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词语超常规搭配的背后

2014-04-16 17:28颜碧伟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捷报鸿运陶醉

颜碧伟

《在桥边》讲述的是战后德国一位受伤的退伍军人——“我”被安排在一座新桥上数过往行人的故事。其情节非常简单,但文中的言语形式,尤其是文中词语频繁地超常规搭配使用,颇值得玩味。这些超常规搭配的词语背后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笔者不揣鄙陋,在此作一管窥。

一、张冠李戴显不满

“他们替我缝补了腿,给我一个可以坐着的差使……”

文章开篇第一句,从叙述内容上看颇为平常,但“缝补了腿”这样的叙述语言却极不寻常。动词谓语“缝补”一般支配的宾语是“衣物”,“腿”受伤了,一般应该用“包扎”或“治疗”等动词来支配,而这里却说“缝补了腿”。很显然,这里是以修饰甲事物的词来修饰乙事物,这样的张冠李戴是典型的词语超常规搭配使用,在修辞格上属于“移就”,其效果是造成语言的陌生化,迫使读者放慢阅读速度,停下来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叙述,词语背后的世界是什么。

“他们替我缝补了腿……”背后的世界是什么呢?从人称“他们”和“我”看,“缝补了腿”是“我”内心的主观判断:“他们”没有把“我”的腿当作腿来“医治”,而只是冷酷地把“我”的腿当作像衣物之类的“物”来“缝补”而已。这就蕴含了“我”对那些“替我缝补了腿”的“他们”充满了一种调侃与怨恨之意。同时,这也为全文定下了一个反讽的调子。试想,这里若是使用常规的“包扎”或“医治”,那这种意味就没有了。

词语的这种“张冠李戴”现象,此文比比皆是。如第六自然段“我这心爱的小姑娘不应该被乘、被除、变成空洞的百分比……”,单看这句话,我们会疑惑“小姑娘”本是活生生的可爱的人,怎么会“被乘、被除、变成空洞的百分比”呢?“被乘、被除、变成空洞的百分比”的应该是“数字”。从前文语境来看,这里这样超常搭配,想表达的仍然是“我”不希望“我心爱的小姑娘”被“他们”当作“数字”来使。若说“我”当初被“他们”当作“物”来“缝补”时仅仅表达了“我”无奈的调侃与深深的怨恨,而此时“他们”再想将“我心爱的小姑娘”当作“数字”时,那就是“我”强烈的愤懑与行为上的抗议了——故意漏算小姑娘——“我比他只少算了一个人……我一辈子也不会把这样漂亮的女孩子转换到未来完成式中去”。而这些,都是通过言语的张冠李戴或超常规搭配实现的。

二、大词小用显嘲讽

大词小用,指的是用表意范围较大或程度较深的词去形容范围相对较小或程度相对较浅的对象的一种语言超常规搭配使用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词语的张冠李戴,只是这类搭配又有一般的张冠李戴所没有的效果,它能使所述事物“升级”,破坏平衡,产生幽默嘲讽的效果。

先看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大词”,如陶醉、精明能干、捷报、容光焕发、幸福等等。

陶醉,一般是形容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的享受情况。“一些毫无意义的空洞的数字使他们陶醉”,“数字”,在“我”看来是“毫无意义的空洞的”,在“他们”看来却是“使他们陶醉”。按照我们的生活经验,“数字”“使他们陶醉”这原本是不合理的。用“陶醉”这个程度很深的词来形容“他们”对“数字”的热爱,这是夸张的,更是“我”对“他们”痴迷“数字”的嘲讽,在语言逻辑上即构成了超常规搭配。

与此如出一辙的还有“精明能干”“捷报”“容光焕发”“幸福”等语词。“用数字来表明他们的精明能干”“送给他们一个数字的捷报”“数字愈大,他们愈加容光焕发”“他们的幸福掌握在我手中”……“精明能干”“捷报”“容光焕发”“幸福”等等,都是因为“数字”。与上文对“陶醉”的分析一样,按生活逻辑,“精明能干”“捷报”“容光焕发”“幸福”等与“数字”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但“他们”却偏偏以“数字”显示“他们”的“精明能干”,因“数字”的“捷报”而“陶醉”“容光焕发”“幸福”……在“他们”心中,生活就是“数字”,“数字”就是生活——“数字”已经是一根魔棒,“他们”既将他人异化为“数字”,“他们”自己也已经被“数字”所异化。所以,“他们”眼中有的只是“数字”而非“人”,对受伤的“我”有的只是“缝补”而非“医治”!

再看与“我”直接相关的“大词”,如怜悯、美差、鸿运等等。

“当我发起怜悯来时,就送给他们几个。”怜悯,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送数字,本算不得什么同情不同情,更不用说怜悯,何况,这里不幸的不是“他们”而是“我”,可“我”却反过来“怜悯”“他们”,怜悯的方式是“送给他们几个(数字)”——这是“我”对“他们”眼里只有冷冰冰的“数字”的揶揄。

“美差”和“鸿运”。美差,本指条件优越非常称心的差事。鸿运,指大的好运气,如升官、发财、生子等。为什么要将“数马车”的差事说成“当然是美差”“简直是交了鸿运”呢?“数马车”是条件优越非常称心的差事吗?能升官发财吗?这与前面“数人”的差事又有什么区别呢?既不称心,也不能升官发财,与“数人”最大的差别只在于“马车一天最多只有二十五辆,每半小时在脑中记忆一次数字”——五十步与百步,数字,还是数字——“他们”以“数字愈大”“愈加容光焕发”;而“我”,以数的数字少为“美差”,为“鸿运”。文章就是通过这样漫画式的笔法,故意将大词小用,将人物的爱憎喜好鲜明地凸显出来——“他们”对“数字”是陶醉与痴迷的,而“我”对“数字”却是厌弃与鄙夷的。

最有意思的是“永垂不朽”的超常使用。“所有一切有幸在这几分钟内在我朦胧的眼睛前面一列列走过的人,都不会进入统计中去而永垂不朽了……”意思是说,这几分钟内没被“我”数进去的人将“永垂不朽”。

永垂不朽,本指伟大精神和光辉业绩流传长久,永不磨灭。这个词一般用在很庄重的场合。“我”却说“他们”没被“统计进去”将“永垂不朽”!我们是否可以推想,若被数进去被统计进去,就意味着“速朽”呢?统计数字居然有这么大的魔力?统计与不统计居然有这么大的差别——它可以让人“速朽”或“永垂不朽”?这是典型的夸大其词——大词小用,其言下之意是人一旦被异化为冷冰冰的数字后将“速朽”——人是不应该被异为化数字的——这是否也意味着“我”对战后的德国将人异化为“数字”的憎恨与反抗?

综上所述,作者伯尔借助大量的超常规搭配的言语,幽默诙谐地揭示了战后德国将人异化为“数字”和“数字”异化着人的现实,引发读者对这一现象的忧虑与思考。

[作者通联:浙江青田中学]

猜你喜欢
捷报鸿运陶醉
还能是谁
《前程万里鸿运照》瓷板
超级秀场 鸿运当头
吹牛不交税,作文共陶醉
简述《鸿运连连》的艺术气质及人文魅力
鸿运当头
你美丽,我陶醉
云,令我陶醉
古代“高考”录取通知书是啥样的
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