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桂妮
【关键词】阅读教学 现状分析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A-
0055-02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本县多年参加来宾市小学毕业水平质量调研的质量分析来看,“阅读与理解”这一知识版块的得分率都是最低的。如何提高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现就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试作分析,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教学目标偏离课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学常常偏重人文性,弱化了工具性,知识的学习缺乏实效,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落实,价值观教育的期望值偏高,三维目标不能有机结合。
课堂上,教师大多注重分析课文内容,少品味语言特色;注重讨论思想教育、社会问题,集思想品德课、环保课于一体,却不研究文章的表达方法,不注意语言的积累;只关注写了什么,不探讨怎么写,写得怎么样。以上问题表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和“三维目标是统一体”这两个教学理念在教师的认识和实际教学行为上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做到各阶段教学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
【纠正策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5课《翠鸟》是一篇状物课文,全文共5个自然段。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小鸟——翠鸟。课文在展示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同时,呼吁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整篇课文层次清晰明了,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的爱鸟情感。文章的写法特点鲜明,是培养学生语感、指导学生写作的范文佳作。教学中若只注重引导学生爱护鸟类、与动物和谐相处是不够的。为能正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师可借助文本安排“小练笔”指导学生仿写练习,明确“教”的思路和“学”的方向,努力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师只有吃准教材目标,才能更好地研究教材,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从根本上解决“教学目标偏离课标”的教学现状。
二、教学方法盲目追风
教学方法盲目追风,表现在教学进程过“快”,文本理解过“浅”,教学活动中资源引入过“滥”,实践练习过“少”,情境创设牵强附会,媒体运用辅而无助,师生、生生交流浅层次……语文课堂丢失了最质朴的倾听、朗读、思考、表达的形式,迷失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目标。比如,教师把安排合作学习当作好课必备的一个教学环节。以下表格反映的是某次课堂合作学习的观察数据: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到,“小组讨论时间(合作)”是13秒钟,学生在13秒时间里能解决什么问题呢?该设计明显不符合教学的实际。
【纠正策略】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理念上教师不可拘泥于一种教学形式,更不能盲目地追风,而应该努力做到“充分的自主、有效的合作、适度的探究”,这样才是有效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不管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通过怎么样的形式组织教学,都要结合学生实际及教学内容的需要,落实学科的教学目标,以训练和提高学生在本学科中应具有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三、教学内容研究不到位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去年的树》的中心是“要保护环境,爱护树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信守诺言,珍惜友情;要无私奉献。”一些教师由于对文本研究不够深入,仅从文中“去年的树、砍倒、找树”等词句的理解来突出“要保护环境,爱护树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学,却忽略了文中这样的对话和描述: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
教师忽略了对“信守诺言,珍惜友情”方面的理解,导致对教材编排的体系、编排目的把握不够准确,对课程内容相关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不够到位。
【纠正策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阅读教学建议中说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也就说,阅读教学要提倡多元解读,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但前提是尊重文本、“把握大意”,不能似是而非,更不能无中生有。因为这不仅事关准确理解课文内容,而且涉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四、教师角色把握不准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和引导者,但是不少教师对自身角色的把握并不够到位。以下是在一次区级新课改探究课现场比赛活动中,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搭石》第4段课文的片段。
师:老人叫年轻人背他了吗?
生1:没有。他要看年轻人是否主动背他。
师:人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是“理所当然”的呢?
生2:妈妈照顾我们是理所当然的事。
生3:欠债还钱是理所当然的事。
生4:扶老人过马路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从理所当然”这个词语可以看出建搭石的人有什么品质?
生:助人为乐……
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并没有发挥作为学生的引导者的作用。比如,学生说“妈妈照顾我们是理所当然的事”时,教师没有对学生的说法进行科学引导,会让其他学生也认为“妈妈照顾我们是理所当然的事”,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纠正策略】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独特体验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当听到学生的回答有悖于德育所提倡的“诚信”“谦逊”“善良”等准则时,教师的“导”要及时、要导在关键处。如上述例子中,教师应当列举素材及时给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从中明事理。教师只有正确定位自身角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提高其精神内涵、文化品味和审美趣味。
总之,教师只有明确阅读教学目标,认清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才能让阅读教学中的“字、词、句、段、篇”等知识,以及学生的“听、说、读、写、书”等能力在课堂中扎扎实实地得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