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红,孙阿娟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威海市立医院,山东 威海 264200)
甲沟炎是由化脓菌、白色念珠菌等引起的甲周皮肤皱襞的炎症,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初期时指(趾)甲的一侧轻度疼痛和红肿,之后加重化脓,重者可形成指(趾)骨髓炎甚至残疾。临床常采用手术拔甲治疗,但疗程较长、损伤较大、多不为患者接受。因此,笔者采用复方三七胶囊结合三棱针外治甲沟炎,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8月—2012年10月在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中医科门诊就诊的患者59例。病程1~7 d。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9例,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4~61岁;对照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6~59岁。2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参照《外科疾病诊断标准》[1]关于甲沟炎的诊断标准。初起时多局限于指甲一侧边缘的近端处,有轻微的红肿疼痛,2~3 d成脓。若脓毒浸淫指甲下,指甲背面显黄白色或灰白色的脓液积聚阴影。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取复方三七胶囊内粉剂备用。清理患处异物,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患处,用75%酒精消毒。在脓肿处近指(趾)甲缝端用无菌三棱针快速刺破皮肤约2~3 mm,沿脓肿周围轻轻向破皮处挤出少量脓水(轻轻用力,不要求必须挤尽,防止引邪入里),将适量粉剂涂撒至破脓口处,患侧指(趾)甲缝内均涂满,后用无菌纱布适力包扎(不要包扎太紧,否则影响血液循环)。每天换药1次,换药前清除干净上次的粉剂和异物,重新进行消毒涂撒。如果仍有脓液且破脓口处皮肤已闭合,可再次刺破脓口。对照组:清理患处和三棱针点刺同治疗组,点刺挤出少量脓水后,使用碘伏进行消毒,再用消毒纱布包扎。同样每日换药1次。2组患者均平日避水,保持患处透气干燥,禁食辛辣肥甘厚味。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全身症状消退,肿痛消失,疮口愈合;好转:全身症状消退,肿痛、疮口未全愈合;未愈:局部和全身症状加重,有朽骨形成或手部有严重功能障碍。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组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
治疗组治愈20例,有效9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10例,有效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3.33%。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邹某,女,31岁,2009年9月2日初诊。因剪趾甲不当导致右足拇趾外侧红肿疼痛,行走痛甚影响生活工作,自行用碘酊消毒包扎未好转。查:右足拇趾外侧红肿,局部皮肤色灰白,白点内波动感(范围局限),压痛明显,甲旁赘肉突出。治疗:清理患处,严格无菌消毒,在脓肿处近趾甲缝端用无菌三棱针快速刺破皮肤约2~3 mm,沿脓肿周围轻轻向破皮处挤出少量脓水,将适量复方三七胶囊内粉剂涂撒破脓口处,患侧指趾甲缝内均涂满,后用无菌纱布适力包扎。嘱其穿平底透气鞋(鞋底有弹性最佳),平日避水,保持透气干燥,禁食辛辣,适量行走。每天换药1次,治疗第3天发现仍有少量脓液且破皮口已闭合,行第2次刺破脓口,轻轻挤出少量脓液,涂撒药粉包扎。疼痛日渐减轻,第7天拇趾无压痛,走路如常,工作生活恢复正常。
按:此病例主要因外伤染毒,毒邪阻于皮肉之间。使用三棱针点刺,使邪有出路,外敷复方三七胶囊起到化瘀排脓、消肿止痛的功效。
甲沟炎中医称沿爪疔、蛇眼疔、代指[3],是一种甲沟或其周围组织的化脓性感染。《诸病源侯论》中记载:“代指者,其指先肿,蔲蔲热痛,其色不黯,然后方缘爪甲结脓。极者爪甲脱也。亦名代甲。”主要以甲沟红肿疼痛,进而化脓为特点。本病的发生内因脏腑积热,外因手指外伤染毒,而以热毒凝聚肌肤为病机特点。1)外伤染毒:针尖、竹、木、修甲等刺伤,甲沿好生逆胪及昆虫叮咬伤等,均易感染毒邪,阻于皮肉之间,流于经络之中,引起气血凝滞而成。2)热毒内盛:爪甲者,筋之余而赖气血之濡养,若血分热盛,注于指端,则手指沿爪甲而赤肿热痛。可见于阴虚消渴、肝胃有热的患者。
甲沟炎内治效果不理想,一般采用外治。《医学心悟》云:“患于肢末之处,毒愈凝滞,药难导达。”西医主要通过刨面清洁、消炎、排脓、拔甲切除等治疗办法解决[4],痛苦和不良反应较大。笔者经过多年经验总结,发现三棱针外刺加复方三七胶囊外敷疗效显著。三棱针点刺放脓主要发挥泄热毒、引邪出路的作用,《灵枢·九针》曰:“令可以泻热出血……主痈热出血。”复方三七胶囊方药组成为三七、土鳖虫、乳香、没药、白芷、川芎、当归、红花等。三七散瘀止血、消肿定痛,《本草纲目》和《玉揪药解》均记载可治疗“痈肿”,药理研究证明其具有抗炎镇痛作用。活性研究分析表明,三七具有较强的抗凝血活性[5]。土鳖虫逐瘀破积、通络理伤、消肿止痛,《本草再新》记载可“消水肿、败毒”。乳香解毒消肿、活血定痛,《本草纲目》谓其“为痈疽疮疡要药”,药理研究具有镇痛、消炎防腐作用(加速炎症渗出、排出、吸收、促进伤口愈合)。没药散血祛瘀、消肿止痛,《本草纲目》言其可“散血消肿、定痛生肌”,药理研究具有抑制多种致病菌生长。白芷消肿排脓、通窍止痛,《本草汇言》记载其可“遍通肌肤以至毛窍,而利泄邪气”,药理研究表明具有抗炎、解热镇痛等作用,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绿脓弧菌、霍乱弧菌、人型结核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6]。川芎、当归、红花共奏活血化瘀之功。复方三七胶囊总体具有化瘀排脓、消肿止痛的功用。取其粉剂,除了直达病所快速解毒消肿,又可引流吸收脓液,一举两得之功。注意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1]贝政平,何继永,杨骏.外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74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2.
[3]李彪,龚景林.新编中医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48.
[4]王艳.中西医结合治疗甲沟炎的研究和现状[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6):109-110.
[5]李长田,王海波,贾传文.人参、西洋参和三七提取物抗凝血活性的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2):169.
[6]毛龙飞.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坏死性筋膜炎5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4):636-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