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多功能水处理器
专利号:ZL 200620115762.7
类型:实用新型
专利权人:崔森
项目简介
目前社会上的纯净水设备和家庭饮水机的品种类型非常多,然而现有的设备功能单一,只能解决人们的饮水问题,而几乎不涉及其它的用水目的,特别是在遇到停水停电的特殊情况时,饮水机的作用更加有限,一些进口的多功能水处理设备,由于价格方面的原因,其应用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
发明人崔森经过多年的苦心钻研,发明了一种多功能水处理器,改善了传统的用水现状,提高了饮用水的品质,可达到联合国卫生组织对水的检查标准;能够适应人们生活饮用水的多种需要,且造价低廉,能够起到节水、环保、应急避险、防疫等功效。
该家用多功能节水处理器由上中下三个水体及电器组成,三个水体分别为过滤部分、净化部分和加热部分,其中所述的过滤部分位于处理器的上部,所述的加热部分位于水处理器的下部,所述的净化部分设在过滤部分和加热部分之间。
其中,过滤部分主要包括:滤水体、自动上水装置、连接体和紫外线灯。所述的滤水体具有贮水箱的结构,滤水体的顶部安装有紫外线灯,滤水体的底部设有隔板,滤水体的侧面,紫外线灯的下方设有一个小孔,这个孔在正常情况下用于进排气和溢流,以保护紫外线灯,在遇到没有自来水和电源的特殊情况时,可用作进水口;在滤水体的内部中央安装有自动上水装置,该自动上水装置可通过管子与外部的自来水管连接以实现在滤水体中注水的目的;在滤水体中还设有排气管,该排气管的顶端位于滤水体内的水位之上,向下接入到净水部分,可使净化部分水中的空气排出;在自动上水装置下方的两侧部分分别设有一个连接体,所述的连接体为一塑料支架,其下部穿过滤水体底部的隔板与净化部分连接,在连接体内固定有用醋酸纤维或聚酰胺等材料制成的过滤膜,该过滤膜是按水分子的直径结构设计制成的,水分子能透过,其它大于水分子直径的物质均不能通过该过滤膜;在对应连接体的位置,滤水体的侧面设有一透明法兰,该透明法兰的尺寸大于连接体,作用是便于过滤部分的检查维修和保养。该部分的主要作用是将自来水等不同的水质进行过滤,以滤除水中的细菌、沉淀物和漂浮物等,出水管排出的水可用于洗衣、拖地和冲马桶等。
过滤部分的下面是净化部分,该部分主要包括净水体和带活性炭的滤芯,所述的净水体设有贮水箱的结构,所述的带活性碳的滤芯安装在连接体的下部,该部分的作用主要是对过滤部分的经过灭菌和沉淀过滤的水通过活性炭消毒除味来产生纯净水,可以直接饮用。在对应净水体的位置,水处理器的侧面有一透明法兰,其作用也是便于该部分检查维修和保养。
所述的加热部分位于过滤部分下面,其主要包括一热水体和热水体周边的配电装置。所述的热水体为一圆形柱体,与净化部分实现真空保温隔离。在热水体的内部设有出水减压管、电加热器和进水导管,所述的出水减压管可接水龙头,以将热水体内部的保温热水引出,所述的电加热器位于热水体的底部,所述的进水导管连通净水部分的净水体,该部分的作用是产生家用热水,其可接通向厨房、卫生间的出水管。
该产品不仅改变了传统自来水的使用方法,重要的是它通过活性炭装置提高了水的品质,形成三种水,第一是健康水,第二是无菌、无漂浮物、无沉淀物的清洁水,第三是热水。在紧急预案时它的作用更加显著:第一,装置本身的储水量大,一个家庭可以饮用3—5天;第二,它可以处理不同水体的水,如:自来水、河水、井水、池塘水,控制灾后疫情,可以制出无菌、无杂质、无溶盐和不溶性微粒、不经过烧沸就可以达到联合国饮用标准的水;第三,该处理器造价低廉、结构简单,由于集净化、除菌和加热功能于一体,因此能满足人们生活用水的各种需要,适合家庭、社会团体等场所应用,容易被人们认识接受以及推广使用。
这项发明不但有助于解决城市自来水有多次污染缺乏多次治理的难题,也有助于改变农村长期水污染的状况,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2010年8月中国国际科促会组织专家对该项目进行技术讨论,来自环境工程、人机环境工程、科技管理等领域的专家认真审查了该项目的有关技术资料,认为该项目的优势明显,水处理能力强,使用效果突出,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市场潜力上都有较大的竞争优势;该项目利润高,竞争力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市场前景不可估量,一旦推广,将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种高端产品,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好、更便捷、更安全的家庭饮用水。
净水先锋――崔森
姓名:崔森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年月:1943年10月24日
出生地:北京
主要成就:科技项目“便移式热水器”、“家用多功能水处理器”等
籍贯: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北马坊村
崔森于1943年出生于北京,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仍投身于科研事业的农村企业家,是百折不挠的知识开拓者,也是一位命途多舛、经历坎坷的发明人。
1961年初中毕业之后,回到家乡生产队工作,由于工作成绩突出,破格推荐到人民公社任职,于196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经村民选举和党委任命,先后在多家工厂担任厂长、书记及技术骨干等职务。
他专心于工作多年,但大都不如意,几经辗转,反而在1998年“被退休”回家。经历了头脑空白阶段后,他最终决定搞发明创造。55岁的他下定决心去做两件事:第一,发明创造;第二,维护自身权益。他一头扎进饮用水净化这一行业,一干就是15年,曾经遭受过无数的白眼、误解和屈辱,但是他仍坚持了下来,他坚信真理能打破一切黑暗,不放弃就会迎来胜利的曙光。
2002年,他的第一项发明“便移式热水器”获得授权,专利号ZL01208312.7,后又获重点项目批准号E3-0901-056,当时还被评为国家重点发展项目。endprint
之后,他又发明了“一种家用多功能水处理器”(专利号:ZL200620115762.7),这项专利2006年申请,2007年7月4日授权并发表国家公告,先后在中国科技技术信息研究所等有资质单位做过“科技查新报告”、“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曾获“香港国际专利发明博览会专利发明奖”金奖,2010年荣获“第四届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奖”,2010年被收录于《中国商务指南》卷,2010年上海世博科技作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推介,并且多次在《管理观察旬刊》、《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信息中心双月刊》、《专利实施信息》等刊物上刊登。特别是在2011年9月28日,该项目通过了由技术市场协会组织的专家评议会的评议。
与水结缘的那些奋斗日子
崔森家住北京郊区的距离市中心20里的城乡结合部,一个有河流穿过的乡村,这也让在那里土生土长的他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上世纪50年代,儿时的他经常到村边的小溪捕鱼捉螃蟹、割草打猪食,天气炎热时,捧一捧溪水放入口中,清凉又解渴,也不用担心拉肚子。他住的小村还有供村民公用的井,一个小村里就有七、八口,井水深4—5米。60年代初,用机井灌溉农田,使地下水位下降,1964年,经群众推选,他被选为生产队青武队长、青年科技小组长。在金盏乡,他第一个尝试种植水稻,同时也搞过马铃薯良种种植试验田,品种5754、5425、138、553、胜利百号等在第二年就得到了推广。1969年,崔森担任公社打井队队长,七个年轻人靠着年轻有干劲,使用小丰收钻井机,不眠不休地学习知识,克服了很多困难,趟过了无数泥泞,历经半年终于打了五口井,这五口井无论从深度、口径、水量、水质等方面来说,都是当时朝阳区十几个公社里的“第一井”,得到朝阳区水利局领导的肯定与表扬。
1973年,崔森被党组织任命为粉厂厂长,粉厂使用的是山西一家工厂生产的轴流泵,扬程50多米,那时的动水位在35米左右,这个厂主要生产粉条和淀粉,把粉渣、粉浆用来养猪和积肥,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的生物循环链条,粉厂发展顺利。然而有一次,水泵叶轮部分的一节短轴脱落掉进井底,由于井太深,无法打捞,工厂就陷入了暂时停产状态。崔森得知这一情况后,认真研究了到井底短轴上头搬子口的结构,该搬子口是2cm深的平台,经反复推敲和实际验证,根据反作用原理,把螺纹钢做成S型弯管,终于把泵成功打捞了上来,避免了工厂因为暂时停产造成的损失。
1976年,五金修配厂扩大规模,金盏乡政府党委组织部再一次找到了崔森,让他担任五金修配厂的副厂长。他上任后,厂里的气象焕然一新,这也给了他一个很好的学习与锻炼的机会。1978年改革开放,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崔森代表五金修配厂参加了北京市水利局在延庆召开的订货会,为厂里争取到了大批的订单,让厂里工人们的钱包鼓了起来,生活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次年,厂里生产任务同比降低了60%,于是,他又带领工人到社会上联系订单,在所有员工共同努力下,崔森带领的五金修配厂跟北京齿轮厂签订了2000多米锅炉上下水管道的项目协议,但是工期非常短,质量要求非常高。为了如期完成项目,他亲自下厂作业,坚信不到“最后关头不能轻言放弃”,几乎所有的水管都是一次性焊接成功,最终成功攻克该项目。乡政府为奖励厂里职工,每人下发了500元的奖金。
之后,崔森又被相关部门委派出任西大队规模化养猪场场长。到任后,他立即考察,熟悉了整个猪场的设备、运作、防疫等工作,了解到猪场还有50多亩的鱼塘,养鱼不多,平时处在闲置状态,鱼塘使用的是潜水泵,动水位约六七十米。在一番斟酌后,他突发奇想,将养猪和养鱼相结合,配套养殖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想和做相结合让他又一次赢在了起跑线上。然而他还未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成绩却已被人剽窃了,他不得不离开养猪场。
在工作中,崔森是个严谨认真、求真务实的人,屡遭排挤让他对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他不是一个圆滑的人,说话办事也是直来直去的性子,有着农民的朴实,也有搞科研人员的那股子坚韧,遇到困难,压不弯、打不垮,一条路走不通就换一条路。1998年,他“被退休”了,他带着满腔壮志离开了工作多年的地方,颓然失落也一度占据了他的内心,却不曾将他的雄心壮志掩埋,他相信,早晚有一天雄鹰会展翅高飞。
发明路上栉风沐雨二十八载
埋头苦读,寒暑往过,历经五载,浴火重生——这是崔森1998年到2002年真实的写照,退休后的崔森一面研读关于水资源净化、节约、处理等方面的书籍,一面又不分昼夜地研究自己发明的“便携式热水器”。当他接到发明授权书时激动得彻夜未眠。2002年,正值中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时候,那时候的人们在提高人们日常生活饮用水水质方面认识不足,也让许多有识之士在这方面的科技成果被埋没。他拿着一个利国利民的好项目四处奔走,寻求支持,但因为当时相关的政策法规还未建立,人民饮用水安全意识薄弱,导致了他的项目没有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最终被搁置在家。
但是,他并未气馁,2002年后,他开始致力于提高家庭饮用水水质的研究,这一研究又是5年。2007年,他辛苦研究的成果获得了国家的认可,并授予了相关证书,这是一个关于全面提高家庭饮用水水质的项目。目前,我们家庭用水的品质几乎都是依靠国家的饮用水处理工厂来保证,然而饮用水处理工厂还没有覆盖到偏远地区、乡村、山区,加之人们对饮用水安全意识很差,因此在如何提高水质量问题上就存在许多盲区。身为农村人的崔森,却在2002年就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合理解决后能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实在难能可贵,而他的项目对家庭来说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提高饮用水品质的处理器。这样的处理器使任何地区的人们都不再为饮用水安全发愁,既便利又实用。
由于种种原因,崔森的项目没有得到重视,但他相信,好项目,总有闪光的一天。
“生命之源”不容忽视
安全饮用水指的是一个人终身饮用、不会对健康产生明显危害的饮用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所谓终身饮用是按人均寿命70岁为基数,以每人每天2升饮用水计算。安全饮用水还应包含日常个人卫生用水,包括洗澡用水、漱口用水等。如果水中含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可能在洗澡、漱口时通过皮肤接触、呼吸吸收等方式进入人体,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人体的70%是水,不注意饮用水安全,总有一天,身体的70%将被有害物质侵占。尽管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如果继续不顾饮用水安全,总有一天,曾经赖以生存的水,会变成人类致命的杀手。
有这样一组数据可以大致描述出目前全世界有半数的国家和地区缺乏饮用水,特别是第三世界的国家和地区,目前已有70%,即17亿人喝不上清洁水,每年有500多万人死于与水有关的疾病,伴随水资源危机而出现的“环境难民”已经超过了“战争难民”,而我国水资源也面临“少、脏”的情况。
其中脏,指水污染严重,对于农村来讲,人们直接饮用河水或者浅层地下水已经成为了历史,即使是百米以下的地下水人们也会产生质疑,一般来说城市里的自来水可能是比较干净的,因为一般自来水厂净化出来的水合格率比较高,实际并不安全,殊不知自来水厂的水污染是个严重问题,因为我国目前城市的自来水处理还不能达到完善的程度,主要是因为我国在对水的消毒处理上还是采用传统的氯化消毒法,因此水中会存在一定的残留氯,同时自来水进入家庭要经历很长的路径,其中主要是铁镀锌管,它会产生铁锈,从而污染管道中的水,产生三氯甲烷,然而三氯甲烷是社会上公认的致癌物质,长期饮用此类水,会引起心脏、肝炎等疾病。
目前,为国家以及每个家庭创造一个洁净无污染的水空间,让家庭远离水污染,保证人们健康是势在必行的事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