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季良针刺治疗面部疾病3则

2014-04-15 14:11:37蒋帅韩艾
江苏中医药 2014年7期
关键词:补平阳明经攒竹

蒋帅韩艾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指导:王季良

王季良针刺治疗面部疾病3则

蒋帅1韩艾2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指导:王季良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三叉神经痛 重症肌无力 针刺疗法 验案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季良老师处方遣穴,独具匠心,采用局部取穴配合远部取穴等针刺治疗手法,临床疗效卓著。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颇多,现将王师治疗面部疾病的验案3则介绍如下。

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刘某,女,22岁,学生。2013年12月26日初诊。

主诉:左眼睑闭合不全,口角右歪10d。患者10天前因感受风寒,次日晨起出现左眼睑闭合不全,摄唇漏气,口角右歪,于当地医院药物贴敷,肌注维生素B1以及口服弥可保治疗,未见明显疗效,故来就诊。刻诊:左额纹消失,左眼睑闭目不全,鼻唇沟变平,口角右歪,摄唇漏气,耳后乳突处按压略有疼痛,舌淡苔薄,脉浮紧。西医诊断:贝尔麻痹;中医诊断:面瘫(风寒犯络,邪中经络,气血失调)。治则:祛风除瘀,疏通经络。取穴:(1)四肢:外关、合谷、太冲、阳陵泉、足三里;(2)面部:患侧翳风、太阳、攒竹、四白、下关、迎香、口禾髎、地仓、夹承浆、头维以及颧髎(双侧)。操作方法:患者仰卧,针刺部位常规消毒,采用直径为0.25mm毫针针刺。攒竹向睛明方向刺(针刺入0.5寸,施捻转平补平泻1min),太阳穴向地仓穴透刺,四白穴向目内眦方向斜刺,口禾髎、地仓、夹承浆向外斜刺,余穴常规针刺,面部其他穴位针刺得气后,不施手法,留针30min,远部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每天1次。口服肿痛安胶囊(组成:三七、僵蚕、制白附子、防风、天麻、羌活、白芷、制天南星),每次2粒,3次/d。针刺1次后,眼睑即能闭合,1周后额纹出现,鼓腮不漏气,口角不偏。2个疗程后面肌活动自如,诸症痊愈。

按语:面瘫系属于经筋病变,《灵枢·经筋》云:“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王师认为本病因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之邪乘虚入面部经络,致外邪瘀阻,经筋失调,出现口眼歪斜。

阳明经行于面部,为多气多血之经,故取面部阳明经为主,配合太阳、少阳经穴,以疏导局部气血,太阳、攒竹、四白、下关、迎香、口禾髎、地仓、夹承浆、头维以及颧髎(双侧)均为局部取穴,以疏导局部气血。头维是足阳明经、足少阳经及阳维脉的交会穴,布有耳颞神经及面神经的额颞支故对额纹恢复至关重要,合谷、外关、足三里、阳陵泉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4经穴位,且皆上行面部,根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在,取之以疏通经络,治头面诸疾。合谷为祛风的要穴,其又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玉龙歌》云:“头面纵有诸样症,一针合谷效通神。”太冲为足厥阴肝经的原穴,《针灸聚英十二脉歌》“厥阴足脉肝所终……下络颊里环唇内……”该穴可治口疾,故取之。太冲、合谷合用以开四关,可达到上病下取的目的,以疏理气血、平衡阴阳。《针灸甲乙经》:“口僻不正,翳风主之”,翳风、外关祛风散寒,疏经通络。从现代医学考虑,翳风穴位于面神经出头面之道,刺之可改善局部面神经代谢,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之合穴,“筋会阳陵”,面瘫系属于经筋发病,刺之可疏通筋脉,足三里为足阳明经合穴,具有益气扶正之功,刺之可加强益气通经的作用。服用肿痛安胶囊可以起到祛风化痰,行瘀散结,消肿定痛的作用。

总之,局部腧穴与远端循经取穴相结合,可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显著提高机体抵抗力,扶正祛邪,效如桴鼓。

2 三叉神经痛

杨某,男,60岁。2013年11月10日初诊。

主诉:右侧面颊中部至鼻根部放射痛2月。患者2月前出现右侧牙齿酸胀不适,右侧牙龈偶有剧烈疼痛,偶放射至同侧面颊部至鼻根部,受凉刺激可诱发疼痛,呈阵发性,每次发作2~3min可缓解,发作时常疼痛难忍,于当地牙科诊所治疗,效果不明显,自诉口服卡马西平,100mg,每日2次,可减轻疼痛。1周前因劳累受凉疼痛加重。症见:右侧面颊中部至鼻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伴有右侧牙槽疼痛,一般2~3min缓解,情绪急躁,大便干燥,舌体胖大、舌质红、苔薄白,脉沉弦数。西医诊断:三叉神经痛第2支;中医诊断:面痛(肝火上炎,邪阻经络,气血痹阻)。治则:疏肝祛瘀,通经止痛。取穴:(1)百会、上星、患侧翳风、四白、下关、迎香、攒竹、双侧颧髎;(2)远部:足三里、太冲、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合谷、外关。操作方法:患者仰卧,针刺部位常规消毒,采用直径为0.25mm毫针针刺。攒竹向睛明方向刺(针刺入0.5寸,施捻转平补平泻1min),四白穴刺入眶下孔0.5寸,太阳向外斜刺,余穴常规针刺,宜轻刺,面部其他穴位针刺得气后,不施手法,留针30min,远部穴位发作时采用持续较重刺激手法,余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每天1次。口服肿痛安胶囊(组成:三七、僵蚕、制白附子、防风、天麻、羌活、白芷、制天南星),2粒,3次/d。针刺1次后,患者疼痛较前缓解,当天发作次数较前减少,1周后疼痛明显减轻,情绪平稳,间断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2周1疗程,继续治疗。2个疗程后痊愈,未再复发。

按语:三叉神经痛属于中医学“面痛”、“面风痛”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与外感之邪、情志不调、外伤等因素有关,王师认为本病患者年老体弱,久病入络,情志不调,肝气郁结,致气滞血瘀,面部气机痹阻,经络不通,不通则痛,遂发为面痛。在取穴上,王师将人面部亦作为一个整体分天地人三部,眼裂至发际为天,归属心肺,眼裂至口上唇为人部,归属脾胃,口上唇以下为地部,归属肝肾,以此根据病情及相应经络取穴,在取穴上由于患者所患属于三部中人部,故取穴上取归属脾胃的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四白、迎香等为主,配合其他穴位。王师治病重在平衡阴阳,以和为贵,“巨刺”即“左病取右,右病取左”之意。窦汉卿《针经指南·标幽赋》曰“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提出“善用针者……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的配穴方法,配用巨刺法针刺健侧颧髎穴,此穴位于左右面部中点,取之以平衡阴阳,更易激发经气,促进气血运行,从而有利于提高疗效。“脑为元神之府,元者,气之始也”,百会、上星为督脉之穴,督脉为“阳脉之海”,刺之可振奋诸经阳气,疏通阳气,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灵枢·终始》所说的“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面部,取以四肢的穴,取其经脉所过,主治所在,从而充分发挥腧穴的局部治疗作用和远端治疗作用,从而达到邪去正安,阴阳平衡。

3 重症肌无力(眼肌型)

卢某某,女,75岁。2013年12月15日初诊。

主诉:左眼睑下垂2月。患者于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睑下垂,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查头颅MRI:脑白质稀疏,脑萎缩,疲劳试验(+),睁闭眼及持续上视(+),肌电图:双侧面神经重频衰减试验阳性,诊断为重症肌无力,服用新斯的明后症状有所减轻,但左侧眼睑仍下垂。症见:神清,精神可,语利,面色黄,左眼睑下垂,纳可,小便频数,舌淡红、苔薄,脉弦细。西医诊断:重症肌无力(眼肌型);中医诊断:痿症(精气亏损,脾虚下陷)。治则:补益精血,健脾益气。取穴:(1)百会、上星、患侧四白、攒竹、太阳;(2)远部:足三里、太冲、阳陵泉、解溪、昆仑、三阴交、合谷、外关。操作方法:患者仰卧,针刺部位常规消毒,采用直径为0.25mm毫针针刺。攒竹向睛明方向刺(针刺入0.5寸,施捻转平补平泻1min),四白穴刺入眶下孔0.5寸,太阳向外斜刺,余穴常规针刺,留针30min,远部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每天1次。针刺1次后,患者患侧眼睑即可闭合,闭眼比较缓慢,不协调。1周后眼睑闭合较自如,偶感疲乏。2周后痊愈。继续针治2周以巩固疗效。

按语:本病属于中医学“痿证”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与外邪侵袭(湿热毒邪)、饮食不节、久病体虚等因素有关,王师认为患者年老体弱,脾气虚弱,精血亏虚致经络阻滞,筋脉功能失调,筋脉失于气血津液的濡养而成痿证。取穴: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主润宗筋,选上、下肢阳明经穴如四白、足三里、解溪、合谷等,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取“治痿独取阳明”之意,足三里为足阳明经合穴,具有益气扶正之功,刺之可加强益气通经的作用。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为阳中之阳,太冲为足厥阴肝经原穴,为阴中之阴,两穴合用具有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作用。阳陵泉为筋之会穴,能通调诸筋,三阴交可健脾、益肝、补肾,攒竹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睛明为足太阳膀胱经之起源穴,攒竹刺向睛明,可激发膀胱经之精气,攒竹穴的解剖位置位于目内眦直上,内有额肌和皱眉肌,布有额神经分布,针刺之可增强局部血液循环,组织代谢,从而达到驱邪扶正的目的。局部取穴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调节神经功能,再选用远部腧穴,可调其气血,使筋脉得气血濡养,从而使阴阳平衡,邪去正安。

编辑:傅如海

R249.76

A

1672-397X(2014)07-0047-02

蒋帅(1986-),男,硕士研究生,针灸推拿学专业。

韩艾,hanai20130111@163.con

2014-04-04

猜你喜欢
补平阳明经攒竹
古今平补平泻刍议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攒竹穴探析
河南中医(2021年8期)2021-04-17 20:24:33
用硫磺胶泥快速补平混凝土芯样技术的应用
散装水泥(2020年4期)2020-10-27 04:39:42
掐攒竹止打嗝
家庭医药(2020年8期)2020-08-25 01:59:09
掐攒竹止打嗝
家庭医药(2020年15期)2020-01-05 07:50:38
从阳明经论治黄褐斑浅析
硫磺胶泥在芯样端面补平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商品混凝土(2017年5期)2017-05-25 03:53:42
变精度粗糙集的近似幂集空间
数码设计(2016年1期)2016-10-13 21:24:25
从阳明论治乳头溢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