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动画角色表情变化与思维动态的关系

2016-10-31 20:10赵君超杨燕子韩逸
戏剧之家 2016年19期

赵君超++杨燕子++韩逸

【摘 要】表情设计是动画角色设计中众多元素之一,表情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角色的性格特征,表情变化联系着角色的思维动态。表情变化与思维动态二者互相牵制、紧密相连,本文将着重探讨动画角色的表情变化与思维动态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动画角色;表情变化;思维动态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0-0281-01

人物逐渐地把眉毛皱起来,停顿一下,然后抬起一只眉毛,朝这边瞥了一眼,你马上感到从一种思想状态到了另一种思想状态的变化,这就是一个表情的变化表现了思维的过程。[1]然而,角色思维动态往往决定表情的结果。

一、角色表情变化是思维动态的外化表现

角色表情变化是脸部不同部位组合的运动现象,通常在二维动画中,以角色额眉、眼鼻以及口唇为表情变化的主要部位。动画片角色表情通常采用夸张手法来描绘其变化,从而使得角色表演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众所周知,动画角色与真实人物的表情变化很难做到完全相同,为了生动传达角色的内心活动,需要准确概括、归纳与夸张动画角色的表情,从而生动反应出角色的思维动态。

动画片《千与千寻》中,片头主人公千寻搬家,千寻爸爸将车开到树林里钟楼下面的隧道前,千寻面对着隧道站在隧道前的双面石像的左边,因为恐惧不敢进去,但是当她向右慢慢转头看到身旁的双面石像时,她的表情发生了变化,首先眼球跟着转头动作向右眼角转去,皱起眉头,紧跟着嘴巴向下裂开,此刻千寻的内心很明显在给观众传达她不想进入黑漆漆的隧道,同时也不想自己一个人跟双面石像待在一起,她的内心在跟恐惧作斗争,这也正是体现了表情变化是思维动态的外化表现。

二、思维动态是表情变化的内在驱动

在设计动画角色前,原画师需要深层领悟所刻画的角色在特定的情境之中的心理状态,以及在这个特定情境之中,在场的其他角色会使此时所刻画的角色内心产生什么样变化,这种分寸感的掌握,势必要从所刻画的角色性格与角色关系上进行剖析。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掩盖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往往并不直接表露内心,所以原画师在设定角色处在尴尬的情境中时,有必要了解角色心理变化,如因为什么样的事情让角色变得尴尬,尴尬前后的心理如何。掌握这个心理后,再确定尴尬前后的表情如何设定。如果在设计角色表情时,只是追求流畅的效果,那么此“表情”是苍白无力的,很难打动人心,动画也就失去了挖掘事物本质的功效。

动画片《萤火虫之墓》中角色简洁的表情变化足以传达丰富的情感,主人公节子听到哥哥说不能去找住院的妈妈时,身体便开始转动着,表情也变得十分凝重。这时读者可以回忆自己在年幼时思念母亲的感觉,以便再现主人公节子当时抽搐着鼻子,撇着嘴巴哭的伤心情形,在这种情绪驱动下,表情自然能打动人心,这样的动画角色当然就充满了灵气。

三、动画角色表情变化与思维动态融会贯通

在设定角色性格前,预想角色表情变化是否能让观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能否通过表情的变化传达正确的思维动态,以及如何通过表情变化有效展现所要刻画角色的性格特征。亚里士多德说:“早在几千年前,人们的行为并不是无意识的,他们的行为活动是有原因的。”这句话对于精彩地刻画表现角色表情与思维起到很好的作用。

意识形态的产生是复杂的,意识形态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社会文化背景、教育程度、家庭观念、角色性格,以及环境因素等。环境因素是直接导致角色表情变化的最直观的客观因素,它包括角色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所采集的客观信息因素。这些客观因素采集之后并不能够直接使用,还需要经过角色的意识二次加工。人们会综合考虑事物的前因后果,事物间的联系与影响,继而做出有利于自身的决策。

表情与思维的变化都有其变化原因,并且二者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另外思维与情感也存在差异,如当角色哭时并不代表他伤心,当角色笑时也不代表他开心,而这亦是二者微妙关系所在。

四、结语

一部优秀的动画片需要具备精致的角色设计,完美的角色设计需要赋予鲜明的性格特征,鲜明的性格特征通过生动表情来展示,生动而极具感染力的表情在思维的驱动下微妙地进行着并变化着。理解并掌握动画角色表情变化与思维动态二者之间的关系,对每一位原画设计师来说都极其重要。

参考文献:

[1]理查德·威廉姆斯.原动画基础教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320.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赵君超,男,辽宁沈阳人,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绘画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第二作者:杨燕子,女,安徽淮北人,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绘画系油画专业研究生;

第三作者:韩逸,女,江苏连云港人,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绘画系油画专业研究生。

基金项目:基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敦煌宗教壁画研究,项目编号:lslgsihi-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