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用“计中计”炸毁苏联输气管

2014-04-15 12:50
环球时报 2014-04-15
关键词:克格勃条线西伯利亚

林爽喆 天然气成为俄罗斯当前与乌克兰和西欧角力时的重要筹码,这个招数早在苏联时期就屡屡奏效。西方则绞尽脑汁试图破解。1982年夏天,苏联泛西伯利亚天然气管线发生一次特大爆炸,冲天的火光连美国的太空卫星都看得一清二楚。尽管这次爆炸发生在偏远地区,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对苏联经济的打击却异常沉重。知情人士透露,是美国中情局设下的毒计导致了此次爆炸,目的就是摧毁苏联的经济命脉。美国拒绝向苏出售软件 泛西伯利亚天然气管线又称“乌廉戈-波马利-乌日哥罗德天然气管线”,这条管线将产自西伯利亚乌廉戈大气田的天然气,一直输送到乌克兰西部的乌日哥罗德,全长4500公里。当时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已经成为苏联最重要的经济来源,而缺乏能源又富有资金的西欧诸国乃至日本,则对进口苏联石油和天然气异常积极。在泛西伯利亚天然气管线修建期间,德意志银行、日本进出口银行以及法国的银行都向这一工程提供了大量贷款。 资金问题解决了,技术问题却难以解决。由于该管线设计十分复杂,阀门开关等运转动作需要用电脑上的一种高级自动控制软件进行控制,这种控制软件名叫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当时苏联人还没能掌握相关技术。苏联政府首先想到的是向美国购买,但很快遭到拒绝。鉴于这条管线可为苏联从西欧及日本等富国手中换回大量的硬通货,苏联政府决心动用克格勃来解决这一问题。克格勃窃来问题软件 苏联早在1970年就在克格勃框架内建立了一个“T局”,专门用来窃取苏联所急需的西方科研成果。而“T局”下属有一个“X条线”,其成员混迹于苏联前往美国的各代表团中,充当科技间谍。当时美国的尼克松总统致力于改善美苏关系,因此许多苏联代表团来到美国,这给了克格勃可乘之机。据一些西方人士回忆,“这些苏联客人在参观波音公司时,会偷偷地盗窃金属样品,并粘在鞋底盗运回国”。据悉,“X条线”下属的间谍超过200人。 拥有如此神通广大的间谍队伍,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自然是手到擒来。不久,克里姆林宫就等来了好消息——克格勃间谍从一家加拿大公司那里成功盗取了莫斯科梦寐以求的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欣喜若狂的苏联立刻将这套软件在整条泛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上进行测试。刚开始时,似乎一切正常。1982年,泛西伯利亚天然气管线开始运转,将天然气通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东欧一直输送到西欧,滚滚利润开始落入苏联政府的腰包中。 不料,就在1982年6月,北美防空司令部的一颗在轨人造卫星侦察到,西伯利亚荒原上发生了一次巨大的爆炸。这次爆炸所产生的火球破坏力相当于3000吨TNT炸药,当量是美国在广岛所投原子弹的1/4。北美防空司令部原本以为侦测到苏联的一次核试验,美国军方许多官员也对此表达忧虑。只有中情局气定神闲,表示没必要担心任何事。不久消息传来,该事件不是苏联进行核试验,而是泛西伯利亚天然气管线发生超级爆炸,这次爆炸正是中情局的“杰作”。苏联工程师叛变泄露天机 原来,美国人早就知道苏联间谍窃取西方技术的事情,并且玩了一招“将计就计”。 1981年7月,西方政府首脑在加拿大的渥太华举行七国峰会。在会场上,法国总统密特朗突然神秘地将美国总统里根请到一边,说要与他分享“有趣的信息”。密特朗告诉里根,法国政府掌握了一份文件,里面是有关克格勃间谍对美国工业界进行渗透的详细信息。提供这份文件的人名叫弗拉基米尔·维特洛夫,一名53岁的苏联工程师。 从1965年开始,维特洛夫在法国居住了5年,后来被克格勃的“T局”吸收。在“T局”内,维特洛夫的主要职责是评估“X条线”特工获取的技术情报价值。但正是在这一时期,维特洛夫对苏联渐渐开始失望,最后他决定叛变。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维特洛夫与先前在法国居住时认识的汤姆森公司工程师雅克·普利福斯特取得联系,通过后者向法国领土监护局(DST)正式“效忠”。从1981年春到1982年春,他总共向法国提供了超过4000份秘密文件,导致超过250名驻扎在全球,来自克格勃“T局”下属“X条线”的工业间谍暴露。法国人欣喜若狂,他们还给了维特洛夫一个带有不详意味的代号“告别”。 密特朗向里根分享了“维特洛夫文件”中的部分关键内容。获得新情报的中情局发现事态严重:苏联间谍为弥补自身技术不足,已是无孔不入。根据“维特洛夫文件”,苏联工业间谍获取的技术,主要涉及雷达、电脑、机械工具和半导体。被列入“需求名单”的重点技术,他们已通过盗窃手段到手了2/3。 中情局“将计就计” 中情局并没有立刻动手将“维特洛夫文件”中列出的250多名间谍全部逮捕,而是“将计就计”。维特洛夫向西方泄露的信息中,最重要的是一份有关“T局”正在寻求的技术名单。中情局于是和美国国防部以及联邦调查局开始合作,着手进行一项大型的计划,其宗旨是:在“T局”正在寻求的技术中故意植入恶性信息,让苏联战机、宇宙飞船、机械零件和化学物品生产过程中,充满危险的不确定因素。在接下来的几个月,这些被故意篡改过的技术信息逐步进入苏联的制造和军工领域,在苏联的拖拉机、化学物品生产以及飞机研发等领域埋下了诸多“定时炸弹”。这其中,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中情局通过“维特洛夫文件”知道苏联对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很感兴趣,并且在对美国公司求购遭到拒绝后,派遣间谍进入一家加拿大公司企图盗取这一技术。中情局特工决定让苏联人得到一种“特殊版本”的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软件,并且将这种软件提供给所有可能已被苏联间谍渗透的加拿大公司。苏联间谍果然偷走有问题的软件,导致前文提到的大爆炸。 这条管线的爆炸严重打击了苏联试图依靠出口能源换取硬通货的计划,直到1986年,苏联经济依然在泥沼中挣扎。北约随后将大量“T局X条线”的间谍驱逐出境,彻底断绝了苏联获取工业技术的这条重要途径。对于1982年那次爆炸的真相,苏联一直不知所以。直到1996年,中情局相关文件解密,人们这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1982年1月,法国情报机构不再向维特洛夫收取情报。据说此后维特洛夫在莫斯科一座公园内散步时,突然用刀刺向自己在克格勃工作时的同事和另一个女人,行凶动机不明。后来苏联警方就此事展开调查时,他向西方提供情报的行为曝光。维特洛夫于1985年2月23日以叛国罪被处决。▲

猜你喜欢
克格勃条线西伯利亚
海明威与克格勃
浪漫成灾,蝴蝶“入侵”西伯利亚!
普京从中学起就想加入克格勃
算算向日葵
有条有理填写数阵图
勃列日涅夫维护稳定举措分析
前克格勃高官家中自杀
巧巧巧妙妙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