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在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患者中的意义

2014-04-13 03:34:56黄阳戴新建郑纪阳王万铁
浙江医学 2014年21期
关键词:白蛋白计数支气管

黄阳 戴新建 郑纪阳 王万铁

●检测诊断

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在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患者中的意义

黄阳 戴新建 郑纪阳 王万铁

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是呼吸内科、急诊内科的常见病。数十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早期应用,卫生条件的改善、营养的加强及儿童期多种疫苗的普及,支气管扩张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血清前白蛋白值是临床诊治中较易获得的资料。目前前白蛋白主要应用于营养监测、肝病诊断及危重疾病的预后评估3个方面[1]。本文主要探讨前白蛋白水平及其变化在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患者中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收集我院2012-02—2013-11以“支气管扩张伴感染”为主要入院原因的患者162例,其中男61例,女101例,年龄20~91(67.26±12.71)岁;排除恶性肿瘤、肺结核、基础肝病及慢性肾病等可能有其他部位严重感染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1]。按治疗前后前白蛋白变化的情况分为3组:前白蛋白下降组、前白蛋白上升不明显组(上升值≤30mg/l)、前白蛋白明显上升组(上升值>30mg/l),分别为24、31及107例。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测量身高、体重,行血常规、生化(包括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等检查,之后再进行抗感染、化痰及对症等治疗。出院前再复查血常规、生化等指标。使用日本奥林巴斯公司-5400检验仪检测前白蛋白,免疫比浊法。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的住院天数,比较3组患者血白细胞计数、CRP值变化、治疗时间以及各项其他指标。同时根据出院时患者的咳嗽、咳痰或者发热等临床症状是否缓解和(或)影像学复查肺部渗出影是否吸收作为病情是否好转的标准,记录、比较、分析3组经治疗后病情好转患者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呈非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3组患者血白细胞计数、CRP值变化及治疗时间的比较 见表1。

表1 3组患者血白细胞计数、CPR值变化及治疗时间的比较[M(P25~P75)]

由表1可见,前白蛋白明显上升组患者的血白细胞计数、CRP值下降最明显,前白蛋白下降组及上升不明显组的白细胞计数、CRP值多下降不明显,且治疗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

2.2 3组患者好转例数的比较 前白蛋白下降组好转21例(13.50%),前白蛋白上升不明显组好转30例(19.20%),前白蛋白明显上升组好转107例(67.30%)。3组比较,以后者好转比率明显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62,P<0.01)。

3 讨论

血清前白蛋白是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种急性相反应蛋白,由肝细胞合成分泌,在电泳分离的时候,常显示在白蛋白的前方,其半衰期短,仅约1.9d。前白蛋白可以作为一种炎症标记物,它是细菌感染和坏死的突出指标,也可作为一种非特异性防御物质,可以清除有毒代谢产物,并被逐渐消耗,随着炎症程度的减轻而逐渐上升。前白蛋白水平对于诊治临床疾病和判断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2-3]。在多种疾病中如烧伤、消化道出血、颅脑损伤、肝硬化、胰腺炎、川崎病急性期、肺部感染等均有前白蛋白的不同程度下降[4]。曾有研究发现大多数肺部感染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感染严重程度呈负相关;随着病情改善,前白蛋白也逐渐恢复正常[5]。有研究发现前白蛋白的上升曾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炎症、特别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被控制的最早指标[6]。由于前白蛋白半衰期较短,可在评估病情方面较白蛋白更敏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血清前白蛋白和CRP水平检测可用于胎膜早破的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分析。因为胎膜早破的新生儿容易继发感染,感染后血清CRP值升高,前白蛋白水平降低,随着感染的加重,前白蛋白水平更低,CRP值更高[3]。此外,前白蛋白主要与蛋白质代谢有关,它的降低与机体的营养状况有密切关系,而营养不良作为临床疾病的并发症或合并症,不利于患者的临床康复。部分肺炎患者入院时血清白蛋白尚正常,但前白蛋白已经降低,这与炎症抑制白蛋白合成有关,同时也提示炎症引起的前白蛋白降低可能比白蛋白更敏感,随着病情改善,前白蛋白也逐渐恢复正常。曾有研究显示4例死亡患者均发现前白蛋白持续降低,甚至低于100mg/L,这可能与患者感染严重,导致中毒性肝炎,使肝脏合成功能差,以及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有关[7]。

支气管扩张在形态上是指支气管不可逆的扩张和管壁的增厚,它通常是一个解剖学上的定义。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是临床内科的常见病之一。扩张的支气管容易继发感染,造成患者营养物质的消耗,营养状况的下降,反过来又使患者更容易感染病原菌造成病情加重,前白蛋白的下降,提示了营养状况的下降,提示了机体对感染应对反应的下降,在严重感染时可能造成预后不良。

本研究发现,在这些支气管扩张伴感染的患者中,入院时多有前白蛋白不同程度的降低,前白蛋白的变化随着支气管扩张伴感染炎症指标的好转而变化,即炎症控制,病情好转,前白蛋白上升,且上升明显组的预后情况较好,下降组和上升不明显组的炎症控制不佳,恢复时间长,血白细胞计数及CRP值下降不明显。提示在支气管扩张的患者中,感染的程度越重,前白蛋白的水平越低。但是由于前白蛋白的合成途径及代谢因素等,前白蛋白的检测受到肝功能及有无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尤其是消耗性疾病的影响。在各项研究中应注意排除可能的干扰因素。总之,前白蛋白检测在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对感染控制、病情变化及预后有着一定的提示及指导意义,可早期发现潜在的营养问题,尽早进行干预与治疗,以缩短患者的病程并改善预后,与血常规、CRP等各项炎症指标在治疗过程中发挥更大的评估及监测病情等作用。

[1]童桂兰,杨沛华,刘春文,等.血清前白蛋白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2,20(5):P232-234.

[2]白春洋,魏丹丹.血清α-酸性糖蛋白、前白蛋白和C反应蛋白在患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4): 2756-2757.

[3]龚享锋,周慧梅,曾今恒.胎膜早破新生儿血清C反应蛋白和前白蛋白含量检测的临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2504-2506.

[4]张春雨,刘丽丽,廖莹,等.血浆前白蛋白联合C-反应蛋白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 [J].北京大学学报 (医学版),2013,45(2): 207-210.

[5] 殷晓明,胡晓荃,张金惠,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血浆前白蛋白、脑钠肽及C反应蛋白水平与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10(33):5152-5153.

[6]王琼,皇甫秋强.老年COPD患者检测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的临床意义[J].浙江医学,2013(11):1016-1017,1040.

[7]蔡川奇,林志鸿.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对老年肺炎病情的预测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34):103-105.

2014-05-12)

(本文编辑:杨丽)

325000 温州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黄阳、戴新建、郑纪阳,黄阳系温州医科大学在读研究生);温州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王万铁)

王万铁,E-mail:wwt@wmu.edu.cn

猜你喜欢
白蛋白计数支气管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保健医苑(2022年1期)2022-08-30 08:40:04
古人计数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支气管扩张咯血的防治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中等数学(2020年8期)2020-11-26 08:05:58
古代的计数方法
这样“计数”不恼人
白蛋白不可滥用
祝您健康(2014年9期)2014-11-10 17:29:39
Cu2+、Zn2+和 Pb2+对绿原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
应用化工(2014年9期)2014-08-10 14: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