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服饰的文化传播功能

2014-04-15 10:45杨天宇
新闻世界 2014年3期
关键词:文化传播符号

杨天宇

【摘 要】服饰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具有文化传播功能,本文着眼于苗族服饰文化,借助传播学和符号学理论,解读苗族服饰中的文化符号,探究苗族服饰的文化传播作用。

【关键词】苗族服饰 符号 文化传播

服饰是衣服和饰品的总称,包括服装、鞋子、袜子、帽子以及配饰等。在原始时代,服饰仅仅是用来遮羞御寒,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服饰也慢慢地向实用、美观的方向演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因素渐渐渗入到服饰文化之中,至此,服饰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成为一种文化工具,衍生出符号的意义,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

服饰作为群族的区别的标志,是随着氏族、部族民族的产生而产生的。①我国拥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这种传统服饰不仅是一种实用的物品和美觀的装饰,而且是民族历史及文化传统积淀的产物。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都与这个民族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历程紧密联系,从而表现出自身鲜明的独特性。②

服饰文化是人类创造和完成自身世界与历史的第一项活动。③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各具鲜明特色,诞生于人类历史的童年时期,保留了人类的古朴纯真,记录着各民族的性格特征和文化内涵。我国苗族服饰被誉为“记在衣上的历史”和“穿在身上的图腾”。可见,苗族人主要依靠服饰来记录和传承本民族的历史,而丰富多彩的苗族服饰也体现了苗族人的社会习性、风俗文化等情况。

本文从符号学和传播学角度分析服饰作为媒介的一种所承担的文化传递功能,并以苗族服饰为例,探究苗族服饰的文化特征及其在传承与传播苗族文化中所起的作用。

一、服饰:文化传播符号

现代符号学之父索绪尔1894 年提出符号学概念,在索绪尔的符号学体系中,他把符号定义为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统一体。关于专门的媒体服饰符号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法国符号学大师罗兰·巴特。他应用他在语言学和符号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将流行服装杂志视为一种书写的服装语言来分析,并将这种书写的服装看作是制造意义的系统,也即制造流行神话的系统。其功能不仅在于提供一种复制现实的样式,更主要的是把服装视为一种神话来传播。④罗兰·巴特曾指出:“衣着是规则和符号的系统化状态,它是处于纯粹之中的语言……时装是在衣服信息层次上的语言和在文字信息层次上的言语。”服饰自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具有附着于体肤之外的标识意义。⑤在传播学的语境中,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其中语言符号是指以文字为中介,传播者通过语言规则、句法规则和编辑原则,对各种内容进行编码,受众则以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图式对符号进行解码,并由此接受符号意义。而与此相对应,非语言符号则是指包括传播情境中除言语外的一切由人类和环境所产生的刺激,这些刺激对于信息发出者和接受者都具有潜在价值,可进一步划分为声音符号和图像符号。⑥显然,服饰属于非语言符号中的图像符号。

服饰作为一种传播符号在人类社会历史中承载着诸多文化意义。首先,服饰蕴含着人民的生活习俗、文化制度和宗教信仰等内容,体现着人们的审美情趣、色彩爱好。其次,服饰更是一种伦理制度、社会等级的体现。在古代,服饰承载的制度文化主要体现为等级制度,而在现代,制服则成为职务的象征。同时,服饰也是审美文化的载体,是人类审美心理的物化,它不但能显露出穿戴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方面的信息,而且也标志着他的修养、兴趣、气质和审美爱好。⑦

二、苗族服饰的符号传播解读

苗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支系民族,丰富独特的服饰文化是苗族文化百花园中的一道独特风景。

苗族服饰的底布多是土布,色彩多为冷色调的青色、靛蓝,并且多在袖口、衣领、下摆、裤脚等地绣花。苗族服饰的纹饰大致分为三类,分别是几何纹、动物纹和植物纹。

我们通过透视苗族服饰中几个常见的纹饰来发现苗族服饰的背后蕴含着的独特的历史内涵和文化意蕴。

1、蝴蝶纹

据考证,蝴蝶纹是苗族纹饰使用地区最广,也是最主要的纹饰之一。由于蝴蝶具有旺盛的繁殖能力,因此契合了苗族人渴望繁衍子孙后代以壮大氏族的理想。苗族服饰中的蝴蝶纹几乎是随处可见,且姿态各异。苗族女子的衣服上常常秀有蝴蝶纹,目的是祈求得到“蝴蝶妈妈”的保佑。

蝴蝶纹饰在苗族文化中传承着苗族神话“蝴蝶妈妈”的故事。相传从枫树上掉下的枫叶化为了蝴蝶,蝴蝶与泡沫结婚后生下了十二个蛋,分别孵化出了姜央、雷公、老虎、大象、水牛等动物及诸神。苗族人认为是蝴蝶妈妈生下了苗族的祖先,于是苗族人将蝴蝶奉为本族的母祖大神。

2、龙纹

龙纹是苗族服饰中使用较为普遍的一种纹饰,这在现代人看来或许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因为我们都是以“龙的传人”自居,但是在封建的古代,龙纹是只有皇族才能使用的,而那时的苗族人就大胆地使用龙纹,这是十分罕见的。这或许是因为苗族与当时的中原地区相距甚远,且信息不通。而且苗族人的龙纹与皇族的龙纹差异十分显著,若是不了解苗族文化的汉人很难看懂苗族的龙纹。

苗族人的龙纹是牛头或是凤头,身体则有蛇身、鱼身和鸟身,另外还有虾须、虫足等等。龙纹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有水牛龙,龙头牛身,头上长有一对水牛角;蜈蚣龙,长有蜈蚣的头,细长的身体上长满须鳍;人头龙,人的头,但长有角,蛇身鱼尾,长满甲片……

从龙纹纹饰的多姿多彩中可以看到苗族人的宗教哲学观,苗族神话中所描绘的龙有善恶好坏之分,人可以变成龙,牛羊鱼虾也可以变成龙,龙也可以具有人的特征,具有其他动物的外观或是本领,体现出了苗族先人的一种万物皆有联系的朴素哲学观。

3、鱼纹

鱼纹也是苗族服饰中一种常见的纹饰,这与苗族人的生活习性和文化信仰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苗族是个具有渔猎习性的民族,相传苗族祖先沿河迁徙南下,主要是靠途中捕食鱼虾为生,因此苗族会用鱼形符号表达对祖先尊敬与怀念。

苗族有句俗语是“旧欧若旧然。”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河流断流枯竭的时候鱼才会绝种。这句话可以看出苗族人对鱼类旺盛的繁殖能力和顽强的生命力的崇拜,因此在苗族人的文化观念中,鱼是多子多产、人丁旺盛的象征。

苗族服饰中的鱼纹纹饰也是丰富多彩的,有人头鱼身、龙头鱼身等等,另外多与荷花莲子等纹饰配在一起使用。

三、苗族服饰的文化传播作用

苗族服饰作为重要的苗族文化传播符号具有“无字史书”、“记在衣上的历史”和“穿在身上的图腾”等美称。加拿大著名学者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的观点,依照着麦克卢汉的观点,服饰就是皮肤的延伸,承担着传承与传播信息的功能。

苗族服饰以其物态形式最直接地向世人传播着苗族的物质文化水平。通过观察苗族服饰的质地、款式以及刺绣、挑绣、蜡染等技艺可以看出苗族的生产力水平。苗族服饰的绚丽多彩与苗族人熟练地掌握了纺织技术、刺绣技术、染色技术以及冶炼技术和银饰制作技术有着紧密的联系。

苗族的传统服饰主要是百褶裙,多刺绣、蜡染装饰,衣裙的颜色主要是红、黑、白、蓝、黄五种,是典型的“五色”衣服,穿上之后,色彩斑斓,吸引眼球。苗族样式精美、品种丰富的银饰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必定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这也说明该民族早就掌握了冶炼与制银的技术,而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渐渐臻至佳境。

苗族服饰传播的不仅是穿着者的审美品位,更是一种身份认同的符号。通过穿着极具本民族特色的服装,穿着者,即传播者,就是以服饰为媒介告诉受众“我是苗族人。”苗族服饰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有了款式、质地、色彩上的差别,成为区别不同社会地位等级的重要标志,因此,苗族服饰具有向外界传播其伦理制度文化的功能。

比如苗族支系繁杂,而苗族服饰就成为同一支系认同的标志。苗族服饰分为上装、下装和头饰,相同支系的苗族服饰的上装、下装、头饰在款式、造型上相同,其质地、颜色、图纹也相同,包括穿戴的方式、部位,服饰的长短、宽窄皆一致。同时,便装及盛装的上装、下装、头饰皆以统一的形式出现,不能混淆且缺一不可。苗族服饰的稳定性、延续性极强。苗族人一旦归属于某一个支系,他们穿着的服饰在款式、造型、颜色、图纹等方面要和传统一样不得更改,并一代代传承下来。

此外,苗族服饰更是作为一种苗族的生活模式和文化传统而存在的,是苗族人根据自身生活的需要和情感的需求而创造出来的。苗族人借助他们的服饰来传承与传播自己的文化和历史以及他们的生命观、价值观等观念信仰。

结语

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总是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实现的。文化传播的介质是多种多样的,有语言媒介、文字媒介、电子媒介等,文化通过这些媒介不断地传播开来,传承下去。服饰是文化传播中的一种媒介,是一种实用性的物态媒介,是可观赏的,可触摸的,同文字和声音等媒介有着很大的差别。⑧

苗族服饰形态各异、制作精美,是苗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苗族人的历史文化,凝聚着苗族人的勤劳智慧,反映着苗族人对美的追求,记录着苗族历史的足迹。

苗族服饰在传播苗族文化中發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苗族服饰将其物质形态与精神文化结合在一起,通过各种符号传播着苗族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是苗族历史文化的移动传播媒体,以一种最直观的形式向世人展示神秘的苗族。□

参考文献

①杨鹃国:《符号与象征——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M].北京出版社,2000

②李汉柏:《新世纪的彩霞 首届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红旗出版社,2003

③戴平:《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④罗兰·巴特著,敖军 译:《流行体系—符号学与服饰符码》[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72-75

⑥曾琦,《流行服饰文化传播中的符号化研究》[D]. 四川大学,2006

⑤罗兰·巴特:《符号学美学》[M].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21-22

⑦曾艳红,《服饰:文化的一种载体及传播媒介》[J].《丝绸》,2013(1):59

⑧郑海霖、徐涛、刘松,《探析少数民族服饰在文化传播中的体现》[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

(作者: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2012级硕士)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文化传播符号
学符号,比多少
“+”“-”符号的由来
变符号
英语新闻中文化传播的特色与现状
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读《申报》女性广告,享文化传播之精华
倍图的全符号点控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