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随溪
【关键词】词意理解 动态化 生活化 具体化 整体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A-
0079-01
与传统教学中的词意理解相比较,新课堂中倡导以新颖的方式引领学生自主理解词意,让学生在动态化、生活化、整体化和具体化教学中深化对词意的理解,拓展学生对词语的领悟能力,从而为后继文本教学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动态化——化静为动
小学生会对具有活泼、生动表现形式的事物有着明显的兴趣倾向。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词语特点进行独具匠心的加工与重组,使静止在纸面上的词语能够在鲜活的场景中显现出来,让学生在兴致盎然的观察和想象中完成对词意的理解。要想牢牢地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形象性思维,教师需要将词语中蕴涵的意义通过一连串的动态画面展现出来,让词意在学生的脑海中烙下深刻、明晰的印记。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月亮湾》一课中,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词语“一群群”时,采用动态呈现画面的方式引导学生形象地理解词意。
师:河水真清啊!我们能看到鱼儿在水中快活地游来游去呢!小朋友们,河里的鱼儿多吗?你怎么知道的?
生:多。课文里说是“一群群”鱼儿。
师:哦,我明白了。(出示“一群鱼”的图片)这是一群群鱼儿吗?
生1:不是,是一群又一群的鱼儿。
师:原来是两群鱼儿的意思。(又出示了“一群鱼”的图片。)
生2:不是。“一群群”的意思就是一群接着一群,有很多群。
师:(出示很多群鱼儿的图片)是啊!一群鱼儿游过去,后面又来了一群鱼儿,再往后看,还有很多群呢!
二、生活化——化远为近
在理解词意的过程中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联想到有着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活生活中经历过的情感体验,从而让词语从纸面上跃然而起,学生在理解词意时就会有种油然而生的亲切感,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菩萨兵》一课时,对文中“朱总司令就带领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中描写劳动场景的“热火朝天”一词,教师采用了直观画面与生活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学生准确地理解词语并能灵活地运用。
1.直观感受。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劳动时的表情和动作,引发学生思考:他们在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
2.回忆体验。师:你在生活当中遇到过哪些“热火朝天”的场景?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热火朝天”的气氛?
3.渗透蕴伏。师:想象一下,你在生活中还会有哪些“热火朝天”的场景?你打算在这些场景中怎样表现自己呢?
教师有意识地将词意的理解过程分为了三个环节,从抽象到具体,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地把词语带入鲜明的生活场景中,促进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发展,提升了学生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三、具体化——化虚为实
在处理一些较为抽象的词语时,教师可以通过化虚为实的方式,启发学生回忆所见所闻,将抽象的词语进行扩展和填充,以具有代表性的场景描述来理解词语的内涵。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时,对文中“一群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气势汹汹地嚷道”一句中的“气势汹汹”一词,教师并没有机械地让学生记忆词语的字面意思,而是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将杂草对小稻秧的各种恐吓、威逼的话语补充完整,学生通过生动反复地朗读,体会到词语中蕴藏着杂草的蛮横以及小稻秧的无助,从而让抽象的词意变得生动鲜活。
四、整体化——化零为整
将词语置于整个文本内容中进行理解,不但有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词意,拓展词语理解的内涵,同时促进学生对文字运用的独特感悟,为后继阅读教学做铺垫。整体化的词意理解建立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体会之上,教师可以灵活处理和变通,如将词语教学分散到阅读教学中进行词、文串讲;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哪吒闹海》一课中,为了帮助学生体会神话故事的独特魅力,笔者以文中的“法宝”一词为出发点展开阅读教学。
师:这一天,小哪吒带着他的混天绫和乾坤圈来到了大海边。这两件东西可神奇了,它们都是——
生1:法宝!
师:混天绫和乾坤圈为什么叫做法宝呢?
生2:因为它们都是小哪吒的宝贝。
师:哦!这个新书包是妈妈刚买给我的,是我的宝贝,那这个书包是法宝吗?
生3:不是。法宝都很厉害!混天绫可以喷出一团团火焰,还能把人紧紧捆住。乾坤圈比一座大山还要重呢!
师:对啊!神话故事里有很多非常厉害的法宝,这些神奇的法宝能够让故事中的人物具有很了不起的本领呢……
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只有真正透彻地理解词意,学生才能在阅读过程中深入到文本中去,从各个角度理解词意,使得学生对词意的理解更加饱满、充盈。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