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与我国的对策选择

2014-04-16 16:59
决策咨询 2014年2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

王 征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为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制高点,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把加大科技创新和发展新兴产业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振兴、抢占新的国际竞争制高点的重要突破口。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开始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强节能环保、生物、新能源等相关新兴技术和产业的发展部署。中国也不例外,党中央、国务院也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指明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发展领域。

一、当前国际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态势

国际经济发展历史中无数次的事实表明,每次重大经济危机之后总能孕育和成长一批新兴产业,并以其特有的生命力成为新经济增长点和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力量。世界各国对新兴产业的高度重视也加速了新兴领域重大技术创新升级和产业化进程,世界新兴产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种种迹象表明未来15-20年新一轮产业革命将可能出现。

(一)信息网络技术正在并将继续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新一代信息网络、移动通信、物联网、云计算、大型集成电路、电子元件和平板显示等新兴信息领域已成为全球信息产业新经济增长点。ITU有关数据显示,2009年成员国宽带普及率己达25.9%,约为2000年的4倍;2009年全球移动用户普及率为67%,约为2000年的5倍:移动宽带普及率为9.5%。通信网、物联网融合发展将重构全球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随时随地的沟通和物理世界的便捷管理,极大地改变了生产方式、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生活方式。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在工业生产中的集成化应用,可以推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流程管理、营销服务等各环节的网络化和智能化进程,实现研发资源、生产资源和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精益生产、精准管理、绿色制造和节能减排。因此,学术界和产业界一致认为,新兴信息技术对未来经济社会的影响不可限量。

(二)生物技术将在医药、农业、能源等领域引发系列变革

生物技术在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干细胞、生物芯片、转基因生物育种、动植物生物反应器等领域的应用已取得重大突破,进入规模生产阶段。2008年,全球生物技术药物销售额超过1000亿美元;诊断试剂产业年增长率保持在15% ~20%的水平:2009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约为3360亿美元,而2008年仅为3000亿美元;2007年,全球转基因农作物种植国家增至23个,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新增了230万公顷,增幅为12%;2008年,转基因农作物种植国增至25个,种植面积增长9.4%。业内专家普遍认为,生物技术革命成为未来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主要方向,生物产业将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世界经济中又一个规模巨大的主导产业,生物技术将渗透现有产业体系的方方面面。正如OECD报告所描述的那样,到2030年,将有35%的化学品和其它工业产品来自工业生物技术。

(三)新能源将在全球能源消费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光热利用、生物质能源等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稳步推进。2009年,全球风机装机容量、光伏总装机容量、太阳能电池总产量较上年增长31.7%、44%和49%。2012年,有约200万辆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上路。采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和一体化电力驱动系统技术的纯电动汽车性价比得以提高。尽管与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消费所占比重仍“微不足道”,但随着全球资源环境压力增大,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经济和绿色能源消费必将占据重要地位。有关研究表明,目前,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特征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正在改变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四)新材料技术将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材料技术既是当代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先导。有观点认为,信息、能源和材料是2l世纪现代文明和生活的三大支柱,同时,材料又是信息和能源的基础。近年来,全球新材料产业规模快速扩张,2008年,世界新材料产业规模接近800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1/3,与此同时,新材料产品更新换代加快、生产经济性强、产品性价比优、制造过程绿色化特征明显,世界新材料产业呈现专业化、复合化、精细化发展趋势。以稀土材料为例,应用领域已渗透到新能源、节能环保、国防军工等方面,品种和规格已逾万种。基于新材料技术的基础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未来一段时间将继续作为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提供物质基础。

(五)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的交叉和融合将引发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

未来科技和产业革命不会仅依赖一两类学科或某类单一技术,而是多学科、多技术领域的高度交叉和深度融合,其中,信息技术将进一步发挥基础和支撑作用,生物、纳米、材料等技术将更广泛渗透、交叉、融合,产生若干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进而引发新的技术变革和产业革命。兰德公司有关研究指出,生物、纳米、材料技术的发展以及它们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可能对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例如,新材料技术应用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可能在微创手术、健康、生命检测、寿命预测等领域产生一批新技术;而信息技术将为遗传学、生物芯片、医疗设备、智能材料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撑。

二、有关代表性国家和地区的相关部署

(一)美国:重点发展以新能源产业为主导的新兴产业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奥巴马政府推出“能源新政”,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主要包括发展高效电池、智能电网、碳捕获和碳储存、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领域。为了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一系列能源法案,例如投资1900亿美元用于发展清洁能源和能效技术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投资7870亿美元重点发展新能源等产业的《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等。美国政府还计划在未来10年,通过投入1500亿美元进行新能源开发。美国为了给长期的经济增长和繁荣打下坚实的基础,正在推动一场以新能源为主导的新兴产业技术革命,培育领导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

(二)日本:加强低碳、新能源等产业的发展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日本政府提出了“技术立国”,包括开发节能技术、清洁能源技术、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等一系列战略方针。如日本在2008年出台了《低碳社会行动计划》,提出大力发展高科技,重点发展太阳能和核能等低碳能源,并且为产业科研提供财政关税等政策扶持以及资金补助;2009年出台了《未来开拓战略》,要建成世界第一的节能环保国家,并在太阳能发电、蓄电池、燃料电池、绿色家电等低碳技术领域,确保相关产业市场份额第一。日本政府还通过加强同产业界与科研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建立产学研共同研发机制,包括支持产业界与大学共同研究、政府委托产业界与科研部门共同研究等各种形式,推动各种技术创新。

(三)欧盟:以“绿色经济”和“环保型经济”促进经济复苏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二战之后欧洲面临的最严重经济危机,为了寻找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径,欧盟将低碳经济、绿色能源看作新的工业革命,与美国新能源产业有相似之处,欧盟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技术”,占领全球绿色产业制高点,并且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推进低碳产业发展。例如,欧盟决定在2013年前投资1050亿欧元用于“绿色经济”的发展;欧盟委员会于2007年碳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至少20%,到2020年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总体消耗中的比例提高到20%,将煤、石油、天然气等一次性能源消耗量减少20%等;在2008年通过了《欧盟能源技术战略计划》,战略计划大力发展包括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源技术在内的“低碳能源”技术。

(四)巴西:主攻新能源和环保汽车产业

作为“金砖四国”之一的巴西,也大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在新能源领域,着力发展生物能源、风能和核能等新能源产业,并制定发展生物燃料的规划和产品标准,巴西政府还通过PROINFA立法(对可替代资源发电项目的鼓励计划),制定了管理风电场发展的政策,己拥有“安格拉1号”、“安格拉2号”两座核电站,并开始建设“安格拉3号”核电站;在新能源汽车开发领域,巴西生物燃料汽车技术在全球独占鳌头,巴西政府将着力推进电动汽车研发计划,并且己启动电动汽车研发项目,专门成立了一个电动汽车电池研究小组。

(五)中国:加快培育和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即将来临,中国密切关注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对新兴产业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一是国家发改委牵头成立了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部际小组,成员包括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等20个部委或单位负责人。二是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个产业。三是国家各部委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和政策方案,如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国家发改委于2010年5月联合出台了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另外,国务院正在考虑一项计划,即未来五年每年投资2万亿元用于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战略规划。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部际小组的成立到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再到国家能源局对新兴能源产业的部署等一系列战略性布局和行动,充分显示出我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心和力度。

三、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选择

(一)促进产业资源集成化利用

新兴产业兴起和快速发展加速创新要素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促进研发、生产、管理等资源重新配置,对于利用全球科技产业资源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机遇。①构建央地双向合作机制。加强央地合作,推动央企(央院)创新资源集成、成果转化和重大项目落地工作。通过建设科技园区,推动重大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工作,形成“央—地”资源协调的长效对接和服务机制。②强化国际资源引进和服务能力。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吸引以跨国公司、侨资为代表的外资资源设立研发中心和总部机构,探索国际研发机构参与国家、各省市科技项目新模式。③支持实力企业开展国际并购或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整合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取得发展所需关键技术。④加快体制机制改革,释放本地产业创新资源。推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及科研机构的新一轮改革,通过剥离、重组、并购、上市等多种形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的技术研发、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与服务等发展环节,形成一支重要的支撑力量。

(二)探索开展产学研合作创新

产学研合作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产业链整合的重要力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标准制定、行业规范发展及市场规模扩大均有重大促进作用。①加强园区与在高校院所的全面创新合作。学习台湾工研院、斯坦福技术许可办公室(OTL)等先进经验,推动产业技术研究院进一步发展,探索政府、院系、发明人成果分享和激励机制,进一步释放高校研发资源效能,直接推动先进技术和成果转化,形成科技生存力。②强化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单独或联合多方主体建立国家和市级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研究中心等科研条件平台,推动科技资源与产业资源结合,提升企业创新基础设施支撑能力。③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建立新型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建立健全支持产业组织发展的政策机制,通过专项资金、项目委托、活动联合等形式,重点支持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新能源技术应用、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建设,推动行业共性技术研发、标准制定、重大装备和关键零部件研制等工作。④建立健全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服务体系。鼓励科技咨询、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代理等科技中介组织发展,为先进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提供多元化服务。依托大学科技园和产业化基地,构建“科技孵化器一科技加速器一产业基地”一体化创新服务链,为研发个体、初创企业、中小企业营造优越创新创业环境,推动新兴产业前沿领域产生一批国际领先成果、行业领军人物和国际一流企业。

(三)推动产业投融资机制创新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全过程多功能、多层次金融需求特征,以及科技创新生命周期特点,加快建立科技、产业、金融及相关主体对接机制,形成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创业投资与产业投资、内源与外源融资、公开与非公开融资有机结合的产业投融资体系。①建立多层次的资本融资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高科技企业利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海外市场等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探索发行科技型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为企业经营规模扩大及兼并重组提供资金支持。深化和扩大非上市公司代办股份转让试点,组建全国统一的场外交易市场,建立资本市场转板制度,为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和退出开辟新的渠道。②建立政府创业投资资金引导机制。发挥政府资金杠杆作用,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支持自主创新及成果转化。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探索建立更加完善的创业投资基金政策体系,健全基金业绩激励和风险约束机制,实现良性滚动发展。③实施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政策。鼓励担保公司、社保基金、证券公司、融资租赁、信托机构等各类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信用保险、融资租赁、信托基金等面向科技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加大信贷、保险外汇等支持力度。

(四)出台地区性产业促进措施

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技术、市场、创新环境等方面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先期发展往往面临技术推广困难、市场需求不足、产业模式不明确、社会基础配套支撑不足等问题,对产业成长、规模迅速壮大产生制约。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经验来看,政府在新兴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协调和促进作用,出台了一系列技术研发、应用示范、政府补贴等行业促进政策值得借鉴。①搭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成果转化平台。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积极对接中科院、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支持具有国际领先水平、产业带动力强和前景广阔的重大项目落地转化。②实施产业基础配套和高端制造支撑工程。健全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建立有利于新兴产业发展的行业准入、产品技术、市场规范、细分领域政府补贴等标准体系。在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谋划一批战略性基础设施,为产业引领提供基础支撑。③实施关键技术和产品应用示范工程。围绕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绿色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整合政府、产业和社会资源,在三网融合、云计算、物联网、风能、太阳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组织开展一批行业关键技术应用和示范工程,破解产业链整合、市场规范和项目运营中的瓶颈问题。④进一步推进政府采购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优先纳入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在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慧医疗、建筑节能改造、生态环保等领域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培育和引导本地市场规模扩张。完善政府采购创新产品服务平台和项目联合审批制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给予重点支持。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再造战略性大单品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新兴产业
党内民主:战略性的正能量
绿色新能源
貌似冰雪的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