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虹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宁 辽阳 111000)
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之一。从生源角度看,他们在文化基础、生活经验、心理状况、习惯养成等方面都与普通高等院校有着较大的差异。理解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差异实施不同与普通高等院校的教育策略,是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指要立足于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契机,以人为主体、以生活为中心、以教育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它不仅要求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关注学生生活,使教育与其生活密切联系,而且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发挥日常生活情境的教育性,使其在日常生活体验中受到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核心内容是道德教育。亚里士多德把道德分为心智和德性两个方面。心智方面的道德以知识为基础,是可以教授的;但德性方面的习惯却是不能教授的,只能在生活中形成。杜威也认为,“教育即生活”, “离开了对社会生活参与,学校就没有道德的目标,也没有什么目的”。由此看出,生活是道德形成的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进行职业准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对学生的道德成长和职业成长施以影响,使其能够在道德标准下具备从事某一职业能力。鉴于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是进行专业技能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是将教育对象的生活赋予思想政治的意义,使其达到社会道德之要求;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应关注学生的生活。高等职业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引导学生个体,从当下的现实生活逐渐走向未来的符合社会共同价值取向的可能的生活,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生活中存在的不符合或不知道如何符合社会共同价值取向的问题和困境,获得思想上困惑的理解、政治上偏差的纠正,以更好地促进职业健康成长,离开了对学生生活的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就缺少了源泉。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应根据学生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而不断地深入。出于教育体验的结果,学生在校的不同的阶段对生活的理解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侧重点也就不同,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普通高校相比,存在着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向的生活化。
(1)培养目标的不同。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这与普通高校培养科研型和技术应用型人才有所不同,这种不同决定了其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即未来的生活有所不同。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围绕学生如何成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来展开,围绕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活环境与职业生活展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要使学生获得职业道德的养成,获得较高的职业素质,进而综合为较高的职业能力。
(2)学生认知方式的不同。教育研究与实践都表明,不同智能类型和不同智能结构的个体,对知识的掌握也具有不同的指向性。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分析,职业教育的教育对象,其逻辑数理方面以及言语语言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差,而空间视觉、身体动觉以及音乐节奏等方面的能力则较强。故职业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具有形象思维特点的个体。
(3)学生层次不同。从高职院校生源角度看,一般为高考的最后一个录取批次,这就决定了与普通高校不同的文化程度,也产生了不同的心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要使学生消除因高考失利而产生的自卑感,坚定完成学业的信心。各种主客观因素决定了高职学生的层次。
(4)心理素质的不同,要求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高职学生在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有更多的心理问题,要通过各种途径经常关心、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心理状况,深入学生生活,采取心理访谈、心理咨询等一次列措施,培养他们乐观、积极的心态,教导他们学会承担、学会勇敢面对,在挫折中成长。
针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缺乏实效性的现实问题,我们开展联合辽宁省内的3 所高职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不容乐观。
(1)教育效果难以令人满意。通过此次调查,笔者了解到:一些高职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政治信仰迷茫、价值观念功利、社会责任感缺乏、诚信意识淡薄等问题。知道 “马克思主义”含义的学生有68%,不知道 “马克思主义”含义占被调查人数的32%。在被问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时,48%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作用不大、甚至没有作用、应该取消;37.25%的学生认为大多数人愿意为国家做贡献,但有30.39%的学生认为身边大多数人是利己主义;82.35%的学生看到有人践踏国旗会制止,其余选择了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制止和不 “管闲事”;过半的学生认为人与人之间不是互相利用的关系;95.10%的学生有长远或短期理想,并且有准备、有意识地去达成自己的理想。
(2)教师教学热情不高。调查显示25%的学生不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由于教学方面的问题。个别教师思想理论水平不高、缺乏专业素养,不少教师因注重继续进修学习、搞科研而分散了教学的精力,教学水平下降,就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体系方面来看,很多学生认为需要相应的调整和变革,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广大学生在现实和理想层面都倾向于接受 “人格魅力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 “人格魅力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是现实中受欢迎,也同时应该是时代发展的未来走向。
(3)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有较远的距离。有65%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看不懂,都是一堆大道理,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教学内容重复现象包括与中学政治课的内容重复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各门课之间的重复,有22%的学生认为重复内容非常多,跟高中老师讲的一样。政治理论课程教材都是文字叙述,枯燥乏味。
(4)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模式枯燥。大多数的学生希望采用多媒体、讲故事和游戏的方式来上课,而不是书本灌输;在回答你所接触的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方法时,70%的学生认为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是多数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要教学方法。37%的学生希望教师采用影视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30%的同学希望教师多采用实践(参观、访问等)、研讨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但是课堂教学中由于实践式教学的操作复杂性,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实践环节严重缺失。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基本素质和认知特点的特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应进行重新的设计,以达到实效性的要求。
第一,教育双主体原则。把教育主体置于生活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人格,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同样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制度层面、课程层面、方法层面上体现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第二,教育载体多样性原则。使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教育载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多样化,增加实践教育法,让学生在参加社会生活中接触、感受、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更好地体验大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定情境,引导学生融入其中;深入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发挥心理咨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沟通作用,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解决传统教育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第三,教育内容针对性原则。要尽可能由非日常生活的理论内容回归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融合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内容的具体化要求多层次内容的内在统一,既要重点宣传党的理论、方针与政策,又要强调生活常识、为人处事道理,职业的关键能力,只有做到这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才能可感可知可实践。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生活化,要求以理论和实践应用为着眼点构建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其基础在于:必须认清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价值,在深刻领会思想政治理论内容的基础上,突破重点和难点问题,并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路构建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
(1)教学模式构建。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决定了其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乃至发展方向。高职教育定位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不同类型的教育。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认知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应根据建构主义原则设计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而获得。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按照这一思想,需要打破传统教育 “教为主导,学位主体”的观念,摒弃目标导向的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运行在适当的情境之中,强调交互的作用。
(2)课程体系的重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重构要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要求,这些要求包括:第一, “体现时代性”,就是要从时代的高度和生活的角度去审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理念、体系、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使其与时代同步,与生活相关,展现时代特征、时代精神、时代发展趋势和生活价值取向。第二, “把握规律性”,就是要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和认知的规律,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科学性。第三, “富于创造性”,就是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创新内容、形式、手段,这是思想政治理论永葆生命力的源泉。第四, “增强实效性”,就是要通过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吸引力、感染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可以分为案例式理论教学和体验式实践教学两大部分。其中,案例式理论教学以历史情境和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为载体展开,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无缝隙地融入其中,使其能读懂其中的涵义,并采用小组讨论、辩论、报告等教学方式予以落实;体验式实践教学应结合案例式理论教学所学内容阶段式进行,可以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实践、考察、活动相统一的办法开展,主要针对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把握、难以施以行动的内容安排。在安排这些内容的同时,还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创业教育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整体实施,使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能力教育浑然一体。
基于生活化原则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采用一定的策略加以实施,才会收到实效。
(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增强教师的适应教学改革的能力。教师是改革的关键要素。要通过教育、培训和政策引导,使教师准确、深刻理解教学内容,主动改变习惯性的教学方式,采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和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问题的能力,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将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到“大德育”平台进行。“大德育”教育并不仅表现在学校、家庭和社会 “三方联动”,还表现在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职业素质教育、身心素质教育、就业创业能力教育的整体性和科学性,这是由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的。为此,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将教育主体、教学内容统一于统一平台之上,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3)注重个性,分类实施。高等职业教育不是淘汰教育、精英教育,而是成功教育、普及教育。因此,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高职教育要在实践中积极改革与创新,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特色、传统和外部需求等科学定位,明确培养质量要求,立足于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不同类型的应用型人才。
(4)改革考核方式。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应该改变过去以一张试卷定结果的作法,而要采取多种形式来综合评定。学生的平时表现、实践情况、独到见解等都可以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
[1]董同彬.大德育:高职德育研究的新维度[J].消费导刊,2009,4.
[2]郝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综述[J].中国校外教育,2009,8.
[3]柳礼泉,陈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述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
[4]胡凯.生活世界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2005,9.
[5]胡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7.
[6]武香俊.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实现途径[J].法制与社会,2008,5.
[7]陈兰荣,张震.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21.
[8]钱同舟.回归生活世界 重建德育模式[J].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