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娜,王汝娜,孙彦敏,刘丹,王雪,杨永红,程媛媛,张静,宋信艳,尚乐,韩康,2(.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全军骨科中心,陕西 西安70038;2.济南军区总医院 脊髓修复科,山东 济南250000)
车祸、砸伤等造成的四肢外伤性软组织缺损是骨科常见的急诊创伤疾病。由于皮肤及软组织缺损较大及污染严重,常常无法进行一期缝合,后期易出现感染、肌腱及骨质外露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如何有效处置及恢复创面,刺激肉芽生长、防止感染,为后期进行植皮手术创造有利条件,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我科于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对60例四肢软组织缺损并后期进行游离植皮的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治疗情况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13~65岁,平均(38.6±3.6)岁;车祸伤29例,高处坠落伤10例,重物砸伤8例,机器碾压6例,其他7例;其中合并骨折者35例。创面面积4cm×3cm~21cm×16cm。
1.2 材料 VSD敷料由比利时Ploymedies.N.V公司生产,具有良好的透气及透水特性,对皮肤无刺激,无免疫活性;生物透性薄膜由美国3M公司生产;负压引流源为中心负压吸引。
1.3 手术方法
1.3.1 急诊处理 患者局部麻醉后取合适体位,给予充分清创,去除异物及坏死组织。针对创面及骨折情况,给予骨折复位,并通过内固定或外固定对骨折进行固定。尽量缩小创面范围,防止血管及骨外露。根据创面大小和形状,对VSD敷料进行裁剪,使敷料能够完全覆盖创面,并用4号线加以固定。乙醇擦拭周围皮肤后,再将生物透性薄膜覆盖整个敷料及周围正常皮肤,保证其密封性,将敷料引流管外口接负压,进行持续吸引,负压控制在50.0~60.0kPa。约1周后给予更换。
1.3.2 植皮手术 将敷料揭开后见肉芽创面新鲜,无血管、骨质及肌腱的外露,患者一般条件好,即可准备行植皮手术。取健侧大腿前外侧相应面积的中厚皮片,凡士林纱布覆盖后用普通纱布敷料加压包扎。取下的皮片按照网状植皮法进行植皮,再以相应大小的VSD敷料加以覆盖,并用4号线固定。乙醇擦拭周围皮肤后,再将生物透性薄膜覆盖整个敷料及周围正常皮肤,保证其密封性,将敷料引流管外口接负压,进行持续吸引。负压控制在50.0~60.0kPa。约1周后给予更换。
1.4 结果 本组55例患者在术后7~8d拆除VSD敷料后发现植皮皮片色泽正常,血供丰富,皮片成活。术后2周拆线后发现植皮皮片完全成活。2例患者急诊手术后创面感染,经再次清创换药后给予VSD敷料行负压吸引后肉芽生长良好,无渗出等感染迹象,施行游离植皮手术后,皮片成活。3例患者行植皮手术后出现少许坏死渗出,无明显感染迹象,给予积极换药后,皮片亦成活。60例患者均至少随访至植皮皮片拆线后3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复发及其他局部或全身并发症。
2.1 一般护理 患者术毕返回病房后立即进行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患肢予以抬高并制动。密切观察患肢皮肤色泽、温度及末梢血运。禁止患者吸烟并注意保暖。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并定时予以翻身拍背,有效防治肺部并发症。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注意泌尿系感染的发生。本组60例患者均未出现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
2.2 负压引流系统的护理 负压吸引的关键在于保证持续、有效的负压。当患者术毕返回病房后,立即将VSD吸引外口与中心负压装置连接,并确认敷料塌陷,有液体自外管被吸引出,再将引流管进行有效固定。负压的压强应根据创面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控制在50.0~60.0kPa。当VSD敷料面积较大时,可酌情调大压力,否则容易因引流不畅导致引流管的堵塞;当VSD面积较小时,应酌情调小压力,否则会对创面造成不良刺激,并增加患者痛苦。如连接中心负压源后,VSD敷料未充分塌陷甚至是膨胀,则应立即寻找原因。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类:(1)负压系统封闭性不好,可靠近敷料仔细听寻漏气的声音及位置,然后用小块薄膜粘贴封闭。(2)引流管由于折压或被引流物质堵塞,未能实现充分引流,造成不畅。可通过注射器逆向注入生理盐水等方式进行疏通。(3)中心负压源异常或安装不适、接头松动等。本组有3例(7%)患者术后连接中心负压源后,VSD敷料未充分塌陷;经逐一排除障碍后,引流正常。
2.3 引流液的护理 当术后初次进行负压吸引后,应密切观察引流液性质,如突然出现大量鲜红色血液超过300ml/h,应考虑创面有活动性出血[1],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本组病例中未见明显出血情况。
2.4 更换敷料的护理 一般来说,未出现漏气等意外的VSD可以提供7~10d的有效吸引[2]。因此根据不同的创面及患者情况,应于术后7d左右给予更换或卸除VSD负压系统。每次更换时为保护新鲜的肉芽组织,应在更换前停止吸引约30min。
2.5 肢体的护理 术后患肢应置于功能位并抬高,以利于血液的回流。同时要密切观察末梢皮肤颜色及血运,尤其是使用石膏或支具等外固定的患者。受压位置应垫软垫,以防出现压疮。同时,患肢的功能锻炼应严格遵循医嘱适量进行。因为过度的活动不但对伤情有所影响,并且是造成VSD封闭性下降、从而导致引流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应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明情况,做到既进行了功能锻炼,又不会对创面造成不良影响。
2.6 供皮区的护理 应向患者及家属及时讲明供皮区的作用及护理要求。一般供皮区是以油砂覆盖后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如出现大量渗出、发臭及疼痛剧烈等表现时,应给予积极处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供皮区愈合前,如无意外,不要更换纱布,以免造成污染。
2.7 疼痛的护理 由于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可造成较为严重的疼痛,如不进行积极的处理,不但会使患者出现紧张、焦虑等精神症状,而且会导致血管痉挛或血栓的形成,从而严重影响疗效[3]。应对患者的疼痛进行综合评估,并实施良好的心理护理,给予舒适的体位,必要时给予镇静止痛药物。在吸引早期,由于对负压吸引的不适,患者往往有比较明显的疼痛,此时可酌情降低吸引压力。
2.8 饮食的护理 创伤状态下,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加之创面有大量蛋白质被吸出,此阶段应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及丰富纤维素的食物,以保证营养的供给。以下食物应推荐食用:瘦肉、豆制品、蛋黄及新鲜水果等。必要时可通过静脉输注氨基酸、白蛋白等以保证每日能量的摄入。
四肢的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是骨科常见疾病,由于创面较大、担心污染等问题常常无法一期缝合。而在植皮过程中,植皮区能否实施均匀有效的加压及制动是植皮成功与否的关键。传统的手术方法是通过网眼纱布包裹碎纱布进行加压包扎,不但操作极其繁琐,而且往往由于未能均匀施压,造成部分植皮区域的失败。20世纪90年代,德国的Fleischmann首创了VSD技术[4],并在软组织缺损、治疗感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5-6]。近些年来,人们将负压吸引应用于游离皮片植皮固定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明显提高了游离植皮的成活率[7]。
随着各项研究的深入开展,人们对于VSD的作用原理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8-11]:(1)促进了创面的血液循环,特别是可使闭塞的毛细血管重新开放;(2)可促进创面各项修复因子的分泌和表达;(3)为创面提供了良好的湿润环境;(4)可有效抑制细菌,防止感染的发生;(5)可对创面及皮片等起到良好的加压及固定作用。因此,VSD技术可以代替反复换药和清创,大大降低了患者的负担和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并且有效较低了创面感染的概率,提高了植皮的成功率,对四肢皮肤及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整个治疗工作中,专业、严谨、有效的护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VSD技术相比传统的治疗方式有其独特的要求,因此更需要护士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只有熟练掌握了VSD技术,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充分教育,才能真正达到VSD治疗的目的,使患者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1]王秀.四肢创面应用负压封闭引流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1,10(3):211-212.
[2]卢朝阳.应用负压引流护创材料(VSD)治疗四肢复杂创面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19):4145-4146.
[3]王新霞,方瑛.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肢体软组织缺损的护理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49-50.
[4]Fleischmann W,Strecker W,Bombelli M,et al.Vacuum sealing as treatment of soft tissue damage in open fractures[J].Unfallchirurg,1993,96(9):488-492.
[5]裘华德,宋久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14.
[6]徐琰,姚元章,黄显凯.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损伤感染创面的临床观察[J].创伤外科杂志,2001,3(4):311-312.
[7]徐海栋,赵建宁,赏后来.生物材料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在大面积创面植皮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3):1673-8225.
[8]Stechmiller J K,Kilpadi D V,Childress B,et al.Effect of vacuum-assisted closure therapy on the expression of cytokines and proteases in wound fluid of adults with pressure ulcers[J].Wound Repair Regen,2006,14(3):371-374.
[9]Venturi M L,Attinger C E,Mesbahi A N,et al.Mechanism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the 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device:A review[J].Am J Clin Dermatol,2005,6(3):185-194.
[10]Sibbald R G,Mahoney J,V.A.C.Therapy Canadian Consensus Group.A consensus report on the use of vacuumassisted closure in chronic,difficult-to-heal wounds[J].Ostomy Wound Manage,2003,49(11):52-66.
[11]Rozen W M,Shahbaz S,Moris A.An improved alternative to 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as a negative pressure dressing in lower limb split skin grafting:A clinical trial[J].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2008,61(3):334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