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说明新课程主张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但是,由于学生家庭背景、知识经验、思维方式的不同,面对同一个问题,他们会提取各自不同的已有经验。因而,语文教师传统的教法——精心备好每一节课,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也受到了挑战。所以,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教学预设要有弹性、有空间,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生成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下面笔者试图通过几个课堂片段阐发自己对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几点不成熟的思考。
一、精心备课,为预设和生成作好铺垫
所谓的精心备课不仅是指认真写好教案,而且也指教师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要有一个清晰合理的思考。“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一方面教师在课前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而教学设计就是一种提前规划,我们应该把各种因素都纳入自己的关注视野,做到胸有成竹,从而使自己保持一种从容不迫的心境。只有坚持“为学习而设计”“为学生发展而教”,才能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实际教学的关系,我们也才能对课堂中新“生成”的问题游刃有余地应对。但另一方面,我们的课堂又是即时生成的课堂,课堂上的情况是不可能完全预设的。有时教学的进展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全打破教师的预设,有时难免会走入一个令人尴尬的境地。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既要备现成的不变的材料,又要备随时变化的课堂的生成性。教师心里要有一根橡皮筋,能放也能收。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多看书,为课堂的讲授储备资源。比如我曾在第二次教学《荷花淀》时遇到学生提了一个新问题:水生是一个被颂扬的对象,但在对自己的妻子时,是不是有点不人性?恰好在备课前我曾经看到过李镇西老师讲《荷花淀》的课堂实录,提到过他在网上看到的一些关于水生的评论,而学生的这个问题又可以更好地解读水生的形象以及让学生认识到特定的时代背景,此时课堂教学就必须改变原有的计划,不能死守教案,一成不变,让学生来谈谈这个问题也未尝不可。
因此,在课前需要精心设计,但无须设计成刻板的过于繁琐的死教案,要及时关注课堂资源,并能充分利用;更要明确自己的教学任务,对于在教学中出现的情况要视教学任务而及时调整。同时,教师在充分准备时,应该更多关注课文本身的特点,对课文作方方面面的思考和定夺,既要考虑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又要尊重教参、前辈、学术权威对文本的阐释。
二、机智教学,演绎真实的课堂
除了精心备课,还要及时捕捉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资源,更应该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生成。实际的教学中既有学生的生成,还应该有教师自身的生成。这两方面的积极性都激发起来了,语文课就有了灵性,真正精彩的语文课堂也就呈现出来了。
在教学《边城》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形象、直观地了解全文,所以预先让学生观看了电影《边城》。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主要分析人物形象。课堂上,我先小结道:边城的人民是“一群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他们身上都充满人情味,闪耀着人性美的光辉。话未说完,一学生马上举手反驳:“文中的人不全是这样吧?比如顺顺要二老要碾坊,就是有点势利嘛!”一语激起千层浪,许多学生也认同这种观点。其实,这句话是我套用《教参》中的话,备课时也未有过多想法。于是,我灵机一动:尽管顺顺不是《边城》中的主要人物,但他也是边城人民的代表,我们不妨首先来分析这个人物,提两个问题:①顺顺与老船夫的关系如何?②他是在什么样的情形下要二老接受王团总的碾坊的?由此你觉得顺顺是怎样一个人?在我的点拨与启发下,在同学们激烈的讨论中,学生体会了顺顺的丧子之痛,理解了一个做父亲的苦心,也明白了小说中塑造的有血有肉的丰满的人物形象。同时,我也明白了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创造性地驾驭教学,对教学问题要能敏锐反应,灵活机智地应对。
三、善于反思调整,打造高效课堂
再精心准备的课堂,也会有遗憾之处,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善于反思,及时调整,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
在教学《雷雨》时,第一课时让学生了解了剧情以及戏剧的相关知识,第二课时我准备分析情节、结构,设计学案,留给学生四个问题:①30年前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婚恋情形如何?②侍萍为何会被周家赶出家门?③分手后他们彼此心中是否有依恋?④重逢后两人关系状况如何?对于这几个问题,学生似乎很被动,无精打采,收效甚微。其实我对这篇文章是挺喜欢的,授课时也是满怀热情的,学生的反应无异于往我头上浇了一盆冷水,可这能完全怪学生不配合吗?在焦急之余,我及时进行了调整,在去另一个班讲课时,我首先将人物关系简单梳理,告诉学生节选部分通过将周鲁两家夫妻、父子、兄弟等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展现周朴园复杂的性格,从而引导大家结合课文分析周朴园的性格。有学生认为从第一场戏中可看出周朴园是一个怀旧的人,并找出例证。可另一学生认为他这不是怀旧,而是势利、虚伪的表现,否则他不会用金钱来打发侍萍。于是还是回到“周朴园是否真怀恋侍萍”的问题上。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展现方式,学生讨论的激烈程度就截然不同,而且学生在争辩中思维活跃起来了,自主探讨、自我否定又自我完善,最后,同样的四个问题却在轻松、热烈的氛围下完成。
教无定法。在授课前,我们一方面要精心准备,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关注课堂资源,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在新课程倡导的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化,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合作互动等理念下,教师既要有巧妙的预设,同时也要有师生即时的生成。预设与生成是和谐统一的,预设是生成的基点,生成是预设的机变。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准备,把握时机,左右逢源,从而为学生个性化的活动和发展创设更大的空间,只有将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于课堂中,才会把课上得充实、灵动、精彩。