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陶瓷是中国古代瓷器发展史上的一种独特而重要的器物,记录下古代社会的诸多信息,对追踪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与文明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中国陶瓷在历史上曾经享誉世界,承载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在国内外广为流传。现以宋、元、明、清代为例,阐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陶瓷的发展及其特征,旨在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关键词:古代瓷器;传统文化;工艺特征
1 中国陶瓷工艺发展的历史渊源
新石器时代早期,我国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制作陶器。由于当时人类社会生产力低下,物质文明程度不高,从而导致了新石器时代陶器的粗糙、古朴,制作不精良的缺陷。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十几个文化遗址的挖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陶瓷,主要品种有灰陶、彩陶、黑陶和几何印纹陶等。原始彩陶器彩绘纹饰多以几何形出现,手法粗糙,构图新颖流畅,表现了当时中国制陶的技艺水平。龙山文化的黑陶少有装饰,却整体浑圆端正,器壁薄而均匀,表现出惊人的技巧。商朝陶器,总体上继承了新石器时代的样式,在种类上并没有多大的发展。而始于周代陶器的重要发展,是陶器在建筑方面的广泛应用,如版瓦、简瓦、瓦当、瓦钉、阑干砖等。两汉时期,釉陶大量替代铜质日用品,又使陶器得到迅速发展。汉代的釉陶已发展到很高阶段,这是由陶向瓷过渡的桥梁。西晋时期,国家的稳定,越窑青瓷的烧造又有了提高。隋唐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突出发展的时期,陶瓷也进入一个繁荣成长的阶段。唐三彩一种低温铅釉陶器,是我国古代陶器工艺的精品。下面,针对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瓷器,谈谈中国的瓷器在不同时期的工艺、造型及装饰等方面的特点。
1.1 宋代的瓷器工艺
中国陶瓷工艺发展到宋代,技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成熟阶段,艺术上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就。这一时期南北方各窑之间风格迥异,各地新兴窑场不断,涌现出不少驰名中外的瓷窑,现时已发现的古代陶瓷遗址分布于全国170个县,其中有宋代窑址的就有130个县,占总数的75%。所谓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TP刘津颖-01.TIF;%110%110;Z1;Y1,Z#〗〖TS(〗〖JZ〗图1 宋 汝窑荷叶碗〖TS)〗
〖TP刘津颖-02.TIF;%110%110;Z1;Y1,Y,BP#〗〖TS(〗〖JZ〗图2 元 青花釉里红鸳〖TS)〗
从造型的角度分析,宋瓷的器形较之前朝代更为丰富多彩,几乎包括了大部分的日常生活用器。总的来说,民间用瓷的造型大部分是大方朴实、经济耐用;宫廷用瓷则端庄典雅、雍容华贵。最能反映皇家气派的是哥、官、钧、汝与定窑口烧制的贡瓷,最能体现百姓喜乐的是磁州、耀州窑口烧制的民间瓷品。
从纹饰上讲,宋瓷的纹饰题材表现手法都极为豐富独特。一般情况下,龙、凤、鹿、鹤、游鱼、花鸟、婴戏、山水景色等常作为主体纹饰而突现在各类器形的显著部位,而回纹、卷枝卷叶纹、云头纹、钱纹、莲瓣纹等多用作边饰间饰,用以辅助主题纹饰。工匠们用刻、划、剔、画和雕塑等不同技法,在器物上把纹样的神情意态与胎体的方圆长短巧妙结合起来,形成审美与实用的统一整体。例如,婴戏纹,或于碗心,或于瓶腹,将肌肤稚嫩,情态活泼的童子置于花丛之中,或一或二,或三五成群,攀树折花,追逐嬉戏,真切动人,生活气息甚为浓厚。
宋瓷在工艺上取得较高成就,官私名窑名瓷风格各异,有的清秀、有的浑厚、有的典雅、有的绚丽、有的淳朴、有的民间色彩浓厚,百花争艳,呈现独特的风格之美。所以说宋代是陶瓷美学的一个划时代时期。
1.2 元代的瓷器工艺
元代由于战乱,打击了制瓷业,但制瓷业工艺仍有新创新,出现了青花瓷和釉里红技法。元釉里红是元代瓷器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品种,是陶瓷装饰历史上重要发明之一,陶瓷史上的一次伟大创新。元代八方龙纹釉里红拔白梅瓶,它是釉下铜红彩绘、拔白、打板、接胎而成,烧成难度大,氛围特殊性强,可见它的历史性、艺术性、珍贵性。
元代瓷器的造型主要有罐、瓶、执壶、盘、匜和高足杯。罐、碗、盘是元瓷中一种常见的器物,瓶类常见有经梅瓶、玉壶春瓶;碗有敞口和剑口两种;盘传世品也较其他器物为多。而高足杯是最流行的器型。此外还有瓢、葫芦瓶、执壶、扁瓶、水注、小罐、小碗等。
元代瓷器的装饰方法有刻、划、印、贴、堆、镂、绘等多种。在元代青白瓷大型器物上,尚多见划花装饰,但这种装饰方法已不占主要地位,盛行的是印花装饰。印花除在枢府器和青白瓷器上大量采用外,红釉与蓝釉器物上也有印花。元青花的纹饰,分主纹与辅纹二类。瓶、罐的腹部和盘心,为主要纹饰,其他为辅助纹饰。常见的作为主纹饰的有植物,如松、竹、梅、牡丹、莲花、菊花、牵牛花、芭蕉、灵芝、山茶、海棠、瓜果、葡萄等。动物如龙、凤、鹤、鹿、海马、狮子等,除上述这些纹饰内容外,历史故事题材极为盛行,周亚夫细柳营,萧何月下追韩信,蒙恬将军,三顾茅庐等,都被作为元青花瓷器的装饰画面。它与元代戏曲小说和版画的发达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明清两代瓷器上人物故事内容的影响重大。
1.3 明代的瓷器工艺
明代陶瓷形成了几乎是景德镇一花独放的局面。景德镇的瓷器以青花为主,宋、元时期,瓷器以单色釉为主,到了明代如釉下彩、釉上彩、斗彩、单色釉等各类产品逐渐发展和流行起来。它代表了釉下彩发展的最高阶段。
明代瓷器的造型除继承前朝的(特别是日用器)之外,也有因时代需要变化而新产生的,如永宣时期的压手杯、双耳扁瓶、天球瓶等。成化时期则以斗彩鸡缸杯、“天”字盖碗等为典型器物;正德、嘉庆、万历各朝的大龙缸、方斗碗、方形多角罐、葫芦瓶等也都颇具代表性。另外也有各式文房用具,如笔管、瓷砚、水注、镇纸、棋子、棋盘、棋罐等瓷器传世。
明代瓷器装饰手法已从元以前的刻、划、印、塑等转为彩绘(绘画)为主要手法。绘画纹饰的内容更加复杂多样,植物、动物、文字、山水、人物、花鸟、鱼及虫等无不入画。明代早期以写意画为主,画风自由、奔放、洒脱;明后期以写实为主,画面抒情达意,简约轻快,极有漫画趣味。明代瓷器上的款式以书写为主,官窑款工整端庄,民窑款则多种多样,以吉祥语款为多见。明代是我国瓷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1.4 清代的瓷器工艺
制瓷工艺发展到清代,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盛世更是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无论质量、数量都是前代不可比拟的。整个清代景德镇始终保持着中国瓷都的地位,景德镇的官窑器更是代表着中国瓷器的水平,而清代的民窯器则最为丰富多彩。造型方面康、雍、乾三朝的器型最为丰富,既有仿古又有创新,尤其是各式装饰性瓷器如瓶、尊之类较元、明代大为增加,其中康熙朝独有的器型有观音瓶、棒槌瓶、金钟杯、凤尾尊、马蹄尊等,雍正朝最突出的器形有牛头尊、四联瓶、灯笼瓶、如意耳尊、套杯桃洗、高足枇杷尊等,乾隆朝大件装饰器物的造型与前朝相比变化不大,但各类精巧小器如鼻烟壶、鸟食罐、仿象牙、仿玉器及象生瓷等却出现不少,而嘉、道以后的器形大多没有什么新创作。
清代瓷器的装饰艺术纹饰、内容、手法多样。康熙朝以山水花鸟、人物故事、长篇铭文等最具特色,其中刀、马、人、鱼、龙变化及冰梅纹、亭台楼阁纹为其代表纹饰。青花画法多采用单线、平涂,前期粗犷,有明末遗风,后期流畅,勾染皴擦并用达到了阴阳向背、层次分明的效果。雍正朝的纹饰多偏重图案化,比较刻板,除仿明云龙、云凤、云鹤、缠枝花卉外,还盛行以过枝技法绘桃果、牡丹、玉兰、云龙等;画人物渔耕樵读以男为多,琴棋书画以女为多,纹饰线条纤细柔和。乾隆朝纹饰内容繁杂,均以吉祥如意为主题,纹饰必有寓意,如百鹿、百福、百子、福寿、瓜蝶连绵、官爵荣升、三星八仙等,画面单调刻板,意境却较通俗。
清代乾隆时期,我国制瓷技术达到历史上最高峰。景德镇御窑厂烧造了一批以瓷模仿各种工艺品和动植物、果品的瓷器,无论形态还是质感均酷似原物,凭肉眼竟无法辨别真假,惟妙惟肖,巧夺天工。
2 结语
通过对陶瓷古今的变化发展历程的了解,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国陶瓷史的博大精深,各个时期的社会发展信息,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审美观念的变换等,其艺术方面更有着其他一些器物所无法比拟的独特风格。
参考文献:
[1] 冯先铭.中国陶瓷[N].中国文物报,20020510.
[2] 杨静荣,杨永善.中国的陶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365.
[3] 罗贞平.中国的陶瓷[N].贵州科技报,20030802.
[4] 陆明华.中国陶瓷[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6151.
[5] 刘长生.中国陶瓷的历史踪迹[J].中外文化交流,1999(4):3132.
[6] 刘涛.雅与宋瓷之美[J].郑州轻工业学院院报,1991,6(2):111113.
[7] 孙文伟,孙天健.明代瓷器成就及其社会原因[J].景德镇陶瓷,1996,6(3):3035.
[8] 任荣兴.清代珐琅彩瓷器品鉴[J].东南文化,2000(4):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