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琢 丁思尧
摘要:高校美术学专业的教学有其特殊性,因为本专业学生既是现在的学习者,也是未来的教学者。美术学专业毕业生的素质高低,决定了未来美术师资的建设水准,所以对美术学专业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通过对美术学专业色彩静物课程“参与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希望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得美术学专业的教学方法研究能够向更深更广的方向推进。
关键词:美术学专业;色彩静物;
参与式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是指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具体方法,是教学方法论的一个层面,这其中体现了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的统一。“参与式”教学方法是国际上积极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对“填鸭式”教学的挑战。旧有的教学方法单一、局限,缺乏民主,重视教师“教”的方法,强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的“学”法,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全方位的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在广泛提倡“因材施教”的今天,对美术学专业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我们提倡建立一个民主、宽容、富有创造性的“参与式”教学环境,以使师生共同积极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实践,在高校美术学专业色彩静物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关于理论课的学习较多的运用讲授法、提问法、谈话法、讨论法、探究法;而实践课的学习更多的使用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发现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因为理论指导实践,而实践又使理论有所支撑,所以我们这里所研究的教学方法,既包含理论课的“参与式”教学方法,也包含技巧实践课的“参与式”教学方法。
1如何在色彩静物理论讲述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
提到理论课,我们更多的想到枯燥、单调等词汇,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理论课的学习效率,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1.1引导探究式
学习色彩静物,首先要了解色彩学理论,在深奥的色彩学理论课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其中,采用传统的讲授法,结合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师将本课程理论的几种代表性言论客观陈述给学生,不需要带有教师的任何主观情感。然后引导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例如,在学习色彩学基本原理的课程中,向学生陈述几种代表性理论:(1)德国化学家W·奥斯特瓦尔德(1855~1932)创立的色彩学理论。(2)美国画家A·H·孟塞尔(1855~1918)创立的色立体概念。(3)薛夫鲁尔所著《色彩和谐与对比的原则》(1854)。(4)贝佐尔德所著《色彩理论》(1876)等。这些理论研究了色彩与光、色彩与心理学、色彩与生理学等学科的互为影响、互为补充的关系。陈述完毕后,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分小组进行资料搜集与整理,深入探究色彩本质,并进行小组间的讨论。这几种方法的结合,既能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又能使学生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防止以偏概全,迷信权威。
1.2演示推理式
在重点理论的讲解中,使用“演示法”变难为简。有些色彩理论复杂难懂,必须配合演示实验并进行推理,如三棱镜对光的分解、折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光学实验,亲身体验光的奇妙变换。再如色光的加法混合与色彩的减法混合,如何让学生懂得七色光混合在一起变成白色光,而颜色的混合只会降低明度和纯度。这就需要进行混合的演示,使学生非常直观、深刻的领悟色彩和色光的独特魅力。
2如何在色彩静物实践课程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
色彩静物课程是美术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该门课程既包含色彩学理论讲授,又包含色彩静物写生实践,同时也应该向学生渗透作为一名“准教师”所应具备的教学能力以及情感价值观,这个目标是不能单纯通过讲授法实现的,需要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领悟。
2.1角色扮演式
教师和学生身份互换,这是一种创设情境的最直观、最有效的方法。在师生互换身份之前,为了使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设置教学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学生以“准教师”的身份进行教学准备和教学实践,如备课、设计教案和教学环节、准备教具、教学组织安排和教学实践。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化身为学生进行提问,考验学生学习知识的扎实程度、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站在教师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学习状态,为日后进行系统的学习以及进行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2.2合作学习式
不同于“角色扮演式”,“合作学习式”是基于学生之间的合作。在这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互相配合、互相沟通,共同努力完成教学任务。锻炼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求真务实的研究能力、整合资料信息的逻辑能力以及勇于挑战困难的勇气。我们以“色彩静物特殊表现技巧”的教学过程为例,探讨合作学习式教学法的可行性。(1)合作研究: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搜索、名师名作的分析与评鉴、搜集特殊材料,并进行特殊材料、技法的研究与探索。(2)每个学习小组成员需要有明确分工,对本组的研究成果进行演说和技法演示。演说内容包括:1)素材收集的地点、形式。2)按照何种标准进行素材分类。3)特殊材料、技法的实际应用展示。(3)小组自我评价:各小组阐述在研究中积累的经验和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4)小组之间互评:各小组之间进行客观的评价,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想法,允许有激烈的碰撞以期产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5)教师总结性点评:点评首先要鼓励学生的研究成果;其次提出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最后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这个环节尤为重要,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就会降低求知欲望,不利于日后教学工作的深层次开展。
每个学生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在学习小组中,学生的价值被尊重、被认可,得到了表现自我和服务他人的机会,实现了个人的价值。在这个基点上,学生会更加主动自学、探讨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总之,“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最终目的是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启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求发展的方向转变,提高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责任感,和未来教师的使命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本文的影响是深远的。参考文献:
[1] 陈向明.参与式教师培训的实践与反思[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1):6671.
[2] 张志东.参与式反思——教师专业化培训的有效模式[J].北京教育,2006(4):3940.
[3] 李再文.“参与式教学”的设计与案例分析[J].云南教育,2004(5):1314.
[4] 陈华.参与式教学法的原理、形式与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21(6):159161.
[5] 周金其,李水英,吴长春.“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00(3).作者简介:赵玉琢,佳木斯大学副教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