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幼儿行为习惯培养

2014-04-15 12:58王茜
甘肃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幼儿

王茜

〔关键词〕 幼儿;养成教育;行为习

惯;培养;家园共育;榜

〔中图分类号〕 G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6—0054—01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幼儿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当前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抓好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应善于抓住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1.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要培养幼儿健康的饮食习惯,也就是要教会幼儿吃饱、吃好,而不要偏食、挑食,防止某些身体元素的缺失;要经常提醒幼儿喝白开水,保持身体的健康等。其次,要培养幼儿的卫生习惯,简单地说,就是要让幼儿知道讲卫生的好处,要爱清洁。再次,要培养幼儿规律的休息习惯,要让幼儿能定时睡觉,睡觉时不吵闹等。

2.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文明、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行为举止,与周围事物良好相处的行为方式,做事专心等等。科学研究和事实都表明,决定人能否成功的关键往往取决于人的非智力因素,如做事有条不紊、诚实守信、细心、耐心、恒心等优秀的品质,而这些都源于最初步习惯的养成。因此,可以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幼儿学会做人的基础,教师在一日教学的环节中要重视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渗透和培养。

3.培养幼儿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主要包括礼貌待人、尊重他人,能够平等地与他人交往,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等等,这些好习惯的养成关系着幼儿良好交往能力的形成,这也是未来社会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因此,从小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教师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幼儿,为幼儿社会性的良好发展创造机会和条件。

4.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未来人才所需要的全面素质和劳动技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很多家长和老师却往往忽视对幼儿的劳动教育,不重视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在家里,幼儿有舒适的生活环境,所有事情都是父母包办;在幼儿园,老师也是很少安排幼儿劳动,致使幼儿动手机会少,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因此,教师和家长首先要有培养幼儿劳动的意识,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其次,教师和家长要创设各种活动环境,培养幼儿的劳动兴趣。再次,要通过一日的生活活动渗透,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

二、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幼儿的榜样

幼儿对于自己的启蒙老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尤为上心,他们会不自觉地模仿大人的言语和行为。因此,教师或家长不雅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能会误导幼儿。所以,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幼儿的榜样,平时要很好地注意自己的言行。如,教师看到书架旁掉了很多书,就对正在玩耍的小朋友说:“你们看,书本都掉在地上了,我们把书捡起来好吗?”然后当着幼儿的面把书一本一本地捡起来放回书架上。此后如果有类似情况发生,幼儿会照着老师的行为去做。家长在家的行为也要同教师一样,在孩子面前要做好表率。

三、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家长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的要求。结果,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依赖性强的不良习惯。幼儿在生理、心理上都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如果孩子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行为模式在家中得不到家长的配合,就会让幼儿园的教育功亏一篑。因此,幼儿园的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呢?首先,家长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围。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才会情绪稳定,才能感受到温暖愉快;其次,家长要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要使幼儿从小养成爱美、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再次,要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样也要如此要求孩子。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编辑:王金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