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船重工第七一〇研究所 李 超 徐 博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信号处理电路更多的是涵盖了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的混合电路。为了使高速数字电路能够稳定可靠的工作,在电路设计阶段必须考虑电磁兼容的问题,即干扰源、干扰接受器以及二者之间的耦合路径,尤其要注意电路内部走线引起的耦合干扰。本文主要对PCB的电磁兼容设计进行分析以及实例说明。
PCB的电磁兼容性设计是解决电磁兼容性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他可以使PCB板上的各部分电路相互间无干扰,都能正常工作;可以使PCB对外的传导发射和辐射发射尽可能降低,达到要求标准;可以使外部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对印制板上的电路基本无影响。要满足电磁兼容性要求,应遵循PCB设计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下面,分别从布局、布线、电源和地、时钟信号等方面来进行详细说明。
在器件布置方面,原则上应将相互有关的器件尽量靠近,将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及电源电路分别放置,将高频电路与低频电路分开。PCB布局的一些基本原则如下:
(1)对时钟电路和高频电路等主要干扰和辐射源应单独安排,远离敏感电路;
(2)高频元器件尽可能缩短连线,以减少分布参数和相互间的电磁干扰;
(3)易受干扰元器件不能相互离得太近,输入输出尽量远离;
(4)元器件的位置应按电源电压、数字及模拟电路、速度快慢、电流大小等进行分组;
(5)接插件尽量摆放在PCB的一端,避免两侧引出I/O,减少共模辐射。
(6)易产生噪声的器件、小电流电路、大电流电路等应尽量远离逻辑电路;
(7)去耦电容和旁路电容尽量贴近对应的管脚摆放。
(8)模拟信号输入端远离信号输出端,保证信号输入端的干净
(9)多级放大器行与行之间留有一定间隙,保证各路信号互不干扰,且级联不交叉。
在PCB布线中增强电磁兼容性不仅不会给产品带来附加费用,而且会减少干扰和提高抗扰度。良好的布线习惯是经济有效的电磁兼容控制方法。PCB布线时一般先布时钟线和敏感信号线,然后布高速信号线。在确保此类信号线的过孔数最少、布线达到要求之后,再进行其他的信号线的布线。布线的一些基本原则如下:
(1)避免电路板导线的不连续性,线迹宽度不要突变、导线不拐直角,以减小高频信号对外的发射和耦合。
(2)不同频率、不同电流大小、不同模块的信号线应注意隔离,其信号走线要分隔开,不要平行,分布在不同层上的信号线走向应互相垂直,以减少线间电场和磁场耦合干扰。
(3)高速信号线特别是时钟信号的引线最易产生电磁辐射干扰。设计时走线应尽量靠近地线回路,以降低高频辐射场的耦合。特别注意要避免跨越地分割。
模拟电源与数字电源、模拟地与数字地的隔离,在高速数字电路的PCB设计中至关重要。在高速混合信号处理的电路设计中,由于既有模拟电路,又有数字电路,所以应该具有既独立又统一的模拟地与数字地。
首先对电源输出做相应的电磁兼容设计。
(1)电源输入端使用磁珠提高电源的抗干扰能力,还加入了大电容并联小电容的组合,大电容通低频,小电容通高频。电容的作用就是通高频阻低频。电容越大低频越容易通过。这样就很好滤除了电源处引入的干扰,提高了电源的抗干扰能力。
(2)芯片电源输入端采用RC滤波设计,滤除电源端引入的噪声源,提高电路抗干扰能力;对某些容易受到干扰的器件电源输入可采用LC滤波设计。
其次对地做相应的电磁兼容设计。PCB中包含既独立又统一的模拟地与数字地。独立是指为了使其电容耦合最小,两者不能交迭;统一是指模拟地与数字地在PCB上仅在一点用电感或磁珠相连。
同时还要保证地平面的完整性,地平面上尽量避免缝隙的产生。电流总是走阻抗最低的路径,低频的时候,信号走电阻最小的路径,即直线距离。高频的时候,信号走电感最好的路径,即信号线正下方的底线。因为此时的环路面积最小,环路的电感与环路面积成正比。所以,在划分地面时,最佳状态是地面上没有较大缝隙。
关于时钟信号的电磁兼容处理,有以下注意事项:
(1)不要采用菊花链结构传送时钟信号,而应采用星型结构,即所有的时钟负载直接与时钟功率驱动器相互连接。
(2)所有连接晶振输入/输出端的走线尽量短,以减少噪声干扰及分布电容对晶振的影响。
(3)晶振电容地线应使用尽量宽而短的走线连接至器件上;离晶振最近的数字地引脚,应尽量减少过孔。
在电路中大量使用高频去耦电容与大量钽电容。数字电路中,当逻辑门状态变化时,会在电源上产生一个很大的尖峰电流,形成瞬间的噪声电压。这种情况普遍采用去耦电容,它为芯片提供了所需的电流,并且将电流变化局限在较小的范围内,减小了辐射。芯片的去耦电容摆放时,应尽量贴近对应的滤波管脚,可以减少相应阻抗,这能够很好地防止因输入值过大而导致的地电位抬高和噪声。
在某些易受到干扰的信号采用隔离设计。例如增益控制部分模拟信号差分转换电路非常容易受到D/A数模转换电路的干扰,则设计时在它们之间加入了隔离放大器ISO124,并配套使用DCP010505DBP供电。
在模拟电路设计时整个中频预处理单元进行覆铜加以屏蔽,给放大器单独提供一组经过多级滤波处理的模拟电源等等,通过一系列的电磁兼容设计,来使电路的电磁兼容满足需求。
根据上述电磁兼容设计,最终绘制成PCB板及其成品如图1、图2、图3所示:
图1 信号采集板
图2 信号接收板
图3 PCB制板
首先对FPGA之前的ADC采集电路进行电磁兼容设计验证:在接收机前端输入160kHz的正弦波,使用SignalTapⅡ监测到的ADC通道输出的数据波形如图4所示,各通道波形为所输入的正弦波,且无干扰,说明FPGA之前的ADC采集电路电磁兼容设计合格。
图4 ADC通道输出的数据波形
图5 工控机端单通道接收数据
然后对FPGA之后的数据上传电路进行电磁兼容验证:在FPGA内部构建数据源,用于产生顺序递增的测试数据,通过PCI总线上传至工控机保存。图5为工控机端单通道接收数据图,可以看出数据为顺序递增的,且无断点,说明FPGA之后的数据上传电路电磁兼容设计合格。
PCB板的设计要充分考虑电路系统的性能指标和电磁兼容性要求,应用以上原则和方法反复优化设计,可提高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能。在设计过程中,要针对具体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但随着PCB工艺的提高和电磁兼容学的深入发展,混合电路的电磁兼容性能也将有显著的提高。
[1]向红权,苏先海,王瑛.PCB设计中的电磁兼容性[J].现代电子技术,2006(6).
[2]黄盛林,姜海勋.高速混合PCB板的电磁兼容性设计[J].兵工自动化,2005(4).
[3]王芳.PCB电磁兼容设计原则及其实例分析[J].印制电路信息,2010(6)
[4]陈穷,蒋全兴,等.电磁兼容性工程设计手册[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