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丽燕
【关键字】智障班?摇语文教学?摇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 ?摇【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A-
0098-01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决定教育,教育必须适用于生活。”这说明教学应该是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智障儿童因其智力明显低于一般水平,在自主学习和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比较弱,要让这些学生顺利地参与课堂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教师需要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下面笔者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对智障儿童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做法。
一、教学目标要体现层次化和生活化
智障儿童因其智力水平、家庭背景、生活环境不同,他们的性格、学习能力、生活认知能力、生存能力等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一个智障班有10个学生,这些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有的智障儿童动手能力较强,但语言能力较低,有的智障儿童语言能力强,但记忆力、书写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根据智障儿童现有的知识发展水平、个性、兴趣爱好等特点,确定的教学目标应与智障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实现教学目标的生活化、社会化,使教学过程与智障儿童的生活得以有效地结合。例如,教学课文《穿鞋袜》,可以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第一步,学会穿鞋子、穿袜子的基本动作,认识与动作相对应的词语,能用语言叙述穿鞋子、穿袜子的过程,如“今天早上,我先穿袜子,再穿鞋子”;第二步,学会穿鞋子、穿袜子等动作,识记相对应的动词;第三步,学会上述的基本操作;第四步,参与学习活动。智障儿童由于智力水平比较低,注意力容易分散、意志力薄弱,有时还伴有行为不当等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层次分明、生活化的教学目标,让智障儿童的学习变得更轻松。
二、教学过程要与生活紧密结合
现行使用的培智教材,选取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容易看到和接触到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地调整和取舍,使教学内容更贴近于学生的生活。比如,教学《春天》《云电风雨》《秋天到了》等课文,可以分别将课程安排在春天、雷雨天气或秋季开展教学,让学生处于一种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这与教师单一的讲解或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场景相比,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智障儿童对事物的感知效果。这样的教学调整不只是改变了授课内容的顺序,还反映了教师的生活化教学理念。当然,从生活中可选取的教学资源还有很多,只要是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便是学生应该学习的。比如,课文《刷鞋》中的刷鞋过程是每个智障儿童都可能接触到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教室里开展刷鞋活动,先让学生认识刷子、鞋子、肥皂等物品,由认识实物到认读相关物品的词语,再开展刷鞋实践活动,最后进行口语表达训练,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除了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教师在教学时采取的情境化的教学手段,能使教学过程变得生活化。比如,在教学课文《看电视》时,为了让学生达到乐于学、记得牢、用得上这一目标,课前我会先带领学生到安装有电视的教室,让学生结合实物认识新词“插座”“屏幕”“插头”。在开电视机环节,指导学生在使用电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学生因为有了课前的生活经验,学习生字新词和重点句子时就容易多了。
三、将课堂知识延伸至日常生活
教师教给智障儿童的知识不应是单一的、理论化的、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应该将教学内容延伸至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学以致用。比如,学习了《洗手帕》一课,学生在教室里练习洗手帕、钉纽扣之后,我就要求学生周末在家帮父母做一些家务活儿,如洗手帕、洗衣服、钉纽扣等,同时请家长陪同孩子在做家务的时候,回忆课堂上学过的词语。再如,学习了《寄信》一课后,我组织学生到邮局寄信,让学生复习和巩固在课堂上学习的有关寄信的知识。又如,学习了《春天》一课后,我带领学生在校园里去寻找春天,让学生了解在春天生长的植物。将教学知识延伸至课外,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能够让智障儿童将知识学以致用,提高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
智障班的语文教学具有特殊性,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活气息,使教学与生活有机地融为一体,为智障儿童学好语文奠定基础。
(责编 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