源储量2069.3万吨,会理白草矿区伴生二氧化钛资源储量153.3万吨,均达到大型矿藏规模。

全球钛矿的年产量约600万吨(以二氧化钛计)。澳大利亚钛矿在世界钛矿生产中居第一位,钛矿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26.3%。世界主要钛矿原料生产国还有南非、加拿大、中国、挪威、印度和乌克兰等国家。通过熔炼钛铁矿生产钛渣的企业主要有四家:加拿大的QIT公司,生产能力为130万吨/年;南非的海湾矿物公司,生产能力为100万吨/年;挪威的廷佛斯钛和铁公司,生产能力为20万吨/年;南非的纳玛卡瓦公司,生产能力为25万吨/年。此外,俄罗斯的贝仁泽尼基以及哈萨克斯坦的乌斯特卡门诺戈斯克也生产钛渣。我国攀钢钛渣的年生产能力为6万吨。全球有20余个国家、30多家企业生产钛白粉,年生产总能力超过470万吨。钛白粉产能集中在欧美国家,美国杜邦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钛白粉生产商,有6家钛白粉生产厂,总产能达到111万吨/年。美国、日本、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5国海绵钛总产能约15万吨/年,按产能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美国、独联体、日本和中国,欧洲也有少量生产。

世界钛材主要由美国、日本、俄罗斯、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中国等8国生产,年总产能约为23万吨。美国的钛材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大约占60%;日本的钛材主要应用于化工、电力、板式换热器,大约占50%;中国的钛材主要应用于化工、电力,大约占70%。世界钛合金主要生产国是独联体、美国和日本,三国的生产能力占世界的95%以上。

我国钛加工及其制造业在地理上呈现四足鼎立的格局:一是以宝鸡为中心的西北地区。以宝鸡钛业为龙头,形成了我国专业化程度最高、加工设备最系统化、产品规格最多的钛加工及其制造业基地。从事钛材生产的民营企业约200家,多数企业通过海绵钛冶炼成钛锭,规模普遍较小。二是以攀西为中心的西南片区。以攀钢集团为龙头,民营钒钛企业众多,钒钛产品基本形成了全流程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式发展格局。三是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片区。以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抚顺特钢板材有限责任公司、沈阳东方钛业有限公司等单位为主形成了东北钛加工及设备制造集群。四是以长三角为中心的华东片区。以宝钢集团上海五钢有限公司、南京宝色钛业公司、张家港宏大钢管厂等单位为主形成了长江三角洲钛加工及其设备制造集群。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年产近8万吨海绵钛、8.3万吨钛锭的产能。

凉山州开发利用钒钛资源的企业有88家,形成了以攀钢西昌钢钒公司为龙头的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和产品,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目前已经形成钒钛磁铁矿年采选700万吨,年产钒钛铁精矿200万吨、钛精矿20万吨、钒钛氧化球团矿100万吨、金红石钛白6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其中二氧化钛、非颜料钛白粉等产品已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

(三)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世界稀土工业储量为11270万吨REO(稀土氧化物),远景储量为27480万吨,世界稀土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国、俄罗斯、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四国,占世界总量的74.5%,四国探明储量分别占全世界的36.5%、19.3%、13.2%和5.5%。我国已探明稀土工业储量为5200万吨,远景储量为21000万吨,我国稀土资源主要集中于内蒙古白云鄂博、四川凉山和江西等地。其中,白云鄂博稀土矿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其工业储量约4350万吨,平均品位5%~7%(REO)。

凉山州是全国三大轻稀土原矿供应地之一,稀土资源集中分布于冕宁、德昌两县,构成了南北长约100公里的稀土矿带。现已探明稀土工业储量为278万吨(REO),远景储量可达到500万吨,平均地质品位3.93%,以轻稀土为主,属于氟碳铈稀土矿。其中,冕宁已探明稀土储量居全国第二位,REO储量约200万吨,平均品位2.95%。德昌县REO储量28万吨,远景储量为78万吨,平均品位5%~7%。

世界主要稀土产品生产国有中国、美国、日本、法国等。美国瞄准中国廉价的稀土资源,对本国稀土资源采取限产停产保价的保护政策。主要的稀土应用加工企业集中于加利福尼亚州和宾夕法尼亚州,重点生产稀土高附加值产品。日本无稀土资源却拥有全球最先进的研发技术,其稀土原料85%从中国进口,除正常使用之外,更多的是储存。法国的稀土产业基本由罗地亚电子与催化剂公司垄断,还通过合资或独资的形式向全球拥有稀土资源的国家扩张。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生产国、消费国和供应国。2010年,我国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产量11.89万吨,占世界的91%,国内稀土消费量为10.26万吨,出口3.95万吨,占世界贸易量的90%。我国从事稀土矿山开采的生产企业有100多家,颁发开采许可证123个,稀土矿山开采企业主要集中在内蒙古白云鄂博、四川冕宁、山东微山及江西、广东、福建等地,稀土精矿总产能已超过20万吨。据2010年统计数据,以包头稀土矿为原料形成的北方稀土生产基地,精矿产能超过15万吨,分离能力为8万吨。产品有镧、铈、镨、钕、钐、铕等单一或混合稀土化合物及金属。以南方离子型矿为原料的中重稀土生产基地,产能为2万吨,分离能力为6万吨,主要产品为各种高纯单一稀土氧化物和金属、混合稀土金属及合金等。以四川冕宁氟碳铈矿为原料的轻稀土生产基地,产能为4.4万吨,分离能力超过4.75万吨,主要有混合氯化稀土、富镧氯化稀土、富铈渣、碳酸稀土、氧化稀土、稀土金属、抛光粉等产品。

凉山现有冕宁和德昌两个稀土产业园区,其中,冕宁稀土高新材料产业园区建设面积为5平方公里,分为A区(采选区)和B区(稀土精深加工及应用产业园区)。稀土采选、冶炼分离、深加工企业共14户,其中冕宁县12户、德昌县2户;采选企业7户,冶炼分离企业5户,深加工企业2户。重点企业有5户:四川江铜稀土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为10亿元,年产2万吨稀土精矿、1.2万吨冶炼分离产能)、冕宁县茂源稀土科技有限公司(预计投资1.2亿元,年产2000吨稀土抛光粉和15吨氧化铕)、四川万凯丰稀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三期预计总投资17.8亿元,建成10亿安时高能环保贮氢电池生产线)、冕宁矿业有限公司(已投资2.6亿元,具备日处理原矿2000吨的能力,即将投资1亿元的稀土深加工项目)、四川汉鑫矿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德昌建成年处理稀土精矿1万吨的冶炼、分离生产线,新上2万吨/年高效稀土催化剂和1万吨/年y型分子筛项目)。

(四)稀有金属开发利用情况。攀西钒钛磁铁矿是一个典型的多金属共伴生矿,除钒、钛外,尚有钴、铬、镍、镓、钪、锗、铟等稀有金属元素,虽然品位不高,但每种元素单独估算总量都相当于一个大型甚至特大型矿床,这些金属资源具有重要的综合利用价值。目前凉山矿产采选企业通过磁、重、浮、电选等多种技术手段,基本实现了对稀有金属矿物的全流程综合回收。目前重点采用焙烧—浸出的火法冶金和湿法冶金相结合处理钴硫精矿,提取其中的钴、镍、铜等有价金属,生产硫酸、草酸钴、硫酸镍、硫酸铜等产品。该项目的实施目前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应从理念—设计—生产—管理入手,在稀有金属提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稀有金属加工业。

二、凉山战略资源开发科技创新现状

(一)钒钛产业技术创新有新进展。凉山州钒钛生产企业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户(重钢西昌矿业有限公司、攀钢西昌钢钒公司),省创新型企业5户,近五年共承担了国家、省、州科技计划项目143项,取得科技成果44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正在申请专利13项。攀钢集团西昌新钢业的高钛型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技术获国家重大科技发明一等奖,钒钛磁铁矿冶金新流程获国家重大科技进步二等奖,形成了一批以高钛型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技术与含钛高炉渣提钛技术为代表的专有专利技术。

——利用含钒铁水提钒技术。具备了4万吨钒渣、3000吨五氧化二钒的生产能力,目前钒资源综合利用率已达到47%。

——生产含钒三级螺纹钢技术。在国内率先生产含钒三级螺纹钢筋,并合作开发和生产微钒钛高抗震性能建筑用钢,为广大地震高发区提供抗震性能优异的建筑用钢。

——含钛高炉渣提钛技术。该技术使高炉渣中钛的回收率达到70%以上,使全流程钛回收率由不超过15%提高到50%以上。

——选铁尾矿回收钛精矿技术。通过强磁—浮选流程选钛工艺,以流程短、投资省、回收率高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效果显著,选铁尾矿100%得到利用,已获“四川省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认证。

(二)稀土产业技术创新有所提升。目前,我国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稀土研发体系,在采选、冶炼、分离等领域开发了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以23%的稀土资源承担了世界90%以上的市场供应。我国生产的稀土永磁材料、发光材料、储氢材料、抛光材料等均占世界产量的70%以上,我国的稀土材料、器件以及节能灯、微特电机、镍氢电池等终端产品,满足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需求。但目前我国稀土研发方面还缺乏足量的高技术支撑,许多稀土专利技术和高技术产品都掌握在美、日、韩等国少数公司手中。由于技术落后,国内市场对于高端稀土应用产品的需求较少,仅有13%用于新材料等高技术领域(85%以上用于冶金、机械、石化、玻璃、陶瓷等传统领域),低于19%的世界平均水平,更低于日、美等发达国家35%~40%的水平。凉山州稀土开发利用始于1989年,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凉山稀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步入科学有序的良性发展轨道,科技创新能力达到国内平均水平。

(三)科技支撑相关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通过几十年相关技术的攻关与应用,凉山钒钛稀土产业链不断延伸,目前钒钛稀土产业年产值已超过200亿元,占全州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90%以上,已成为凉山州的支柱产业。

——钒钛钢产业链。通过钒钛应用改善钢的性能,形成钒钛钢铁新材料。基本产业链为钒钛磁铁矿—钒渣、钛渣、铁粉—钒钢、钛钢—钢铁材料。重点发展重轨、H型钢、热轧板、镀锌板、无缝管、特殊钢系列等产品。还可提取钒、钛形成合金,用于制造高端装备元器件。

——海绵钛产业链。主要通过海绵钛熔炼、锻造,形成钛加工材料,基本产业链为高钛渣—海绵钛—钛材,重点发展钛棒、钛丝、钛环、钛管、钛板、钛合金等钛材产品。

——钛白粉产业链。运用硫酸法或氯化法形成钛白粉,用于涂料、塑料、橡胶、化纤工业等领域。基本产业链为钒钛磁铁矿—高钛渣—钛白粉—钛白化工产品,重点发展普通钛白,高档专用性钛白以及钛白下游的油漆、涂料等产品。

——新型电池产业链。一是全钒液流电池。采用VOSO4为电解液、碳为电极,主要应用于太阳能、风能发电装置配套储能设备、城市电网储能、远程供电、UPS系统等领域。二是镍氢动力电池。通过冶炼分离原矿中的稀土金属与氢气反应,生产贮氢合金,制成镍氢动力电池,促进各种动力电池、电动车等应用产业的发展。

——永磁材料产业链。产业链条为:氧化镨钕—金属镨钕—钕铁硼—磁体等。通过提取稀土中的镨钕元素,形成稀土永磁材料,主要用于制作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大的稀土永磁电机。

——抛光材料产业链。产业链条为:铈化合物一稀土抛光粉、汽车尾气净化器。主要通过冶炼(分离)稀土原矿中的铈,利用其化合物制成稀土抛光粉等下游产品,满足液晶显示屏、大屏幕高清晰度彩电抛光粉的需求,研究开发高性能抛光粉的生产工艺。

——应用产品产业链。产业链条为:稀土化合物—稀土新型材料—稀土功能材料—应用产品。通过采选(分离),制备镧等稀土元素的化合物,主要用于制作石油、化工和环保净化用催化剂、精密陶瓷与超导、光学玻璃与发光材料及应用光纤高档光学玻璃和陶瓷的添加剂等产品。

——零部件产业链。产业链条为:混合稀土金属—稀土金属合金—稀土铁、稀土铜、稀土镁、稀土铝合金--零部件或器件。通过冶炼(分离)稀土原矿,提取稀土元素,在融合有色金属元素,形成稀土铁、稀土铜、稀土镁、稀土铝合金等用于制作零部件或器件的原材料。

三、战略资源所涉产业发展趋势

(一)钒产业发展趋势。从应用角度出发,钒产业未来发展主要是扩大钒在钢铁中的应用途径,开发新的含钒钢铁品种。其次是钒在功能材料方面的应用,两者都是为了达到大幅提升钒使用量、缓解钒资源过剩的目的。目前,国内外关于钒功能材料研发有三大趋势:

一是全钒蓄能电池。这种电池具有充放效率高、自放电流低等优点,大容量钒电池,不仅可作为大公司、孤岛和偏远地区的电力来源,还可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如果钒电池能在该领域取得更大突破,无疑将大大提高对钒的需求量。

二是钒基固溶体贮氢合金。贮氢合金可在适当的温度压力下可逆地吸收和放氢,可储存比本身体积大1000倍以上的氢气,能克服传统贮氢存在的不安全、能耗高、成本高、贮量小等问题,将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电动车、镍氢电池等方面。

三是光学转换涂层。研究发现,在环境温度变化时,含钒涂层的光学透过性能会发生变化。以上三种钒功能材料如能产业化生产,将会使钒产业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钛产业发展趋势。目前,国际钛产业呈现出产能高度集中、产品档次提高、技术垄断程度不断升级等特点。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防军事、航空航天、电力冶金、石油化工、真空制盐、海洋工程、汽车制造、生物工程、地热工程以及体育休闲旅游等领域对钛材的需求不断增加。2002年以来,全球钛白粉消费年均增长3%,国内年均增长10%以上,全球钛材消费年均增长5%,国内年均增长15%左右。到2020年,我国钛白粉消费将超过200万吨,消费海绵钛15万吨,钛材9万吨以上。由于国内钛产业总体技术水平偏低、产品档次不高,未来我国钛产业发展趋势为:

一是钛材料向高精方向发展。近年来,硫酸法钛白面临“三废”的困扰和严峻的环保形势,解决困扰的最佳选择是采用高品位的钛原料。

二是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钛白产能的持续增长和出口的显著下降,使得国内钛白供应量远大于需求量,市场竞争加剧在所难免。

三是产业整合力度加大。中小型硫酸法钛白企业因不具有经济规模,产品缺乏竞争力,将有更多的企业逐渐淡出钛白产业,部分有实力的大中企业将通过重组、整合迅速壮大自己。

(三)稀土产业发展趋势。稀土新用途正被不断发现,稀土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稀土应用在继续向新科技领域扩展的同时,稀土产业发展不断推进高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12号)等国家有关政策和稀土产业的市场前景,稀土产业发展面临以下趋势:

一是从低端初级产品向高端精细化产品方向发展。稀土新材料要求稀土化合物必须朝高纯化、复合化、超细化等方向发展,稀土精细化产品具有技术密度高,技术垄断性强,投资回报大,销售利润高的特点,稀土企业必须在该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才能保持较高利润率和发展速度。

二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备工艺和技术不断涌现。多年来,我国稀土企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一直对相关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够,侵权与被侵权现象十分严重。我国入世后,各稀土企业和研究单位将按照WTO规则,加大稀土化合物制备工艺和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三是产学研合作将进一步加强。我国稀土生产企业普遍原创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研院所和高校存在工程化技术经验较为缺乏、工艺装备与技术转化结合较为薄弱等问题。产学研结合,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四是新兴战略材料需求将成重点支撑。从总体来看,稀土在传统领域中的用量增长较慢,能促使稀土需求量增加的领域当属新材料领域,因此稀土化合物产品结构应适宜新材料领域的需要。

五是相关企业战略重组优胜劣汰将成常态。目前,我国稀土价格出现从超额利润向平均利润靠拢的趋势。随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和战略重组加速,国内外相关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将进一步激烈。总之,稀土产业发展要充分利用国家关于推动加快稀土发展等扶持政策,抓住全球稀土产业调整的机遇,加快掌握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依靠科技创新,完善调整产业链条,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使稀土产业真正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

四、凉山战略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技术创新人才和研发平台严重缺乏。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凉山目前从事钒钛、稀土等研究开发的产业领军人才、高层次技术专家和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相关人才几乎全部由企业以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引进。相关行业的技师、高级技师占技术工人比例不到0.5%,而发达国家一般在20%~40%之间。钒钛、稀土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平台十分重要,全州目前仅有5个企业建立了研发中心,研发能力较弱,尚无省级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二)多项关键瓶颈技术无重大突破。由于钒钛磁铁矿多金属共生矿的特殊性和开发技术的复杂性,虽然多年研发,获得了一批高水平的实验和工业化研究成果,但一些关键工艺技术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在提炼环节,高温碳化、低温氯化技术和直接还原、熔融还原新工艺等方面还未规模化应用,镓钪镍等稀贵金属的回收缺乏经济合理的方案;在制造环节,海绵钛生产、硫酸法钛白粉、钛及合金熔炼铸造等技术支撑缺失;在应用环节,钒电池及规模化应用技术、钛白粉及其衍生产品的开发、钛材的应用研究等还很薄弱。凉山稀土产业发展也存在应用研究和再创新能力不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弱等问题。跟随模仿多,自主创新少,具有特殊理化性能要求的产品少,自主知识产权几乎为零。生产设备的大型化、自动化程度和在线监测水平自动化控制水平低,产品质量不高,与国外相关行业的差距较大。

(三)战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钒钛磁铁矿含有多种可综合利用元素。目前产业化回收利用了铁、钒、钛三种元素,部分回收了钴、镍、铜等元素,回收率普遍不高,其中铁的回收率为68%,钒的回收率为47%,钛的利用率为50%,仅少数矿山回收钴和硫、钴的利用率仅为13%。稀缺战略性元素如镓和钪在尾矿、高炉渣和钛白废酸废水中流失,未能实现经济回收,且带来环境污染隐患。稀土矿在采选环节就存在采富弃贫、采易弃难、丢矿压矿等现象,凉山牦牛坪稀土矿采选利用率比美国同类矿物选矿相比低15百分点以上。

(四)相关产业链短,上下游发展不协调。目前凉山钒产业的产品主要有钒渣、五氧化二钒、系列钒钢等,虽然钒产品种类较多,但都处于钒产业链的上游。钒铝合金、钒催化剂、氧化钒功能材料、钒电池等下游钒产品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距产业化还有很长距离。钛产业的产品主要有钛精矿、钛渣、钛白、钛锭等,但都处于钛产业链的上游。钛铝合金、航空航天用钛材和钛合金、钛板、钛管、钛带、钛箔、钛丝、钛镍合金、钛功能材料等下游钛产品,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很多还处于研发的空白和真空状态。

(五)资源勘查及开发规划严重滞后。凉山战略资源家底不够清楚,“重开采轻勘查,重开发轻保护”问题较为突出,有的地方急功近利,擅自将矿权以协议方式签定给企业进行资源勘查,直接向探矿权人下达生产任务或经济指标,导致对相关资源圈而不采、占而不探、边探边采、以采代探、以探代采、越界开采,出现了炒买炒卖、层层转包和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等现象。战略资源开发缺乏总体规划,统筹调控能力不强,“短期行为”较为明显,致使产业布局不尽合理。资源开发规模小而分散,开发利用水平较低、产业链条短、新产品附加值不高,没有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和优质矿产基地、优势产业项目。

(六)能源结构不合理。凉山能源存在能源结构单一、周期性缺电的问题。虽然凉山州是我国的能源基地,但其能源以水电为主,自身调节能力较差,在枯水期存在缺电现象;能源产业基础仍较薄弱,煤炭工业产业集中度低,煤炭资源勘探开发相对滞后,能源有效供给不足;电网建设明显滞后,电源结构不尽合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沼气能源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较为滞后;电网结构薄弱,供电能力不足,目前电网的供电能力、运行可靠性及电能质量已不能完全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

(七)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仍然突出。在目前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重开发、轻保护,重收益、轻投入的问题仍然突出,采选冶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点源分散、可控难度大,拼资源、拼消耗、拼环境的现象时有出现,由此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甚至引发次生地质灾害。稀土、钒钛磁铁矿开采中废渣、废水的处理和由此产生的跑、冒、滴、漏对水土、植被有较大的破坏,影响生态环境。

五、加快攀西战略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战略资源综合开发协调机制。攀西战略资源开发历来为国家所重视,得到了中央和省的关心支持。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建立,标志着攀西战略资源开发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此,建议建立中央与地方相互协调的资源开发战略,探索建立国家和省级协调机制,加强宏观协调,按照国家和省战略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目标,制定好发展规划,落实产业、人才、技术、税收、土地等相关政策,促进国家战略需求与资源开发协同落实,避免开空头支票,防止政策无法落地的问题。

(二)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大力实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产业创新牵引升级、区域创新发展示范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等“四大创新工程”,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快建设钒钛、稀土新材料工程技术中心或产业化基地,打造“中国钒钛谷”、“中国稀土谷”,形成高效的钒钛、稀土开发应用技术创新体系。加强钒钛、稀土国内市场开发,走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业化之路,以此推进钒钛稀土产业、产品结构的高端化。鼓励引进、研发先进技术和装备提升钒钛、稀土冶炼生产工艺,降低化工材料消耗和“三废”排放,支持相关企业将技术创新与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加快推进落后企业关停并转。

(三)切实加大财政专项资金引导支持力度。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幅度,尽快实现研发费用与GDP同步增长。努力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设立国家攀西资源开发产业投资基金,对从事钒钛稀土开发利用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财政贴息,支持其争取银行贷款,为科技型中小钒钛、稀土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设立攀西钒钛稀土新材料创新专项资金,对钒钛稀土开发重大科技攻关、成果产业化和技术进步项目予以扶持。建立健全技术开发准备金制度,技术开发费税金减免制度,以及新技术推广投资税金减免制度等,从资金和税收等方面鼓励企业加大技改和研发投入。引导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使钒钛、稀土企业技术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3%以上,高技术企业技术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达到10%以上,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四)加大关键瓶颈技术科技攻关力度。建议由科技部牵头,组建钒钛稀土资源综合利用指导委员会或专家咨询委员会,全力推进钒钛稀土等战略资源的关键瓶颈技术攻关。设立攀西战略资源科技攻关专项,将涉及钒钛、稀土资源开发利用等关键技术列为国家或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支持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钒钛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建设和国家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创建,组织重大瓶颈技术的联合攻关,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大力支持开发环境友好、先进适用的矿产资源开采技术,复杂地质条件高效采矿技术,共伴生资源综合回收技术,提高资源采收率和循环利用水平。大力组织研发低碳低盐排放、超高纯产品制备、膜分离、伴生钍资源回收和利用、尾气氟硫回收处理、化工原料循环利用、生产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标准建设,加强尾矿保护与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水平。

(五)构建优势资源与生产要素的整合机制。加快凉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尽快实施成昆铁路新线等铁路建设项目,布局西昌-昭通等高速公路,增强凉山资源开发的运输保障能力。加强工业发展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大钒钛产业园区和西昌、冕宁、德昌、会理、会东、宁南六县市工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工业园区发展条件,引导优势企业和优势产业向园区集中,进一步提高工业聚集度,把园区建成特色产业发展的强大载体。水电是凉山的优势资源和生产要素,可将水电的清洁能源特性与钒钛产业高耗能需求有机结合,变单独资源优势为组合经济优势,以谋求在全球同类产业的竞争中赢得优势。着眼全省、全州电力发展,统筹协调全州与规划区电力建设,重点构建以西昌、会东500千伏变电站为中心的“两纵两横两环”区域骨干电网。同时,加大太阳能及风能的配套设施建设,鼓励支持太阳能、风能的开发利用。建议根据钒钛钢铁产业发展规划配套提供相应的电量,与钒钛企业实现就地控制电价直供,鼓励电力企业(包括电网企业)参股、控股参与钒钛、稀土开发,成立钒钛、稀土产业电冶结合型企业。

(六)着力强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措施。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人才工作摆上优先位置,着力推进从物质资源为主向人力资源为主转变,从投资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坚持多渠道柔性引才办法,多措并举加快构筑支撑发展的人才高地。加大人才资金投入,大力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建立健全各类人才的培养机制、评价机制、选拔和任用机制、合理流动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帮助人才成事业的良好环境。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待遇,鼓励知识、技术和才能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与国内相关领域的重点高校建立起合作关系,联合培养产业发展所急需的关键技能型人才,为钒钛、稀土新材料产业培育现代产业工人。

猜你喜欢
凉山稀土资源
2021年11月中国稀土出口统计
2021年12月我国主要稀土产品平均价格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你这块凉山的石头”——倮伍拉且访谈
稳岗拓岗凉山就业扶贫拔“穷根”
凉山有了致富金“药”匙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稀土铈与铁和砷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资源回收
废弃稀土抛光粉的综合利用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