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冬芳
【摘 要】本文以电子版《人民日报》的《人民时评》版块为对象来研究《人民日报》有关民生新闻评论的特点。随机选择《人民时评》板块的评论作为样本进行分析,认为该评论板块的评论文章体现了批判性思维、民主意识和宽容精神。这对于新闻评论者撰写新闻评论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人民时评》 民生新闻 批判思维 民主 宽容
《人民日报》是中国最具权威性、最有影响力的全国性报纸,它自当担负起准确、及时传播国内外重大事件,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同时它也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必须承担每天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宣传中国政府重要政策、党中央重要精神及其主张的重任。作为《人民日报》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评论版,必须在“求新、求质、求快”的基础上多方面发挥除了新闻评论的政治传播功能之外的其他功能。
《人民时评》作为评论版的一个栏目,始终对国际风云变幻、国内时局热点保持敏锐观察,呈现鲜明立场。同时,该栏目也在努力将自身打造为干部政论的平台、学者争鸣的空间、群众议言的广场。
一、《人民时评》中民生新闻评论的批判性思维
民生新闻就是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以民众的人生诉求为基本出发点,以民众的生存状况为关注焦点,以民众的视角表现民主价值和人文关怀的理念,从民众的生存空间开拓资源的新概念新闻。”①
新聞评论是传者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直接表达自己愿望的一种有理想、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新闻评论在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上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或文字、或声音、或音像结合、或图文并茂,在新闻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②
批判性思维是对现存的事物或现象,包括对错误的、丑恶的、虚假的事物或现象的揭露和否定,也包括对正在实施的或被公众认为是正确的、美好的、真实的事物或现象的重新审视和反思。它能帮助人们摒弃陈腐和落后,扶持新生和进步,拥抱光明和未来,它是一种理性的、宽容的、精细的和经济的思维方式。③
由于我国教育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方面存在缺陷,导致中国青年人普遍缺乏批判性思维。这种批判性思维的缺失所引发的一些社会现象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对于社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总是持着一种“观望”态度;在对待某个问题的态度上类似于墙头上的“草”总在摇摆不定;又或者对待某些违反“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的个人或者组织态度偏激。其实,将这些现象的原因加以总结便可知,人们在对待特定的问题上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实事求是”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④《人民时评》作为《人民日报》评论版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出的评论之语引领着社会的思想态势,甚至有可能因为一语不慎而导致社会群众思想混乱给国家推出的各项改革制造“拦路虎”。因此,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论在新闻评论中尤为重要。而民生新闻及与其相关的评论由于与人民的生活及生活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事关人民群众生活“幸福度”,自当会引起群众的热心关注。2013年10月23日,《人民时评》刊发一篇名为《孩子取消补课妈妈为啥急哭》的评论,该文毫不避讳的指出政府施行的给中小学生“减负”的政策的效果和可能引发的各种问题。对于该“减负”政策可能引发的各种问题和“施行不效”,该文作者并没有将责任“一刀切”的推给“减负政策”施行的最大阻力—公众,而是从各种不同角度去思考。作者认为,中国当前的教育体制和社会阶层的构成结构不够“科学”是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而这些问题都是中国当今阶段确实存在的。
二、《人民时评》中民主意识的体现
民生新闻评论由于自身的一些特点,发展态势良好,特别是它本身的内容事关人们的切身利益使得它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关注。另外,通过这些民生新闻评论,人们的利益得到重视并且他们的声音得到传播。
今天,人们经常提及的民主意识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体对于社会民主制度、主体民主权利、民主参与的观念和认知⑤。而大众媒体体现的“民主”意识主要是评论者身上所具有的民主意识,这种民主意识经过评论者的实践主要表现为,运用新闻评论形式发表意见和传播意见,扩大公共领域讨论空间,增加公共协商的机会。⑥
1、民主意识显现之一——参与意识
政治参与是民主意识的核心内容。⑦民众应该尽可能多的参与公共事务的协商并且有效地监督公共权力。《人民时评》中有相当数量的民生新闻评论,几乎每隔一天就有一篇民生新闻评论,该板块的评论员积极对最新发生的民生新闻进行评论,加深对民生的解读从而让公众能够更加深层次的了解事件的起因、过程和影响。无论他们的观点有无对错,文章的深度够不够,或者用的语句是不是易读易懂,他们主动对民生新闻进行解读就是民主意识的体现。
2、民主意识显现之二——法律意识
作为法治国家,国家制定法律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的实现。由于媒体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性,一旦有些具有“欠考虑”观点的文章被媒体刊登便会快速在社会中传播,造成对新闻事件当事人的“无故意”伤害。而这种“无故意”伤害不仅使当事人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还有可能遭受公众的“言语暴力”。如果新闻评论者懂得法律知识,知晓“隐私权”、“人格权”等一些民众的基本权利并且运用到实践当中,就不会引起“不当现象”。例如《人民时评》版块于2013年2月4号刊出的一篇《认真对待赵红霞背后的“法治命题”》的评论中对一些新闻媒体出于对新闻事件本身的“趣味性”和满足人们一时“刺探”心理,有意识地去寻找赵红霞的真容,并且还去挖掘赵红霞的丈夫和孩子的信息的行为进行批判,并说明该做法不可取的原因,用“隐私权”和“人格权”这样的字眼告诫民众就算对曾经犯过“错误”或者违反法律的人都应该给他们应有的尊重,保证他们基本权利的实现。
三、《人民时评》中宽容精神的体现
对于“宽容”二字的理解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比较赞同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赵振宇的观点,他认为:宽容意味着共存,意味着各种相异的事物之间的多样化的共存。宽容承载着平等与公正的理念。它既存在于道德层面,也存在于哲学和政治层面。⑧
1、媒体具备宽容精神的因由
首先,社会发展迅速,外来传入的新事物层出不穷:诸如,我们的文化与外来的文化不断触碰、博弈、然后达到兼容的境界;外来的休闲方式和科技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增加频频传入中国;面对外来事物,我们自然不能“一刀切”的禁止对它们的接受,对于不能理解外来新思想和管理模式的普通民众,媒体应该秉承“守望者”的职责,去开导,去说服民众对其接受,消除他们的排斥心理。
其次,中国现在正处在转型期,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此时,媒体就应该向民众解释改革之目的,也可以向民众说明在世界各国,任何一个国家的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缓解民间的“不满”情绪。
最后,我国在思想领域和制度领域存在缺陷,影响国家发展的速度和水准,例如:高考的语文作文题每年都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但是教育部门对作文的限制太多,这无疑不利于中国教育的长远发展,此事媒体就应该呼吁社会特别是政府部门对类似于这样的问题采取“宽容”态度,以媒体舆论的优势促使权力部门进行改革以促进社会的更好发展。
2、宽容精神的几点要求及其在《人民时评》中的体现
(1)宽容体现在尊重上。笔者认为,处理好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关系关键在于“沟通”。“社会契约论”认为,民众与政府达成协议,政府经过民众的“授意许可”来代替民众管理社会。如此,民众与政府之间,民众的地位便显得极其重要。因此,政府要积极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其问题出现的原因和相应的措施通过媒体向人民汇报。例如:2013年11月18日,在《人民时评》版块刊登的名为《人口需要“质”的发展》评论中,该文从国家发展的全局角度分析中央下达的“单独二胎”政策的原因而不是直接点出数据道出该政策的益处,虽然从某一方面来说,影响也可以转换为原因,但是从原因角度去分析显示出一种态度上的温和,这种态度是对民众尊重的結果。
(2)宽容体现在创新上。在新闻评论中体现的“创新”精神有别于自然科学的“创新”概念,新闻评论体现的“创新”是能够以其独特的视角观察新闻事件,可能让习惯于“常规”的读者一时还理解不了。例如:2013年11月11日,在《人民时评》中一篇名为《“双11”,新事物也有新压力》的评论,该文提醒读者注意消费诈骗,提醒商家注重创新以防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商业时代被淘汰,同时也建议当权者能够制定相应的严格措施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就有别于其他有关“双11”的评论。因为其他的评论几乎都是通过“双11”的巨大消费额来赞颂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和成就,但是此文却在“乐中思危”,给电子商务相关的利益体打预防针,这样的方式更有益于中国经济更健康和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①朱寿桐:《民生新闻概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22
②③赵振宇:《现代新闻评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43、183
④⑥赵振宇,《新闻评论离不开民主意识》[J].《新闻与写作》,2012(3):82
⑤赵振宇,《评论者民主意识之坚守》[J].《新闻与写作》,2012(5):88
⑦⑧赵振宇,《新闻评论也该有“宽容”的一席之地》[J].《新闻与写作》,2012(9):83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新闻学院2013级研究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