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摘 要:本文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识字教学中,如何通过多媒体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了解其蕴含的文化礼仪,达到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 基础教育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6-0183-01
小学阶段,识字、认词,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这也是教学任务的重点。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如视频动画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掌握字、词的能力,通过对视频内容的扩充,如《论语》、《礼》等视频的学习,让小学生明白“做人要懂礼貌,讲道理”、“做事要讲信用,对人要诚恳”等文化礼仪。
1 多媒体技术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1 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教学法
多媒体技术除了常见的在大屏幕上将其输入电脑的笔画和笔顺直观、形象地显示出来外,还能够帮助语文教学设置语境,使学生在语境中认字,这样对于小学生而言认字更容易。
例如,在学习《松鼠与松果》这一课的生字时,教师首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谜语:“头像小老鼠,尾像降落伞,常在树上住,忙着摘果子。谜底(打一动物)”,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动物吗?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松鼠。”在学生兴奋的状态下,再显示出这篇课文所要掌握的生字,这些生字教师可通过儿歌、歌曲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如“聪”,教师用多媒体来显示一首儿歌:小聪明,耳朵灵。会听课,总专心。并且将耳、总专心标红。这样更容易让学生发现规律,学生们就很容易记住这个字。又如“意”,教师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显示:意思、意识、意义。在教师的领读与造句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记住“意”这个字。
1.2 多媒体技术进行对比教学法
识字教学在多媒体的支持下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学习方法,尤其是对形声字的识别。例如,教“土、肚、社、吐、灶、杜”时,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让偏旁都标红,这样更能体现形声字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观察和讨论。
教师问:这组字的相同点和异同点是什么,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快更准确地记住这些字。
学生1:这些字的右边都一样,只有左边的不一样,只要把左边记清楚就行。
学生2:这些字偏旁不同,其他都一样,先掌握基本字,然后根据不同的偏旁来记忆其他字。
……
学生们通过观察比较和讨论能够很快发现这组字的相同点和异同点,并且绝大多数学生都总结出简单的识字方法:首先将相同的基本字记住,然后根据不同的偏旁来识别其他的带偏旁的字。形声字的特点慢慢地也就被学生发现,学生也会以此类推来识别其他的形声字,而且掌握了这样的识字方法,学生识字兴趣越来越浓厚。
1.3 多媒体技术开展动态教学法
我们可以将字的变化制作为动画,利用动画对字体进行变化,利用动画的动态效果来解释字体的变化,也可以将识字的过程编辑为动画。同时,我们还可以在网络中得到一些素材,如视频节目《仓颉造字》,该视频中,对于所学的字都编辑为动画故事,如“神奇的药水”这一节,将其中涉及到的事物融入动画中,在动画的播放中,对其进行了讲解,如主人公拿了个“瓶子”,继而就对与“瓶”相关的字词进行介绍,这种效果比较明显,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利用。
2 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礼仪的熏陶
我们知道,小学语文除了教学生读文识字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了解文字中蕴含的道理。笔者认为,虽然对于课堂教学已经足够,但是对于学生的长远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目的而言,这些还往往不够,读书、认字、知道理,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主要目的。但是仅靠课堂上的教学还往往不够,所以,我建议在课外的时间,或者教师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多播放一些有关《礼》、《大学》、《论语》的相关视频,通过这些视频来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其中的做人的道理,如“做人要讲信用”,“要孝敬父母”,“对朋友要友爱”,这不仅是文化的传承,这对其今后的人生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3 结语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其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使教学更容易、更方便,也使学生更容易识字,通过视频故事的播放,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字形的过程中了解其中所蕴含的道理,真正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笔者认为,凡事都有一个度,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中的作用。对小学生而言,多媒体的最大吸引还是因为它在课堂上应用起来还比较新鲜,如果上课经常使用,往往会适得其反,学生的兴趣也会降低。因此,在多媒体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握一个度,在把握这个度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多媒体应用的创新,使小学生始终呈现热情高昂的状态,在学生识字懂文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其中所蕴含的知识。
(枣庄市山亭区桑村镇郭村小学,山东 枣庄 277211)
参考文献:
[1]刘丽丽.微格教学在教学技能训练中的实践与反思[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7,(11).
[2]王丽.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在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网络与信息,2007,(11).
[3]李铁成.论高师教育学课程对师范生反思能力的培养[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