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成波(辽宁省丹东市畜牧兽医局)
笔者在下乡进行技术指导时听养猪场户反映,猪越来越难养,猪病越来越多,病猪越来越难治,用药成本逐年增加。通过深入调查发现,造成这种状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选药用药不科学。归纳起来,养猪用药存在六大误区:
一是新药比老药疗效好。受兽药经销商对新药功效的夸大和“包治百病”的误导,部分养殖场户过于迷信新药,对一些本可以用常规药就能治好的疾病,却花更多的药费去买昂贵的新药,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给猪治病不能一味地追求新药,排斥老药。不管新药还是旧药,只要价格合理、安全有效就是好药。
二是价格越贵的药疗效越好。有人把药品价格看作决定药品质量的关键,因此一部分养殖场户就认为高价药就一定效果好,服用后就能立竿见影。但在实际生产中笔者发现,钱没少花,高价药用了不少,猪病却没治好的屡见不鲜。药物能否有效治疗疾病,关键看是否对症,只要对症,便宜的药也管用。所以,养殖场户在买药时应不选贵的只选对的。
三是只听广告不看疗效。兽药生产企业长期存在多、小、散、乱的问题,一部分企业对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不严,广告宣传夸大其词。一些养殖场户者对广告中宣传的“药到病除”、“一针见效”等信以为真,买药时愿意“跟着广告走”,结果经常上当受骗。不仅损失钱财,有的甚至耽误治疗,贻误病情。因此,奉劝养猪场户在选药时,不要轻信广告宣传,要判断所宣传的产品是否与猪的病情对症,做到有的放矢。
四是合并用药越多疗效越好。随着猪病混合感染的增多,药物的联合应用也越来越多。联合用药的目的在于扬长避短,取得协同作用,这是必要的、合理的。但并不能由此就认为合并用药越多、疗效就越好。有的药物相互协同可以增强疗效,而有些药物会互相拮抗而降低治疗效果或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及毒性。比如:磺胺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加入增效剂,可增加疗效;氯霉素类与喹诺酮类合并使用就具有拮抗作用,使两者的疗效都降低或失效。
五是大剂量比小剂量疗效好。猪患了病,有的求快心切,盲目加大剂量,认为这样做可以把病迅速“打”下去。其实,驱除疾病恢复机能需要一个过程,用药量过大会加重猪肝脏、肾脏负担,甚至造成中毒。比如:长时间大量使用磺胺类药物,使那些原本对磺胺药比较敏感的微生物呈现耐药性,还会造成过敏反应、肝肾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生长发育受阻等。因此,不能说用药剂量越大治疗效果越好,必须遵照医嘱或参照药品使用说明书,而不能随意增加用药剂量。
六是打针比口服疗效好。有的人认为,口服药的吸收效率没有注射剂高。但事实上,不同的给药途径可影响药物吸收快慢和药效强弱,相同的给药途径对不同疾病疗效也不同,这就是说给猪治病不一定打针比口服好。一般而言,全身感染注射用药好,肠道感染口服用药好,如仔猪黄白痢、胃肠炎等,因为采用口服药物可直接接触和作用于胃肠病变所在部位。所以,为了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又保证用药安全,在选择给药途径时,提倡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可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的就不要轻易静脉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