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低俗小说》的暴力内容分析

2014-04-15 10:32胡然
新闻世界 2014年3期
关键词:暴力美学内容分析

胡然

【摘 要】昆汀·塔伦蒂诺的代表作《低俗小说》被认为是昆氏“暴力美学”的范本之一,它展现了昆汀独特的暴力美学——暴力的日常化和游戏化。本文通过设定类目,对《低俗小说》进行暴力内容分析,认为昆汀的暴力美学在《低俗小说》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

【关键词】暴力美学 内容分析 《低俗小说》

一、《低俗小说》简介

《低俗小说》堪称世界影坛非线性的叙事电影的代表作,导演昆汀·塔伦蒂诺使用循环中嵌套倒叙多线并进的精巧结构进行叙事,将6个独立又紧密相连的故事串联起来,加上个性化的人物表现以及语言,展现了黑色幽默和哲学思辨。

本片由“文森特和马沙的妻子”、“金表”、“邦妮的处境”三个故事以及影片首尾的序幕和尾声五个部分组成。序幕包含两个故事,一对鸳鸯大盗“小南瓜”和“小兔子”在早餐时突发奇想决定打劫餐馆,并立即拔枪开始行动。洛杉矶的黑社会大哥马沙的手下朱尔斯和文森特奉命夺回马沙被侵吞的皮箱,并杀死了除内线马文以外的两个青年。“文森特和马沙的妻子”讲述了文森特应马沙的要求陪他的妻子蜜儿一个晚上,两人共进晚餐,并获得了扭扭舞的冠军,回家之后,蜜儿吸食毒品过量而昏死过去,文森特驾车把垂死的蜜儿带到毒贩兰斯的家里,经过一番手忙脚乱的抢救后,蜜儿终于苏醒过来。“金表”是关于拳击手布奇的故事,他有一块祖传的金表。为了在博彩时赢得一笔大钱,布奇违背了与马沙的诺言,将对手活活打死,然后准备与女友远走高飞,但次日清晨,布奇却发现女友忘记带上金表,只好返回去取,歪打正着杀死了追杀自己的文森特,却在返回的路上巧遇马沙,两人追赶扭打到一家杂货店,该店老板与同伙对马沙实施性虐待,布奇本可以逃走,但还是回来营救马沙,最终两人冰释前嫌。“邦妮的处境”回到了朱尔斯和文森特执行任务的清晨,当天凶案现场的厕所里还藏着一个人,这个人跳出来向朱尔斯和文森特射击,却奇迹般的一枪未中,最终被两人射杀。朱尔斯以为一枪未中是“神谕”,决定洗手不干。在回去交差的路上,文森特无意一枪将马文爆头,为了避免被警察发现,他们只好到朋友吉米家寻求帮助。吉米的妻子邦妮一个多小时后要下班回家,如果她看到这个情景,一定会愤怒地向吉米提出离婚。马沙派来沃尔夫先生妥善地处理了问题。尾声是朱尔斯与文森特在与沃尔夫先生告别后去吃早餐,在该餐厅遇到了打劫的“小南瓜”和“小兔子”。朱尔斯制服了“小南瓜”,并稳定住了大惊失色的“小兔子”和刚从厕所出来的文森特。最后放走了这对盗贼,自己也和文森特一起离开。

二、研究方法

《低俗小说》作为影史上经典的暴力电影,对于研究电影中的暴力内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关于导演是如何认识和表现暴力,运用内容分析法可以得到一个相对客观的结论。前人研究认为,昆汀对暴力美学进行了新的发展,暴力在昆汀眼里,成为日常化的游戏。所谓日常化,即暴力不再是黑帮火拼、街头混混在相对固定的地点和时间的行为,而成为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能发生的事件,而暴力游戲化,则意味着对人物形象的颠覆,暴力成为没有专门的目的性、带有黑色幽默、结果不具有道德感的行为。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该结论进行验证。

1、概念界定

在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作者结合实际,同时考虑操作层面的可行性,对暴力、电影暴力在本研究中的适用范围作了如下界定:运用肢体或工具,以对生物(一般指人)构成肉体上的痛苦、伤害或损害为目的的威胁或行为。以电影的形式对这种威胁或行为过程的公开描述即电影暴力。也就是说,该内容分析中的暴力是指借以达到某种目的,运用电影语言对暴力做直接的展现、对人造成直接伤害(不包括心理伤害)的暴力。

2、编码表设计

编码表围绕暴力内容展开,鉴于此电影属于环形结构,涉及人物众多,故事被分割进而不完整,有时受害者都没有在一个场景中被交代清楚,有时受害者在一个故事中转变为施暴者,故以一个完整的受害者与施暴者的场景为单位。具体编码涉及到以下内容。

第一,对暴力双方的描述,这包括性别、人种、职业、双方特征以及双方关系。这旨在探讨暴力的人物形象是否存在颠覆现象,暴力是否发生在有关系的人当中,以此证明暴力的发生是否变得日常化和游戏化。

第二,对暴力事件的描述,这包括事件起因,是否有计划,是否符合情理。

第三,对暴力场景的描述,这包括暴力事件发生的地点,卷入人数,镜头类型,血、肉、伤口出现程度,描述真实程度,武器类型,是否反抗,是否幽默。这旨在讨论暴力发生的普遍日常性,暴力是否变成有趣的,不真实的游戏。

第四,对暴力事件后果描述,这包括受害者与施暴者的结局。通过探讨暴力双方的结局,说明暴力的结果反映了导演一定的道德立场。

三、结果分析

1、对暴力双方的特点进行分析

根据分析,就性别来说,施暴者中男性占总人数的比例达到92%,而女性只有8%,远远低于男性。而从人种看,白人占施暴者的比例为68%,黑人是32%,低于白人。从职业上说,施暴者中出现职业最多的是“不明”与“杀手”,都是28%。之后是“拳击手”与“黑帮大佬”,分别为24%和12%。就形象来看,占据前两位的是“热血的”“嚣张的”,分别为24%和16%。受害者中男性占总人数的比例为87%,而女性则为8%,受害者多人,性别混杂占4%。从人种看,白人占54%,黑人占37%,受害者多人,人种混杂占4%,人种不明占4%。职业上,“不明”最多(42%),其次是杀手(20%)。就特征来说,“惊慌的”与“无辜的”占据较高位置,分别为25%和16%。双方关系中,“陌生人”比例最高,占到56%;其次是“仇人”,占40%,最后是“临时契约双方”,仅占4%。

特征上,施暴者通常以“热血的”和“嚣张的”的形象出现,正面形象颠覆了施暴者的凶狠形象。同时还有“漫不经心的”,“愚笨的”,“猥琐的”等非常规形象,这些形象的出现也颠覆了施暴者冷酷冷静的常规形象。受害者多以“惊慌的”、“无辜的”形象出现,延续大多数电影中的受害者形象。双方关系以“陌生人”最多,说明暴力已经成为日常化的,可以发生在没有任何关系的陌生人之间的行为。

2、对暴力事件进行分析

根据统计数据,为“自我防卫”与“个人利益”而进行的暴力行为最多,都是24%。无计划(60%)明显高于有计划(40%)。符合情理(72%)明显高于不符合情理(28%)。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低俗小说》中暴力事件的起因大多是有理由的,但无计划明显高于有计划,说明暴力行为大多是临时起意或者是突发行为。在这个层面,暴力的突然发生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证明,暴力已经脱离了审慎的行为而成为一种游戏。虽然荒诞是昆汀的电影符号,但符合情理的暴力场景并不少。

3、对暴力场景进行分析

地点涵盖范围较广,可以说包括了一个人的“食”、“住”、“行”。其中出现最多的是“家”和“餐馆”,分别占32%和24%。卷入人数中占最多的是1—3人,占40%,但卷入人数6人以上也达到了28%。镜头运用中,最多的是“近景”(64%)。血、肉、伤口出现程度,一般占最多(48%),但“无”也占到了44%。真实程度中,“真实”占92%,远远高于“不真实”(8%)。使用最多的武器是“枪支”,占72%;其次是“肢体”,占12%。没有反抗的情况(92%)远远大于反抗的情况(8%)。幽默场景占总体统计的36%,而不幽默的场景则占到64%。

昆汀颠覆了人们对暴力行为发生地点的认识,从巷道火拼、银行抢劫等地点转移到了被人们称为“避风港”的家中和享受美食、与相熟的人聊天的餐馆,暴力变成了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可能发生的事情。卷入人数以1到3人居多,可见暴力在昆汀眼中仍是小范围的行为,但群体性暴力事件(卷入人数6人以上)也达到了28%,由此可见,暴力在《低俗小说》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任何人都可能卷入暴力事件中。镜头多运用近景而非特写,血腥镜头并不多,血、肉、伤口的出现程度非常多的次数只有8次。但对暴力行为的描述却较为真实。这与前人研究认为《低俗小说》“有意识地回避了酣战、狙击、血拼、暗斗等传统电影暴力元素,甚至鲜有大幅打斗动作”相同。值得注意的是,《低俗小说》中反抗暴力的行为只有两次,大多数时候都是施暴者肆意施暴,而受害者只能无奈接受。使用最多的武器是枪支,这与美国现实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在前人的研究中,“昆式”电影被认为为暴力美学添上了黑色幽默的色彩,就内容分析结果来看,在《低俗小说》中,虽然不乏幽默的暴力场景,但实际上幽默的暴力场景与严肃的暴力场景并不相当,甚至给人严肃感的暴力场景更多。

4、对暴力事件后果进行分析

就暴力事件结果来说,施暴者的结果大多是“无”,占所有结果的68%。其次是“获得奖赏”,占所有结果的28%。而受害者的结果也以“无”居多,但“无”和“死亡”比例极其接近,分别为40%和32%。就施暴者和受害者的结果来说,《低俗小说》中的受害者大多死亡,但是施暴者却大多以毫发无伤或者得到奖赏为结局,确实对暴力行为是没有太多的道德谴责的。

结语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低俗小说》中,昆汀的暴力美学确实是日常化和游戏化的,人人都可能成为暴力事件的主角,任何地点都可能成为暴力的发生地,暴力不再是严肃的,施暴者在电影中的形象遭到解构。但暴力的发生并不是荒谬的,幽默成分也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多,对于暴力的描写也不是那么血腥直白,严肃的场景甚至比幽默场景更多,在某种程度上,这也与以往人们对于对昆汀的暴力美学的认识是有所出入的。□

参考文献

①百度百科,《低俗小说》〔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MR-

kbWRIOpx3se1MGLuI7V9ZaGloXMjQkiF1TzjsJp1_-Vas9UOeLEHIzLP20Rgbi, 2014-

01-09

②郭薇薇,《〈低俗小说〉:传承、颠覆与开创》[J].《电影文学》,2013(11):95

③何李新,《反抗·救赎·解构——浅析电影中的暴力叙事》[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9,(3):17-19

④丁達,《试析影片〈杀手莱昂〉与〈低俗小说〉对传统思维模式的颠覆》[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1):136-138

⑤周翔,《从内容分析方法论看电视暴力攻击研究的发展》[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1(10)

⑥龙耘,《黄金时段电视剧中的暴力内容分析——兼论中国大众传媒的涵化功能》[J].《亚洲传媒研究》,2005:72-87

⑦范丽恒,牛晶晶,金盛华,《初中生喜爱之动漫的暴力内容分析》[J].《心理科学》,2012(4):895-900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暴力美学内容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幼师学前心理学教材发展演变历程
解读20世纪末美国影片中的暴力美学
“老人摔倒”新闻正面报道的负效应研究
我国的MOOC平台学习支持服务现状研究
“沉默的螺旋”下的暴力美学
2016年《中国日报》“两会”数据新闻报道研究
从《远程教育》35年载文看远程教育研究趋势
论主机游戏《战神》中的暴力美学
杨争光小说的暴力美学及表现
论电影中的暴力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