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梦曦 李娟 张马文健 雷宇
摘 要:目前,我国CG动画创作已经得到了良好发展,但仍然与西方发达国家CG动画创作技术存在一定差距,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CG动画创作的创新改革发展。本文在分析了CG动画创作中角色虚拟运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角色虚拟运动趋于现实动作的完善对策,具有较强的理论参考意义。
关键词:CG动画;虚拟动作;动画角色
0 引言
角色虚拟运动是CG动画创作的核心部分,因此,虚拟角色运动模式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目前,我国大部分動画师仍然采用传统理念对角色虚拟运动进行思考和设计,但理念的更新对于动画师的创新设计来说至关重要,由此,为了进一步提高CG动画创作的水平,必须对角色虚拟运动进行深入研究。
CG动画创作中角色虚拟运动理论尚未完全完善,本文提出针对角色虚拟运动进行研究,目的在于加强动画师的专业素质能力,提高CG动画创作作品的质量,不断完善CG动画角色虚拟运动模式,为动画师的创新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依据。CG动画技术发展至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享受CG动画创作带来的视觉冲击,技术的进步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感受。如何能够巧妙运用CG动画创作中的运动制作技术,是当下动画师们值得思考的事情。
1 CG动画创作中角色虚拟运动存在的问题
(1)角色肢体语言过于僵硬。动画属于肢体运动的媒介,人们通过肢体语言能够感受对方向其传达的信息。目前,CG动画创作书籍主要讲述的是“如何做”,几乎没有涉及“为什么”的内容,因此,大多数初学者在学习CG动画创作时仅仅按照书籍上的内容来设计绘画,容易专注于模仿,与现实人物动作差距较大,逐渐走入误区,难以实现CG动画的创新型创作。例如,我国第一部原创CG动画《魔比斯环》,由顶级动画师们经过艰苦努力的创作,促进了我国CG动画创作的创新发展。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中国的CG动画创作产业已经迈上了新的台阶。虽然动画电影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表现力,但动画电影中人物角色虚拟肢体语言过于僵硬。
(2)忽视对角色脸部运动的分析。一部成功的CG动画创作必须通过动画角色丰富的肢体语言来吸引观众,给观众视觉上的新鲜和冲击,同时,丰富的动画人物角色脸部运动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动画角色具有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脸部运动才能够给观众深刻的印象。例如,在CG动画电影《魔比斯环》中,动画人物角色脸部运动和表情处理得过于生硬,与现实人物动作相比来说相似性很低,难以真正表达出角色的真实情感。动画人物角色的情感是在脸部运动表情和肢体语言基础上共同体现的,因此,CG动画创作中角色脸部运动的设计至关重要。
(3)CG动画中角色运动过于逼真。对于CG动画创作的初学者来说,经常过于注重动画人物角色的运动逼真性,希望与实际生活中的人物能够更加接近,这种设计理念并不完全正确。通常情况下,CG动画人物角色运动不需要十分逼真,更要根据动画创作的实际情况而定。随着CG动画创作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运动捕捉系统逐渐成了动画师创作中表现角色运动动作的技术手段。例如,CG动画创作电影《极地特快》利用“运动捕捉系统”将动画人物角色与实际生活中的真实演员设计的完全一样,包括声音、相貌、表情等。但是,这样的动画创造效果会导致角色运动过于生硬,缺少了动画创作作品中应有的生命力和想象力。
2 CG动画创作中角色虚拟运动趋于现实动作的完善对策
(1)角色面部表情的掌控。动画人物角色的表情是角色运动的关键组成部分,角色表情比角色肢体语言更加复杂,脸部表情主要包括收缩和舒张,在角色表现面部表情的过程中,都与面部肌肉和皮肤的牵动相关。动画角色在一定的环境下情绪变化很快,这些都是角色肢体语言无法单独表现的,因此,角色面部表情是表达人物情绪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角色面部表情的形象性、夸张性可以带动观众,使观众与动画角色融为一体,真正体现人物角色的内心情感。
在迪士尼各种动画电影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卡通角色脸部运动的塑造往往比较丰富,包括搞笑、天真、乐观、善良等,动画师们将角色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在迪士尼CG动画电影《四眼天鸡》中,小猪马克·丁达尔角色的面部表情采用了夸张处理的手法,在这段动画电影故事情节中,动画师们夸张创作了马克·丁达尔从坚强到得意的脸部运动,以及最后即将撞到房屋的恐慌心理状态,表明了角色在一定环境下的面部神情变化十分强烈,由此可见,动画师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极其重要。
(2)重视个性化动作关键帧。在CG动画手绘时,首先要绘制原画,再将原画之间加入动画,随着计算机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由纸上动画阶段发展到了无纸动画时代,原画和动画的加工处理也是基于计算机完成的,因此,关键帧不再受到重视,但是,在CG动画创作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在纸上勾勒关键帧草图,再通过计算机实现设计。
(3)无生命角色的“拟人化”运动。在CG动画创作中,动画师可以赋予无生命物体新的生命,还可以根据剧本内容进行动画表演,但是,动画师更需要仔细体会角色的每个动作。例如,在动画短片《跳跳灯》中,跳跳灯本来属于无生命物体,但动画师却赋予了其新的生命,将跳跳灯进行了“拟人化”处理,将变性运动用于角色中,跳跳灯的灯泡代表着人的表情,同时还设计了关节、肩部等,使整个跳跳灯的角色更加生动。
3 CG动画虚拟动作与现实动作比较
从总体层面来说,CG动画角色的虚拟运动是含有虚拟形态特征的艺术表现,也是动画师们利用艺术手段将外部客观世界进行塑造和创作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人们对现实角色的重新认识和独特审美。CG动画运动中的主观和客观因素全部是动画师们主观意识再加工的产物,带有独特的虚拟性特征。虚拟性形态特征也是CG动画创作的内涵和根本。
CG动画创作虽然带有必要的虚拟特性,但基于虚拟性的动画角色中,仍然包含着大量客观因素的种子。CG动画角色运动中,关于时间与空间的概念、角色力量的突出表现,以及角色运动质感的表现等,都是包含了客观现实因素的运动形态特征,并不会由于CG动画运动特有的虚拟性而完全脱离现实世界。由此可见,CG动画创作中角色运动的虚拟形态同样包含着现实性,现实性运动是对动画角色虚拟运动的进一步补充。只有通过现实运动形态特征的作用,才能使动画角色的虚拟运动更具形象力。虚拟形态特征是CG动画角色运动的本质,现实形态特征则是运动的根源,因此,虚拟与现实的相互作用和并存使用,共同构成了CG动画创作中角色运动的内涵。
4 总结
在CG动画创作过程中,角色虚拟运动模式对动画人物有着引导作用,动画人物的灵魂也是经过动画师们的精心设计呈现的,因此,不断完善CG动画角色的运动模式十分必要。本文提出了CG动画创作中角色虚拟运动趋于现实动作的完善对策,具有较强的理论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远锋.浅谈MAYA在立体CG动画电影中的特点及应用[J].现代电影技术,2013(04):710.
[2] 周超,田明辉.从技术到艺术——谈三维CG动画发展之路[J].美术大观,2013(05):114.
[3] 南京.定格动画实体质感相较CG动画的优越性[J].大众文艺,2013(16):130.
[4] 郑刚.CG动画与电影中灯光应用的差异性[J].硅谷,2011(07):144.
[5] 牛小娣.解析3D全CG动画技术在商业广告中的应用[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1(05):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