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红荣
(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河南 郑州 450008)
延年半夏汤现存文献记载为《外台秘要》引《古今录验》方,名半夏汤,原为左胁下痃癖而设:“主腹内左肋痃癖硬急、气满不能食、胸背痛者方。”由“半夏三两、生姜四两、桔梗二两、吴茱萸二两、前胡三两、鳖甲三两、枳实二两、人参一两、槟榔十四枚”[1]等9味药物组成。现代医家主要将本方用于治疗肺系病咳嗽、喘证等,消化系病之胃病、胰腺炎等,亦有辨证用于颈椎病所致眩晕等[2],临床疗效颇佳。在治疗胃痛病时其临床应用指征多采用日本《汉法医典》所载:①凡见胃部时有剧烈之疼痛者,且疼痛往往波及于左侧胸部及肩胛部;②凡见患者喜屈其上体抵压疼痛之部位,以冀图减轻疼痛者;③疼痛时发时止者;④多嗳气欠伸,呕吐后疼痛可缓解者,均可投用本方[3]。上述指征不符合中医证型分类,存在辨证不明、证候不清等缺陷。孙玉信教授为河南省名中医,临证多年,学验俱丰,对本方治疗胃痛从组方目的、用药特点、证候类型、辨证要点多方面进行总结,便于临证运用。学生将其经验试述如下。
孙教授认为:本方原为痃癖而设,“痃癖”为脐腹偏侧或胁肋部时有筋脉攻撑急痛的病症。《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九:“夫痃癖者,本因邪冷之气积聚而生也。痃者,在腹内近脐左右,各有一条筋脉急痛,大者如臂,次者如指,因气而成,如弦之状,名曰痃气也;癖者,侧在两肋间,有时而僻,故曰癖。夫痃之与癖,名号虽殊,针石汤丸主疗无别。此皆阴阳不和,经络否隔,饮食停滞,不得宣疏,邪冷之气,搏结不散,故曰痃癖也。”由此可以看出:本病病因为“邪冷之气积聚”,病位在“腹内近脐左右”“侧在两肋间”,病机为寒邪致气滞食积,据此而设之方宜具备祛寒、理气、散积等功效。
分析本方药物组成:其中味辛者有7味:半夏、生姜、吴茱萸、前胡、枳实、桔梗、槟榔;味苦者5味:吴茱萸、槟榔、桔梗、前胡、人参;性温者5味:半夏、生姜、吴茱萸、人参、槟榔。其中吴茱萸温中散寒,治疗寒郁中焦,脘腹冷痛;生姜温中散寒,健胃消食;人参温补元气以固本,三药合用扶中焦正气、祛凝结寒邪。半夏降逆、消痞、散结以顺气,槟榔破积、降气行滞,桔梗、前胡宣降气机,四药共奏疏理气机之效,以复胃腑通降功能。枳实消积导滞;鳖甲软坚散结,主治胁下坚硬。全方以辛开积、以温散寒、以苦降气,辛开、苦降、温散之意明显。
故临证可运用本方治疗胃痛,无论新久,辨证属虚寒、气滞、有积者疗效均佳,且对于虚寒证见效之快或优于理中汤。虚寒证见:胃痛,胃喜暖怕凉,脘痞腹胀,身困,乏力,大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或细或濡;伴气滞者可见嗳气频作,胃脘或伴胁肋部胀闷不舒,脉或弦或滞。
案例1:初诊:赵某,女,56岁。于2013年2月底以“胃疼10余年”就诊。述近10年来间断性胃痛,饥饿时及进食后均疼,嗳气,无反酸及烧心,口中和,食欲可,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黄,脉滞。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予本方加减。处方:槟榔10g,吴茱萸6g,鳖甲10g,前胡10g,橘红10g,桔梗10g,党参10g,枳实10g,半夏10g,五灵脂10g。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患者于2013年3月初复诊。述服上方效显,服药1剂即有效。现胃痛愈,偶发胃脘不适,嗳气减少,后背酸困不适,拍打后减轻,纳可,眠可,二便调,口中和,舌边红,苔白,脉弦。改用四逆散合越鞠丸、金铃子散加减。
按语:此例为以气滞为主,稍兼气虚之胃痛。辨证要点为:胃痛,嗳气,久病,脉滞。气滞则嗳气,脉滞不畅,进食后痛;久病缠绵,其气多虚,见饥饿痛。故宜理气扶正,取本方槟榔、前胡、橘红、桔梗、枳实、半夏,疏理气机,复气机升降之序;党参补气扶正,久病入络故加五灵脂活血通络。二诊胃痛愈,脏腑症状减少,而以“后背酸困不适,拍打后减轻”的经脉气机郁滞为主要表现,因本方以疏理脏腑气机为主,遂改为四逆散合越鞠丸、金铃子散口服。
案例2:初诊:于某,男,37岁。于2013年3月以“胃痛2年余”为主诉就诊。述近2年来间断性胃痛,平素饮食不规律,胃怕凉,时泛酸,无烧心,恶寒,乏力,纳少,眠差,稍心烦,口稍干,不苦,大便不成形,日1次,小便调,舌淡红,苔厚,脉细。胃镜示:1.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2.胃多发溃疡;3.十二指肠球部多发溃疡。处方:槟榔10g,鳖甲10g,半夏10g,前胡10g,党参10g,吴茱萸6g,桔梗10g,橘红15g,干姜10g,白及10g,甘草6g,五灵脂10g。7剂。
二诊:服上药有效,1剂则痛减,便秘减轻。主诉:咳嗽,少量白痰,易咳,咽痒,不痛,纳少,眠少,二便调,口中和,口淡无味,舌红,苔黄厚腻,脉细无力。上方去干姜、党参,加杏仁10g、白前10g。5剂。
按语:此例辨证属中焦虚寒。辨证要点:胃痛怕凉,恶寒,乏力,纳少,大便不成形,脉细。脾胃虚寒之象明显。予本方扶正散寒,加白及敛疮生肌,五灵脂活血通络,1剂即效。二诊症见咳嗽,因本方肺胃气机兼调,故主方不变加减继服。
结语:“痃癖”病名冷僻难解,致本方临证运用不便。本方临床效果颇佳,作者试总结孙教授经验并结合案例加以通俗说明本方治疗胃痛的辨证要点,以期临床易于掌握应用。
[1]王焘.外台秘要[M].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318.
[2]彭先荣.延年半夏汤运用经验[J]. 江西中医药,2001,32(1):31.
[3]张晓雷.古方延年半夏汤重拾[J]. 光明中医,2009,24(8):1 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