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乡镇城乡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难题及对策

2014-04-16 16:59
决策咨询 2014年2期
关键词:城乡乡镇社区

李 威

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目标。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国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在探索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体制、新机制和新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农业乡镇城乡一体化发展概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日发布《2012年社会蓝皮书》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数千年来首次超过农业人口,达到50%以上。调查显示,46.6%的农业人口已经完全从事非农工作,只有40%农业人口完全从事农业劳动,兼务农业和非农职业的农业人口占13.4%。[1]这是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

农业乡镇是指以农业为主要产业,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业的乡镇。截至2012年底,我国共有乡级行政区划单位40446个,[2]其中60%以上以农业为主导。我国大多数农业乡镇区位劣势相对明显,资源相对贫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产业支撑能力弱,基本上未真正形成有竞争力的特色支柱产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说尚未起步,有些探索性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仅停留在小规模的生产上,在市场经济的潮流中随波逐流,基本上没有形成竞争力;许多乡镇工业生产几乎一片空白,第三产业发展明显滞后,二、三产业比重偏小。

当前我国农业乡镇正处于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时期,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皇粮国税”,给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带来了深刻变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就是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现代化建设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加快克服农业基础脆弱这一瓶颈制约,加快解决农村发展滞后、城乡发展不协调这一突出问题,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这一深层矛盾,努力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

二、农业乡镇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难题

由于历史、资源、区位、经济发展基础等诸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农业乡镇与工业乡镇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发展差距,而且这种差距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拉大。特别是农业乡镇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难以突破。其表现在:

(一)城乡规划不科学,管理不统一。当前,一些城乡规划由各级政府自行编制和实施,缺乏统一的监管部门,规划编制水平不高、执行不严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有些镇村受短期利益的驱动,缺乏长远发展计划,空间布局过于分散,“中心地”功能偏弱,工业的空间、产业和人口等集聚度很低。一些小集镇建设的水平低且慢,关键问题在于规划不完整、不符合实际、执行不力等。城市和农村规划之间缺乏统筹协调,特别是对农村规划的管理非常薄弱,现有的一些规划甚至无法体现农村特点,农村无序建设和浪费土地严重,已经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新形势。

(二)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化发展水平低。

当前,不少农民思想观念保守落后,工作重心还在传统农作物种植上,导致乡镇的农业生产方式普遍粗放,农产品加工程度低,大多停留在生产原材料上,精深加工很少,附加值不高。由于农户缺技术、少经验、无资金,对二、三产业发展的认识不够,导致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迟缓。有些村几乎没有企业发展,谈不上产业化程度,即使少数村有企业,仍处于小散低弱状态,根本不具备产业规模。[3]

(三)镇村财力有限,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目前,大多数镇村没有集体经济积累,甚至部分镇村还有历史债务,难以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配套的资金保证。同时,各级政府财政投入的资金也有限,给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难度。按照城市化标准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仅靠有限的镇村财力很难解决。大部分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续建配套任务重,还有不少农村地区“通话、通电、通水、通路、通车”状况堪忧,极大地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城市化发展任重而道远。

(四)新农村社区建设不全,农民市民化困难。当前,不少乡镇正处于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试点阶段,只有少部分村庄在尝试新农村社区建设,并没有全面推广。新农村社区建设管理体制不完善,社会事业管理机制没形成,社区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仍旧普遍存在。随着农民向新农村社区集中发展,社区居民越来越多,社区越来越大,配套设施跟不上,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另外,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壁垒的影响,农民虽然住进了社区,但还没有真正享受城镇社区居民的公共事业服务,也没有实现农民向市民身份的根本性改变。

(五)基层组织建设薄弱,党建水平不高。不少基层组织中党员年龄老化、思想复杂化、分布多元化现象突出,缺乏上级党组织的有效指导和帮助,党内组织生活缺少创新,存在着重业务轻党建、重形式轻效果等问题,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减弱;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思想教育缺乏针对性,教育内容枯燥,方式方法单一,缺乏生机和活力;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存在畏难发愁情绪和等、靠、要思想,没有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和因地制宜调动群众,工作系统性、统筹性和创造性不够。

三、破解乡镇城乡一体化发展问题的对策建议

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在乡镇,关键在于统筹协调,要在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社区建设和党建管理上创新机制,最终实现城乡和谐发展,共同进步。

(一)强化规划科学管理,推动发展规划一体化

城乡规划一体化就是对城乡发展目标、性质和规模、总体布局、功能分区以及重点建筑和主要基础设施进行合理规划,展示城乡各个区域的发展前景。建议把城乡分立、多头分设的规划部门统一到一个统筹城乡规划的部门之中,对城乡建设中涉及的土地利用、工业园区建设、城镇建设、城乡住宅建设、城乡道路建设、水面和绿地分布、生态环境等进行统一规划和空间布局。按照城乡一体化的目标,统筹城乡规划,把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各项工作延伸到乡镇和村庄,构筑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城镇与农村发展格局,促进城乡联动发展。同时,认真落实城乡规划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修改、随意变更已经批准的规划,对违反规划、超越规划建设的行为,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发展一体化

围绕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跨越发展。一是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争取国拨省投专项资金,千方百计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重点实施设施农业、标准化养殖、高效制种等农业项目,抓好农业生态示范基地、花卉苗木基地等建设,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二是大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积极引进发展性资源驾驭、开发、整合基础性资源,着力培育特色鲜明、结构优良、优势互补的城镇产业体系,培育发展符合自身特色的优势产业。三是坚持企业集中、产业集聚、发展集约,加快农村集镇中心市场和商业街区建设,促进商贸物流、农村金融、旅游休闲等服务业发展,使集镇成为区域性要素集聚、商品集散、信息交流的枢纽和平台,将农民由第一产业转移至第二、三产业。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

建议市县级财政设立小城镇建设专项扶持资金,用于集镇和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道路、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补助。坚持以城市建设标准,遵循农村建设特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4]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整合资源,全面提升农村交通、水利、电力和通信等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以创建省级生态村和市级生态村为带动点,逐步实施村庄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技术,建设环境优美型、资源节约型、生态型村庄。全面开展村庄整治和环境整治,完善乡村服务功能,搞好绿化保洁,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通过开展土地和宅基地综合整治,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扶持建设,探索整村推进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加快推进农村城市化发展。

(四)加强新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农民市民化

新农村社区是小城镇的拓展和延伸,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一是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人口流动的制度保障,实施“一村一社区”管理模式,通过“建设中心村、整治基层村、培植特色村”的建设,着力建成一批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特色明显的新农村社区,促进农村人口向新农村社区转移。二是加快新农村社区教育、医疗卫生、信息网络、科技文化馆等社会事业发展,提升惠农服务大厅和村级便民服务室的功能,方便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加快推进农民市民化。三是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为切入点,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上学、就业、医疗、出行、社会保障等实际问题,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城乡党建一体化

积极探索构建统筹城乡党建一体化的新途径和办法,努力实现以党建资源的统筹来激活和带动各类资源的统筹,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全面发展。一是充分利用上级组织部门搭建好的第一书记、包联镇村领导干部等帮扶资源,积极协调帮扶单位和各村的关系,采取项目带动、技术支持、资金支持等方式,在协助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推动城乡党建资源统筹,激发农村党建工作活力。二是探索改变以行政村组为单元设置基层党组织的传统模式,把党组织设在经济组织中、设在产业链条上、设在农业协会里。通过公推直选、两推一选和竞争竞聘等办法,实施“基层人才队伍建设计划”,不断加强镇、村班子建设,选准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三是全面加强对农村干部反腐倡廉教育,扎实开展村务公开,积极推行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提高村级事务管理规范化水平。认真解决农村信访问题,确保农民合理诉求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1] 刘洋.我国城镇居民比例首次超过农村居民[EB/OL]http://politics.gmw.cn/2011 - 12/20/content-3215031.htm,2011 -11 -20.

[2] 2012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cws.mca.gov.cn/article/tjbg/201306/20130600474746.shtml,2013 -06 -19.

[3] 徐勇.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 张新光.中国乡镇改革的历史阶段划分与现实问题研究[J].公共行政,2006,(07):18 ~23.

猜你喜欢
城乡乡镇社区
社区大作战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城乡涌动创业潮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