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申遗背景下京杭大运河淮安段水利遗产的保护

2014-04-16 05:10黄克清王学梅卫爱玲
江苏水利 2014年4期
关键词:淮安市淮安大运河

黄克清 王学梅 卫爱玲

(淮安市水利局,江苏淮安 223006)

中国大运河作为一条经济命脉,不但发挥着防洪、除涝、灌溉、供水、水环境改善和航运等综合利用功能,同时也创造和传承了丰厚的运河文化。淮安市作为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在中国大运河申遗的背景下,对大运河的传承坚持建设与保护并举的原则,在保护运河水系、水环境、水生态和彰显水文化特色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

1 淮安段大运河与主要申遗点

1.1 历史演变

中国大运河淮安段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古代邗沟南起扬州以南的长江,北至淮安古末口,全程约190 km,沟通江淮两大水系。东汉建安初年,陈登任广陵太守时邗沟淤塞,改凿西道。至隋炀帝开通济渠时,又续开邗沟,从淮安至扬子入江。宋984~987年,转运使刘蟠议开沙河,为今淮安至淮阴段古运河的最早河段。元丰六年(1083年),洪泽河之上的龟山运河告成。黄河夺淮以后,洪泽河、龟山运河沦入洪泽湖中,沙河在宋元以后也逐渐湮废。明万历十年(1582年)开永济新河作为运河复线。自此后,清口以下运道全线畅通,然清口以上仍用为黄河所夺的泗水为运道,时称“借黄行运”。清康熙二十五年,于今淮阴区西仲家庄至宿迁支河口,沿黄河左岸遥堤和缕堤之间疏浚拓宽,命名为“中河”。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又将仲庄运口移至杨庄,形成中运河,至此黄运完全分立而漕运大畅。乾隆后期,里运河水逐步由归海转为归江。咸丰五年(1855年),京杭运河被拦腰折断,清口枢纽解体。

新中国成立后,淮安段大运河扩建,于1958年新开城区河道,老运河仍保留与新河相通。经1982年京杭运河全面规划综合治理以及2000年后京杭运河续建时期的整治,形成了如今的淮安段大运河面貌。大运河江苏省苏北段全长约404 km,自扬州六圩至徐州蔺家坝,由里运河、中运河、不牢河三段组成,在淮安境内长约68 km,分为中运河和里运河两个部分。其中,中运河在淮安境内从淮泗界至淮阴区杨庄,河道长约21 km。既承泄沂泗洪水,又担负两岸农田灌溉、排涝的任务。里运河在淮安市境内自淮阴区杨庄古黄河小坝至运西北闸南,经过清浦、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安区,河道长约47 km。里运河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河线的主干输水河段,也是大运河历史上最早修凿的河段。

1.2 申遗重点

淮安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是运河给予的,曾经因为其在黄河、淮河、运河河道治理、漕船制造、淮北盐集散、漕粮运输、粮食储备等方面的显赫地位而成为运河沿线与杭州、苏州、扬州并称的四大都市之一。大运河发展给淮安留下了极其丰富的运河文化遗产,包括:运河河道、堤坝、涵闸、码头等水利工程设施,运河沿岸兴建的公署、钞关、驿站、官仓等相关管理机构遗存,因大运河工程而形成的文化景观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淮安市入选申遗名单有2处遗产区(清口枢纽、漕运总督遗址)、1段河道(淮扬运河淮安段)、5处遗产点(清口枢纽、双金闸、清江大闸、洪泽湖大堤、总督漕运公署遗址)。淮安运河遗产点与水利工程不可分割,其中重要节点简介如下:

清口水利枢纽。是大运河与黄河、淮河的交汇点,素有漕运咽喉之称,历史上这里修筑的水运水利工程设施最多,其治黄、导淮、济运、通漕、减灾等一系列关键工程设施,是代表当时水工技术的领先之作。

洪泽湖大堤。是一条始建于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完建于明、清,加固于当今的重要堤防。古堤南起洪泽县蒋坝镇,北止淮阴区码头镇,全长约67.25 km。它创世界最长水坝记录,是中国水利史上沿用时间最长、修建时间最长的水利设施之一。

清江大闸。位于淮安市中心的里运河上,是明代开凿的“清江浦”上4座协同工作的节制闸之一。明清两代,有漕运咽喉之称,闸体前后水位落差较大,水流湍急,每年过闸北运漕粮达400万担左右。现存清江大闸保存完好,是中国大运河上仅存的一套保存完好的明代石闸。

总督漕运公署遗址(含淮安府衙、镇淮楼)。是明清两代统管全国漕运事务的公署衙门的遗址,位于淮安市淮安区中心,为当时统管全国漕运事务的漕运总督的官署建筑群,见证了以内河为主的中国漕粮运输的历史。

双金闸。始建于公元17世纪末,是为了解决汛期黄河水量较大在清口处向运河倒灌的问题,在清口上游建设的节制闸,后改为中河控制水位的闸,历经多次改建迁移,现存的双金闸为1922年重建。1957年,淮沭新河开挖,彻底截断盐河通道,双金闸功能减弱。

2 水利功能提升与遗产发掘保护

中国大运河已有2500年历史,大运河现状格局是历经不断治理、继承利用的结果。不论是对运河的开挖治理,还是新中国成立后治淮建设、新建江水北调、南水北调工程和航道多次大规模的整修,都是在继承利用历史形成的大运河主体河道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水利功能而进行的完善和发展。近年来,淮安段大运河的建设与管理,既保证完成水利职责任务,又按照申遗的需要,在规划、水利、交通、文化、园林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古老的运河焕发着勃勃生机。

2.1 规划设计主张文化因素

淮安水利规划以“一水三线九片,穿插节点”构成里运河历史文化长廊的基本框架结构。“一水”指的是里运河;“三线”指的是水线、绿线、文化线;“九片”指的是文化长廊32 km沿线的9大景区,即:自西向东的码头古镇秦汉文化区、九龙口水乡风光区、现代工业文明区、清江浦历史风貌区、现代都市风貌区、淮楚生态旅游度假区、河下古镇文化区、古楚文化观光区、淮安水利枢纽景区。

根据大运河申遗的要求,淮安市先后编制完成了《淮安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淮安市“十二五”水文化建设与发展规划》和《大运河淮安段清口枢纽保护总体规划》、《洪泽湖古堰旅游区总体规划》、《洪泽湖大堤周桥大塘段环境整治工程设计》、《洪泽湖大堤头坝段环境整治工程设计》、《清晏园水利区规划纲要》等,对大运河遗址点高家堰、周桥大塘、五坝、清口等实施保护,为有序做好运河整治和洪泽湖文化遗存发掘传承制定了更加明确的目标。

2.2 功能提升呼应水城风格

淮安是漂在水上的城市。里运河是淮安市一条集防洪、排涝、灌溉、水运等多种功能的综合利用河道,为进一步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实现“显水透绿”,提升城区水环境,2010年以来,淮安市启动了里运河提升工程。此项工程采用造景与水利工程相融合的方式,整体工程设计以现代景观式防洪理念为指导,采用生态草坡、钢筋混凝土护岸和木质挡板等多种防洪措施,驳岸工程采用悬臂式钢筋混凝土挡土墙结构,挡墙顶端安装花岗岩石垛,非汛期石垛间仅以铁链相连,汛期由于特殊的结构设计,可安插木闸门用以挡洪。通过防洪控制及降堤、绿化、造景,使里运河景观与防洪两大功能有机结合,打造出独具运河特色的城市滨水绿带。

为了充分展示大运河魅力,淮安市全速推进以城区河道疏浚整治、泵站拆建改造,里运河堂子巷控制、北门桥控制、大运河城区段道路工程为主要内容的主城区水环境综合提升工程,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其中,里运河防洪控制工程由里运河堂子巷控制工程与北门桥控制工程组成,兼具挡洪、排涝、通航、生态补水、城市景观和城市交通等多项功能。通过联合控制运用,里运河将成为城区一条内河,长期保持稳定的景观水位。淮安市里运河文化长廊“清江风景区”,已获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称号,并正在创建国家AAAA级里运河文化长廊景区。

2.3 措施扎实打造清水廊道

上世纪后期开始,里运河逐渐被污染,水质渐差。2007年以来,淮安市对里运河加强项目争取,突出“水洁”,实施了截污干管铺设、里运河清淤及清安河疏浚等一系列工程。通过铺设截污干管、清除里运河污染底泥和拆除里运河两岸房屋,改变了以往沿线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大运河和里运河的状况;通过整治清安河,解决了淮安市区污水处理后尾水排放问题,保证了里运河淮安城区段水质。

淮安航道整治在大运河升级建设过程中,合理选用以芦苇为主体的绿色植物作为航道岸坡防护材料的生态型护坡,在芦苇缺损段等环境敏感点,采用广场、亭台、亲水平台、雕塑等构筑物造景,错落有致的植物构成沿岸春夏秋冬四季风光带,创造了一个融自然、人文于一体的滨水景观。

2.4 经典重塑展现文化底蕴

淮安段大运河作为中国大运河申遗的重要节点,其周边分布着众多历史文化遗存。为秉承历史,展示淮安治水风采,重现河道总督府风貌,2008年以来,淮安市对清江大闸3000 m闸身闸室石工墙进行维修,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同时,不断对清晏园进行修整提升,复建总督河道部院,恢复历史格局,实施水系畅通工程,彰显园区水景特色。2013年,又按照原有规划进行提升和完善,现已成为展示淮安运河历史和水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淮安市为彰显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运河沿线恢复和修建了水渡口、济安水龙局、淮安名人故园、御码头、御龙园、河下古镇、钞关等名胜古迹。2011年底,淮安市开工建设市大清口记事碑亭、扩建清江大闸“南船北马,舍舟登陆”照壁和洪泽湖大堤起始点标志建筑工程。大清口碑亭工程位于淮阴区袁集镇桂塘村,主要设置记事石碑刻,新建古典方亭,以彰显先人治水功绩;清江大闸是淮安段运河申遗的重要节点,在对周边历史文化的营建过程中,主要扩建“南船北马,舍舟登陆”标志点石碑,展示淮安明清时期“九省通衢”的漕运文化。建设沿河风光带,通过建造仿古建筑、实施景观绿化和亲水平台等工程,使中洲公园、美食一条街、水渡口牌坊、御码头、名人故居等联成一体,生态、人文景观相互衬托、相得益彰;洪泽湖大堤起始点标志建筑工程位于淮阴区码头镇张福河东侧二河堤,主要是在洪泽湖大堤零起点处设立标志建筑物,以作纪念。

2.5 倡导文明维护健康水环境

长效管护机制是保持里运河良好水环境的重要环节,淮安水利部门通过市场化运作,将里运河保洁工作承包给专业的保洁公司,通过严格的奖惩措施对里运河实施全天候保洁。保洁人员不仅打捞水面漂浮物,清理岸坡垃圾,还要对沿线排水沟及多座泵站排污情况进行巡视,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整改。

摒弃不文明行为、保护运河环境应该成为社会共识,为此水利部门经常组织街道社区、机关干部、学生志愿者来到里运河畔,开展“美丽运河”主题宣传活动,发送节水爱水知识资料,倡导市民增强环保意识,争当河道环境保护的实践者、宣传员、监督员;对大运河沿线河道护栏进行普查和维护工作,对恶意破坏河道护栏行为,联合公安治安机关进行查处,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部分护栏进行维修更换。创新管理,将运河沿线的泵站纳入风险管理,适时进行风险评估,使其达到良好的工作状态。加强督查力度,将水路与陆路巡查相结合,全方位地开展运河河道保洁监管工作。

3 结语

大运河千年流淌,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的水利、航运、生态等功能。根据大运河申遗的时间表,2013年9月淮安市所有遗产点段已接受国际专家的现场评估,今后将进入一个永久保护与管理的阶段。面对大运河遗产保护,水利行业必然会面临新的工作内容,应该积极应对,主动包容。水利部门要积极提倡在满足工程实用功能需要的同时,在前期规划设计中融入遗产保护文化因素,对工程文化和美学价值进行可行性研究,主动提出合乎运河保护传承的规划方案,积极做好大运河遗产的保护利用。

水利工程服务于社会和人类,现代水利工程不能“模式化”,只有那些有文化生命力的工程才能不趋同,才能为一座城市传承精神、表达记忆、成就经典。

猜你喜欢
淮安市淮安大运河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淮安市强化“三个一” 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梨园寻梦淮安缘
凝眸古城淮安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放歌大运河
对淮安市城区河道生态建设的思考
遇见“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