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芳
摘 要: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d小调(暴风雨)》OP.31 NO.2是贝多芬钢琴代表作之一,本文将通过对该曲的乐谱版本和三位具有代表性的演奏家的音响版本进行分析比较,为以后的钢琴教学起一些帮助。
关键词:贝多芬;《暴风雨》;钢琴奏鸣曲;版本;教学
几年来,在学生高考前仔细听他们的弹奏,发现很多问题,他们在弹奏中很少注意曲目本身需要投入的感情,而是只管自己想怎么弹就怎么弹,对曲子的作者、创作背景、风格、乐谱版本了解几乎为零的情况下就开始弹奏。种种原因,导致高考分数普遍比较低。所以,作为一名专业钢琴教师,有必要对这些方面进行研究,以便在今后教学中吸取教训,让学生能在充分理解曲目的情况下,进行弹奏,从而取得理想的成绩。
考虑到近年学生参加高考,选择曲目中贝多芬的曲子比较多,所以就以贝多芬的一首《暴风雨》作為切入点,进行乐谱版本和音响版本的分析,从而来判断不同的学生更适合哪个版本的学习。
1 对贝多芬《暴风雨》乐谱版本的分析
我将通过从不同乐谱中乐曲的表情术语、力度标记、连线标记、踏板技法、指法进行比较,来看不同版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差异。以下分析的版本均为贝多芬去世后出版的版本。(以下汕头大学出版社版本简称“S”版,人民音乐出版社版本简称“R”版,中国青年出版社(维也纳原版)版本简称“Z”版)
(1)表情记号、力度标记和连线标记比较。
表情记号和力度标记,将会更好的帮助演奏者把握住演奏分寸,连线是决定音和音之间是连奏还是断奏的关键。三个版本,在这几方面并没有太大冲突。
(2)踏板的技法比较。
贝多芬是使用踏板方面的先驱者,手稿中踏板标记同音符有同样重要的意义。贝多芬的手稿中有的曲子有踏板标记,有的则没有。“S”版比“R”版和“Z”版在踏板的标注上更为详细一些,有较大差别。“R”版和“Z”更接近原版。
(3)指法标记比较。
三个版本都有一定的差异。贝多芬本人喜欢在黑键上大量采用拇指,或让几个长的手指互相跨越,但这种指法并不适合所有的人。所以在演奏中,经常是根据每个人的手的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自己的指法。中国青年出版社(维也纳原版)版本的指法是根据贝多芬手稿来编辑的。东方人普遍都手小,所以学生在弹奏中,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手大小,来适当调整指法,让学生更好地完成曲目。
2 对贝多芬《暴风雨》音响版本的分析
《d小调(暴风雨)》钢琴奏鸣曲现已成为钢琴家成长过程中必弹的曲目和优秀钢琴演奏家的音乐会保留曲目之一。我将选择以下具有代表性的3位演奏家录制的作品进行分析比较:
施纳贝尔具有高超的钢琴演奏技巧,被誉为“贝多芬专家”。从施纳贝尔所制的贝多芬《d小调(暴风雨)》钢琴奏鸣曲的演奏录音中可以感受到,他强化了对比,增强了乐曲的戏剧性。全乐章音乐材料的对比性不强,只是运用调性的转换在各个不同音域中表现思潮的奔腾和在流动中追求生命的欲望。
李赫特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诠释极为热情奔放并且别具一格,被人们认为是“21世纪最富有浪漫色彩的钢琴大师”。李赫特所录制的贝多芬《d小调(暴风雨)》钢琴奏鸣自成一家,他的演奏将速度大胆地变动,极端地夸张强弱力度,描绘出一幅暴风骤雨的画面。李赫特的表演艺术创造是在即时感情冲动的作用下进行的,这是一种感情倾泻式的演奏。
肯普夫所录制的贝多芬《d小调(暴风雨)》钢琴奏鸣曲处理的与众不同,极为出色;特别是第三乐章像是涌动一种欢畅的流水一样自信。他的演奏特点:含蓄、细腻、织体清晰,亲切高贵;音色优美如歌,乐曲的分句和速度自然而合理,丝毫没有矫揉造作,追求外在效果的倾向。
3 不同类型学生对贝多芬《暴风雨》版本的选择
在几年的钢琴教学中,我初步归纳出了以下几类学生:(1)平时弹琴非常努力认真,但是平时反应比较慢,在钢琴的弹奏中学生既要视谱,还要双手协调合作,同时还要注意踏板的使用,多方面的协作导致了反应慢的学生通常在弹奏中出现很拘谨的一面,越弹越僵,最后出现死弹琴的局面。(2)平时的演奏曲目都有比较好的把握,规规矩矩,在技巧上已经不存在难度,但是情感上比较欠缺。(3)对于曲目掌握的还不错,但是平时主观能动性较强,弹奏中,非常自由,但是又缺少对曲目很好的驾驭性,在个人感情得到充分发挥的时候,往往出现了节奏不准确,出现错音等情况。针对以上三类学生,我做了如下思考和选择:
对于第一类学生,在乐谱版本的选择上,我给学生选择了各方面标注都更加细致的“S”版,这样,在弹奏中需要学生额外思考的时间就会减少,可以将更多的思想放在如何弹出美妙声音这方向来。在音响版本的学习上我让学生多去听听施纳贝尔的演奏,相比之下,施纳贝尔的演奏不以自己一时的感情冲动左右自己的演奏艺术创造,因此在他的演奏艺术创造中,演奏家本人的感情色彩是最少的。我认为在学生最初的学习阶段,遵守作曲家的原意是很重要的,所以在学生弹奏中可以引导学生多学习这个版本,深入分析,在技术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严格按照作曲家的本意来弹奏。不需要太多的情感上的投入,对演奏会更加得心应手,在意识上使曲子简单化从而使演奏水平能最好地发挥出来。
对于第二类学生,平时在选择乐谱版本上我仍然选择了各方面标注都更加细致的“S”版,这样能让学生在弹奏中更好地发挥出技巧,曲目没有那么呆板。在音响版本上,对于该类学生,我选择李赫特的作品让他们进行学习,事实上,最自由的是李赫特,他的演奏主观性很强,他的演奏个人感情色彩最浓,即兴性最大。他在不同时间或不同场合的演奏中就会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别很大,真正是最浪漫的。多听听,可以培养学生弹奏的感情。在对曲目的基本技巧已经不在话下的情况下,更该让学生接触一些情感方面的东西,使曲子更加吸引人,从而发挥出学生最好的演奏水平,增强学琴中的自信心。
对于第三类学生,在选择乐谱版本的时候我选择了“R”版和“Z”,更接近原版,这样可以适当的压住学生自身过强的主观能动性,使曲子得到更好的处理。在音响版本上肯普夫的作品是个不错的选择,在音乐风格上,他的贝多芬少了一些冲动,突出的是温暖,严谨而不刻板,抒情而不造作。讲求客观主义和自我表现相平衡的音乐表演美学观念它能积极引导学生更加含蓄、细腻的去演奏。把对音乐的追求放在弹奏音色优美如歌,乐曲的分句和速度自然而合理上,而不是去矫揉造作,追求外在的效果上。使学生能最好发挥自身的弹奏水平。
4 正确选择贝多芬《暴风雨》版本后出现的效果
在平时教学中,我通常会去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特征以及掌握的技术来给每个学生挑选适合的版本来演奏,也得到了一些比较喜人的成绩,去年的高考中,钢琴上线率达到了100%。但是在教学中,也出现了问题,比如一些学生在老师说了去听一听名家演奏的曲目后,过多地去模仿,而失去了自己的音乐也有学生过度模仿从而造成了形似而神不似的局面。这些问题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再仔细研究,然后去改进。
一首乐曲的正确演绎,来源于对作品的理解,完全依靠细致正确的读谱,研究作曲家的音乐语言,领会其作品的音乐含义。再经过演奏,赋予音乐作品以活的生命。一名学生要正确演绎曲目,通常又是依靠于教师的指导,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是任重而道远的,需要对作品和学生都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才能让学生弹奏出既不违背作曲家本意又具有自己风格特色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郑兴三.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
[2] 林逸聪.音乐圣经(增订本)[M].华夏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